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每天罵媽媽去死怎麼辦?

臺灣陪讀媽媽


我也是5歲孩子的媽媽,孩子也上幼兒園小班。

完全理解你的感受,雖說童言無忌,但是要怎麼改掉孩子的毛病,確實是個頭痛的問題。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是有原因的。家裡有誰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幼兒園有誰說過這樣的話,需要你去調查一下。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肯定從哪聽了這句話,而且覺得有效果,才對你說的。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完全是在模仿達人,有樣學樣,家裡一定要樹立一個正能量形象,大人就是裝,也要裝的正人君子形象。

孩子說這句話時,你很生氣,打聲制止,打過,罵過,關過,教育過,聲淚俱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過,什麼方法都用了,還是改不了。問題是不是孩子覺得你很生氣,觸動你的弦了,成功的引起了你得注意,他覺得目的達到了,咦,這個方法很有用,下次還這樣。5歲的孩子也是很叛逆的。

倒不如這樣,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你不如裝聽不見,冷處理,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幾次下來,孩子覺得沒用了,說不準有效果。

其他方法沒有用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方法了。記得孩子也是會遺忘的。也許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像我家孩子,有段時間老說媽媽是個大壞蛋,我也曾制止過,軟硬兼施過,沒有用。後來我乾脆不管了,隨他說去。反而後來再也聽不到了。

不過,最近又說了其他“髒話”,全家還是跟著教育。孩子的問題就是這樣,每段時間都會有每個出現的問題,需要媽媽不斷跟進,不斷教育。

媽媽跟孩子“鬥爭”是無休止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百毒不侵。

所以,你不要焦慮,試試我的方法。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是天使,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good boy”,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孩子的煩惱。大家都是在不斷前進而已。

加油吧。


綠芭蕉


七歲的那年,我的口頭禪是“搞死你”,什麼都喜歡用一個“搞”字,比如:你搞不搞?你搞什麼呀?我就要這樣搞!你不搞我來搞……真的,我明明是一個小女孩,平時很文明懂禮貌,也並不說其他什麼的髒話,就是一開口就是“搞”。這樣的狀態大概持續了兩三個月,後來慢慢就不說了。這得感謝我的媽媽正確的教育方式。

今天看到這位媽媽的求助,我就想起來我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把我媽媽的方法分享給你。

第一,平靜心對待,反應過度會強化孩子繼續說。我那時雖然已經7歲,但是發育好像總是慢別人一拍,平時很少看電視,媒體也不發達,對世界的認知應該和現在5,6歲的孩子差別不大。我並不理解“搞”字的真正意思,也沒有罵人的意思。那時班上新轉來一個小帥哥,每天拽拽的,出口就是一個“搞”字,第一次聽的時候,我很不以為然,可聽多了,我不自覺的學會了。每次說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拽拽的酷酷的。回到家,爸爸媽媽聽了大吃一驚,但媽媽並沒有批評我,只是淡淡的說,這是個罵人的字。我就意識到了,這個字,並不好,至少,在家裡不受歡迎。

回到小孩說“死”字的問題,他這個年齡段正是語言發育關鍵期,但又理解不“死”字的涵義,他模仿能力強,聽來了,就口無遮攔的順嘴說出來。結果,媽媽反應太強烈,反倒強化了孩子說這個字。

我猜這位媽媽全職帶娃,壓力也比較大,平時對孩子管的比較嚴比較細,孩子心理應該是有壓力的,但孩子不知道怎麼舒緩和發洩壓力。當孩子發現一說“死”字,媽媽就暴雷,他立刻發現自己有報復的成就感。

所以這位媽媽就不要管他,冷幾天,不批評也不打罵,避免讓孩子看到你的情緒反應,慢慢的,孩子發現吸引不了你的注意力,也就沒興趣說下去了。

第二,給孩子來一點生命教育吧。不要講道理的那種,要和孩子一起互動。比如一起撒點種子,種蒜苗,種土豆,都可以,選長得快的植物,把澆水的任務交給孩子。過兩天他看見發芽了,就會覺得很興奮。你就趁機告訴他,這是生命。

還可以養小金魚,養買出來做菜的小鯽魚,讓孩子幫忙餵食,換水。孩子在一次次的觀察中會體會生命的意思的。至少,他會從心裡覺得,隨口就說“死”確實不太好。

每天晚上睡覺前,陪孩子看點正能量的書,聽點寓言故事。網上有很多關於生命教育之類的書籍,我家小孩最近看的科普書《我們的身體》就蠻好,挑幾本繪本故事,跟孩子講一講吧。

第三,多給孩子一點擁抱吧。媽媽的擁抱,簡單,直接,告訴孩子,不管怎麼樣,媽媽無條件接納你。孩子有時過激的行為和語言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得到家長的關注。可能這段時間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沒那麼多了,也可能這段時間孩子比以前調皮,挨批評比較多,孩子心理委屈,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

多給孩子擁抱和鼓勵,孩子會感覺得到的。當他知道父母依然無條件愛他的時候,他會嘗試理解父母,不故意挑事。

多點耐心和技巧,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慢慢改掉說“死”的壞習慣。希望能幫到你。





小鹿成長志


你好,雖然我是個新手媽媽,但是看到您的問題,我也覺得很揪心,大家都知道養育孩子的辛苦,結果寶寶給予這樣的回饋,對媽媽來說打擊是致命的。

首先我想對你說一些話,作為全職媽媽,你很不容易,千萬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因為這件事情而否定自己,我相信你比誰都希望你的孩子聽話懂事講禮貌。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事。我的朋友圈也有一位像您一樣的媽媽,她家的姑娘也是四五歲的樣子,每天飛簷走壁,頂嘴耍賴,令她很苦惱。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也有和您一樣遭遇的媽媽,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畢竟她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各有各的特點和天性。我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看到她的女兒非常的機靈,很聰明,反應力驚人。我相信你家孩子肯定也有很多優點。多多鼓勵他好的方面。

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你自己要反省一下,想想自己平時說話辦事是不是存在不妥之處,有沒有和他說過類似這樣負面的詞語。如果有,從現在開始改變,多說一些有愛的積極向上的話。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五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是很可怕的。他肯定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所以你要讓他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小孩子可以通過繪本給他講道理,《外婆住在香水村》講的就是關於生命的故事,很感人。還有一本是《猜猜我有多愛你》,愛才是我們之間最好的粘合劑,自己讀了都感動到流淚。或者養個孩子喜歡的寵物,五歲的孩子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讓他自己經歷,讓他自己體會失去,離開,甚至“死亡”,他明白了中間的道理,我相信他就不會那麼輕易的說這句話了。

最後我還是想抱抱你,作為媽媽你辛苦了!真心希望能幫助到你。教育孩子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希望我們能交出令自己滿意的答卷!加油加油^0^~




可可愛愛暖寶寶


當媽媽的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言談舉止,大人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他們撿不良語言和行為非常快,現在他還小,冷他幾天不和他說話,只給他吃飯和睡覺時照顧一下就行了,我的兒子巳經二十七歲多了,長這麼大都沒有說過一次髒話,多給他買點正能量的書、寓言故事、童畫故事,每天晚上他要睡覺時在床上給他講兩個或三個故事,讓他懂道理學知識,也便於你和他建立感情和好勾通,請記住他是你的孩子也是你的朋友,不能打罵他,是孩子就會犯錯誤,況且我們大人也經常會犯錯誤的,多表現鼓勵他,即使錯了也不要說他,給他說你能這樣做就更好了,我想你的孩子不到一年就會徹底改變。


老先生8899


你可以先平心靜氣的問問孩子,知不知道死是什麼意思,在問他為什麼要媽媽去死,你得先弄清楚原因再找解決方法。我孩子今年六歲了,五歲的時候她所有的能叫出來的人在她嘴裡已經死過N次了,我就是先問她知不知道死是什麼意思,她不知道我就告訴她,然後再告訴她死了之後她會永遠失去這個親人,慢慢的她懂了之後就不會再說了,偶爾又說了之後也會很自責眼淚汪汪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過電視,家人和其他小朋友們的對話中是會接受很多信息的,她不懂就會不停重複,也許覺得新鮮也許覺得好玩,但是先別急於打罵,搞清楚問題的根源再說。彆著急,別難過,慢慢來,一點一點教他!


吾靜悟空


孩子才5歲,能罵出這麼狠毒的話,絕對跟家教有關。孩子出生的時候是張白紙。他生長的家庭氛圍就是塑造他人生觀和價值觀環境。很多家長很愚昧,小時候逗孩子,還教孩子罵人,覺著好玩,孩子幼小的心靈根本不瞭解這些話的負能量,還有夫妻吵架,跟父母吵架,不揹著孩子,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自然一身的 髒話,負能量,這樣家庭教育的孩子,就是一顆顆毒瘤,很多犯罪分子,就是從小生長在這樣的一個環境。是原生家庭完成他以後的不幸。現在孩子才5歲,應該馬上制止他這種行為,如果是你的孩子,一定查明他為什麼會說這種話,是誰教唆的,如果你也經常對老人或者媳婦說,孩子肯定學你,馬上改正自己的毛病,,如果是老人教唆的,跟老人談,不讓老人這麼教育孩子,如果跟別人學的,狠揍他一頓,讓他長記性,以後不許這麼說媽媽。


開心葡萄


你好!首先非常佩服你一個全職女性,還能一邊帶孩子。 老一輩的人都說帶一個孩子,哪有那麼矯情啊?但是我們8090後做父母的就都知道,想要教好一個孩子必須要自己在身邊時時刻刻的叮囑。給他樹立正確的三觀。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 我們作為父母,是他人生中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陪著他慢慢成長。

第一,瞭解一下孩子身邊的有沒有經常講粗話的人。確認他是不是在模仿別人講話。孩子太小還不怎麼會表達,很多時候他並不理解真正的意思只是純粹的模仿別人。

第二,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想引起媽媽的注意。 每天睡覺前,給他講講睡前故事,花十幾分鍾跟他聊天。當你們感情親密的時候,他什麼都會願意跟你講。你要引導他說出他心裡的想法。這裡注意一下,有時候小朋友說出來的話並不是他心裡的想法。你要用他的語言方式試著把他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確認他的想法。 孩子不會天生邪惡的。不管他們做什麼說什麼,肯定是跟他們生活中接觸的東西環境有關係。





xiaosimin


這個育兒中的煩惱實在是太多了,孩子跟你好像總有一個正在生氣的狀態之中:

要麼是他在公園裡玩上了癮,你叫他回家就大哭大鬧;

要麼是馬上就要上課遲到了,他還在那裡慢慢悠悠的玩玩具,你恨不得踹他一腳;

再不然就是為了買不買一包零食,你們倆吵的面紅耳赤,兩個人都怒火沖天。

你跟她那個親情的小船啊簡直是說翻就翻,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處於生氣狀態大家不用急火攻心,因為小孩子的情緒調節,衝動意志,還有理性決定能力就是很差的,所以他們這麼表現是正常的。

我們反而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讓他們能更好的理解別人,這也是整個社交能力的基礎。因為社交能力歸根到底是要靠孩子將來用真誠打動別人,而不是僅僅靠一些說話做事的技巧,那麼共情就是最重要的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能力意味著超越自身的自戀而去理解別人自戀的能力。

具體的做法很簡單,一共有三部:

第一部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第二步是讓孩子知道我的情緒;

第三步是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為什麼你要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呢?因為這樣你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讓他看到父母是這樣處理別人的情緒,他們理解並且接納別人的情緒,而不是否定壓制別人的情緒。

比如說,有時候孩子在公園裡玩得不想回家,我一拉它就鬧,我恨不得就想罵她有什麼好玩兒的,都玩了一個下午了還沒玩厭啊!

這句話其實是我的視角,因為我在他在這個公園裡玩一下午了,我已經待厭了,但孩子確實沒有玩厭啊,所以我還是首先得肯定他的情緒。跟他說嗯,我知道你還想再玩會兒或者呢,我催你回家,你可能很煩是吧,這樣做的好處是,當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大人接納後它就會慢慢的平靜下來。

相反,如果你一味的命令或者壓制他的情緒,比如你跟他說,我不管你還想不想玩?現在就是在給我回家,那他心裡的對抗情緒就會更厲害,也就更難平靜下來了。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他也從你那裡自動學到了這種共情的溝通方式。

第二步是直接讓孩子來共情,就是讓她知道你目前的感受。

你在確認完她的情緒之後,可以說,可是我也擔心我們要是還不回家,就來不及吃飯了。你也可以讓他知道別人的感受。比如奶奶在家裡都把飯菜燒好了,你還不回去奶奶就要把飯菜重新熱一遍,那她多累呀!

總之就是隻表達你和別人的感受,但不帶對孩子的指責。

比如,你不能說奶奶在家裡把飯都燒了,你還不回去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或者,你有沒有時間觀念啊,你再不回家晚上就沒有時間做作業啦!

因為孩子一被指責,他就進入對抗狀態,哪裡還有心思來共你的情!

如果你實在心裡頭有火,可以把孩子的行為加到你的話裡,去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

比如,你到了時間還不回家讓我很生氣,我覺得奶奶燒好了飯你還不回去吃會讓她失望。

就是隻描述孩子的行為,不加指責的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這樣以來,他既知到了別人的感受,又不會太過對抗。

這個第二步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有些家長會有保護孩子個性的想法,結果就會掉進讓孩子無法無天的誤區,一點也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熊孩子。沒有共情能力是不可能受別人歡迎的。

第三部是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就是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我需要怎樣才能消除這樣的情緒。

這也是更高級的共情能力,就是你不僅僅知道對方是什麼情緒,而且知道他這個情緒是怎麼來,還有怎麼才能去。

比如,上次我兒子在公園玩,都不願意回來的時候,我就問他為什麼一讓你回家你就煩呢。他說我還想再多玩一會兒啊!我說可是我也擔心,你再不回家奶奶燒的飯就涼了,而且為你一個人想在公園裡玩,大家都沒辦法按時吃飯!就讓我對你有點生氣喲!這時候他的回答特別可愛,他說那我也沒有辦法呀,我就是必須還要再玩一會兒得!我說那這樣吧,我設個鬧鐘,你在玩一分鐘!他立刻抗議說那不行,至少也要十分鐘!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我們定在五分鐘,然後鬧鐘一響,他果然就乖乖的回家了。

這樣一個談判過程,其實就是再教他如何用理性的討論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要麼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大人,要麼是大人用暴力來制服小孩兒。

在這樣的談判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誰說服誰,而是聽到對方的意見,感受到對方的感受。

我們前面一直在說,不要讓孩子進入對抗狀態。

但有時候,其實我們做家長的更加要注意,別讓你自己先進入對抗狀態。無論你有多生氣多失望,也得告訴自己,這不是孩子的錯,他這個年紀就該這樣氣死人。相反,他現在這樣鬧是好事,這不就給了你一個機會了解他,也給了他一個機會了解別人嘛!

重要的不是這麼一個小衝突也不是最後誰贏誰輸,而是通過這個機會來培養他以後的共情能力,讓他知道別人也有別的感受和想法。這樣才能讓他將來更好的與別人打交道。

當然共情能力,不僅僅是隻有在衝突中才能培養的。在平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

有一項研究發現,閱讀好小說能增加人的共情能力,但是讀非虛構的書,或者爛小說就不行。因為好小說會生動的描寫人的情感,讓讀者可以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別人的情感。而非虛構或者爛小說,要麼不寫情感,要麼寫的太差,還不如不寫。所以平時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讀優秀的故事讀本,就是那些能描繪真實情感的好書,一邊讀一邊問孩子給你看兔子的表情,你猜他現在的感受是什麼?如果你是小約翰,你現在會怎麼想呢?這就是在想象的場景中,激發孩子的共情能力了。

各位家長朋友,共情能力是人類最美好的能力之一,甚至有人把他稱為人類道德的基礎。

我還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因為家裡有些事很不高興,這時候我孩子就觀察到了說爸爸,這個一定讓你挺生氣。這是我育兒過程中最讓我感動又欣慰的時刻之一,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培養自己孩子的共情能力,這不僅僅是為了她將來的社交,更是因為如果能與別人感同身受,孩子就會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愛折騰享生活


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說“惡毒”的語言並不是真的讓媽媽去死。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對生老病死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許是媽媽太過嘮叨或者對他們的管理太過嚴格,他只不過想讓媽媽暫時不要管他而已,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希望家長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打罵。

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打罵他是不公平的,而且越打他他便越逆反。在孩子和家長髮生衝突的時候,他們說出了這樣的話,導致家長暴躁,甚至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覺得這是非常有趣的。

第二,不要講大道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講道理對於他們來說也沒什麼用,他們也聽不懂。只告訴他,說“惡毒”的話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如果對親近的人說這樣的話,會讓人傷心難過。或者是僅僅告訴他,“去死”,說這句話很不好。父母在這個問題上不要長篇大論。

第三,父母以一顆平靜的心來對待這件事。

媽媽從小帶到大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確傷了媽媽的心,但是媽媽一定要明白,並不是孩子真的要你去死,跟一個5歲的孩子去計較他的語言給成人帶來的傷害,是不合理的。

第四,看看孩子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出這些話的。

究竟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讓他們感到不滿,還是因為自己的某些要求沒有達到目的,亦或者是因為媽媽管他太過嚴格,這些都有可能讓孩子感到焦慮,而說出了傷人的話。

家長要看看根源究竟在哪,然後有針對性的去改善孩子的行為,例如,要是因為媽媽管理他太過嚴格而說“惡毒”的話,說明媽媽現在的教育方式已經讓孩子感到反感了,媽媽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去跟孩子交流。

第五,父母做一個好榜樣。

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語言有可能是跟別人學的,家長可以問問他從哪裡學來這樣的話,讓孩子以後少去這樣的環境,少接觸語言不文明的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父母要以身作則,好好反思一下,夫妻兩個人吵架的時候,是不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父母平時多使用一些文明用語,例如:請、謝謝、麻煩您,讓孩子習慣使用這些有禮貌的話,慢慢的就可以改善他們的行為。

想改變孩子的語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父母給他們講了一次道理,他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然後就不再說這樣的話,這是毫無可能,家長一定要放平心態,理智的對待這件事,不要因此在孩子面前表現的焦慮、無奈、暴躁,父母這樣的表現對於改善孩子的行為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