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種糧還是天大的事嗎?

知褔樂


農業,伴隨著人類起源而生產。農業,與人類共存。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已種植在世人心中。中國農業也隨著歷史的腳步輝煌了千年。農業文明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國大地的上空。而隨著人類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這顆明星也將永不隕落,愈閃愈爍。中國的農業正在向現代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中國的農民都變成專業農民,中國的全體農戶都變成專業的現代化的專業大戶。關鍵詞:意義;作用;舉措自原始社會時期,慄、稻等農作物首先誕生於我國,它孕育了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隨著歷史前進的步伐,農業也一直前進。當今,科技競爭發展,我國正由一個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變,但在這期間,農業依舊是整個國家發展的本源。一、發展農業的重要意義:發展農業可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農業穩定發展了,農民生活穩定了也將使各行各業全面地,均衡協調地,科學合理地,和諧持久地飛速向前發展。只有這樣,中國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民待遇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只有全體人民都富裕了,黨和國家的收入才會更多,這樣祖國的各項公共開支才會更加有保證,各項制度才會更加完善和更加健全,全體人民的日子和生活才會越過越好和越過越幸福。就以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為例談談發展農業的的具體重要意義: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土地資源豐富,分佈著黑土,黑鈣土等土壤類型,為多種農作物生長提供了


三國木耳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種糧就是天大的事情,因為我小時候我們家裡種了十幾畝地的糧食,尤其是那個時候我們這邊沒有收割機這些大型的收割機器都是靠人工,家裡老少全部出動把自己地裡的糧食弄回家,自己經歷的心酸自己知道,而且農民全部不種糧食了,整個國家人民拿什麼吃饅頭,大米。整個國家都是民以食為天。

農民不種糧食幹什麼,以什麼來養活家裡,讓家裡變得越來越好啊!再說現在都是機械化了種糧和收糧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那麼撈叻了,那麼辛苦了。



農村阿學


我來說幾句,既然大家都知道民嘆食為天,不種糧,何來食呢?種糧在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就是天大的事。

我國的基本國情就是人口眾多,農業基礎弱,人口平場糧食佔有量偏底,所以,國家每年出臺的各種政策法規文件都特別注重農業生產。

近年來雖說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千萬不能放鬆。古話說的好,有糧不慌!我們作為農村人,雖說現在家家有餘糧,但每家每戶的耕地基本上還是寸土必耕。在我們這裡每年到收種季節,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不論遠近,掙錢多少都回家收種完畢後才又出門。於是有些年輕人就算起經濟帳,回家收種要耽誤少掙多少錢?這些錢要買多少袋麵粉?再說糧食又不值錢,種地又出力等等奇談怪論。但是,純樸的農村老人總是教育子女,無論在外掙錢多少,收種季節是龍口奪食,必須做到顆粒歸倉。家中有餘糧,不論在那都不慌!

國家鼓勵農民種糧的政策多種多樣,如免除農業稅,農用機械補貼,化肥農藥農膜種子,地補等等政策層出不窮。農村人也得到了極大的實惠,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也是空前提高。

綜上所述,國家的好政策以及農村人對種糧這種特有的認識和情感,足以說明糧食生產是一切生產的根本,只有保住這個本,抓住這個本,其他各方面才能穩定快速發展。


西府犟人


您好,我是三農生產生活紀錄者老鄭,非常高興來回答您提出來的問題,民以食為天,種糧還是天大的事嗎?我認為種糧還是天大的事,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咱們先了解一下,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吧,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飲食文化是千年文明史的其中一部分,就比如我們山西的麵塑,山西面塑,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歷史悠久,如下圖:

第二:其實人這一生,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吃喝,生存問題,人們每天忙忙碌碌的,不就是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嗎?

第三:雖然,現在糧食的產量,比我小時候那會,糧食的產量高了很多,而且好多農村都實現了機械化,但是我依然認為,種糧還是天大的事。

所以,民以食為天,種糧還是天大的事,以上所述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非常高興能與夠大家分享,謝謝大家。


三農生產生活紀錄者


農民種糧食,不但養活了自己,而且還養活了更多人。社會需求那麼大,可他們為什麼沒有富裕?為什麼還要打工和發展副業呢?所以種植糧食根本不賺錢,如果賺那也是農民的血汗錢,並且利潤不像商業一樣那麼暴力。生活中人工、物資、交通運輸、醫療、教育哪一樣不是隨著水漲船高,農民化肥農藥種子

成本也跟著增加,哪樣不在無形中壓縮了農民的利潤,可是糧食價格呢?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我爸種植一年的糧食收成全部變現,也就幾千元錢, 還比不上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其實種地也是門學問,也是有前途的,只是目前國內農業發展遇到一定的瓶頸,需要一定的改革,國家目前也在往這方面的方向走,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改變。我國農業想要發展起來,土地就需要集中起來,規劃管理,科學種植,我相信到時候中國也會成為真正的農業強國,種地也會成為一門熱門的行業!


湘北可樂


人活著就要吃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吃少了餓肚子,容易營養不良,沒力氣,愛得病。沒有吃的,會餓死,很悽慘。

所以古人說,民以食為天。新中國建立的時候,一窮二白,廣大人民群眾為了溫飽而奮鬥。興修水利,墾築梯田,紅旗渠精神永遠不會被忘記。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高,化肥和雜交種子廣泛使用,畝產量大幅提高了。我國大多數人吃飽穿暖了。

但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不足,糧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國際形勢雖然總體和平,但是戰爭和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主糧必須要自己生產,實現自給自足,才能保證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國家在2008年提出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不少於15.46億畝。

然而,城市擴大需要佔地,工業生產需要佔地,農民種地不賺錢,也導致部分農田拋荒。所以,糧食生產形勢嚴峻,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勇哥家在重安鎮


以我個人的看法

1:糧食是人民最基本的保障,全國農民比例人口多,從古至今祖祖輩輩都是靠雙手勞動創造財富,人是鐵 飯是鋼,一日三餐必須的吃飽,沒有菜但主食是必不可缺少的,飲食供不應求就會影響人民的生活。

2:國家對三農領域的特別重視,糧食可以轉化其他產業經濟發展,現在農村的生活得到改善,先進生產設備的更新對老百姓的勞動力得到改變,促進增產增量。







草炭稻大米


雖然說現在電視劇比較多,自媒體也比較火,但是可以說農業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基礎,如果沒有農業,沒有糧食,我們國民將無法生活,你所知道的一切副產品加工都是通過農業所有的動植物的養殖都是靠農業,如果沒有農業,沒有糧食,其他的一切科技都是白談,所以說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會戰略性的儲備各種物資,包括糧食肉類各種應急的食物,都會進行戰略性的儲備,所以說農民作為我國,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重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這種重梁式的模式會在後期進行改革,比如說可能一個人承包一片土地進行機械化的收割和播種,對於提高機械效率以及農民增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閒下來的那一部分農民可以進入工廠掙工資。

2019年全國高考題首當其衝的作文題目,全國一卷的就是勞動書名,從國家層面上已經開始重視青少年對勞動的認識,並不是說小孩讀書了,就可以,不勞動,就可以不種地了,就可以拋棄原來農業,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而且未來農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扶持項目,會得到越來越好的發展\\^O^/。

所以說無論什麼時候,農業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們可以不工作,但是我們不可以不吃飯。





壯壯的鄉村校園生活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國的糧食不夠吃了”只是一種不安的揣測,實際上,如果按照國際慣例,將17% 至 18% 的儲備率設為糧食庫存和消費的安全線,中國現在是超額儲備。科技的進步讓吃飽變成了常態,幸福地填飽肚子,自由自在地大快朵頤的時刻,是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癒。

能不能吃飽飯在古代可是件看運氣的事。倘若你幸運地生在了兩漢時期,那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可以填飽肚子的,在兩漢長達426年的統治中,只有49年鬧過饑荒,平均下來一年也發生不了一次。但若你不幸生在了元朝,就很大概率要每天為食物奔波了,維持了97年的元王朝有高達81年是饑荒年份,共發生了839次饑荒,平均每年發生近9次……僥倖活下來的人,都是飢餓遊戲的獲勝者。


農業固然靠天吃飯,卻也仰賴科技和制度的加持。時間快進到近現代,科技和制度的進步給飢餓者帶來了曙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南優2號”, 1976年起,雜交水稻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差不多同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實施開來,“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政策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70年代後我國的水稻產量陡然上升,從一億多公噸攀爬至90年代的接近兩億公噸,幾乎翻番,並在2010年突破了兩億大關,穩定地佔據著水稻產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和世界第二名的印度、世界第三名的印度尼西亞都拉開了較大差距。

如今,填飽肚子早已不是國人的煩惱,隨著經濟和收入的提升,他們琢磨的是從哪裡可以吃到健康的粗糧。饑饉年代聊以充飢的粗糙玉米麵,成了價格比細糧還貴的香餑餑。


社會的發展投射在個體身上,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2018年亞太地區食物安全和營養報告》,貧窮導致飢餓,飢餓則導致發育遲緩。

觀察各國數據,我們發現收入的提升和發育遲緩的下跌是正相關的。在下面的散點圖中,中國的人均年收入增長率一騎絕塵,將其他亞太地區遠遠甩在後面,相應地,發育遲緩的年降低率也比較領先,僅次於常食奶鈣製品的蒙古。

根據《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對中國居民近10年的身高體重變化的分析,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相比,2002年我國各年齡組居民的身高和體重均有所增加。

既然中國的糧食產量從2004年到2015年連年遞增,為什麼還要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

進口量的確是迅猛增加的。據我國農業部統計,2016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高達11467.6萬噸,較 2006 年 的 3713.8萬噸相比,增長了208.8%。同時,淨進口量(即進口量減去出口量)從 2006年的2939.4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1277.5萬噸,增長了 283.7%。

根據《農村經濟與科技》的觀點,糧食進口量的逐年遞增是有原因的。

一是國家為了避免“穀賤傷農”,設定了糧食最低收購價,使得從農民手裡收糧的價格遠遠高於從國外進口糧食的價格,使得國內農產品相關行業傾向於從國外進口糧食。

二是國內的糧食以“量”取勝,重視吃“飽”,卻缺乏高質量的糧食。比如國內自產的稻米也足夠消費,但優質的泰國大米更受歡迎,市場需求促進了糧食進口。

三是自中國加入 WTO 以來,農產品關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成為農產品開放度最高的國家,使得外國農產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

所以,“我國的糧食不夠吃了”只是一種不安的揣測,實際上,如果按照國際慣例,將17% 至 18% 的儲備率設為糧食庫存和消費的安全線,中國現在是超額儲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句中的描述成真了。


三農法規速遞員


民以食為天,種糧還是天大的事嗎?

糧食永遠是最大的事,只有糧食才能讓人活得更長久,讓人有更多的進步,沒有糧食人就餓死了,等於什麼都沒有,有一百億錢有什麼用啊?

自古以來這句話都沒有錯,多少朝代的更換也改變不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國之根本是民,民之根本則是食,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自己有錢什麼都可以買來,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沒有人種糧食了,那麼你的錢也將失去意義,所以在種糧一直都是天大的事。在農村你沒有錢不會捱餓,但是你沒有地種糧你肯定會捱餓。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你連守衛自己家園的力氣都沒有。現在有部分人覺得浪費糧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經常到飯店裡點一大桌子菜,吃不到一半就不吃了,讓別人認為自己很有錢、很厲害的樣子,其實恰恰相反,吃完飯打包的人才會讓人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你,他們在看你打包的時候心裡是很羨慕你的,因為你做了自己想做而做到的事情,不像一些人想做卻為了面子不敢去做!

所以說種糧一直是天大的事,我們更應該節約,不去浪費糧食,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