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該如何理解?

洪益娟


此話出自【道德經】二十五章,這一章尤其重要,是瞭解老子哲學的重要章節,這“四大”的“大”講的是空間上的無限性和時間上的無限性,而“道大”具有本源性,是原初原始的“大”,有“道大”才有其他“三大”,而“天大”“地大”“人大”(有的稱“王”)是“道大”的具體體現,“道大”就是通過“道”自身以及天、地、人(或王)四維度,或四元素來體現的,接下去說“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一焉”,這裡說的是人居其一,而非居其“上”或“中”,所以,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統一的,因而,人的思維、行動需“順應自然”。即接下去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道家強調的“自然無為”的基本理念。


文城觀點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出自《道德經》第25章,原文與此稍不同,不是“人亦大”,而是“王亦大”。王是人的代表,說成“人亦大”大概是受了現代平等觀念的影響,從老子哲學的大體意思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其中還是有細微差別。這個差別在於,能夠體會“道”的人,才算得上“大”,不能體“道”的人,顯然算不得大的。所以,做為“三才”之一的人之中,有“大人”,有“小人”。

《道德經》25章的全文是這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按我的理解,這一章有兩個重點,一是講“道”,二是講“人的主體性”。離開了人這個主體,天地道都沒有意義。老子的思想,是從《易經》中來的。《易經》中的乾卦講天道,坤卦講地道,天行健,地勢坤,在天地人之上,還有一個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道。下面我把王弼對這一章的解釋給大家介紹一下。或許能從中瞭解一點古人的邏輯。

這一章可以分成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解釋什麼是道,也就是為“道”下個定義。後半部分是說,無論天地人,都要依道行事。

第一句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王弼的解釋:“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誰之子,故先天地生。”道是什麼樣子呢?不知道。沒有誰生成它,但萬物都是它所生成的。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王注:寂寥,無形體也。無物之匹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道在世界上,是沒有任何東西和它一樣,或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只能是寂寥的,不改的。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這是說道無處不在,萬物皆為它所生,所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在這一句的註解中,王弼講了古代人對“名”與“字”的不同定義。我們都知道,古代人有“名”和“字”。此兩者的含義是不同的,今天“名字”成為一個詞了。這兩者的不同,王弼解釋說:“名以定型,字以稱”。舉例而言,“你家的狗叫‘富貴’”。這句話中,“狗”是名,“富貴”是字。名的功能是區別,狗這個東西與馬牛羊的不同,而字“富貴”是你對它的稱呼,你喊它“富貴”的時候,它就會跑過來。王弼說:“這個東西太大了,沒有形狀了,所以無法命名。但你要稱呼它,只能叫它“道”。這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命,非常名”意思是一致的。

強為之名曰大。王弼注:“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稱最大也。責其字定之所由,則繫於大,大有系則必有分,有分則失其極矣,故曰‘強為之名曰大’。

因為事物是不可定義的,我們只能把這個先天地生的東西稱呼為“道”,是因為我們用語言表達的最大的東西,就是“道”了。因此道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大。於是,給它起的名字,就是大。(大的它的部分特點,不是全部。)但事物再大,總是有邊際的,而真正的大,是沒有邊際的,也就是“無極”。大是有極的,不能完全表示道的內涵,因為無法命名,只能“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講的還是道的性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一下上圖中王弼的解釋。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弼解釋:“天地之性人為貴。而王是人之主也。雖不識大,亦復為大,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人的主體地位。如果沒有了人的存在,道沒有意義。

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王弼說,王居其一是“處人主之大也”。意思是說,王之所以是四大之一,就是因為他是人的代表。當然,人主之大,其中也包括“內聖外王”的思想在內。

最後是結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以簡單的說成規律,規則。人只有按著自然規則行事,才能昌盛。違背自然規律,必遭懲罰,這個思想,與現在的科學發展觀是一致的。

人只有順應天道,才能稱其為大。


七月流火140400643


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域中(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中)有四大,道、天、地、人。

道:是本源,宇宙、天地萬物是道生化的,所以道排在前面,道最大。

老子說:道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在域中,道是最大的,一切都是在道的作用下。

天:天代表我們物理上的天體、天空。

天也大,《易經》中:乾卦為天,天行健。天的功能大嗎?有物理知識的都知道,沒有天哪有地,更沒有人。

地:人類生存活動的地理環境。

《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地在域中,也大。

四大中人的代表是“王”,中國上古文化解釋“王”者,旺也,用也。

算命看相有所謂的“旺相日”,在古代文字中,也有稱“王相日”的。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八字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旺相日那一天去做某一件事,認為便可大吉。

那麼,為什麼人也在四大中呢?

宇宙中何以人能與“道大、天大、地大”同列為四大之一?這是因為人類的聰明才智,能夠“參贊天地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對人存在不利的因素,在天地間開演一套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因為我們人類的發展、創造性,人的主觀能動性、智慧為萬物之首,所以人在域中佔據主要地位,四大中才有人的一席之位。


心念自在


道德經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萬事萬物無所不尊其道。大處講,所有的天體、宇宙空間時間,都在尊循一定的規律運行,小到分子、原子、電子、乃至更小,其大無邊,其小無內。這都是道的體現,各種瓜果蔬菜,各有其形,各有其味,不同八字生人,各有其福各有其貌,各有其性。女人懷孕,孩子將來的面貌、性格…都不是母親自己能設計得了的,你只管高高興興過你的日子,分娩後自有分曉。這就是道,你不管也這樣。所以道大。天大,廣義上講,天是地球之外,也是其他星球星體之外的空間為之“天”。所以天大。所謂地大,即是宇宙間的單個實體,即大小星球,之所以稱大,是一種感覺,一粒細菌繁衍在一塊麵團上,這就是它的星球,是它的大地,它認為那是很大很大的!人亦大者,一個有機的宇宙,少不了各種生物,生物中以智為大,人有高智,能知道、尊道、用道,故亦稱“大”。故而人不尊道,何豈為人?故“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指道德深厚者,深知悟道之重要,中士指道性不甚明瞭的一般人,一時還吃磨不透,在不甚理解的情況下半信半疑,下士指缺乏道性的人,這種人固執己見,主觀地認為所言之道虛妄無稽,故笑。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不可以語上也”。所言中的。故而,各人理解程度不同不可強求,等其知識漸長,自然知其奧妙,自然也就愛不釋手啦!.😄😄謝謝!


青林223646642


萬道不離人道,道德經確實是以人為中心,這種看法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聯繫上下文學習脈絡就更清晰。

老子將宇宙劃分為四大因素,也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大,這種分發與佛家的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不一致,所以說道家的理論體系不如佛家來的細膩,直接就把道大納入構成世界的四大之中。

在研習這段經文時,要有意識的分節領會,道提綱挈領,統帥天地人三才,人生存於物質世界中,能夠以天地萬物為我所用,太陽滋潤萬物生長,颳風下雨時人們就發明創造雨傘房屋抵禦,地長養植物,人可以搞種植生活,所以說人是萬物之靈,能夠參贊天地之化育,最終全融道法自然之中。


祁連山上的老人


這句話出自巜道德經》第二十五章,簡稱"四大法"。

讀《道德經》,不僅僅要從每一章的字、句上來逐漸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把有關"道"的各章內容聯繫起來,從哲學高度加深認識才能悟出老子說關於"道"的智慧。老子說在巜道德經》中關於"道"出現了六十九次之多。可見,老子把"道"提高到最為頻繁的哲學範疇。這個"道",作為用來表示宇宙的根本及其形成、特徵、地位和運動變化規律、指導原則、基本作用等諸多問題。

到了本章,集中論述了"道"即天下之母。"大道"先於天地萬物而存在:"🈶️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實際上就是指哲學意義上的形而上的本質。這個本質完全不依靠外力(神說)而運行,而且生生不息、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的主宰一切,體現出不可置疑的絕對性和永恆性。值得注意的是,"道"這個哲學思想,已經突破了西方傳統上的"神說"觀念!宇宙、包括人世間的一切,社會生活的嬗變(或者是週期律),滄海桑田的轉變,歸根結底,不過是"道"的衍化與外延。這個"外延,歸結起來就是"四大法"即宇宙間的所謂"道大、天大、地大、與人大"。這中間的"人居其一",也必須效法"自然"這個總規律!這樣,老子便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角度,合乎邏輯的提出了一個"天人合一"的根本性的哲學命題。這是與西方哲學思想完全不同的地方。而且,老子說中為自己的社會政治理想作了論證,為道家治國思想提出奠定了哲學基礎。

"道"即自然,自然即是道!社會也好,人也罷,其所作所為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的。自然規律是管總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治國安邦也應該採取順應萬物自然本性的方式,切不可勉力人為以至"樸散真離",陷入不可自拔的動亂局面。


Sj51586581987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說太初之道運行不息力量無窮,所造天廣大無邊,地也廣渺看不著邊際。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自然乃自有永有神耶和華。

神生太初道主耶穌,道不悖逆自有永有的聖父,與父合一。聖父聖子聖靈一同做工,聖子創造天地萬物,宇宙萬物伏在聖父聖子手下按規則運轉,而人出於塵埃也不有背於土地,總要勞作盡職地土才能養活人類。與聖經創世紀完美相合。

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後不悔改。創世紀3章神對亞當說:"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老子是我們民族先知,摩西怎樣能出聖經創世紀,老子也怎樣寫道德經,這樣清晰有條不紊寫出(自有永有一一其中自然屬性)耶和華神生太初大道主耶穌,大道生萬物,人出自塵土並順服尊大上主才能蒙福的宇宙井然秩序。


用戶谷中的百合花


《道德經》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意思是說“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任何事物都蘊藏在“道”的運行規律中。

“天大”,也就是天道,天道就像君子一樣四時運作而不亂,公而不私,所以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大”,也就是地德,地承載萬物而不言,供萬物生長而不自有,應天時而作焉,所以說“厚德載物”。

“人亦大”是說伏羲在畫卦臺,仰觀天,府察地,最後才知道人是萬物之靈,也就是萬物之首,也只有人才能領略“道”的真諦。


雲霧山說事


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幾句話能解釋清楚的,不過我可以給你解釋一下,至於對不對朋友都不要介意哦。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其實這幾組詞語要會排序,應該是地大、天大、道大、人亦大這樣的排序才對嘛。解讀起來也就好解讀了,先要解讀地大、天大,其實地和天合起來只是一個太極而已,根據易經提示太極是一個形體而已,但是易經提示太極生兩儀,其實兩儀就是陰陽而已,這樣就好理解了,剛好天為陽,地為陰,其實天地無非就是道的一種實體形態體現而已。下來解讀道大,道是無極狀態存在的混沌形態,根據易經提示無極生太極,所以道大於天地,是存在於天地之上的規則。那麼人亦大又怎麼解讀呢?其實人是存在於道之下的一種高級生物而已,但是人體結構又有宇宙所有的功能,因此上人的心可以裝下天地,所以人活著就是為了修煉心境提升,只有把人心修煉大了人也可以成神,先解釋一下神是什麼?我認為神即是心,心即是神,神即是道,道即是規則,規則即是道法。因此我們有一句話流傳至今都在用。只是理解的人不多,那就是言出法隨,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人一旦說出來的話都可能給我們人類發展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


生命力提升


再說《道德經》不是人類的中心。人類的中心是在生命發展軸,我給它一名字叫:神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