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衛有兵權嗎?

手機用戶4337171509


說到雍正王朝的李衛有沒有兵權這個問題這的從清朝官吏制度說起,在清朝官至巡撫,就與藩臺有本質的區別了。因為巡撫加兵部侍郎,理論上只要報備兵部與本省提督,就可以調動本省的綠營兵。

除此之外,巡撫還有直接歸其調動的兵,被稱之為:撫標 同理也就是說李衛在江蘇任巡撫時,他能調動的兵最少也在兩千人以上。

升任兩江總督,可調動江蘇,安微,江西三省的部隊。接近上萬人。

還有一個特列就是駐紮各地的八旗兵一般情況下都有滿人將領領兵,這部分兵權沒有特殊情況總督一般也是調不動的。





福匯108


提示:因為問的是《雍正王朝》,所以討論僅限於電視劇,歷史上的李衛就不討論了。

電視劇中的李衛,我大概歸納了一下,大體上分為康熙和雍正兩個時期,一共擔任過六個職務。

康熙時期,李衛擔任過知縣、某省糧道、陝西布政使。


這個時期的李衛肯定是沒有兵權的。

知縣雖然統轄本縣的三班衙役和捕快,但是這些人不屬於“兵”的範疇。

至於督糧道和布政使,與縣令一樣。衙門肯定都有衙役,但是這些衙役都不是“兵”。

自然,李衛也就沒有兵權了。

雍正時期,李衛擔任過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


這個時期的李衛是有兵權的。

《清史稿·職官三》中對各省的總督和巡撫的職權,有明確記載:

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標下有副將、參將等官。巡撫,從二品。掌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會總督以詔廢置。標下有參將、遊擊等官。

清代官至巡撫,就與藩臺有本質區別了。因為巡撫加兵部侍郎銜,理論上只要報備兵部與本省提督,就可以調動本省的綠營兵。

除此之外,巡撫還有直接歸其調動的兵,被稱為撫標。同理,直接歸總督的調動的兵就是督標。扶標一般分左、右兩營,編制在兩千人左右。督標分左、中、右三營,編制在三千人左右。

也就是說,李衛在江蘇任巡撫時,他能直接調動的兵,最少也在兩千人上下。升任兩江總督後,可調動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部隊,接近上萬人。



PS:總督和巡撫,不管是調本省綠營兵還是本部的督標或撫標兵,都需要通知朝廷的兵部或者是軍機處。否則會遭到彈劾……

另外,各省還有將軍管理的駐防八旗,河道總督的河標、巡鹽的鹽標、漕運的漕標等專業性質的兵。這些兵的掉兵權,直接歸軍機處,總督和巡撫無法調動。


——————手動分割線——————


電視劇中,李衛第一次用兵權,我記得是科考舞弊案時,用自己的家兵協助李紱到考場捉拿帶小抄的考生。

注意!

李衛這個時候的職務名義上是江蘇巡撫,但是他還沒有到江蘇就任。他是從陝西布政使的任上,回京述職後,剛剛任命的巡撫。所以,他查封貢院的兵,就不是江蘇巡撫的撫標兵。

至於這些兵的來源,電視劇並沒有明說。我猜測,要麼是護送他從陝西到京城的衛兵,要麼是他自己的親兵。

PS:原著小說中倒是提了這些兵的來源。按李衛的說法,這些兵是雍正讓他回京路途中順路剿匪用的。

後來李衛又有兩次用兵,一次是奉雍正的旨意查抄江寧織造(曹雪芹他們家),另一次是推行攤丁入畝,用兵打壓官紳地主。

前一次好說,因為有雍正的旨意,下屬都比較配合。後一次就現眼了……



因為雍正只是讓李衛到江蘇“試行”攤丁入畝,並沒有要求江蘇官員一定要配合李衛。結果當李衛誇出海口『你們有銀,老子有兵。你們要是不交稅,老子就派兵到你們家去吃飯』後,江蘇按察使不配合他,直接把他命令頂回去了。

丟臉丟大了……



從這件事也說明了,李衛有兵權,但是調兵的權力在兵部。如果沒有兵部的行文,李衛也不能擅自調兵。

總結:《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後期升任巡撫後,名義上有兵權。但是調兵權,要有朝廷批准的行文才行。如果是他自己擅自調兵,臬司衙門可以不照命執行。


Mer86


《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到底有沒有兵權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李衛絕對是有兵權的。

《雍正王朝》中,講述李衛有兵權的事情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田文鏡徹查山西藩庫的時候。

田文鏡自覺諾敏半年內填不上了山西藩庫十多年的虧空一事有貓膩,於是向雍正請旨進行徹查,可是一時半會兒又沒有了頭緒,並且受到了山西各級官吏的層層阻礙和掣肘,徹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正是李衛的及時出現幫助了手足無措的田文鏡,一方面,在李衛府上任幕僚師爺的鄔思道為田文鏡點明瞭徹查的方向,另一方面,則是為田文鏡提供的兵力支持,讓他得以把守控制山西的藩庫,讓他在毫無干擾的情況下徹查此時,同時保留了山西官員欺上瞞下、謊報事實的證據。

這個時候的李衛正在回京復旨的路上,在這之前他的陝西的布政使。

第二次是在李紱徹查科舉舞弊的時候。

李紱發現了科舉考試的題目竟然提前洩露了出去,而正主考官張廷璐又拒不停止考試,也不將情況向上彙報。一怒之下的李紱,在三阿哥胤祉的提示下,找到了李衛。

李衛得知這一情況後,隨即帶著兵馬趕赴考場,配合李紱調查舞弊情況。

這時的李衛已經被雍正下旨任命為江蘇巡撫,只是還沒有前往上任。

第三次便是弘時安排人準備暗殺弘曆的時候。

當圖裡琛趕到李衛府上告知李衛有人準備行刺寶親王弘曆的時候,李衛立馬清點人馬跟隨圖裡琛去保護弘曆,這個時候的李衛已經是兩江總督了。

這三段劇情中,都可以看到,李衛手中確實是有兵權的。


李衛手中的兵權到底是如何而來的呢?

其實,在李衛擔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因為總督是地方實際上的權力最大官員,節制文武官員,署理地方一切軍政要務,況且李衛這也是在自己的屬地上,能夠有兵權調動地方軍隊是非常必然的事情。這一點在《大明王朝1566》當中的浙直總督胡宗憲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甚至胡宗憲對於軍務的統轄力要明顯強過政務,在政務上,還更多需要巡撫來推進執行。

那麼李衛在山西和在北京時候的兵權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首先,就是李衛自己的親兵或者是衛兵。

其次,李衛作為雍正寵臣,身為國家財稅重地的江蘇巡撫必然會兼任兵部侍郎的職務,兵權就從這裡而來。

所以,李衛幫助田文鏡徹查山西藩庫弊案的時候,用的是自己的衛兵;而幫助李紱調查考場的時候,用的是兵部侍郎身份調出來的兵馬。

當然還不能忽視的是李衛的特殊身份。

李衛是雍正在王府潛邸時候的奴才,可以說是雍正的寵臣和近臣,他和雍正的關係也是人盡皆知,所以他才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如此這般,要是換了別人必然不會如此行事。特別是第二次調兵清查考場,如果不是李衛,說不定兵部、刑部和大理寺等衙門的人還未必敢把兵交給李衛。


如果放在歷史上,李衛有兵權,但是不能如此輕易的濫用兵權。

李衛的親兵,衛兵實際上都是隸屬於他的府上衙門,並不屬於國家正規兵丁的編制,對於這部分人,李衛的使用完全可以依照律法和實際情況而來。

但是即便作為江蘇巡撫乃至兩江總督的李衛,即便兼任著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職務,對於地方的軍隊,只有招募、管理、訓練和督察的職責,真正的統御和調兵之權還在皇帝和兵部手中。

所以李衛有兵權不假,但是卻不能如此輕易的調動兵權,這就有點不符合歷史實際了。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是有兵權的,因為他擔任過江蘇巡撫和直隸總督,巡撫一般加兵部侍郎,總督一般加兵部尚書,而巡撫的兵叫撫標,江蘇巡撫負責的撫標二營,而一營有一千人,就意味著巡撫能夠管理兩千人,總督的叫督標,會比巡標的要多一些,而且還得看這個總督是督幾個省的。

但是巡撫和總督調兵是需要請示兵部和軍機處的,不能隨意調動的。李衛在擔任巡撫和總督的時候自然是有兵權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雍正王朝裡面有一個劇情,那就是雍正的第一次科考中,李衛帶兵包圍了貢院,並對參加考試的考生進行了搜查,那李衛這個時候有兵權嗎?那他的兵又是哪裡來的呢?

其實李衛這個時候並不是江蘇巡撫,而是陝西布政使,所以他自然是沒有帶著撫標兵進京的,再說他也不能帶著撫標進兵,因為不管巡撫還是總督,帶兵進京,那都是大忌。

電視劇沒有說這些兵是哪裡來的,但是在小說裡面,是有說這些兵是李衛從陝西進京中剿匪用的。

但是回到電視劇,這些兵不大可能是李衛的親兵,或者是護衛他進京的衛隊,因為他畢竟只是一個布政使,如果是自家的家丁的話,那根本就沒有幾個,根本就完全不了包圍貢院這樣的任務,因為數量根本不夠。

當副考官李紈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他找到了主考官張廷璐,說想要稟明雍正的時候,張廷璐給予了拒絕,原因也很簡單,這個事情是需要得到解決的,而不是直接找雍正。

李紈就找到了三阿哥,三阿哥就告訴他去找李衛,那為什麼要找李衛呢?原因有三條,第一,李衛很受雍正寵愛,雍正也信任他。第二,李衛出於維護雍正的角度,勢必會出手相助,解決這件事情。

第三,李衛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的鬼主意很多,一般用常規辦法解決不了的事情,李衛都能找到辦法來搞定。

那李衛的兵又是哪裡來的呢?我覺得是借的,要麼是從兵部的十三爺那邊借的,要麼就是從九門提督隆科多那邊借的,也只有李衛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面子借到這些兵,也只有他敢做這個事情。


歷史簡單說


電視劇裡李衛帶兵去科場抓作弊的,看起來很威風,但並不是歷史,只是小說的故事。

關於清代兵制,清史稿的概述很清晰:

「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東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盡為兵,不啻舉國皆兵焉。太宗徵籓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強。聖祖平南服,世宗徵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為主,而輔之以綠營。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寇,兼用防軍,而以鄉兵助之。文宗、穆宗先後平粵、捻,湘軍初起,淮軍繼之,而練勇之功始著,至是兵制蓋數變矣。道、鹹以後,海禁大開,德宗復立海軍,內江外海,與水師並行。而練軍、陸軍又相繼以起,擾攘數年,卒釀新軍之變。以兵興者,終以兵敗。」

以李衛擔任浙江巡撫為例。當地有提督、總兵統帥綠營兵,有駐防將軍統帥八旗兵。其上兩江總督有少量直轄部隊,稱督標。而巡撫直轄部隊稱“撫標”。有左右二營,大約一營三五百人。

但是巡撫進京向皇帝彙報工作,怎麼可能帶著兵呢?這是犯大忌的。宋明清的兵制,都是日常統轄和調動權分開,防止再出藩鎮之禍。清初康熙削藩,也是因為吳三桂等擁兵自重。清代京城的兵權也是分立,各自向皇帝負責。由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皇宮宿衛,九門提督(步軍營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負責京畿防衛及治安,無論怎樣還輪不到外省巡撫來指手畫腳。皇帝家奴也不行,除非奉旨。

科場舞弊案,張廷璐那段也不是歷史,更沒有被腰斬。張廷璐是張英的第三子,一直活到乾隆十年。被稱頌為“三朝舊臣,後進楷模”。


幾葦渡


既然是談《雍正王朝》,那就是一部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英雄主角總是得有幾個鐵桿護駕的兄弟,否則鼓掌不鳴。李衛就是給雍正護駕的大將。雍正推行新政,也需要李衛,因為李衛是從他府邸出去的嫡系。李衛也爭氣,一路做到了浙江總督、直隸總督的位置 。天下有九大總督,直隸總督最重要也最顯赫,李衛可以做直隸總督,相當於後世李鴻章的地位。如果要談論“兵權”,我們可以問,總督有沒有兵權?

當時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還沒有爆發太平天國起義,所以曾國藩這些人都沒有出生呢。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後,朝廷發現八旗兵已經爛掉了,根本不能使用。而綠營兵也戰鬥力不堪一擊。只能被迫招募鄉勇。曾國藩就是當時皇帝任命的幾十個團練大臣之一。只不過別的團練大臣就是掛個牌子,走走形式,只有他當成一個事業來做,最後獲得了不朽的豐功偉業。可以說,在曾國藩的湘軍崛起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漢人可以真正掌管兵權的,嶽鍾琪都不行,是到了曾國藩才是漢人真正的掌握兵權。而在雍正時代,漢人是沒有兵權的,而李衛就是一個漢人。

李衛是總督,名義上是浙江或者直隸的最高軍政長官,但是還有地方上的將軍或者都統,他們掌管的是八旗兵,不歸總督管轄。李衛這個總督只能管轄綠營兵。但即使是綠營兵,李衛也不是可以隨便調動的。首先,調動軍隊一定數額,必須皇帝批准。此外,綠營兵一般聽提督的,提督名義上是總督下屬,但也是兵部的下屬,如果提督認為總督不應該調兵,提督可以拒絕。巡撫雖然比總督低半級,但是巡撫也可以節制總督,防止總督造反。

在清朝官場上也有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總督這樣的文官一般不插手軍營事務。所以,總督對軍隊的影響力其實非常有限。除非是戰時,總督拿到了皇帝的尚方寶劍,否則他並不能稱心如意的指揮軍隊 。



懷疑探索者


李衛這個人,他的經歷真的就有一些和韋小寶有相似之處。這是一個能逢凶化吉,什麼事都會遇到幸運的人。在歷史上也確實有這麼一個人,他也是清朝的一代名臣。

也是一個很有名望的人。歷史上介紹說康熙56年,李衛靠家裡捐錢,得到了員外郎這一關之。隨後進入朝廷當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的賞識和信任。在他的一生中,當過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兵部尚書處理行不尚屬直隸總督等官職。


他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不論任何的職務,在位時都能夠體察民間極苦,深受老百姓們的愛戴和喜歡。李衛是一個行政官員,所以李衛沒有兵權。


伊春美食美客




姑且不說歷史上李衛是怎樣一個人,僅僅就雍正王朝裡面的李衛,沒有絕對兵權,但是有一部分兵權。

李衛做的最高官銜是直隸總督,總督直接掌管的部隊稱為督標,相應的巡撫的部隊稱為撫標,這部分部隊由總督或巡撫直接調配,但調動部隊應通知朝廷的兵部或軍機處,否則可能遭到彈劾。

其將領由兵部任命,但總督巡撫也可直接任命,並報兵部備案。各省的其他部隊還包括有將軍管理的駐防八旗,這部分軍隊督撫調動不了。部分專業部隊,比如漕運、巡鹽、河道等等部隊,有各自領導管理,各省督撫通常也動不了。

其他綠營兵有本省提督管轄,除直屬提標以外,以下還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把總等等各級軍官,層層管理。提督受兵部和總督雙重領導,在地方軍隊的指揮系統中屬於總督的下屬,但其任命通常由軍機處直接任命,總督對提督只有參劾權,沒有任免權。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張廷璐科場弊案時,李衛調動的只是親兵衛隊,按照常理,他無權干預此事,但是他是雍正從小收下,一手調教出來的親信,跟一般官吏有所不同。他在處理這件事情時,他沒有考慮過自身得失,他只是要伸張公理正義,也順便幫主子看好大門。

所以,李衛作為總督,雖然沒有絕對兵權,但是相對兵權還是有的。


謝金澎


要搞清楚雍正時李衛有無兵權,就要弄清兩件事。一是李衛當時做什麼官?二是李衛擔任的這些官有無兵權。

先看第一個問題: 1687年2月2日,李衛出生於江蘇豐縣一戶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李衛祖上從明朝起就世代為官,只是從李衛父親時家道才稍差,影視劇裡說他是潑皮式的人物純是杜撰)。1717年,家裡替李衛捐了個員外郎的散官(這是從五品的官職,已經不小了,可見家裡有錢,這是康熙朝的事),隨後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員外郎一職(這是實職的從五品),1719年,李衛任戶部郎中一職(這是實職的正五品)。

雍正帝即位後,李衛先後擔任直隸驛傳道、雲南鹽驛道(已經是正四品官員了,開始和鹽打交道且有政績),1724年,升任布政使(已經是從二品的大官了),主管雲南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品級上仍為從二品,但更有實權),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管巡撫事(已經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

1729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不久加太子少傅(從一品官職)。

1732年5月,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不久出任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並受節制。1736年(已是乾隆元年),兼管直隸總河,裁營田觀察使。

再看第二個問題:李衛擔任的這些官職裡哪些是有兵權的,哪些是沒有的。

李衛早期的官職如員外郎、郎中、直隸驛傳道、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兩浙鹽政使。應該說這些官職雖然也不小但都沒有兵權,更不能調兵。從擔任浙江總督、直隸總督開始,李衛就開始有兵權了,這是由清代的總督制度決定的,清代的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另兼大學士銜者為正一品,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事、行政大權,正常情況下,武將中的提督、總兵都受總督節制,清代巡撫沒有兵權,總督是有兵權的。但是有個特例就是駐紮各地的八旗兵一般情況下都由滿人將領領兵,這部分的兵權沒有特殊情況總督一般也是調不動的。

李衛這個人還是不簡單的,打擊鹽幫、清理鹽政、 逮捕處死甘鳳池、查抄呂留良案件這些大事情都是他直接辦的。


唐史大白話


李衛是何許人也,那是《雍正王朝》一劇中唯一自帶bgm的角色,是從十一歲起就跟著雍正成長起來的混江龍,而且還救過胤禛的性命,堪稱是雍正帝的心腹重臣。李衛其人雖然大字不識一籮筐,但是其為人處世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故而在胤禛登基後便被屢加重用,先後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

雖然李衛一直做得是地方上的督撫,但是李衛大人最愛的則是帶兵過癮,最喜親自緝盜,緝查私鹽。因李衛緝盜水平高,故而朝廷將江南七府五州的盜案統統委派於李衛,並令所在州府的將吏俱聽李衛節制。故而李衛不同於其他的地方督撫只擁有部分兵權,李衛的實際兵權實際上遠遠大於他的正職賦予的兵權。

在雍正第一次開科取士的時候,李紱發現了考場舞弊的事實,在他與正主考張廷璐溝通失敗之後,他只得去找他自己的主子三爺誠親王。三爺作為從“九子奪嫡”中順利爬出來而不傷絲毫的老油條,自然知道此事幹系重大,最要命的是李紱手中並無證據,可李紱又恰好是一個死腦筋,非要停考不行。

本朝的第一次開科取士,若是好端端的便停了,傳將出去,必然會引起天下震動。所以這是李紱的一次豪賭,找到證據,李紱怎麼都好說,可萬一找不到證據,李紱之罪,百死莫贖。

故而三爺讓李紱去找李衛幫忙,彼時李衛已經實授江蘇巡撫,尚未離京。三爺之所以讓李紱去找李衛,實際上就是出於對李紱命運擔憂的考量。李衛的身份三爺是清楚地,他知道這件事只有李衛插了進來,天大的後果才不會都落到李紱身上。而且最重要的是,李衛為人鬼馬精靈,全不似李紱一樣死板,自有破解此事的妙計。

三爺果然有識人之明,李衛聽了此事,便找出了事情的關鍵所在。那就是此時查封伯倫樓,勢必會打草驚蛇,引起作弊考生的警覺。只有直接搜查考場,才能找到舞弊的證據。此時的李衛立馬帶了一隊兵,直奔考場而去,果然查到了證據。

李衛此時在京城報道,尚有一隊親兵在列,可以供他隨時驅使,更何況這是在天子腳下。竟無一人敢彈劾李衛越俎代庖,自行調動軍隊。故而李衛大人在本劇中不僅有不小的兵權,而且隨著他職務的升高,他的兵權也隨之水漲船高。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