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二讲)

这篇文章文章接着上篇内容讲。阅读文章前建议放空脑子,怕读者太过混乱。

精、气、血、津液(二讲)


血:血即是血液,是循行在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灵枢,决气》中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其中这里的气是指营气,汁即指津液,所以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形成血液。而营气和津液主要都是来源脾胃运化精微所产生的,所以有“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之说。血液本生不是红色,脾将营气和津液运输至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灌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为红色。水谷精能生髓,髓可生血,所以也有“精血同源”之说。

精、气、血、津液(二讲)


血具有营养滋养全身的作用,《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说明不仅全身脏腑器官需要血的滋养,人体的精神活动也很依赖于血的营养。

精、气、血、津液(二讲)


津液:即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但是津和液又有区别,津起滋润作用,液起滋养作用。“津”是比较清稀、流动性大、散布于皮肤和孔窍,不能进入血脉之中,例如汗液、泪液、唾液等。所以“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其实就是指唾液。“液”比较粘稠、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例如关节液、胃液、尿液等。上面讲到了津液主要是水谷转化而成,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津液排泄一般为汗液、呼气、尿液、粪便。最后说津液的功能,其实仔细阅读文章的小伙伴已经可以自己归纳总结出来了。滋润濡养、充养血脉、排泄废物。

精、气、血、津液(二讲)


精、气、血、津液讲完了,下面我们来捋一捋他们互相之的关系,找一找亲戚。


温馨提示以下文章可能有点绕口,建议慢慢阅读,深刻理解。


精、气、血、津液(二讲)


首先说到气与血的关系:归纳为一句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是说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的气化作用。“气能行血”是说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能摄血”是指血能正常流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气帮助了血这么多忙,血总的回馈点东西吧。血为气之母主要体现在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方面。


气与津液的关系:气不仅和血液关系密切,它还是个花心的“男人”,它和津液的关系与血特别相似,主要体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化气载气。但是津液和血液这本该为“情敌”关系,但是它们相处确十分融洽,相互依存。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它们同为液体,属性都为阴。“精”和“血”表现为精能化血、血能生精。“津”和“血”表现为津能生血、血能化津。“津”和“精”表现为两者都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两者同生同化。

精、气、血、津液(二讲)


各位观众看呆了吧,脑子看乱了吧!其实不仅你们看呆了,小编也写呆了,这段文章简直聚精会神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写错了字,例如“津液”容易误写成“精液”,如在文中发现错误请及时指出。它们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各位还需下来慢慢理解。下面要更新的内容大家可能会更加感兴趣了,因为我们要讲经络啦,欢迎各位持续关注并欣赏。


谢谢观看,我是World小中医。本号长期更新传统文化,中医知识,如有不足欢迎指正、讨论。如有提问欢迎留言。求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