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明朝末年,可謂災禍橫起,內憂外患

北方遊牧民族努爾哈赤建立清朝圍困明政權,

明朝西北百姓窮苦,不堪苛稅,流民四起,以高迎翔,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西北流寇招收大量流民嚴重威脅明王朝政權

可謂是內憂外患,困苦不迭。


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集結所有兵力,進攻北京

在出發之前,李自成發了一道繳文“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沒錯,這時候的大明朝早已不復當年的盛世,在幾代昏庸的皇帝的統治下,國家困苦,多年戰爭讓朝廷百姓疲於征戰。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帶領軍隊抵達北京外城,開始攻城,當時明朝廷一片悲聲,內閣大臣,兵部尚書壓根不抵抗,打開城門投降,當天北京外城陷落,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當時在外地的明末忠臣史可法聽聞李自成攻北京,率軍進京勤王王,途中傳來北京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史可法失聲痛哭,以頭撞柱,鮮血一直流到腳上

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史可法像

史可法於是在南方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建立南明政權,以長江為界與清朝對立。

皇太極率領軍隊南下,企圖掃清明朝餘孽,用當時的記載來說,“當是時,守土吏或降或走,或閉門旅

拒,攻之輒拔;速者功在漏刻,遲不過旬日。”

當時的南明政權奸臣林立,局面糜爛,許多人望風而降,局勢非常危急,南明政權風雨飄搖。

史可法雖然是督師輔臣,但卻被奸臣馬士英,阮大鋮等人架空實權,於是史可法督師江北四鎮,抵擋清朝軍隊。

不久強悍的清朝八旗大軍披靡而來抵達揚州,史可法率領軍隊在揚州坐守,於是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揚州十日”

在面對敵軍統帥豫親王多鐸的勸降下,在許許多多的南明將領望風而降的情況下,眾人認為清朝如此強大,明朝覆滅是早晚的事,何苦做那些無謂的鬥爭,但史可法堅守揚州,這就是他的氣節。

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現在的揚州城


堅守十日,四月揚州城破,可法殉國。清軍對南明百姓屠殺極慘。

史可法作為南明督師輔臣,南明重臣,

“行不張蓋,食不重味,夏不執扇,冬不衣裘,寢不解衣,為人廉信能與下屬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衣未授不先御,以是能得士卒死力。”

———— 《明史 史可法傳》

史可法一生以國事為重,是明朝忠臣,史可法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兒子,他的妻子想為他娶妾,史可法卻嘆息到

"王事方殷,敢為兒女計乎?"(國事正讓人憂慮,怎能為生兒育女的事操心?)

————《明史 史可法傳》

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揚州陷落之後,史可法被俘,面對清朝親王多鐸的勸降,史可法絲毫不動搖,以身殉國。

當時揚州正值盛暑,炎熱非常,史可法的屍骸與眾人蒸變,不可辨識,於是在揚州便留下史可法的衣冠冢,。

自古那麼多的忠烈義士,為國犧牲的不少,但很少有像史可法那樣死的慘烈的。

一百年後,乾隆皇帝祭拜了當年和清朝老祖宗對著幹的史可法,這在歷史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堂堂千古明君居然祭拜一個敵人,乾隆皇帝追加史可法“忠正”的諡號,併為他設立了祠堂。

明朝滅亡一百年後乾隆帝為他追加諡號——史可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史可法祠堂

史可法的一生確實對得起"忠正"這二字,他一生為國效忠,,為國身死,他的身上永遠都有一股氣節,這也是中華幾千年來的優良品德。史可法雖然身居高位,卻生活節儉,行為端正,廉貞不阿,這是如今的我們所應當學習的,在這個人們三觀堪憂,瘋狂追星的時代,我們應當發揚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精神品質,回到那個質樸向上的時代,返璞歸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