苏轼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苏轼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

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晁错论》。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汉景帝消弱山东各诸侯国的实力,于是山东各诸侯国共同起兵,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汉景帝听信袁盎之言,杀了晁错。东坡先生则认为晁错是取死有道,山东各诸侯国打来的时候,晁错不应该呆在京城,以保全自己。而应该带兵上战场,不应该让皇帝带兵,这正是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

苏轼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

晁错作为汉之大臣,为汉室殚精竭虑本无可厚非。为皇帝提出“削藩”的建议,晁错正是看到了各诸侯国日益强大,皇帝政令不通,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越来越大。便建议皇帝“削藩”。但“削藩”触碰到了各诸侯国的利益。因而各诸侯国起兵反叛,理由是“清君侧”。这本来是维护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的好办法。从而消除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作为汉景帝也是同意的。但是他作为皇帝,就没有想到如果一旦颁布这项政令。各诸侯会有什么反应,你损害了别人的既得利益。诸侯起兵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不早早调兵遣将以逸待劳。而在七国诸侯打来的时候匆匆布防。还天真地以为七国诸侯是清君侧。还听信袁盎之言,杀了晁错诸侯就会退兵。实在是太过天真。东坡先生还说七国诸侯进兵的时候,晁错不但不带兵以抗叛军,反而让皇帝御驾亲征,这就是东坡先生典型的封建文人。

苏轼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

带兵打仗岂是儿戏,晁错不会领兵,而让其领兵平叛。不是置各将士的生命于不顾,视国家大事如儿戏。难道后方就不重要了吗?晁错是大夫,强于内政。留守京师有何不妥。作为皇帝不能善用其臣,这是皇帝的过失。眼见诸侯们坐大而没有妥善办法解决,对诸侯会起兵反叛没有遇见性,这是皇帝的不智。所以我不赞成东坡先生的观点,这就是皇帝的不明、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