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要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要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認為,平常心是一種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能,能以平常心處世,自能"超然物外見真章"。而平常心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四點:第一,失意事來,治之以忍;第二,快心事來,處之以淡;第三,榮寵事來,置之以讓;第四,怨恨事來,安之以退。

"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保持平常心,保持真我,也能成就脫俗的自我。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曾作《頌》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種怡然自得的心境,這種日日是好日的灑脫超逸,不正是星雲大師所言的平常心嗎?

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無為、無爭、不貪、知足,保持對名利的淡泊心,對屈辱的忍耐心,對他人的仁愛心,做好每天當做之事,享受每一件事情帶來的快樂,自然會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生活中永恆存在的挫折和痛苦,也自然能夠獲得更純粹的幸福。

面對人生,我們要選擇閒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的心境,選擇一種從容自在的人生態度,既要正視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做到寵辱不驚,也要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座標,做到自在隨意。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要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曾會學士與珊禪師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學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竇禪師,於是他就寫了封介紹信給雪竇,讓他到靈隱寺去找珊禪師,告訴他珊禪師一定會照顧他的。雪竇禪師欣然接受,然後拜別,雲遊去了。

這一別就是三年。一次,曾會學士因為公事,來到了靈隱寺。他突然想起了3年前曾介紹過雪竇禪師來這裡,於是便問珊禪師:"雪竇禪師現在怎麼樣了?"

珊禪師疑惑地說:"沒有這個人呀!是不是搞錯了?"

曾會學士說:"怎麼會錯呢?我親自介紹他來的!"

珊禪師十分為難,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眾中尋找了個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沒有找到這個人。

曾會學士說:"你還記得拿我介紹信的那個人嗎?"

珊禪師搖搖頭說:"沒有啊!我從來沒有收到過你寫的介紹信呀!"

珊禪師看學士那麼著急想找到這個人,便和學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個地方,就是不見雪竇禪師的蹤影。直到天快黑的時候,才在一個很破的屋子的角落裡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竇禪師。

曾會學士大喜地喊道:"雪竇禪師!"

雪竇見是曾會學士,也感到十分驚喜,他與珊禪師各自作禮。珊禪師一見雪竇禪師,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會有不一般的造化。

各自寒暄了一陣,曾會學士問道:"三年前我親筆寫的介紹信你給丟了嗎?為什麼不給珊禪師看呢?害得你住這樣的房子!"

雪竇禪師從衣袖裡取出原封未動的介紹信還給曾會,說道:"我只是一個雲遊的和尚,沒有什麼渴求,為什麼要請人介紹呢?"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要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雪竇禪師保持著這樣的平常心: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會被淹沒,因而從未將自己置於某種特殊的位置。他保持著最本真的自我,也在這種平靜與坦然中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價值。在雪竇禪師心中,自己只是一名雲遊僧,無慾也無求,掙脫世俗的誘惑,拋卻名利的紛擾,雖默默無聞卻終成正果。

這則禪門公案對職場中的年輕人有兩點啟示:一、不要一味寄希望於攀附貴人,"貴人"固然是成功的重要階梯,但倘若自己不具備足夠的能力,也終會從階梯上跌下來;二、要沉得住氣,才能發得了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雪竇禪師一樣在一個無人賞識自己能力的地方固守三年,但是隻要能耐得住等待的過程,就會有一飛沖天的機會。

很多人在春風得意時都容易喜形於色,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我。能夠始終保持低調的行事作風的人卻總是少數,他們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顯山露水,卻往往能在"不顯不露中出頭",這才是智者的幸福哲學。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境無貪妄,是名平常心,要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