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謝瀟俠,主任醫師,甘肅省名中醫。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委員會常務理事、甘肅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穴位貼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減肥與美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五級師承教育指導老師、甘肅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學業成長導師。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擅長應用針灸、穴位埋線、撥罐療法、艾灸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面神經麻痺、腦卒中、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帶狀皰疹、產後身痛、耳鳴耳聾、更年期綜合徵、肥胖症等,應用立新七針治療各種疑難雜病。

今天,由大喇叭帶您和謝瀟俠主任一起“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黃帝內經》對抗擊疫情的啟示

千百年來,人類與瘟疫之間的鬥爭從不停息,如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非典、新冠等。戰勝疫情,不僅需要醫學上的突破,需要完善的社會應對系統,更需要廣大民眾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強大的心理。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說:“黃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這段話的大意是:黃帝問歧伯瘟疫來襲,人們相互感染,怎樣才能避免呢?岐伯答道:不被感染的人,是因為身體內正氣充沛,邪氣無法侵入。要避開有疫毒的環境,守護好呼吸道,這樣疫毒就不能侵入人體了。在進入有瘟疫患者的房間前,先施行五氣護身法:意念想著自己的心臟是一顆太陽,身體左邊被青氣護衛,有繁茂的林木;右邊被白氣護衛,有金屬兵器;身前有紅氣和燃燒的火焰;身後有黑氣附身和清澈之水;身立之處是黃色土地;然後想頭上有明亮的北斗照耀。這樣做了,就可以安全地進入疫室了。

這段話我們可以分兩個部分理解:


一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句話對我們防範傳染性疾病非常重要。中醫學所指的“正氣”,即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主要是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用現代語言描述,正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它包括了人體衛外防禦功能、調節功能以及各種代償功能等。正氣充盛,讓人體更好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減少疾病的侵襲,人體得病後更容易康復,故扶助正氣是養生保健的根本任務。“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包括了一切可導致人體功能紊亂、內外環境失調的各種致病因素,即外感六淫、疫癘、內傷七情等。“正氣”與“邪氣”是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在多數情況下,“邪氣”之所以侵襲人體而發病,是因為“正氣”虛弱,抗邪無力,因而,“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前提和根據,居於主導地位。人體臟腑功能正常,正氣旺盛,氣血充盈流暢,衛外固密,外邪難以入侵,內邪難於產生,就不會發生疾病。人體的“正氣”就是通常說的免疫力,這次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患者中,有基礎病的佔絕大多數,這就充分說明,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抗擊病毒尤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運動等,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但要做到這些,貴在持之以恆。

二是“避其毒氣,……然後可入於疫室”一段,主要是立足五臟,以五色、五行來闡述面對疫情時如何形成強大心理的具體方法,進而做到正必壓邪。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多觀察就會發現,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負面情緒能及時排解,充滿正能量,通常睡眠都比較好,往往生病也少,即使生了病也能很快痊癒。最為典型的是在這次疫情報道中,91歲的抗戰老兵王明光老人,在記者採訪時說:“和打仗比起來,這個病沒有什麼可怕的,一個是自己本身要有毅力堅持,一個是要相信組織,相信黨相信醫務人員。”王老的這段話充分彰顯了強大的心理力量在戰勝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面對疫情,我們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自覺執行抗擊疫情的各項措施,不得有絲毫的馬虎;同時在戰略上,我們要勇於蔑視疫情,樹立戰之必勝的信心,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讓人人都擁有正必壓邪的強大心態。

科室概況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綜合科室,我科擁有床位43張,其中住院床位20張、門診床位23張,醫護人員共18人,其中省級名中醫、主任醫師1名,主治中醫師2名,碩士研究生2名,住院醫師3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護士6名。

科室開展針刺、艾灸、拔罐、推拿、穴位貼敷、穴位埋線、立新七針等中醫特色治療及多項物理治療,釆用綜合療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胎位不正、面癱、頭痛、眩暈、中風後遺症(偏癱、失語、吞嚥困難等)、坐骨神經痛、腰扭傷、痛經、肥胖症。長年開展的“冬病夏治”與“冬病冬治”,以藥物隔姜灸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免疫功能低下,臟腑氣血虛弱的患者,尤以治療平素反覆感冒、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胃痛、失眠、更年期綜合徵、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上效果顯著,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同。多年來,科室人員主持課題4項,參研課題多項,並在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30餘篇。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讀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