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在聚集着很多陌生人的社交场合,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难以应付,甚至想要逃走?

即使你参加的是熟人的聚会,你是否也常常感到精疲力尽,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外出?

与那些精神饱满、口齿伶俐、行动敏捷,喜欢四处晃荡并乐于交友的人相处时,你是否会有压力,感到精神紧绷、气力耗尽,甚至想要赶紧抽身,找一个地方自己呆着?

在开工作或学习讨论会的时候,主持人突然请你发言,你的脑袋是否总是一片空白,但事后经过一段时间,你又发现自己对先前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想法可以说?

面对外界所发生的事情,你是否常常“面无表情”,或者说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外在反应,但其实你的内心波涛汹涌,你在自己的脑海里激烈地表达着观点或情绪?

总的来说,你并不是对一切漠不关心,你也不讨厌与他人来往,虽交友不多,但都是挚友;不过很多时候,比起与人相处,即使是挚友,你好像更愿意独处?

而回顾上述这些情境时,“看见”这样“格格不入”的自己,你是否总是感到懊恼、羞愧,甚至产生负罪感?苦恼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缺点”——内向?

然而,内向真的是“缺点”吗?或者说,为什么“内向”总是包含了一种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病态的意义?比如说,“孤僻”,“无聊”,“不善言辞”,“反应迟钝”等等。

因为,“我们的文化重视并推崇外向的特性。我们重视行动、速度、竞争和魄力”,美国心理治疗师Marti Olsen Laney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如此写道。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内向者优势》

虽然Marti Olsen Laney描述的是美国的社会状况,但就我个人的经验看来,中国社会大概也同样偏向外向性格——很明显地,大家找工作时肯定会发现,许多招聘信息上往往会有这么一条要求:性格开朗活泼。

当我们从外向性格的角度去看待内向者的时候,怎么会觉得“正常”?

而实际的问题是,既然社会是如此,难道内向者就无法实现个人成长并获得成功吗?难道内向者就没有办法好好和这个世界相处吗?

或许,我们可以从《内向者优势》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建议与启发。

本书的作者Marti Olsen Lane其实也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她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并更多地结合自身经验以及心理咨询来访者的经历,还有为写此书而采访的50多位性格内向者的经历,确认了内向者所独有的性格优势,为内向者提供了许多有关个人发展的实用建议,涉及婚姻、家庭、事业、社交等多方面的问题。

内向很好,不必忧虑

作为内向的人,请先肯定并欣赏自己性格的独特性,这是天生的且无法改变的事情(本书提到,内向与外向性格各有其生理基础,受基因影响,为了控制本文篇幅,在此便不展开介绍)。

而这样的性格并不会阻碍你发展的道路,事实恰恰相反,它反而是你前进道路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书中提到,事实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如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篮球运动员乔丹等。即使不列举这些名人,只要看看那50多名受访者的职业——他们是作家、牧师、临床医学家、历史学家、教师、艺术家、研究者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等,也足以证明,内向者是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不错发展的。

问题在于,内向者需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并学会利用,而不是反抗。

性格内向的人,比起性格外向的人(倾向于思考的广度),更倾向于向内思考:喜欢探索内在世界,喜欢全面思考问题并深入研究。只有这样,内向者才能感到满足,获得乐趣。

这,便是内向者的优势。

喜欢探究问题深度的特质,使得性格内向的人更有可能成长为具有较高智慧以及创造力的社会人才。

然而,也正是因为思考深度的问题,相较于性格外向的人,内向者更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过多的外部事件与人际交往会让他们身心疲惫。同时,内向者的精力恢复得很慢(有其天生的生理原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私人空间放松休息。

不过,即使容易身心疲惫,但从本质上来说,内向者是乐于和人(起码是自己感兴趣的人)交往的,也很需要从外部世界中获得机会,以推进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至此,我们可以解开那些对于内向性格的误解:当内向者想要逃离他人时,并不是因为讨厌与人交往,而是因为精力耗尽;当内向者安静不语时,并不是因为讨厌说话,而是因为正在思考或兴趣索然;当内向者无法立即做出回应或说话结结巴巴时,并不是因为脑筋愚笨,而是因为尚未思考透彻或不熟悉问题。(性格内向的朋友可以就此比照一下自己的实际经历)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该图片由Arek Socha在Pixabay上发布

因此,性格内向的人若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同时又不阻碍人际关系发展,并能够及时抓住外部机遇,就需要平衡好自己的独处时间以及在外界活动的时间,也就是善于分配精力、调节精力。

作者在书中就指出,“精力平稳的性格内向的人具有独立思考、高度集中注意力、创造性地工作的毅力和能力”。

保护自己,慢慢向外

就如何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策略与建议,而归根结底,内向者需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在好好保护私人时间与空间不受侵扰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参与外部世界的活动。

首先,你需要建立个人节奏,确立属于自己的步调。

你需要注意自己的精力是否充沛?什么时候精力最好?什么时候精力最差?一天中什么时候喜欢和别人呆在一起?一周里什么时候有精力外出赴约?

你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精力变化,找到自己精力的节奏,试着安排好每一天。

接着,你需要确定优先考虑的事情。

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意义重大?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有价值?这些事情可以是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爱情与友谊,家庭生活,职业选择,运动与健康,兴趣爱好等等。当然,还有你恢复精力的休息时间。

你可以列出其中最重要的事项,不要太多;一件一件地完成,不用太快。你应该注意保存精力,不必操之过急,否则,你将很难应付复杂而繁多的事项。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该图片由ddzphoto在Pixabay上发布

再来,你应该为自己设定合适的边界。

为了保护你那个“内向的自我”,你需要学会拒绝别人,你需要学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减少外部世界给你带来的“刺激”与压力。

但同时,你也应该注意你的边界不要过于严苛,不要把所有的人事物都拒之门外,以免错过那些可以给你带来积极意义的东西。

所有人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应该说,本书的观点是中立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性格外向的人,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相处。

即便双方都有可能惹怒彼此,但通过真诚的交流,让彼此了解各自性格的特点以及各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双方的矛盾是可以解开的。

同时,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各有其优缺点,人们大可在保护自己性格独特性的前提下,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可以说,无论你是性格内向,还是性格外向,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书与可乐,读书分享,每周二、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