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華聞派”(ukwutuobang)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自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華聞君在向廣大讀者徵集與疫情有關的故事和線索的同時,也歡迎讀者發來自己對於疫情的看法、分析和疑問。

關於這次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引發的公共突發事件,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持某種觀點的人,會不斷強化自己這方的固有觀點。這是兩個原因導致的:第一,一些自媒體為了蹭熱度,會投讀者所好,故意迎合其意願,或者有意識地去強化某些觀點,為某些觀點做公關。

第二,我在一些微信群看到,人們對於疫情文章內容的轉載也存在喜好偏見。這就導致了持有同一種看法的人會不斷加強這種看法,持有另一種看法的人,也只會看到支持自己看法的內容,而四處宣傳。

這很像 2016 年美國大選,臉書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公眾選民進行定向推送內容從而達到影響大選的目的,這件事在美國已經經過大討論了,但是這種事在中國可能還沒有引起重視。

當然,這些現象是在疫情這個大背景下所延伸出來的一個小問題、小思考。作為曾經的公共管理專業的學者,我認為需要從這幾方面入手:比如如何有效地防控疫情,如何吸取其中的教訓,以及借鑑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劣勢,來升級和整合中國現有的衛生防疫體系。

在這裡先分享一下美國對於重大災害的方法及其優缺點,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

在 2009 年,美國遇到了與中國現在類似的疫情——H1N1 的流感。根據美國疫情控制中心(以下簡稱 CDC)提供的一組數字,CDC的數據是估計有 5900 萬人感染,265000 人就醫,12000 人死亡。

但是美國各個州報道的數據是115318 人確診,醫院收治 27632人,死亡人數 3433人。當然,這個數字僅僅是彙總各個州的數據,各個州之間的數據是否準確,我們不得而知。(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2009-h1n1-pandemic.html)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2009年美國H1N1 流感爆發,美國新墨西哥城的醫護工作者穿著防護服給患者打針(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僅僅對比這兩組數據,我們是否可以簡單地認為美國對於疫情存在瞞報、漏報,甚至是相互推諉呢?當然不是。因為 CDC的數據是估計值,而各個州上報的數據是準確值,這就導致了差異。

其次,確診數據必須要符合醫學觀測、醫學統計等多項指標,而估計值僅僅是根據樣本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即可。但是很多中國人並不記得2009年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疫情,嚴重到WHO確認美國H1N1 流感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事件”。原因很簡單,那災難沒發生在中國,沒發生在自己身邊。

再次就是美國政府對於疫情的控制缺乏強有力的能力,導致疫情在 2009 年 10 月開始了第二波的蔓延。同時我看到一張很有意思的圖片, 是WHO 對於疫情控制的等級劃分和美國聯邦政府對於疫情的等級劃分的區別。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WHO和美國對於疫情的等級劃分不同(圖片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網站)

換句話說,WHO 認為比較嚴重的情況對應美國僅僅是 0-2 這個級別。這也是為什麼 WHO從 1 級升級到了 4 級,美國政府對於疫情傳播的等級還是停留在 2 級。

當 WHO 升級到了 6 級的時候,美國政府可以在 3-6 級中進行選擇。可以把這種等級對應理解為一種政治手段。至於為什麼美國政府不把流行等級升級為 6 級,個人認為原因有很多,比如經濟原因和政治原因,還有公共危機的原因。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H1N1 流感爆發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向白宮彙報疫情情況(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面不排除美國政府為了穩定民眾情況考慮,有意控制等級提升的情況。只能說,在公共危機中,為穩定民眾恐慌情緒,採取控制行為是一種正常的策略。因為一旦引起民眾恐慌情緒,對於事態發展會產生更多消極影響。

我舉美國 2009 年的 H1N1的例子,只是想表達,對於未知的傳染疾病,政府的反應一定是慢半拍。只有當看到情況確實嚴重了,才會採取緊急措施。原因也很好理解,任何時候任何政府都會把經濟發展,作為政府重要的職能和成果來看待。

中國強調 GDP 增速,美國強調工作崗位創造。不然現在的這位總統也不會在國會演講上重中之重的說美國經濟有多麼強勁。什麼時候經濟為疫情讓位,只有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才可以發生。這裡面涉及的面很廣,也不做展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政府認為事態嚴重和普通人認為的事態嚴重絕不會是一個量級。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尚遊教授團隊支援金銀潭醫院(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武漢協和醫院”)

關於防災預警,這裡折射很多內容,最為關鍵的是兩點,第一,不要讓警報變成狼來了;第二,不要讓狼來了警報卻不響。

這裡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預警的準確性。預警體系最早始建於二戰後的美國,叫做電磁發射管制系統,一開始的作用是避免蘇聯對美國發動攻擊,1963 年使用經濟廣播系統取代,1997 年後被緊急報警系統取代。中國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後也在建立類似的地震預報的機制,包括每年一次的防空警報都是防災預警系統的一部分。

但需要明確,第一,現有的科技水平對於每次的災害預報的準確性並沒有那麼高。這也導致有些人並不是那麼相信這個預報,抱著僥倖心理。例如一些颱風預警,城市的主管部門發佈後,停工停課,然而卻什麼都沒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社會活動。

第二,就是對於一些災害警報,政府部門不引起重視,最後引起重大災害。這個案例在世界上也不在少數。

第三,是傳染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的未知性。2015 年比爾·蓋茨在 TED 上也提及過公共衛生防疫將會比核武器戰爭對人類威脅更大。原因在於突發的時候未知,沒有人知道這是一種新的病毒,這就會導致醫務工作人員對於該種病毒的傳染方式、潛伏方式、隔離方式和治療方式都是未知,只能是憑經驗來,同時上報上級部門。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2015 年比爾·蓋茨在 TED 上提到過公共衛生防疫的重要作用

這裡面是否有人為的失誤,答案是肯定的。地區領導人沒有正確地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出現了疫情,依然一問三不知的。但是在緊急狀態下, 有些官員可以立刻就地免職,有些官員需要繼續留任。這不單單是是非對錯,也是從防控疫情的角度考慮。

比如一個副省級市長,免職很容易,但是換一個上來可以馬上投入工作的人卻不是那麼容易。這期間熟悉環境、瞭解職能等等都需要時間。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原來的戴罪立功,以觀後效,即使要處理也要等疫情過去後再說。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地方的領導部門出現失誤甚至是錯誤,不代表整個群體,更不應該隨意上升到攻擊整個政府的公信力層面。對於政策的把握水平就是領導者能力區別,手指有長短,領導水平有高低。

不能因某個地方的某些管理者存在失誤,就把所有的領導者都否定。但從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要深思、深品。對於人才的培養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才能實現的。當下體現出來的領導問題,更深層就是人才缺乏,特別是對口人才的缺乏。

媒體包括自媒體,需要有媒體人的價值底線和職業操守,追求真實、真相,也不要為了流量和點擊率而違背自己作為媒體人的初心。當然政府也應該聯合媒體互聯網渠道,接受信息的反饋,避免信息閉塞影響決策判斷。

李文亮的去世是今天朋友圈最熱的話題,有歌頌他的,有懷念他的,有以此引申的,有反思教訓的。他是英雄,因為他敢於說真話,他提前通報了情況。


留美博士:看美國當年如何抗H1N1,就知中國戰疫多不易


▲去世的李文亮醫生

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同時還有那麼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在搶救生命,還有努力生產醫療物資的工作人員,還有那些在努力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這個國家和社會是千千萬萬不同崗位的平凡人在共同努力維持運轉。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畢竟現在戰爭還在繼續,我們還要繼續戰鬥下去。

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利用輿論,煽動輿論,進而達到其自身的目的。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打好防疫這一戰,救人才是第一位的。

普通人那就是做好防護,為疫情防控做好自己該做的,別給他人和社會添亂。同時,在這次的事件中,執法者和管理者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何在維護法律正義的同時,不走向另一個極端。如何在疫情的預警、發佈和公開方面,找到一個更為迅速高效的方式,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最後,堅信我們可以戰勝包括疫情在內的所有困難!希望所有為防控疫情在工作著的人們,都可以順利平安。

文 THUer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華聞週刊立場。


如果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也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分析,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