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吊周瑜祭文賞析

諸葛亮吊周瑜祭文賞析

原文:
嗚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數天,人豈不傷?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若有靈,享我蒸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
吊君風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
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


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諸葛亮吊周瑜祭文賞析

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周瑜死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弔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閒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弔喪。
關於這一節,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更有諸葛亮聲淚俱下、淋漓盡致的表演。
諸葛亮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老部將程普等人持劍欲殺諸葛亮,被趙雲以劍挑落,諸葛亮拾起落劍還給程普。諸葛亮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數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若有靈,享我蒸嘗!”


短短數語,真誠感人,不但一下把眾人憤怒、敵對和責怪的強烈情緒緩和了大半,還使眾人自然而然地隨之轉入憑弔周瑜、哀悼大都督的悲痛氛圍之中。這充分說明,講究溝通方法,把握現場氣氛,引導眾人情緒,這是化解危機的公關行動的第一步。
緊接著是轉入祭文第二部分——正文,從周瑜的幼學、弱冠、壯力、丰度、氣概、弘才等不同方面高度概括周瑜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從電視畫面上看到,諸葛亮事先讓人把周瑜的事蹟畫在桃符上,諸葛亮每放一桃符,便聲淚俱下哭訴一番,那場景十分感人。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周瑜蓋棺認定寫讚美詩的不是東吳人,而是蜀國的丞相諸葛亮。
這一節祭文思路清晰,立意讚美,層次分明,用詞簡約精煉、非常老到,起到了點石成金、嚶鳴求友而引起雙方強烈共鳴的作用,因而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和欽佩。這是縱深推進公關工作的重要環節,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出眾的政治才華和精妙的外交能力。

祭文的第三部分,則充分描述、渲染周瑜之死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悲痛及哀悼之情。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這一節既痛惜了周瑜的英年早逝,又渲染了現場的哀悼氣氛,三軍悲愴,主人哀泣,朋友灑淚,同時為下一步提出蜀吳聯合、結盟同心埋下了伏筆,提供了鋪墊。
第四部分,寫孔明與周瑜的相識、相知、合作,以及孔明的哀慟之情。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既闡述了周瑜助吳拒曹、輔漢安劉的傑出東貢獻,恰如其分地表示了“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又是對周瑜“既生亮、何生瑜”感嘆的巧妙回應。
可以說,孔明過江弔喪活動達到了三個目的:
一是顯示了才華。很自然地表達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詞華麗,描述準確,表達到位,在東吳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學富五車和文韜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諸葛亮祭拜後,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
魯肅見諸葛亮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見,孔明是大獲全勝。
三是消除隔閡。本來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這是吳國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為證!
此時,東吳人對諸葛亮及劉備西蜀絕沒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殺諸葛亮為公瑾報仇的情緒。通過聲淚俱下的哭訴和對亡人的不凡事蹟列舉評價,諸葛亮實現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閡、繼續聯吳抗曹的目的,可以說,臥龍弔喪是一次絕妙的政治外交活動,更是一次沒有評委但有評判結果的演講比賽,箇中的道理,值得我們今天從事外交、公關工作的人品味、學習和借鑑。

諸葛亮吊周瑜祭文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