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那些書法家們~第322篇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我少年時,就迷上了“揚州八怪”。主要是八怪裡有兩個人物是我鄉黨,李鱓復堂、鄭燮板橋,對“揚州八怪”的故事更是如數家珍,越老越著迷。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李鱓,出生世代為官的詩禮之家、書畫之家。他的六世祖李春芳,是著名的“青詞宰相”。李鱓的祖父籠鵝道人李法是一位書法家,博雅善書,為當時人所重。李鱓叔祖壺庵道人李沂長於詩歌、繪畫,他的《道情》十首,對後世鄭板橋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李鱓的父親李朱衣,也長於詩文。李鱓的母親舒氏,生有四子,李鱓最小。因三哥過繼給解氏,所以,他在家裡排行按老三算,按興化人叫法,稱他為李三。

年少的李鱓向同鄉魏蒼凌學習山水畫,得蒼茫簡遠。稍長,李鱓從家鄉到鄰近的高郵,向他的族兄李炳旦學習八股文和試帖詩。同時,向族嫂王媛學習花卉。李炳旦詩學蘇軾、陸游,書法學趙吳興,畫學王摩詰,有“三絕”之名。而他的族嫂王媛,出身名門,書畫皆精,李鱓從王媛處學到工筆細描之法,受用一生。他以畫技,而傲立於“揚州八怪”中,與少年時的這段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王緩為他打下了基本功夫。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李鱓家人希望把他培養成詩書畫全能的人物,為他日後的仕途打下個“才子”的格局。他二十六歲時,中了舉人。他的“兩革科名”中的第一次,就是與這一年的鄉試有關。

康熙五十年發生了一場“江南科場案”。這年江南鄉試,中舉者除蘇州十三人外,其餘多為揚州鹽商子弟。鹽商子弟中多為文理不通之人,蘇州中舉的十三人中,有五人是買來的,蘇州學子憤怒抗議。蘇州織造李煦和江寧織造曹寅密奏此事,康熙大怒下令追查。此案牽涉到眾多身居要職的高官。李鱓是揚州府興化人,自然受到了牽連,被暫時取消了功名,錯過了上京會試的機會。一直到此案真相大白後,才恢復了功名。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在父祖輩的公卿幫助下,他在熱河,向在此避署的康熙獻上了他的詩和畫。康熙知道李家是江淮大族,令李鱓為內廷供奉,並下旨:“李鱓花卉去得,交常熟蔣相公教習徐熙、黃荃一派。”入宮後,又被任為南書房行走。李鱓突然得志,與老師蔣廷錫的關係卻生分了。蔣廷錫認為他不聽招呼了,想法多了。也被人乘機離隙,二人關係難以再繼。又加上才能頗為世所忌,主要還是社會經驗不豐富,缺乏從容應對宮廷鬥爭的複雜性。李觶又兩次觸犯禁令而被革除了侍直和宮廷畫師的身份,為了使事情能有轉機,他託人情又耗盡了家財,妻子和兒女都非常生氣。他還是於康熙五十七年離開了宮廷,開始了他浪跡江湖,過著賣藝為生落拓不羈的生活。好在他在宮廷的五年經歷,成了他混事的資本,“宮廷畫家”在社會上是有相當誘惑力的。他的日子過得挺滋潤,鄭板橋描繪了李鱓這段時間的生活,作了一首《飲李復堂宅賦贈》詩,送給了他: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四月十五月在樹,淡風清影搖窗戶。

舉酒欲飲心事來,主客無言客起去。

主人起家最少年,驊騮初試珊瑚鞭。

護蹕出入古北口,橐筆待直仁皇前。

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讚歎心不然。

蕭蕭匹馬離都市,錦衣江上尋歌妓。

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里。

兩嬰世網破其家,黃金散盡妻孥嬦。

剝啄催租惱吏頻,水田千畝翻為累。

途窮賣畫畫亦賤,傭兒賈豎論非是。

咋畫雙松半未成,醉來怒裂澄心紙。

老去翻思踏軟塵,一官聊以庇其身。

幾遍花開上林樹,十年不見京華春。

此中滋味淡如水,未忍明良徑賤貧。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李鱓在興化,有水田千畝,此時成了負擔,官府頻頻催租,讓他愈發沮喪。畫也賣不上價錢了,他只好又託關係,於雍正八年(1730年),又回皇家畫苑,時年他已經四十五寫了。他被指定跟隨高其佩學畫,他也樂於投師高其佩門下,高其佩當時官居刑部侍郎,書畫又名滿天下,高家又是滿清的心腹之臣。李鱓想攀上高其佩,再次進入宮廷做御用畫家。遺憾的是李鱓沒有獲得成功留作御用畫家,只好鎩羽而歸,又回家鄉興化,往來於揚州一帶,繼續過上了賣畫為生的生活。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可是,已在仕途混過的李鱓又何甘“以畫乞米”的生活,他在乾隆元年(1736年)又重來京師,以舉人資格參加會試,會試合格後,他得到了吏部的保舉,被授山東青州臨淄縣令,幾個月後,又被調為滕縣知縣。李鱓為官期間,贏得了口碑,受到了百姓的讚譽。

老實說,李鱓的北漂經歷,嚴重的影響他與省府官員的交往,終因“忤大吏”,上任不足三年,在乾隆五年又被免職。被免官後,從他滯留山東數年的情況看,他的官政還是被山東人認可的。否則,他不會在山東滯留四年。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乾隆九年,李鱓返回興化,次年移居揚州小東門內西雷壇,他來揚州,一是賣畫;二是還想作官,在揚州方便經營、謀略此事。李鱓那知道,從此,他只能與筆墨為伍,而與官場無涉了。

“揚州八怪”中,賣畫賣的最風生水起的其實就是三、四個人,以李鱓、鄭燮、李方膺為最好,他們三個都做過縣官,而卸任縣令就是他們最好的名片。所以,李鱓賣畫的日子過的不錯,他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當時由於鹽商的支撐,揚州藝術市場空前繁榮。他七十歲左右又回到興化時,“築浮漚館於城南,嘯詠以終”。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李鱓書法古樸,從顏、柳出,得其筋骨。他對自己的書法也很自信,作畫時喜歡在畫幅上長題滿跋,於參差錯落的題字中,可見質實,實顯空靈。可見另有別致,也無俗格,盡擺脫江湖氣味俗格,而能自立門庭者。

李鱓(1686年—1756年),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蘇揚州府興化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兩革功名一貶官,他在揚州八怪中,畫法無出其右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