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應該寬鬆還是嚴格更好?


當然應當寬嚴適度,有寬有嚴為好。即堅持實事求是,切合實際,從本企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管理所需規章制度及有關措施,必須符合企業發展的客觀實際,並能夠獲得多數,甚至大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而且有利於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生產和工作的健康發展。


思為特寫


企業管理應該寬鬆還是嚴格?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1.機械製造類的企業,嚴格管理更好。

這類企業的機床啊,儀器啊,裝配啊,對工藝要求高,工人一不小心就會出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這類企業必須嚴格管理。航天製造企業就是這樣。

2.化工企業,也應嚴格管理。

這類企業的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常常有毒有害,並且生產過程也常常危險,所以,這類企業也應該嚴格管理。製藥廠,化肥廠就是這樣。

3.交通行業,也應該嚴格管理。

這些行業的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工具必須嚴格安規定操作,不嚴格管理,隨時隨地都可能出大事。鐵路公司,航空公司就是這樣。

還有一些企業也應該嚴格管理。

另外,也有一些企業寬鬆點管理更好。

1.一些可以在家辦公的企業,寬鬆點管理更好。

只要能按時完成任務,不一定非得朝九晚五嚴格管理。廣告公司、新媒體公司就是這樣。

2.種植業和養殖業企業,寬鬆點管理更好。

這些企業對時間和工藝要求都不高,一般也無毒無害,對員工管理寬鬆點更好。農產品、乳製品生產企業就是這樣。

還有一些企業管理也是寬鬆點更好。

總之,企業各種各樣,企業情況也各有特色,企業裡的人差異也很大。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應該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這樣才能讓企業和諧發展。這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一個道理!不能指望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


曉曉微微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搞清楚企業管理的層級。

只有針對不同的層級匹配對應的管理手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以偏概全,盲人摸象。

其次,企業管理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個層級:

第一,上層的戰略管理層;

第二,中層的運營管理層;

第三,基層的基礎管理層。

一、上層的戰略管理,應該講究務虛寬鬆。

企業一把手負責制定公司戰略規劃,而戰略又是在戰術的實踐中形成的方向性指導,所以在這裡戰術的管理上一定要講究嚴格,戰略的制定上要講究高度和前瞻性所以更多是做企業經營的哲學思考,相對務虛寬鬆。

談到企業管理,不得不提到咱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是全球經營典範,中國第一代優秀企業幾乎都深入研究過毛主席思想,在毛澤東的軍師思想體系裡,提出來戰略與戰術的互動軍事原則,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例如: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凡事做不到“以十當一”,就很難做到“以一當十”。

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我們要務虛寬鬆,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敵人,所以我們要嚴格規範”。

二、中層的運營管理,應該寬鬆活潑。

一個優秀的企業靠的一定不是管理,而是簡單有力的系統運行,這樣才能讓平凡人做出不平凡業績,減少對強人能人的依賴,這樣的企業才能持續穩健發展。

另外中層管理需要對企業對管理者堅決放棄對複雜管理的興趣,我們在企業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對複雜管理太有興趣,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管理者太喜歡權力和說教,喜歡權力本身是一種天性,商業社會失去金錢的痛苦有時候都比不上失去權力的痛苦。喜歡說教又是人類的另一種天性,我們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管理者總希望別人提取他們的教導,總感覺有好多好東西要教給你。

第二個原因是被管理者太喜歡自由和表現。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渴望自己成為管理者,擁有管理別人的權力,另一方面有非常渴望自由,不希望任何人約束自己。所以當別人的權力施加過於嚴格的時候,被管理者通常都會想盡辦法為自己爭取更多自由。從而形成內耗循環,在中層運營執行層面就會造成不利因素和管理損耗。

所以中層運營管理,一邊是管理者對權力和說教的情有獨鍾,一邊是被管理者對自由和表現的永不放棄,這時,我們需要把管理變得寬鬆活潑一些。

三、基層的基礎管理,應該格外嚴格。

基礎管理是紀律制度,是鐵的紀律,剛的制度,一定要嚴格遵守。

但切記繁文縟節,規則制度一籮筐。毛主席從井岡山一千多人到反圍剿結束近百萬紅軍,基礎管理制度都非常簡單,就一句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制度與規則是不一樣的,規則是一個導向,但制度必須嚴格遵從,來不得半點馬虎。

雖然我從不主張用軍事化去管理企業,但從建立紀律管制度的角度,所有企業都必須清楚,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的紀律,都是從諸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借人東西當面歸還”,這些最基礎最簡單也最嚴格的點滴之中,通過嚴格不懈的堅持日積月累而成的。

最後,談談我的觀點。

管理不是一門學問,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我對管理沒有多大興趣,管理的唯一權威就是成就,管理根本不需要興趣,管理唯一的成就就是最大化限度的保存經營成果。

我一向主張簡單輕鬆管理,在另一篇問答《為什麼說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確目標?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目標管理》裡面甚至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管得越多反而效果越差,而且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都是從企業原本的經營成果中切割下來的,管得越多,成本越高,消耗的經營成果也就越大。

經營管理其實很簡單,濃縮成兩個字就是“決策”。企業經營靠的是有效決策,經營企業就是經營決策,任何企業根本不可能確保完全正確,準確率才是企業經營的關鍵,企業決策依靠的是對準確率的把握。經營管理的動作難度係數越高,準確率就越低,經營管理動作越簡單,準確率就越高......

管的少,其實才是真正的管得好!

管得松,其實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是吳文鴻,企業家背後的思考者,實業家背後的瞭望者!


吳文鴻商道大思維


您好,個人看法如下:

1.公司發展分初創期,上升期,成熟衰退期,在初創跟上升期的時候,業務不斷開展跟壯大,適用於寬鬆管理,一切都為業務發展服務,等到公司進入成熟衰退期,就要實行嚴格管理,企業規範有序運營。

2.公司定位,如果公司定位是小企業,目標是先活下來,適用於寬鬆管理,如果公司定位是做大做強,朝公司上市努力,這種適用於嚴格管理,一開始就形成規範化的管理。

3.老闆的經營理念。老闆的理念就是公司企業文化的天花板,老闆如果是從大公司出身,可能會借鑑以前公司那一套,體系流程,嚴格管理,老闆如果以前任職的公司管理簡單粗暴,也有可能選擇寬鬆管理。

4.從嚴格到寬鬆容易,由寬鬆轉為嚴格難,所以企業在成立之初做好定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如果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跟關注,謝謝!



周志鳳


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利潤,所以,無論是嚴厲的制度(軍事化管理)還是人性化管理,都只是工具----達成終極目標(獲取利潤)的工具。

為什麼有的企業靠嚴厲的制度管理員工,提高了生產效率,有的企業靠人性化管理,籠絡人心,這兩者看起來矛盾麼?

不矛盾,普遍的處世態度,一定基於利益上的考量;任何企業內部的管理現狀,都是企業中各大利益集團經過長期博弈所形成的納什均衡點。任何一個納什均衡點,雖然未必是雙贏或多贏,但是均有其內在的穩定性;一切冰冷的規章制度,都是無數教訓堆砌而成。換句話說,採取什麼樣的管理,一定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不是你老闆與股東想決定就能決定的。 管理的本質說到底是為了企業高效運轉,選擇什麼樣的管理方式取決於企業的性質。

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管理企業和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也應該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

開始,必須軍政,一切行動聽指揮,無規矩不成方圓。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沒有鐵的紀律,不可能打造競爭優勢。

然後,實行訓政,讓員工從順從變成順應,打內心裡認可公司的管理規範,並形成良好的工作行為習慣。

最後,憲政,把企業的管理規範內化為員工的價值理念,並與員工一起不斷改善和優化現有管理規程,達到員工與企業雙贏的理想目標。


李珊st


企業管理的目的是什麼?通過企業管理手段,每個公司的管理者有不同的目的,有想要達到高效運作的、有想要整合公司所有力量、有想要達成標準化的、等等,可不管什麼樣的目的,都是為達到公司目標策略。

為能達成這個目標,各大企業的手段也不一樣,有管理嚴格的,如日系企業,公司的管理規章制度制訂的非常完善和嚴謹,執行也要求一絲不苟;也有管理寬鬆的,如美系企業,公司制度比較粗曠,執行時彈性也比較大;

這兩種方式,到底時哪一種比較好呢,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ü 嚴格管理的益處

1. 嚴格管理易於形成標準化,能讓企業上下沿著即定目標統一執行,協同運作。

2. 嚴格管理利於制度化作業,減少人為干涉,從而降低操作成本。

3. 嚴格管理利於創造公平公正的平臺,員工目標明確,做事方向正確。

ü 嚴格管理不利之處

1. 執行太嚴格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 嚴管之下缺乏變通能力,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非常不利

ü 寬鬆管理的益處

1. 易於激發員工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在一個寬鬆的環境員工的想象可以天馬行空,這個環境最能激發出一流的創新概念;

2. 利於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能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馨,提高員工的存留率;

3. 增加團隊親和氛圍,這種環境比一個內部競爭激烈、考核嚴格的公司更能形成團隊,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更多是關注要完成的任務,而不要考慮與內部的員工競爭;

ü 寬鬆管理不利之處

1. 企業鬆散,難以形成共力。

2. 員工易於鬆懈,造成任務拖延

3. 決定在於管理者,易受個人喜好影響公平公正

綜上分析,不管在嚴格還是寬鬆,都有偏向性,採用嚴格管理還是寬鬆管理,要根據企業管理的目的來決定,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而且,管理過程中不能一味嚴格或寬鬆,過猶不及,只採取一種方式也是錯誤的。個人觀點是:根據企業(甚至細分到部門)的特點,在偏向於嚴格/寬鬆的管理中,適度執行一些另一方面的制度。就是說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下,作一些人性化的管理;在自由的工作氣氛中,執行基本原則。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微風來襲天轉涼


企業管理是寬鬆還是嚴格,或者換個說法企業到底要不要管理?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發展階段、所處的行業,以及老闆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


什麼是管理,即管理的內涵是什麼?

管理,是指組織通過計劃(對未來的管理)、組織(執行力)、協調(落地執行)、控制(督促檢查還是執行)等手段,對組織所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時空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以期高效地達到組織既定目標的過程。

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應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來確定企業的管理方式:

1、應考慮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來確定企業的管理方式。

如果企業處於初創階段,企業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場推廣、新產品應用等運營方面,這個時期的管理粗放一些有利於企業的快速成長;但要把錢看住,不要因此跨在了現金流上。


當企業處於成長期的時候,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市場,以及供應鏈系統的建設已經成型,企業不再為生計發愁,而為人才、團隊、資金、流程、制度等管理問題發愁。

這個時期需要企業強化管理,規範企業的管理行為。僅以財務管理為例,如銷售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在資金效率、資金損失等方面進行控制;再如採購和應付賬款的管理,在採購成本、庫存資金佔用和控制付款週期等方面進行控制等。

當企業處於衰退期的時候,企業應在前期新產品研發、新市場的選擇和拓展、新商業模式的確定等戰略選擇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改變企業的成長週期,再現企業活力。這個時期的管理重心,應放在重拾團隊的士氣,調整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架構,降低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成本,避免因管理過度導致管理成本的增加,而加重企業負擔


2、應考慮企業所處的行業,來確定企業的管理方式。

如,科技創新型企業,其管理方式基本是寬鬆的,只要員工清晰自己的目標,在寬鬆的環境下更容易有好的效果。

再如,製造型企業,且自動化程度較高,或勞動密集型企業,都要求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並通過看板、圖表、卡片等對工序現場等進行規範化的管理。

3、企業管理還要考慮管理環境是否適合管理。

我們知道管理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指企業內部的各種影響因素,如人力因素、物力因素和財力因素,當然還有企業文化和老闆管理思想等因素的影響。

企業內部的管理環境真的很重要,如果不考慮管理環境則寸步難行。

如,企業由財務部門主導的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管理的管理環境要求很高,首先需要老闆的支持、業務部門的配合、技術部門對業務和財務語言的瞭解、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以及資金方面的保障等。如果任何因素出現問題,則項目很難實施和推進。

總之,管理的本質是效率,效率的改善是管理。管理在於問題的發現並能準確把握,不能用成就做導向,而應該用問題做導向。而企業管理方式無論採取的是寬還是嚴,均應綜合考慮相關因素,方能實現管理的本質,為企業的運營和戰略服務。


智融聊管理


謝題主!請恕直言。企業管理中沒有‘寬鬆’和‘嚴格’一說,管理靠制度!各項制度的制定條款是‘鋼’性的。屬於‘高壓線’。不得有任何的‘彈性’或‘超越’。它旨在約束和規範員工,也包括了管理者本身的工作行為!管理者在具體的執行中,針對企業中出現的不規範工作行為,必須要嚴格的對照相應條款執行。



愚叟2


寬嚴相濟!好的企業管理者都有雙重人格: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我比較過身邊的兩位管理者:一位寬仁治人、溫良謙讓,但他帶的團隊嘻嘻哈哈、舒服安逸,毫無執行力和戰鬥力,業績一直平平;另一位極為苛刻、不近人情,但他帶的團隊高速運轉,業績噴薄增長。

“做個好人”和“做個好的管理者”,其實並不衝突。良好的幹群關係和群眾基礎,有助於達到目的,但卻不是最終目標。一個好的管理者,就是要做出好數字,對老闆負責;一個好的 CEO,就是要做高利潤或股價,對股東負責。

企業管理講究善做善成,而不是一團和氣交朋友。“慈不掌兵”。不要放縱紀律,不要對制度寬容,這是對員工的不負責;要幫助員工成長,提升收入,獲得更體面的生活,這是對員工最大的負責,而不能“溫水煮青蛙”耽誤了員工發展。

場上暴君,場下朋友;工作魔鬼,生活好人。“雷霆手段 菩薩心腸”的雙重人格是管理者的鐵布衫。


劉秀的劉


寬鬆還是嚴格,只要效率高,寬鬆環境當然更好,那就要公司管理水平,高大尚一點叫企業文化!說白了與企業老闆有很大關係,人管人是草創階段,制度管人一般企業,文化管人更高一籌!很多公司打卡很嚴,這種公司基本屬於快垮掉的企業了!行屍走肉般上班,機械工作,效率效果都差。特別是創意公司要的是靈感,甚至至聯網時代,家庭辦公即可,用不差管那嚴,效果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