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或是性本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漢字拼音化科學


人之初,性本欲。你餓了就像吃東西,去偷去搶是惡,去買去要又是善。引起善惡的是慾望。對慾望良性的引導結果就是善,惡性的引導就是惡。本質上還是慾望驅使的。慾望讓人類進化,科技進步,也會導致犯罪。慾望是一切善惡的本源。


零號血契


要回答人之初的人性是善是惡還是欲,首先需要搞明白人的兩大基本屬性。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具有兩大基本屬性,一個是人的自然屬性,一個是人的社會屬性。

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生來就具備的一些屬性,比如:吃東西、喝水、繁殖、對生的渴望等等。說到底,人的自然屬性就是指人作為自然界一種高等生物的天然慾望和欲求。

人的社會屬性則是指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而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是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

從以上理論和客觀現實中均可以看出,人的自然屬性無所謂善無所謂惡,而主要體現出的是人的生物本能,即人天然的生物慾望和欲求。而所謂的善與惡,主要來源於人的社會屬性,也就是說善惡是人在人類社會關係中的一種道德評判標準和價值尺度的體現,它只有人在社會關係中才具有實際意義。

所謂的人之初,就是指人剛剛降生到牙牙學語之前這個時期,很顯然,這個時期的人因為處於嬰幼兒時期,沒有置身於社會關係也沒有受到社會影響,完全是一張純天然的白紙,所以人性主要體現的自然屬性,其從生理狀態、實際活動到思想意識也均未具備社會屬性,所以更多的是生物本能即自然慾望欲求的顯現,無所謂善更無所謂惡。

綜上所述,從哲學和科學的觀點可以看出,人之初的人性既非善也非惡,主要體現在欲。因此,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之初,性本欲!



麻辣清談


人之初性本善,到底人的天性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這個問題一直討論到現在,如果人性是善良的,那麼怎麼會有小偷,會有殺手,會有那些心裡不正的人,怎麼會有人販子如果人性是邪惡的話,那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慈善基金會,怎麼會有孤兒院?這都是自己的心裡的想法,我記得有一場辯論賽就是說的人性本惡還是本善,我想覺得人性是善良的,善良是人的天性,但是因為一些誘惑使人的內心變得扭曲變得骯髒,所以我的觀點就是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善良的,人也是善良的!



Dsl0926


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正確的說法。

人生之初,不善不惡,根本無善惡之分。

所謂的善惡是在一定的族群或利益集團,運用其手中的資源和權力塑造出來的,是非曲直完全取決於權力者遊戲規則。

工業化初期歐洲以盧徳為首的一批人反對工業化進程會帶來社會間題,而另一派認科技可以解放生產力,創造更多價值,但同時產生大量失業。

卡辛斯基90年代論文認為,科技是少數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產物,當社會不在需要大量人口創造財富的時候,統治者和精英階層就會減少無用人口的存在,也是人類毀滅的開始。

所以人性之初並無善惡,要正確引導幼兒在社會中價值,在幼兒給予自由自在的空間,不要用各種標籤去定義,對孩子後天的智力開發極為不利,剝奪孩子自由也是違揹人性的做法。


精彩薈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

人剛出生,都是善良的,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看面相,看感覺

為什麼嬰兒都是討人喜歡的,沒有一個人說看見一個嬰兒是嫌惡的,是討厭的,是不喜歡的

為什麼?因為嬰兒天真可愛爛漫單純無知

在一個成人面對生活對他的考驗,也許早已千瘡百孔,也許變得世故,有心機,變得複雜

但是嬰兒不會

所以怎麼看嬰兒都是可愛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面對大千世界,心智逐漸成熟,受到的教育,文化,知識,價值觀,身邊人的影響等等,會變,所以我們看人,感受是不同的,

但是看嬰兒,都是相同的可愛

人之初,都是善良的,

至於成長的過程,看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他!


笑笑筆記


往往人們缺什麼,就會喊著要什麼,或者會有人宣傳什麼!比如人人都講文明講衛生,以前的宣傳就不會那麼多的禁止隨地吐痰、禁止亂刻亂畫等提示和宣傳,近兩年少了,這說有素質的人多了。

同樣,如果人之初真的性本善的話,也不會有人把這兩句寫進幼兒啟蒙教育的三字經裡,而且是首句!

人類同樣是動物,也具有獸性。不要不承認,只不過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是因為人有高度進化的結果,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和自我優化能力。從而也就有了善和惡的自我辨別,以此來抑制本身的獸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