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韓信那麼牛逼,劉邦為什麼能成功三奪韓信兵?難道韓信樂意嗎?

用戶6502379185851


首先韓信這個人本身和人相處就有問題。

韓信不懂得政治上面的圓潤和變通。他的能力很強,這點無可非議能率領一縷片師打下這麼大一塊兒土地,並且擊敗了楚國的主力,這一點足以證明了他的能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韓信的軍事能力確實挺強,可另一個方面也襯托出了他情商很低。

韓信的情商很低,體現在哪裡體現在兩件事情上,首先第一點,月下追韓信!月下追韓信這個故事聽起來大家挺佩服蕭何的,可有沒有想過另外一方韓信是有多愚蠢?良禽擇木而棲,這點本身沒什麼錯誤,可是,韓信這個人先投奔項羽,又去投奔劉邦,他能獲得什麼重用嗎?其他的諸侯敢重用這樣的人嗎?不敢了天下最大的兩個對頭,你都得罪了你都不想呆,那我這座小廟確實容不了你。

且韓信居然選擇當逃兵。要知道當時劉邦軍隊內部對於逃兵的處理方法那是一致的。要不是蕭何發現韓信遺留下來的兵書,然後確認韓信是一個大才,講實話,韓信能不能活著都是一個問題。

第二件事情,韓信像劉邦要求齊王的稱號,韓信當時有多厲害,他把楚國的主力消滅在了齊國的境內,西楚霸王20萬的軍隊全部打趴下了,此時劉邦在幹嘛?在被西楚霸王項羽各種體位各種姿勢輪番捱揍!此時韓信居然囂張的派使者過去,要求劉邦給他封一個棋王的稱號。

劉邦當時就差點破口大罵了。當時要是稍微有點兒情商的人,情商低一點兒,那就不要派使者過去,自討苦吃,派人過去直接救援,情商稍微高一點兒,讓劉邦跟項羽就在那耗著,自己就說兵力損失嚴重,不去讓他們倆鬥個你死我活。

可偏偏韓信這個人是沒腦子沒情商的那種。他過去像劉邦炫耀,(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並且毫無疑問地得罪劉邦,以後一如既往的相信劉邦……

總結起來一句話。韓信這個人情商低,他看不清楚某些人究竟安的什麼樣的心思,可這個人偏偏是忠犬一枚。誰如果重用他,他就表示效忠誰。

如果說他有跟樊噲一樣的經歷,一開始就追隨劉邦,並且跟劉邦是親家,那麼他這麼做也無可厚非,甚至於劉邦會一直保著他,可他跟劉邦之間的關係什麼關係,啥都不是。這種情況之下他還傻乎乎的相信劉邦,甚至於最後,劉邦是怎麼抓住他的,就說我到你的分立裡面去巡遊一番,要你把鍾離昧抓著過來線給我,按一般的人來講,提到鍾離昧這三個字誰都改心裡一驚。這是誰?這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此時劉邦已經知道這件事情,心裡怎麼想誰都應該警惕一下,可唯獨韓信,不僅去勸鍾離昧趕緊自殺,我想要洗刷我的冤屈,而且還傻乎乎的帶著鍾離昧的腦袋去見劉邦,劉邦順勢收了這份大禮,而且還把韓信給綁到了長安。

所以對於劉邦,韓信幾乎就是不設防,但與此同時他還姨妹都在得罪劉邦。

除此以外,韓信這個人情商低,最有可能造成一個情況,就是他和部將之間不和。這是一個定律,所有當領導的必須要有個高情商,否則你只能做一個執行者,不能夠作為一個管理層作為管理者,最終的結果就是眾叛親離。

寒性的情商低,最終會造成他和部將之間聯繫比較微弱,此時韓信能夠指揮他手底下的部將全靠手中的兵符。這個時候劉邦過去把他兵符給拿過來,那他想怎麼弄韓信手底下的部將就怎麼命令?對於劉邦來講,韓信手底下不講都是以前自己的老部下,韓信也不可能臨時去挖來那麼多自己的人去掌控軍隊。他也沒那個心思。所以劉邦想要掌控韓信的精髓,簡直就回自己家一樣。


漩渦鳴人yy


先看一下,劉邦是如何三奪韓信兵的。

第一次,是韓信破滅魏國和代國之後,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這裡是說,漢王派人去把韓信的精壯之兵,都調去滎陽對付項羽了。

第二次,是在韓信破滅趙國,招降燕國之後,駐軍於修武。當時劉邦剛被項羽打敗,有一天,劉邦帶著夏侯嬰,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守趙地,拜韓信為相,收趙兵未發者擊齊。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劉邦於一天早晨,自稱是漢的使者,突然闖入韓信的軍營,奪了韓信的印符,重新安排將領的職務,把精銳軍隊帶走,讓韓信帶領剩下的剛收編的趙國的士兵去攻打齊國。

第三次,垓下之戰剛剛結束,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韓信)軍。漢五年正月,徒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剛滅了項羽,劉邦就又一次以奇襲的手段,奪了韓信的兵權,並且把他從齊王改為楚王。

這就是劉邦三奪韓信兵的過程。由此我們知道,韓信破趙平齊斬殺龍且的勝仗,都是用劉邦挑剩下的士兵取得的。韓信確實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難怪後人稱其為"兵仙"。

那麼,韓信如此牛逼,怎麼被劉邦三次奪兵呢?

首先,劉邦是大老闆,是韓信的頂頭上司,那個年代,別說要兵,就是要韓信的腦袋,韓信也得乖乖地從命。不信你跟你的老闆或上司頂個牛試試。

其次,劉邦用的都是偷襲的手段,令韓信猝不及防。其實韓信本無心防劉邦,他對劉邦是有點愚忠的。而劉邦卻是一直對韓信有戒心,奪兵完全是有意為之。這正如你對老闆毫無防備,老放要整你,那是一整一個準的。所以這裡不是韓信無能,是劉邦太狡猾了。這也難怪,謙謙君子是當不了皇帝的。

你問韓信心裡願意碼?

要是你的老闆無緣無故地剋扣你的工資,你願意嗎?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建議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採納,隨後漢軍就如同開掛一般,暗渡陳倉、還定三秦、直搗彭城。彭城之戰後,劉邦退守滎陽與項羽對峙後,韓信先是聲東擊西滅了魏國,俘虜了魏王豹。劉邦又派韓信北擊諸侯,韓信的軍事生涯也從此開掛,破代、擊趙、擊齊、降燕、破項羽第一大將龍且、出兵垓下一戰而破項羽,天下歸漢。


在此期間,韓信的軍隊三次被劉邦收走:

  • ——第一次是攻破代國以後,劉邦把韓信的精銳部隊調到滎陽對抗項羽,讓韓信自己募兵攻打趙國。

  • ——第二次是劉邦成皋突圍後,和夏侯嬰星夜趕到韓信軍營,又收了韓信的主力軍隊,讓韓信、張耳自己在趙地募兵,然後攻打齊國。

  • ——第三次是垓下之戰後,劉邦到魯地後又出其不意地來到韓信王府,收了韓信的兵權。不久,把韓信遷為楚王。

韓信一代兵仙、軍事專家,為什麼三次輕而易舉就被劉邦奪了軍隊、收取兵權呢?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劉邦是主、韓信是臣,只要韓信不反就得服從劉邦

韓信本來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中,項羽戲下分封后離開楚軍投奔劉邦,未獲重用差點被斬,幸虧夏侯嬰救了他一命。後來擔任治粟都尉,為蕭何所欣賞,蕭何月下追韓信後竭力向劉邦推薦,劉邦也打破常規,直接用最隆重的禮儀登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從這個意義上講,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

韓信的大將軍是漢國的大將軍,彭城之敗後,諸侯全部叛漢降楚,劉邦又拜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韓信的大將軍、左丞相、以及後來的齊王,都是劉邦封的,都是漢國的官,劉邦和韓信是君臣關係。、

按照那個時代的禮制,臣子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君王,韓信不管手裡有多少兵,一天不造反,君臣關係就存在著,韓信就得聽劉邦的,不能對劉邦說三道四。對劉邦的詔令可以拖延,但不能不執行,當劉邦親自來到韓信面前奪權時,韓信只能交出兵權,沒有選擇。

其中,第一次調兵,應該是劉邦發調令,韓信痛快執行的。因為當初滎陽分兵韓信首次將兵後,很快攻破魏國,韓信又請求劉邦給他三萬兵北上平趙地代地、並伺機攻齊、燕。剛破代地後,沒想到滎陽吃緊,所以接到劉邦調令後,韓信是痛快派兵回援劉邦的。

第二次調兵,雖然劉邦和夏侯嬰突然襲擊奪了韓信的兵權,但是,在此之前,韓信已在井陘破了趙軍,趙地已經安定,韓信、張耳本來就準備派兵去成皋幫助劉邦的,沒想到劉邦敗得那麼快、那麼慘。

《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劉邦奪了韓信的兵權後,任命韓信為趙國的相國,讓韓信自己募兵攻打齊國,自己帶兵南下繼續和項羽死掐。

第三次奪韓信兵權,那是垓下之戰以後,項羽已經被消滅,其它諸侯要麼歸順劉邦、要麼已經被滅,韓信就不需要再擁有那麼多軍隊了,所以劉邦雖然也是突然襲擊奪了韓信兵權,但韓信沒辦法。因為天下太平了,你還想擁兵,不就暴露了謀反之心嘛?韓信本來就沒造反之心,劉邦收軍權,韓信雖然不願意,但也不能抗旨啊,畢竟是臣子嘛。

所以,因為韓信不想造反,只能恪守君臣之道,對劉邦收軍權,老老實實配合為上。

二、韓信手下的將軍都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可以越過韓信直接控制軍隊

劉邦雖然聽從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但是直到彭城之敗前,都沒有讓韓信直接帶兵。出陳倉是劉邦自己親自將兵的,還定三秦後一路打到彭城,都是劉邦親自將兵的。

彭城近乎全軍覆沒後,諸侯全部反叛投降項羽,劉邦下定決心,要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捐出來(即封諸侯)招募勇夫,這一招就是“用土地換人命(項羽的命)”,問張良誰人可用?張良推薦項羽陣營的英布、遊擊大盜彭越和漢營的韓信可以獨當一面,劉邦這時才開始起用韓信。

《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但劉邦畢竟是生薑老的辣,他起用韓信時還留了一手,就是韓信的手下的將軍都是劉邦的心腹,這些將軍主要有:

其一,張耳。張耳和劉邦交情深厚。劉邦年輕時,不喜歡做農活,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於是就向西到魏國尋訪信陵君,結果等到了的時候才知道信陵君已死,劉邦就在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家住下來,和張耳結為異姓兄弟。魏國滅國後,劉邦才回到豐沛老家,張耳也到處逃亡以躲避秦人的追捕。劉邦反秦後,張耳也在趙地起兵,後來被項羽封為常山王。劉項反目後,張耳歸順劉邦,劉邦對張耳非常信任。韓信北上攻伐諸侯時,劉邦是讓張耳和韓信共同領軍的,其實就是防著韓信擁兵自重。定代下趙後,韓信推薦張耳為趙王,劉邦就同意了。劉邦前兩次調韓信軍隊時,有張耳在,韓信不給也得給劉邦。

其二,曹參。曹參與劉邦本來都是沛縣人,都屬於基層公務員,關係非常鐵。沛縣起事時,是曹參和蕭何請劉邦回來當沛公主持大局並帶領大家造反的。曹參後來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一直打到咸陽,每戰必奮勇爭先,經常第一個登上城樓,劉邦封漢王后,就封曹參為建成侯。在韓信下魏、定代、攻趙的戰役中,曹參一直輔佐韓信,在韓信手下獨擋一面,並斬殺夏說、戚將軍,跟隨韓信攻齊的戰鬥中,打下了臨緇,參與了攻打龍且的戰爭,俘虜了田光、田既等齊國的將相。跟隨韓信參加垓下之戰,立下赫赫戰功。項羽死後,被劉邦留下平定齊地殘餘敵對勢力。有曹參在,劉邦調兵,韓信要是不給,曹參第一個就會砍了韓信的頭。

其三,灌嬰。灌嬰是在碭郡就跟隨剛起兵不久的劉邦,一路征戰,東擋西殺,一直打到咸陽,立下赫赫戰功。楚漢相爭時,灌嬰又跟隨劉邦打到彭城。彭城大敗後,劉邦針對項羽騎兵的優勢,也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灌嬰就被選為騎兵將領,率領漢軍騎兵縱橫捭闔,在滎陽前線與楚軍進行激烈交戰。前兩次劉邦調取韓信軍隊時,都是灌嬰去把軍隊接回的。灌嬰還率領騎兵隊伍跟隨韓信參加了滅齊的戰鬥,以及後來消滅龍且的戰鬥。有灌嬰的騎兵部隊在,韓信不敢輕舉妄動。

其四,孔聚。是孔子的後代,跟隨劉邦芒碭山起義,屢立戰功。韓信北伐時,孔聚就一直跟隨韓信,一直到垓下之戰。高祖本紀中的孔將軍就是這位孔聚。他是劉邦的鐵桿,劉邦可以直接調動他。

《史記.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

其五,陳賀。也是跟隨劉邦從芒碭山就起義的,一直殺進咸陽又殺到彭城,韓信北伐時跟隨,一直到垓下之戰時都屬韓信,高祖本紀中的費將軍就是這位仁兄。他的部隊劉邦也是可以直接調走的。

其六,傅寬。是劉邦反秦路上收降的秦朝降將,後來也成長為劉邦的心腹。跟隨韓信參與了滅齊的戰鬥,隸屬曹參直接領導。

其它將領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韓信手下掌握軍隊實權的人員除了張耳以外,就是曹參、灌嬰、孔聚、陳賀這些人,這些人都是劉邦的心腹,劉邦要調動韓信軍隊,即使韓信不放,劉邦同樣可以通過詔令越過韓信直接調走,韓信根本阻攔不了。

韓信自己將領有李左車、趙將夜等人,主要是北伐過程中收降的,不掌握軍隊實權,無濟於事。

三、劉邦奪軍權方式是突然襲擊,韓信沒有防備

劉邦奪取韓信軍隊的方式,除了第一次是正常調動外,第二次、第三次都是突然襲擊的方式,韓信沒有任何防備,劉邦就突然出現在眼前,讓韓信只能被動交權。

劉邦成皋突圍後,夏侯嬰駕車,和劉邦一車兩人星夜渡過黃河、趕往河北、到了修武張耳、韓信的駐地時,乘天還未亮時直接來到韓信的中軍大帳,守衛盤問時就說是漢王的使者,這樣長驅直入帥帳,收了韓信的兵符。等到韓信和張耳醒來以後,劉邦已經召集曹參、孔聚、陳賀這幫人商量軍務了。

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安葬項羽、平定魯地,回到定陶時,直接進入韓信的軍營,輕鬆解除韓信的兵權。隨後不久,又說韓信本來就是楚人,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也無可奈何。

劉邦擅長搞突然襲擊,但是韓信不長記性,一而再、再而三地墮入劉邦彀中。漢六年12月,劉邦用陳平計,偽遊雲夢,又把韓信抓到長安,貶為淮陰侯,後又被呂后設計處死。

韓信軍事才能一流,兵仙名不虛傳。但政商低下,對職場的政治規矩根本不懂,簡真就是白痴。蒯徹曾經試圖說服韓信自立,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韓信不忍背主,沒有同意。但劉邦政商奇高,他當初捐關東之地只是被動的權宜之計,一旦天下初定,就著手剪除異姓王,要收回投資成本。

韓信因為平定齊地後坐地起價要當齊王,就讓劉邦很不爽,垓下之戰前也不出兵攻打項羽,一直等到劉邦把封地確定才出兵,讓劉邦心裡非常不舒服,對韓信的忠誠產生懷疑。因此,大戰一結束,項羽一死,就開始找異姓王算帳,而韓信缺乏警惕,最終嚐到了鳥盡弓藏的苦頭,也只能讓人千古一嘆。


一葉碧雲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在楚漢戰爭中,憑藉出類拔萃的個人能力,無以倫比的戰爭智謀和天下無二的軍功戰績,一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正是因為其獨特的軍事能力,才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千年一出的兵仙,按道理來說,韓信軍事能力超強,治軍能力也不弱,為何劉邦三次都能輕易奪取韓信的兵權?

一、韓信的兵權來自哪裡

韓信原本是項羽手下的執戟郎,在劉邦率軍進入封地漢中的路上投靠了劉邦的軍隊,後來經夏侯嬰和蕭何的大力推薦,劉邦才重用了韓信,登壇拜韓信為大將軍,在彭城之戰劉邦兵敗後,才給予韓信獨立的兵權,韓信才開始獨自率領軍隊出戰黃河以北,以從屬關係來看,韓信是劉邦的直屬部下,韓信的一切都是劉邦給予的,包括官職、地位、兵權,甚至連後期補給、糧食、物資都來自劉邦的給予。

劉邦拜將

韓信不是彭越、英布,彭越和英布一直是獨自帶領一幫人打游擊戰的,和劉邦沒有從屬關係,彭越和英布的手下也是自己打天下一直跟隨的,與劉邦也沒有關係,彭越和英布更像是劉邦的盟友而不是屬下,但韓信不是,按現在的理念來說,韓信是職業經理人,劉邦是老闆,韓信是幫劉邦打工的,韓信的一切合法權利來自於劉邦的授權,劉邦能授予韓信權力,同樣也能奪走權力,比如兵權,這是劉邦奪取韓信兵權的法理基礎。

二、劉邦奪取韓信兵權的手段

除了皇帝本人調兵之外,秦漢時期的兵權是由虎符調動的,只有皇帝不用,但並不是人人都認得皇帝,皇帝如果能證明自己是皇帝,就能直接調兵,而對於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來說,調兵的前提條件就是虎符,皇帝授予虎符給將軍,將軍憑虎符調動軍隊,同時皇帝還要派出監軍視察虎符使用情況,調兵有著一整套的遊戲規則,而不是隨心所欲的。

授權韓信

劉邦第一次奪取韓信兵權是在韓信攻破魏國和代國之後,直接派了個使者就把韓信的精兵調走了,調到滎陽去抵禦楚軍主力,非常簡單,沒有很複雜的過程,只需要派個使者就行,這個時候韓信剛剛擊破了魏國和代國,應該收降了很多魏國與代國的降兵,但劉邦調走的是精兵,劉邦的這個調兵屬於正常的軍事部署,韓信作為劉邦的下屬,只能服從命令。

《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劉邦第二次奪取韓信兵權是在韓信攻破了趙國之後,正好劉邦在成皋兵敗,全軍覆沒,劉邦帶著夏侯嬰兩個人以漢使者身份進入韓信軍營,趁著韓信還沒起床,然後直接到了韓信的臥室中,拿走了韓信的虎符印信,並沒有驚醒韓信,劉邦以虎符和印信如今韓信軍中將領開會,韓信醒了之後才知道劉邦來了,連兵符和印信都被收了,大驚失色。

劉邦韓信

劉邦第二次奪韓信兵權,與第一次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偷偷摸摸的感覺,事實上這是劉邦的謹慎,也是劉邦對韓信有所懷疑,當時劉邦在成皋全軍覆沒,手上無兵無卒,整個黃河以南劉邦的陣線只有滎陽到南陽一帶的守軍,這個時候韓信在趙國的軍隊數量直接超過了劉邦在黃河以南的軍隊數量,如果韓信不聽劉邦命令自立,劉邦就會陷入困境,這事在當時比比皆是。

比如陳勝派出武臣攻趙地,武臣自立為趙王,陳勝沒辦法,武臣派出韓廣攻打燕國,韓廣又自立為燕王,武臣還是沒辦法,對於控制手下將領,劉邦顯然比陳勝、武臣之類的能力強多了,劉邦之所以隱蔽地奪取韓信的兵權,只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如果明面上只帶著夏侯嬰兩個人進入韓信軍營,那會不會給韓信錯覺,劉邦消除了這個隱患。

劉邦兵敗

至於劉邦為何能直接進入韓信的臥室?這道理就很簡單了,只需要適時亮明身份就行,韓信軍中多的是劉邦的親信,韓信的兵權是劉邦給的,尤其是軍中的校尉級士官,中高層將領,那都是跟隨劉邦一路反秦打出來的,劉邦三年反秦戰爭中,根本就沒有韓信,只要證明了自己身份,找個熟悉的將官一起進入主帥韓信的臥室,不是輕而易舉嗎?

劉邦第三次奪韓信兵權是在垓下之戰結束後,直接在戰場上奪了韓信兵權,為了擊敗項羽,韓信被劉邦封為齊王,同時配給韓信30萬軍隊,除了韓信之外,孔將軍和費將軍各有10萬軍隊,周勃還有20萬預備隊,劉邦也帶著10萬的中軍,這個時候劉邦奪韓信兵權,同樣是一紙命令就行,韓信不得不交啊,雖然貴為齊王,同樣是高級打工仔,能不交嗎?除了謀反與上交兵權,韓信沒有其他選擇,況且劉邦還是突然襲擊,不交,還有40萬軍隊等著韓信,況且韓信手下也基本是劉邦的親信。

楚漢之爭

《史記 高祖本紀》: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

劉邦能這麼輕易奪取韓信的兵權也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韓信沒有謀反的意圖,這從韓信拒絕蒯通的話就能看出來,蒯通一直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韓信不聽,韓信說:

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厚,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裡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效死,我怎麼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

韓信之死

韓信就是個耿直人,劉邦以國士待之,韓信以國士報之,就這麼簡單,況且韓信終生的理想就是裂土封侯、封王拜相,沒有自立的野心,如果韓信是個有野心的人,劉邦能奪韓信兵權一次兩次,絕對奪不了第三次,韓信有野心的話,就會培養自己軍中的親信,以自己的親信代替劉邦的,會進行一系列的自立行為,比如招攬名士、私養死士,就像高平陵政變中的司馬懿一樣,但韓信不是司馬懿,他沒有謀反之心,劉邦才會輕而易舉奪取韓信兵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先後兩次奪去韓信兵權,按照記載來看,當中似乎沒有任何阻礙,極為順利。按理來說,韓信雖然是劉邦麾下,但士兵卻是他親自招募和訓練的,統兵數年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個忠於自己的將領,一支忠於自己的部隊,為何就沒有任何人予以反對呢?我想,除了韓信絲毫沒有反心之外,更為主要的應該是劉邦在用人方面的智慧。

劉邦為什麼先後兩次奪去韓信兵權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這兩次是如何奪走韓信兵權的。

1、第一次,成皋之戰後。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趁著項羽率兵東去攻擊彭越的機會,因病向北重新佔據成皋。項羽擊敗彭越後,得知劉邦重奪成皋,立即引兵向西,重新圍困成皋。劉邦不敵,與夏侯嬰同乘一輛車逃出成皋。而此時,韓信和張耳已經攻下趙代之地,擁有了一定實力,且就駐紮在距離劉邦不遠的修武,劉邦戰敗之際,對韓信和張耳的按兵不動極為惱怒,於是他“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之後則令張耳、韓信返回趙地重新招募士兵,再由韓信引兵向東攻打齊國。

韓信

2、第二次,垓下之戰後。漢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戰後,項羽於烏江邊自刎而死,楚漢爭霸至此告一段落。鑑於韓信之前在攻下齊地後,曾請封齊王,且在劉邦下令追擊項羽之際,韓信並未奉令率兵趕到,導致劉邦在固陵之戰被項羽擊敗,這令劉邦對韓信起了戒心。於是在擊敗項羽之後,他“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又一次奪去了韓信的兵權。

從史料記載來看,劉邦先後兩次奪取韓信兵權都極為順利,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和反對,似乎只是一句話就令韓信交出了兵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韓信忠心,手中無將

我想,之所以劉邦奪取韓信兵權如此輕易,應該主要源於這兩個原因。

劉邦

1、韓信忠心。對於劉邦,韓信似乎從來沒有起過反叛之心,即使是在佔據齊地、遠離劉邦的情況下,不論是項羽派武涉對其進行遊說,還是手下齊人蒯通對其進行勸解,他始終沒有升起過反叛之心。至於到底是韓信從沒有過反叛之心,還是他知道自己沒有自立的實力,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韓信的態度卻明確的向手下將士們傳達了一個信號,他韓信是忠於漢王的,這種情況下,面對漢王劉邦親自奪取兵權,他手下就算有所不滿,又豈會表現出來?

2、手中無將。這應該是另一個讓韓信尷尬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劉邦的馭人之術造成的,他雖然用韓信,但也防著韓信,尤其是當韓信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能力之時,任何一個君王都不敢將賭注壓在對方的忠心上,肯定要有所防範。而劉邦對於韓信的防範,就在於其手中的將領,韓信手下的將領基本都是原豐沛集團,乃是劉邦真正的嫡系,有這些人在,一旦韓信表現出異心,恐怕立即就會被架空或陷入到內鬥當中,這恐怕也是韓信始終沒敢自立的原因所在,這種摻沙子的做法雖然簡單,但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

我想,正是因為有這兩個原因的存在,劉邦才敢大搖大擺地進入韓信軍營奪取其軍權,且沒有遭到任何反抗。

不樂意又能怎麼樣、畢竟人家是老大!


追劇a看點


電視劇淮陰侯韓信的歌詞說道:“帥才不及帝王術,兵書不如聖詔書。”我認為這是韓信最牛逼的寫照。

但是,韓信的性格充滿了多重性,他以德報怨,卻有矜才自傲,他受人滴水之恩,又湧泉相報,他謀劃有力,卻又拙於交際,他深知人性,卻是盲目自信,不懂急流勇退。這是他致命的弱點!下三濫的事不恥為,面對利益禮讓為先,結果一次次錯失權利,最後功成身死!



愛來不來


劉邦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帝王,他出身草莽,而且也拿不出什麼重要的決策,但是他有著別領袖所沒有的優點,那就是能對手下的意見,進行正確判斷,大都是比較正確的,即使有錯誤,也是及時改正,毫不拖延。他的人生中出現過許多驚險的歷程,但是往往有驚無險,就比如他在修武奪取韓信張耳軍權的那一夜。

做皇帝,尤其是第一位窮苦出身還順利開國的皇帝,劉邦在他爭奪天下的過程之中遇到了很多次危機。這些危機,有些是外在的,比如霸王項羽。有些來自身邊,比如手握兵馬大權的韓信。想要存活下去,就得會表演,恰巧,劉邦的演技,還不錯。

楚漢相爭之時,項羽攻破劉邦所駐守的滎陽。劉邦又被迫踏上了逃往之路,這已經不知道是劉邦第幾次逃亡了。他和自己的衛士夏侯嬰商量了之後,決定去韓信那裡。

但是,劉邦此時蒙難,身邊只有夏侯嬰一個人。而韓信呢,手握十萬雄兵,而且還有大將軍印信。當時的軍隊是隻認印信不認大王的,也就是說只要韓信有反叛之心,劉邦就只有死路一條。而劉邦恰恰生性多疑,他根本不敢相信韓信會對他絕對的忠心耿耿。

於是他和夏侯嬰商量,兩個人就住在小旅館中,自稱漢使。等到半夜的時候,走進韓信的營帳,把印信控制在了劉邦自己手中,此時韓信雖然醒了,但是為時已晚,劉邦已經拿走了印信。相當於拿走了韓信的兵權。也因此,劉邦又擁有了自己的軍隊。劉邦於是馬上封張耳為齊王,封韓信為齊國的相國,看上去韓信是升官了,實際上韓信的沒有了兵權,成了光桿司令。

這次表演堪稱是劉邦一生之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他用這個計謀不菲吹灰之力就把兵權從韓信手上奪了回來。如果他正大光明的去,說不定事情就不會這麼順利,又或者,歷史都有可能改寫。從韓信後來的表現來看,這個人並不是完全沒有謀反之心,劉邦看人還是非常有一手的。所以,做好一個帝王,也要有“戲精”一般的演技,劉邦能得天下,這個人的“演技”不簡單。

1、第一次,成皋之戰後。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趁著項羽率兵東去攻擊彭越的機會,因病向北重新佔據成皋。項羽擊敗彭越後,得知劉邦重奪成皋,立即引兵向西,重新圍困成皋。劉邦不敵,與夏侯嬰同乘一輛車逃出成皋。而此時,韓信和張耳已經攻下趙代之地,擁有了一定實力,且就駐紮在距離劉邦不遠的修武,劉邦戰敗之際,對韓信和張耳的按兵不動極為惱怒,於是他“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史記·高祖本紀》)。之後則令張耳、韓信返回趙地重新招募士兵,再由韓信引兵向東攻打齊國。

劉邦輕鬆進入軍營拿走將印

2、第二次,垓下之戰後。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後,項羽於烏江邊自刎而死,楚漢爭霸至此告一段落。鑑於韓信之前在攻下齊地後,曾請封齊王,且在劉邦下令追擊項羽之際,韓信並未奉令率兵趕到,導致劉邦在固陵之戰被項羽擊敗,這令劉邦對韓信起了戒心。於是在擊敗項羽之後,他“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史記·高祖本紀》),又一次奪去了韓信的兵權。

韓信對於兵權被奪似乎毫無辦法

從史料記載來看,劉邦先後兩次奪取韓信兵權都極為順利,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和反對,似乎只是一句話就令韓信交出了兵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韓信忠心,手中無將

我想,之所以劉邦奪取韓信兵權如此輕易,應該主要源於這兩個原因。

1、韓信忠心。對於劉邦,韓信似乎從來沒有起過反叛之心,即使是在佔據齊地、遠離劉邦的情況下,不論是項羽派武涉對其進行遊說,還是手下齊人蒯通對其進行勸解,他始終沒有升起過反叛之心。至於到底是韓信從沒有過反叛之心,還是他知道自己沒有自立的實力,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韓信的態度卻明確的向手下將士們傳達了一個信號,他韓信是忠於漢王的,這種情況情況下,面對漢王劉邦親自奪取兵權,他手下就算有所不滿,又豈會表現出來?

韓信似乎從未起過反心

2、手中無將。這應該是另一個讓韓信尷尬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劉邦的馭人之術造成的,他雖然用韓信,但也防著韓信,尤其是當韓信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能力之時,任何一個君王都不敢將賭注壓在對方的忠心上,肯定要有所防範。而劉邦對於韓信的防範,就在於其手中的將領,韓信手下的將領基本都是原豐沛集團,乃是劉邦真正的嫡系,有這些人在,一旦韓信表現出異心,恐怕立即就會被架空或陷入到內鬥當中,這恐怕也是韓信始終沒敢自立的原因所在,這種摻沙子的做法雖然簡單,但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

我想,正是因為有這兩個原因的存在,劉邦才敢大搖大擺的進入韓信軍營奪取其軍權,且沒有遭到任何反抗。


司馬濁嚼歷史


韓信,世人稱之為兵仙。他一生傳奇無比。受過胯下之辱,也有逼死霸王的偉績。可是他一輩子都擺脫不了一個人,劉邦。

韓信被劉邦拜為兵馬大元帥。一心為他練兵,可是劉邦說收權就收權。韓信沒有一點的反抗能力,因為他沒有培養自己的心腹在軍隊。軍中的樊噲,曹參等人都是劉邦的人。雖然他們對韓信用兵練兵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他們內心始終是忠於劉邦。


其次,韓信雖然在軍隊擁有很大的威信。但是他不能獨立補給軍隊。他的一切錢,糧後援,全都依靠主公劉邦提供。離開劉邦,他只能空有一身抱負,無法實現。

總結來說,韓信只能帶兵打仗,政治頭腦基本為零,所以最後被劉邦卸磨殺驢也沒辦法!!!


無敵紫荊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韓信當然不樂意了,試問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封侯拜將,即使是聖人,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名留青史。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很顯然,他有著強大的功利之心,這裡的“功利”可不是貶義詞,對任何人而言,為名為利都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


想當初,韓信只是項羽帳下一名小兵,因苦苦不得重用,就毅然決定去劉邦那邊那邊“碰碰運氣”,為什麼不去其他諸侯?原因很簡單,只有劉邦和韓信一樣,是個苦出身,而且當時劉邦正處於低谷狀態,被封為漢王,其封地卻是個鳥不拉屎的漢中,被關中的“三秦”牢牢地封鎖著,韓信想著此時他去,正是一展所才的好機會。

之後大家事情都知道,經過蕭何的舉薦,韓信得以拜為大將軍,南征北戰,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可是漢朝建立後,等待他的卻是屠刀。

因為王朝初立,劉邦不得不封了一些異姓王,這其中就包括韓信,他被封為楚王。可韓信萬萬沒想到,就因為他是最大的異姓王,劉邦首先就拿他開刀,假借巡雲夢澤,詔他來見,韓信一到,便被奪取了兵權,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從此被困在長安城。

之所以劉邦能成功,蓋因他還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有著無法抗拒的大義,你說韓信能不聽他的嗎?


青史回聲


問這問題的人應該是不懂劉邦與韓信之間關係,劉邦與韓信是君與臣、帥與將之間關係,在當時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別說劉邦奪韓信的兵,就是劉邦直接讓韓信死,韓信也得去死

韓信地位與權力是劉邦給的

韓信,身份背景不詳,早年間四處漂泊。韓信痴迷兵法,力圖參軍成就一番作為。剛好此時陳勝吳廣偶然間認識了項羽帳下大將鍾離昧,通過引薦成為項羽帳下執戟郎中


韓信當執戟郎中期間多次給項羽提建議,但項羽從來沒正眼瞧過韓信,對韓信的提議也是置之不理,韓信覺得項羽非明主,在項羽軍中難以施展抱負,因此逃到劉邦軍中

韓信來到劉邦軍中通過蕭何的選拔成為治溧都尉,就是管理運輸糧草的,韓信在運糧時多次能猜到劉邦行軍路線,而私自更改運糧路線,這讓蕭何發現了韓信是個人才,在做了一段治溧都尉後韓信又覺得沒意思,又打算辭職走人

蕭何發現韓信逃跑後立馬去追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來歷,蕭何追上韓信要求韓信回營,韓信要求蕭何舉薦他做大將軍他才肯回去,因此蕭何把韓信舉薦給了劉邦


而劉邦對蕭何的信任讓劉邦毫不猶豫就答應了讓韓信做大將軍的請求

韓信的兵是劉邦給的

蕭何、韓信、張良 並列漢初三傑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三人分工,張良負責帳前謀士,負責戰略大方向,蕭何負責管理百姓 糧草供給,招募士兵,而韓信則負責前線戰事。因此韓信作為大將軍是非常輕鬆的,不需要擔心糧草及兵源問題,因為招募士兵時蕭何負責,也就是說韓信沒兵了只要跟蕭何說,蕭何就會給韓信徵兵


而蕭何也是給劉邦打工,因此蕭何徵兵所需資金也是劉邦提供,因此韓信的 兵、糧 都是劉邦給的,劉邦給了韓信兵,然後又奪了韓信的兵,這個並沒有什麼說不過去,也不存在原則問題。

如果用現實中的事比較就好比,劉邦是老闆,老闆任命韓信為總經理,並安排一些公司員工給總經理韓信管理,突然某一天老闆把總經理手下員工調走,總經理韓信敢不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