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縣特色種養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無為縣進一步創新特色種養產業扶貧措施,實行資產收益,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建立新模式,增強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是建立新型扶貧帶動模式。全縣262個有扶貧任務的村,分別成立一個以村兩委班子為發起人的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經營主體+貧困戶”的帶動模式,吸納全村所有貧困戶、一般農戶(邊緣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為社員參加,實行主體帶動扶貧,激發貧困戶產業脫貧的內生動力。

二是依託貧困村特色種養業(一村一品)發展扶持項目。按照村級合作社自建主導產業基地、購置大型農機具租賃給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到主導產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3種方式,縣財政分別安排50萬元、40萬元、3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63個貧困村“一村一品”特色種養業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扶持資金折股量化給入社貧困戶,注入村級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運營管理。自建產業基地的,可採取自主經營、合作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取得收益,無論採取那種經營方式,收益率不低於財政投入的6%;購置大型農機具租賃給經營主體的,按招租合同約定收益;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到主導產業經營主體的,採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實現資產收益,其中保底收益不低於入股資金的6%,按股分紅比例由新型經營主體與合作社具體約定,分紅比例不低於入股資金的1.2%。

三是依託非貧困村“三無”貧困戶特色種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項目。縣財政對全縣非貧困村2014年建檔立卡無勞動力、無資源、無資產的“三無”貧困戶,每戶提供2000元的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入股注入村級合作社,由村級合作社統一投資入股到縣域範圍內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種養業。採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實現資產收益,其中保底收益不低於入股資金的6%;按股分紅比例由新型經營主體與合作社具體約定,分紅比例不低於入股資金的1.2%。合作社取得的投資收益,10%分配給村集體,90%分配給“三無”貧困戶。(財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