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懷二胎的時候,可能很多人經常都會聽到,“二胎生的很快,要提早做準備

”。但生完老二,才知道和初產真不同。而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更需要了解產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三者的區別還挺多。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產程分三個階段,“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有什麼區別呢?
懷大寶的時候,預產期過去一週還沒有動靜,爺爺奶奶都從老家趕來,巴巴等著。檢查過,胎兒一切正常。結果42周還沒有動靜,我們就拖著箱子去進行人工催產。打過催產素,我的產科主治醫師給我科普了一下生娃的三個產程。
第一產程:規律宮縮到宮口全開
一胎用了多久:12個小時
二胎用了多久:7個小時
打過催產素大約過了兩三個小時,肚子就開始每5到6分鐘有規律的疼起來了,護士說:恭喜開始進入生產過程啦。跟群裡的媽媽們取經,大家都告訴我“開宮口”,是整個分娩中最艱難的部分,有一種前路漫漫的感覺。
但事實上,第一產程還分為潛伏期和活躍期。

一般而言,現代產科將宮口開到6cm(也就是六指)作為兩個階段的臨界點。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潛伏期:由於每個人的宮頸條件不同,所以潛伏期的長短也是因人而異的,自己和自己比,經產確實會比初產快一點。但是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的。上午8點我開始進入規律宮縮,一直到下午20點左右,才進產房。護士告訴我,我這樣算是快的。
在開到六指之前,我躺在病房承受著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陣痛,開始還能和群裡的姐妹談笑風生,到最後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拼命控制自己不大喊大叫。老公來安慰我,也被我當做出氣筒罵走了。每次護士來查房,都沒有什麼進展。但在這裡要告訴姐妹們一定要挺住,告訴自己,第一產程最難熬,但是一般也就十幾個小時,不會一直疼下去的。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活躍期:進入活躍期後,明顯感覺宮頸擴張增速了,護士檢查後會露出滿意的神色。一般而言,這個階段產婦一個小時就能開一指以上,經產婦一個小時,初產婦兩個小時就能十指全開。
生老二時,因為已經有了經驗,所以心理準備也比上次充分,再加上宮頸也更加鬆弛,下午三點午覺醒來,感覺宮縮了,趕緊打電話給老公去醫院。到晚上十點進產房,也就是7個小時。並沒有像別人說的那麼快,這個時間還要看一胎和二胎之間的年齡間隔。

那麼,分娩前需要注意什麼?

1.不一定要吃很多食物
很多媽媽在這個階段,都有被人勸著吃點食物的經歷。老公也一直在旁邊勸我吃午飯,但是艱難開指的我,真的疼到咽不下。後來還是醫生告訴我,現在的觀點是,不一定非要吃很多,可以喝功能飲料。因為曾經出現過孕媽媽因疼痛嘔吐,不慎將食物吸入氣管的情況。


Ps:其實分娩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和電解質。
2.注意有意識排尿
在第一產程的疼痛中掙扎的時候,滿床打滾,負責我的的小護士盡力就提醒說,要去尿尿啊,不要憋尿。膀胱太充盈會影響寶寶往下走,而且如果因為疼痛一直在憋尿,容易造成尿瀦留甚至感覺不到尿意了。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第二產程:從宮口全開到嬰兒娩出

一胎用了多久:2個小時
二胎用了多久:30分鐘
有個朋友聊天中說,她生二胎時,進到產房裡,口渴想喝養樂多,讓老公去樓下超市買,可是回來孩子都生完了。我沒有她那麼快,大概用了30分鐘左右,那過程可以說是雷厲風行。生大寶時,因為沒有經驗,緊張用了差不多兩個小時,還被迫使用了產鉗,才算是大功告成。
如果說第一產程的關鍵是忍耐,第二產程的關鍵就是“學會用力”,除了宮頸比較松外,我覺得這是二次生娃能更快的一個原因。
新手孕媽要記住,進入產房分娩的時候,最好雙膝打開,收下巴,用力的時候要記得腰部貼合產床。深吸一口氣,憋住,宮縮一開始,就向下用力,整體感覺有點像是便秘(孕期便秘過的都懂)。我當時就是憋氣,用力,心裡默數十秒,再換氣。建議大家平時多練習,真正上陣才能熟練運用。


這樣不斷的吸氣用力、吸氣用力,就聽見助產士在旁邊說:加油啊,看到頭了。生大寶的時候,早這個階段,由於我還在用力,結果造成了撕裂,後來護士跟我說,如果當時稍微收一下,就能避免受後面這些罪。一旦護士說別用力了,馬上對自己說“ha ha ha”,避免自己憋氣用力。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3.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寶寶都生完了,事兒還沒完,我們身體裡還有胎盤呢!不過這個階段差不多5分鐘之內就能結束。接下來醫護人員就要進行收尾工作:側切或者撕裂進行縫合,寶寶洗乾淨,放在媽媽胸前。
這裡要和大家說的是,寶寶生出來,記得要即使給寶寶哺乳,也許只有少量黃色的初乳,但是那確實帶著足足免疫蛋白的“禮物”,越早開始哺乳,之後的餵養就會越順利。

經產婦真的生的快嗎?
一般情況下,經產婦的產程,可能確實是比初產婦要快一點。這主要和宮頸經過前一次生產比較鬆弛,開指比較快有關,同時也因為二胎寶媽比較有經驗,整個狀態比較放鬆。
所以如果是新媽媽,最好是能調整心態,信任醫護人員,這樣還能縮短產程,讓寶寶更快到來。

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區別很明顯

高齡產婦可能“滯產”

別以為生三胎的時候能更快,如果是高齡產婦,還可能會遇到“滯產”,這樣的危險狀況。
姑姑47歲才生下小妹妹,當時大家都建議她提前剖腹產,但她堅持要讓寶寶足月,40周過了三四天,突然覺得肚子疼,於是一家人趕緊送她去醫院。結果從上午等到第二天上午,姑姑還是沒有開到十指,而且人已經非常疲憊了。醫生說這是滯產,需要馬上進行剖腹產手術,萬幸手術及時,妹妹和姑姑母女平安。
產程超過24小時的“滯產”,容易在高齡產婦中發生,這是因為高齡產婦的產道彈性差,子宮不容易擴張。當然這也和肥胖以及平時缺乏鍛鍊有關。
枕邊育兒寄語:
畢竟每位產婦的身體年齡,可能和自己實際年齡並不一致,如果平時注重鍛鍊,節制你的飲食,高齡產婦一樣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看完這篇文章,有沒有覺得學習到很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