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南能成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不設防VS鏡中人


一群不瞭解中國歷史的人,在這裡胡亂瞎評論什麼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是幾千年以來中國人共認的事實!而河南確位於黃河的中游與中、下游地帶,同時在我國古代是中原之中(古中州)之地!又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最富饒之地,是農耕文明的中心,五千年以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第一農業大省及第一人口大省!直到近七八年以來,由於北大荒土地因用現代農機大開肯原因,第一農業大省的位子才被,黑龍江奪去;而近代以來第一人口之省的位子才曾經被四川“奪去”過!

而有些人,妄稱陝西才是正中的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這是個急度錯誤的事情,可以說是多麼段章取意和片面性的呀!切不說,作為黃土高原,丘領之地頻多,上古時期,人口及不多,也不是農耕文明中心之地,它(黃土高原)之是黃河源頭之地而已,雖說陝西只是黃土高原的東南段地區,東部之地有點偏向於中原西部地段之地,是黃河的上中游之地段,但是在我國西周朝以前都是西方(西岐)“蠻咦”之地而已!而後,東周(春秋時代)之時,先前還不是很強的秦國,只是個西方蠻異小國而已,只是到了戰國中期之時,秦國才逐漸經過幾代君主的圖經歷治後才變成了強大的國家。

或者其實更為確切的來講,陝西東部一小地域和及其山西東南部一小段地區、河北南部地區、山東西地區、江蘇西北部地區、安徽北部地區、湖北北部地區,這些包括整個河南全境的全部地區的中原之地,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的中心,特別是位於中原之中河南,更為是代表正宗的中華文明發源的核心之地!

作為上古時期真正的中原之地的河南,這裡不僅有中國第一個部落首領伏羲“人皇”的故里(家鄉)和國都,同時也有黃帝活動之地(黃帝故里甚至說是家鄉都不為過),這裡有大禹治水的事蹟等三皇五帝的事蹟!同時更有,夏朝的國都(約開封商丘一代之地)、商朝的國都(今商丘、安陽等地)、西、東周之時“周天子”國都洛陽等等,鐵證如山的事實……

有人認為,古代中國河南之地是處在,黃河中、下游地域的,河水頻繁氾濫之地,不應該成為,中華農耕文明的“誕生”之地呀!不過真正的事實確是恰恰相反的,恰恰是因為(危機誕生了文明),中、下游的水災的泛濫,才促使了古代中國,大力治水的力度,又加上,河南之恰恰是,土地肥沃的大平原(中原之中之地),促使大多數黃河流域的人們所有的,部落的大聯合大團結起來的去治水!才有了後來的,黃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誕生的原因和始然……

而且,世界上的四大人類古代文明,幾乎都是因位於大河流域的,因長期,與氾濫大河之水“搏鬥”(治水)的原因,才自覺不自覺的“創立”出了不同的早期的人類史上的四大古代文明的“誕生”……


閒雲視野


第一、作為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之一,根據現在的考古遺址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就在黃河流域一帶聚集居住、生產生活,當時的黃河水依然氾濫,所以先民們也是經常遷徙,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也被稱為母親河。

第二、根據現有發現的遺址遺蹟,先民們主要居住在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由於古代的行政區劃與現在大有不同,上古時期或許還沒有行政劃分的概念,所以我們通常以黃河流域進行代指,而如今河南省管轄的地方只是其中之一。

第三、從密集程度上看,如今的河南確實存在大量的遺址遺蹟,特別是黃河金三角地區。像鄭州的老奶奶廟、新密的李家溝、欒川龍泉洞都是舊石器遺址,像漯河賈湖、新鄭唐戶、駐馬店楊臺寺、三門峽仰韶、鄧州八里崗等等都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總之,準確的說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而河南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省份而言,也可以作為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

,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說起姓氏,也許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不值一提,這有啥好議論的呢,姓氏,你也有,我也有,再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但要是深問一層,你的祖先是來自哪裡呢?

這個時候有些人就開始懵逼了,天曉得來自哪裡,估計有些家庭的孩子,都不知道族譜是為何物了......

但,今天我要說的是,當今河南其實是很多姓氏的主要發源地

按照我國人口最大的120大姓來統計:

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還在以偷井蓋的形象在鄙視河南人

那麼,我就要奉勸你一句:請手下留情,也許你的祖先就來自這裡

為什麼說,河南才是中華姓氏的主要發源地?這4個方面必須當仁不讓

第一, 河南是姓氏開始時期人重要地區

不管是母系氏族時期 ,還是父系氏族社會,姓氏基本都是集中在河南地區,如同《史記·封禪書》說的那樣:

“黃帝時萬諸侯”

說的就是在這個時期,姓氏發源地的巨大作用

第二,河南是華人祖先炎黃二帝的活動中心

我們都自詡為“炎黃子孫”,其實從地理位置上也可以看出河南是姓氏的主要發源地

黃帝居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炎帝雖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東),但基本上在河南境內活動

第三,河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資源優厚,氣候宜人,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夏朝到 民國,在河南建都的朝代都有20多個

中國七大古都,河南一省就佔了三個,既焦作,開封,洛陽

有人可能會說了,不就是朝代頻繁了些嗎?這和姓氏的繁衍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不僅僅有,而且關係還很大

原因有三個:

古都最多,必然歷史悠久,歷史悠久,碰撞出的火花就多,也就自然而來的會造出更多的姓氏;

人多眾多,以居住地為姓或者是以技藝為姓氏的也就增多;

建都頻繁,得姓的機會也會增多,在河南地區,以國為姓的姓氏,實在是不勝枚舉,比如陳,鄭,周等等

第四,河南是北魏鮮卑族政權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八王之亂 ”後,原中原地區漢人都向南遷移,這就給了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機會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帶領一干文武大臣進入河南洛陽,開始漢化改革,並實現鮮卑人和漢人通婚

自己首先把拓跋姓氏改為元姓,其他王公貴族也跟著改姓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

孝文帝改的姓氏中,其中有25就來自於120大姓之中

由此可見,當時的河南洛陽,姓氏繁衍是有多麼的興盛

好了,本就的姓氏發源就介紹到這裡,看到這,是不是對自己的姓氏很有探索慾望呢?

不妨到《中華姓氏大辭典》一探究竟吧!!


歷史滾輪


在這個命題上,某一部分人,顯出幾種典型的反邏輯腔調,自相矛盾的腔調。其一,當強調自己家鄉是中華文化正統的時候,一定否認中原、東南、西南、東北等地域的文化的作用、意義,比如,對賈湖文化、紅山文化、良褚文化,包括後來的堯舜夏商等,都採取虛無主義,武斷否定的態度。武斷聲稱中國文化,只有在西北黃土高原上才持續發展並最終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其二,在否定以河洛及黃河中下游區域為中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正統核心時,又拼命強調,諸如紅山文化、良諸文化等等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各個地域的文化的重要性。其三,把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史,與文化學、歷史學意義上的族群史,刻意混為一談。以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演變歷程,來沖淡以至於否定文化學、歷史學意義上的中原文化的正統地位。其四,把生物學意義上的原始生命的發展軌跡,突然跳躍銜接到文化學歷史學意義上的族群演變史,以此杜撰中華文明中國歷史並不存在的、非中原的某個區域的正統性,說白了就是要否定現今河南所在的這個區域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就是要強調比較偏僻比較次要、但是屬於自己家鄉的那個區域的重要性。完全無視人類文明特有的節點和階段性。

最後總結一下,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某些人不是無知,或不僅僅是無知,而是缺乏端正的思想態度,缺乏健全的心理狀態。本來只是個“局部”,只是個“後來”,卻倔強地非要天天追求一個“大”、一個“最”、一個“第一”。本來是較低層級的區域文化,偏偏非要強詞奪理,自稱為天下最正統最核心的區域。因此,對於上下5000年古今中外一致公認的——以黃河中下游為核心的中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區域——這一基本事實,熟視無睹,熟聞無聽。且其間面目可憎,語言市井,味道爛汙,不見斯文。其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欺心欺國,為己之私,謠亂祖尊,為己之私,執惡敗俗,可悲,可憐!

國家最高層面,已明確河南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城,這是有關國運的千年大計。東晉之後,尤其是南宋之後,中華精粹傾於東南。但上世紀以來,中原復興也在艱難而堅定的進行中。讓我們祝福河南,祝福中華民族這片最古老的文化聖地!


198084715


這個說法不嚴謹。大約五.六千年前中華大地部落林立,考古學家稱之為滿天星斗。這當中,在黃河流域有兩大部落,這就是中上游以關中為中心的仰韶文化部落;下游以泰山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部落。仰韶文化中後期誕生了炎黃華夏部落,大汶口龍山文化誕生了蚩尤東夷部落。這兩大部落相向發展,在華北大平原發生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其後,華夏部落的夏周與東夷部落的殷商,各自繼承祖先的事業,殷商滅夏,周滅殷商。進入到了信史時代。這就是中華歷史早期的東西政治格局!

以上分析告訴我們,中國歷史的發源地,在以華山和泰山為中心的東西兩部,而東西格局多為西方勝。所以學者指出黃土高原的涇渭流域,是華夏民族的基因庫(而汾河流域與伊洛河流域是擴散器)。其後的周秦漢隋唐又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至樂無如讀書


古中原人早在宋元時期留南遷江浙廣東一帶了,客家話才是古中原話。

如今的河南人基本上都是元朝東夷遷徙而來,竊居中原罷了。(有圖有真相)

所以,這些人的言行舉止跟中華大地的華夏一族格格不入,自卑而自大,跟韓棒朝棒如出一轍,拿著別人祖宗的歷史文化往自己臉上貼金。

好言奉勸河南老鄉,元朝以後的河南歷史,你們可以熱烈討論;元朝以前的中原歷史,你們還是閉嘴吧。



獨坐溪邊任水流888


提問者中歷史發明家之毒甚深。一群無知無識、無懼無恥的民間謠言製造者,出於對病態地域文化鼓吹的狂熱,已發展到褻瀆人類科學、編造無聊神話以侮辱全國人民智商的地步,不知是別有用心還是自卑到家。

上世紀初興起的現代考古學,通過重見天日的舊石器時代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大量文化遺存,已完整地勾勒出了有文字記錄之前中華文明的發生、發展的輪廓。近二三十年來異軍突起的分子人類學,則在考古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先進的人類基因排序的分子分析技術解讀人類DNA遺傳信息,以詮釋人類起源和民族演化。因其建立在數理統計與實證基礎之上,已逐漸為人們所瞭解並開始接受。

這兩大學科皆不支持“中華文明起源於河南”的論調,相反,都可以揭示以今河南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恰是中華早期文化的衝突融合之地。就族源、文化源流來說,這個區域更像是各族雜居、文化受胎之地。

分子人類學向人們揭示一個更真實、更準確的人類遷移史,從而清晰地描繪出中華民族起源的圖畫

在我國境內,曾出現過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距今約90~120萬年的湖北鄖縣人,距今約70~120萬年的陝西藍田人,……但由於第四期冰川紀的出現,他們都變成了化石。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祐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境內現代人的起源不早於5萬年。


距今約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前。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佈的路徑。


棕色人種首先離開非洲。黃種人大約在6萬年前離開非洲,他們沿著溫暖的路線跨過撒哈拉沙漠,進入中亞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再進入南亞次大陸印度半島和緬甸,遇到了先期到達的棕色人種、倭黑人種。我們的祖先幹掉了倭黑人種,直至其滅絕或逃跑。由於生存環境不斷擠壓,倭黑人種一路北上成了今天日本人的祖先。

華夏56個民族和東亞、東南亞各民族都是由南亞語系的先民分化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都帶有M122的突變。在緬甸潛伏已久終於迎來了時機,中國陸地上的冰川開始消融,這群帶有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他們便是中國人的先祖。由於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洪荒時代拉開了帷幕,華北平原也開始解凍。華北平原是1億三千萬年以前燕山山脈造山運動,東部塌陷而成,後又經過多次的海侵。古黃河,古海河等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逐漸沉積造陸而最終形成。

他們沿兩條路線進入中國。一條是沿橫斷山脈進入青藏高原,其中一支染色體突變者留在了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北、崑崙山脈以南的羌塘鹽地。受嚴寒逼迫,一支又向東遷徙至青海湖東南方向的繞茶卡鹽湖的河湟地區,這一民族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羌族。從目前考古挖掘出來的羊的化石來看,古羌人以牧羊著稱於世,此民族最先馴化犛牛和羊,與其它民族交換鹽與畜類,後又進入山西鹽池,融合成漢民族的先祖。


另一條,沿越南沿海進入中國廣西、貴州、四川,然後繼續北上。由於人口膨脹、生存環境有限,最後不得不分開: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向南到達洞庭湖平原、向西到達三峽恩施、向北到達河南南部、向東抵達鄱陽湖,形成所謂南方集團的先祖。而另一支沿著海岸線上溯,來到了山東半島,結果他們發現華北平原沃野千里不利於打獵,且常年水患成災,不利於居住,於是他們繼續向西遷移,穿過華北平原,黃土高原,來到了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定居在了甘肅祁連山一帶,最終他們與生活在這裡的古羌族會合了,這一時間大概在一萬年左右。

兩個部落融合生存資料不足,或內部出現矛盾,其中一支部落又開始東遷。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於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漢藏同源的證據。他發現漢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變。宿兵通過對Y染色體主成分分析,發現藏族的突變頻率與漢人最接近,這意味著在藏緬語系的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從已出頭的文物來看古羌人在距今9000到8000年的這一段時間裡,成功地種出了粟黍水稻等穀物,從遊牧部落變成了農業部落,也就形成了著名的“甘肅陝西仰韶文化”。


從祁連山脈一帶遷出來的的古羌人到了秦嶺以及山東丘陵到至遼寧西部一帶,產生了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山東大紋口遺址。由於母性社會的影響,這些羌人逐漸形成了以母性生殖標記的“姬”、“姒”、“媯”、“姚”、“姜”、“嬴”這麼幾個女旁“姓”代表的大部落。

在1萬多年的遷徙過程中,我的先祖在M122的基礎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M134。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這個群體就是我們所稱的漢人。另一個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這個群體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頗、土家等族。

現代考古學則以大量具體的實物證據,揭示了中華文明多點起源,並在黃河中下游融合的過程

其實現代考古學與當代分子人類學並未統一,兩種學科還存在著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考古學界恐怕認為中華大地上的原住民並未完全消亡,其文化有一個從未間斷、不斷延續的過程,並不斷與外來文化共存直至融合。在這個意義上,現代考古學為分子人類學奠定了基礎,因為它提供了各個文化遺址的生動、具體圖畫。


我們選取幾個代表性文化遺址略作介紹:

1.西侯度遺址

它是中國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是我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西北隅中條山之陽的西侯度村,西去合河遺址3公里,其地質時代為距今約一百八十萬年的更新世早期,是黃河流域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文化遺址。 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館對西侯度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出土了一批人類文化遺物和脊椎動物化石 。西侯度出土了一批燒骨材料,這個發現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距今一百幾十萬年前。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發現如此古老的燒骨。此外,根據發掘的脊椎動物化石考證,當時的哺乳動物絕大部分種類是草原動物,有中國長鼻三趾馬、三門馬、山西披毛犀、步氏羚羊、粗狀麗牛、步氏鹿、納瑪象等20餘種。由此可知當時西侯度一帶應為疏林草原環境。根據鯉鰓蓋骨判斷,這裡的鯉超過半米,因此,西侯度附近當時應有廣而深的穩定水域。

2.仰韶文化

它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彙集的關中豫西晉南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3.河姆渡文化


它是我國長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築方面,遺址中發現大量"幹欄式房屋"的遺蹟。1973年,第一次發現於浙江寧波餘姚的河姆渡鎮,因而命名。它主要分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即距今約7000年前。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距今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



4.良渚文化



它距今5300-4500年左右,分佈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最密集的地域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的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我們希望分子人類學和考古學的學者們通力合作,能夠更好地揭示中華大地上人們的起源遷徒過程、文化發生演變的進程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祖先有一個由南向北、再東西交匯的過程,“河南是中國人的老家”,純屬胡扯;中華文明多點起源,在黃河流域開花,在中華大地四處結果。通觀上下五千年,一部河南史純屬“半部逃難史,半部融合史”,永遠只是一部區域史。某一行政區劃、居民,並不是中國地理、歷史的直接繼承者,就不要搞些可憐的“地域吹”了,這與科技、信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太不相襯了,也有礙於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區域文化自信心,不必建立在無知的謊言之上!!


嘉會天下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但他像所有的母親一樣,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一碗水端平。黃河母親讓河南這孩子受罪了。

人常說,疼大的愛小的中間夾個受氣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大文明發源地華山與泰山,和中間夾著受氣的河南。僅僅目前考證,有史記載的記錄為: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黃河中下游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據黃河水利委員會)。在上古時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在水患遍地的情況下人類如何聚集,如何能形成強有力的戰鬥部落,以及如何發展農業畜牧業等等來壯大自己的族群,吃飯都是問題,還談得上擴張嗎?。這種情況下,誰能告訴我河南怎麼能成為中華文明的起源。
學術界鐵定的炎黃部落起源於西北,東夷部落起源於山東,以及南方的苗蠻部落。三大部落的融合鑄就了中華民族的主體,可是偏偏起源無一個在河南。


山西的陶寺遺址、陝西的石峁遺址、哪一個都比二里頭更早更宏偉。

對現代文明影響最大的《周禮》起源於陝西西安、儒家起源於山東曲阜、百家爭鳴在山東的稷下學宮。這些重大的文化事件似乎都與河南扯不上什麼關係。

綜上所述,河南根本不是什麼中華文明發源地。如果說為民族、文化融合之地,那麼縱觀歷史,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

*由於針對題目而談,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式的眾多文化起源沒有涉及。


用戶6649353362


中華文明發祥地是黃土高原陝甘、關中平原,黃河中下游流域…,並非河南是唯一地方。還有的說:河南人是中國人的祖宗!???問問全中國人,答應嗎?無稽之談。河南一直在炒作~河南是中國的祖宗,是中華文明發祥地?


曲徑通幽230718711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此外還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