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什麼題材的油畫作品?為什麼?

藝術快遞


油畫題材極為廣泛,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靜物油畫、風景油畫和人物油畫。雖然有些人欣賞油畫時很有可能偏好某一類題材,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是畫面精美、觸動人心的優秀畫作,都可以讓欣賞者流連忘返、印象深刻,題材往往並不那麼重要。



一般來說,我們學習繪畫都是從靜物寫生和臨摹開始的。初學者需要掌握線條等基礎技法,也要理解透視等繪畫理論,石膏幾何體等靜物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大概就是這樣的原因,靜物油畫總被人認為創作難度相對較小,藝術檔次很難與風景油畫和人物油畫相提並論。

有不少朋友對行畫比較瞭解,行畫其實就是臨摹一些名畫或客戶比較感興趣的畫作,逐漸形成為一種職業。在深圳和北京等地,行畫市場曾相當興旺,水平參差不齊,收入也有天壤之別。甚至還有很多以接單為主的行畫公司,從十幾人到數百人不等,專以臨摹油畫為生。

在行畫界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水平低的畫師大多選擇靜物畫,而那些對繪畫水準要求很高的人物畫(尤其是人體油畫),則大多交給高級畫師來完成。無論是色彩感覺還是繪畫基本功,人物油畫的繪製基本都要達到最高要求。


所以,現在的油畫市場以人物繪畫題材最受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靜物油畫也好,風景油畫也罷,當繪畫水準達到一定境界時,同樣能創作出非常精美的油畫作品。從文藝復興以來,就算是靜物題材的油畫,同樣不乏經典名畫。真正高水平的油畫,題材是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決定因素。

相對來說,人物題材的油畫還是受到更多人的喜愛。我們也就重點談談人物油畫。


同為人物題材的油畫,不同的繪畫風格同樣會使欣賞者有截然不同的觀感。比如印象派的人物油畫和超寫實的人物油畫放在一起,不同審美習慣的人所做出的選擇也會大相徑庭。

喜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也可能喜歡安格爾的《泉》,但是梵高的《自畫像》呢?估計就不太符合欣賞習慣了。你不能說喜歡冷軍超寫實油畫的人,一定比喜歡達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人欣賞水平低。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只關乎審美習慣,與審美能力無關。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我一直喜歡畫畫,從小開始的愛好。只是,一直沒堅持下去。

國畫,油畫我都喜歡。

我會撿起來的。

我一直覺得畫畫,除了技法,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達,意境的深遠和深遂的美麗色彩。

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我會拿起畫筆,創作出無與倫比的美麗花捲。


道谷長老


人體油畫。為什麼?原因有很多,大夥都知道,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繪畫藝術也一樣如影隨形,人體藝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形式。雖然油畫的歷史只有六七百年,但是油畫藝術取得輝煌成果,其中人體油畫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功不可沒。馬薩喬引入了透視法,使油畫藝術如魚得水。達芬奇等人對人體藝術解剖學的研究,到達了一個高峰,直到今天,蒙娜麗莎的微笑仍然令人驚奇。徐悲鴻留學法國,主攻藝術,洋為中用,中西合璧,開啟中國油畫的先河,取得偉大成就。馬薩喬,達芬奇,提香,安格爾,徐悲鴻等藝術大師,都以人體油畫見長。因為最接近人類,作為最直接的素材,難度最高,視覺效果最美,人體油畫一直都是最流行的繪畫藝術。總之,美哉,人體油畫!



hi123


我喜歡場面宏大、以恢弘建築為背景,借豐富人物再現歷史洪流的油畫作品。

我最喜歡的一副油畫是被譽為“文藝復興第一畫”的《雅典學院》。

↑ 拉斐爾 -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最能體現文藝復興精神。當時的歐洲經過千年黑暗中世紀的統治,急需開放、民主、包容、兼容幷蓄的理念開啟民智。

而雅典是古希臘最強盛的城邦;雅典學院,是在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的主張下,興建的歷史上第一個可以供各個領域人才談論學術、交流思想的“學院”。

文藝復興就是要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榮光,就是要讓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重新繁榮,而最好的學習藍本,正是畫中在雅典學院高談闊論的古人們。

↑ 拉斐爾 - 《雅典學院》局部,左邊是柏拉圖,人物形象是達·芬奇;右邊是亞里士多德,人物形象是建築大師布拉曼特

這幅畫裡涵蓋了歐洲光耀千古的諸多大師:畫面中間長長的白髮,右手指天的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人物形象是達·芬奇柏拉圖身邊站著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人物形象是布拉曼特,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建築家,他向教皇舉薦了拉斐爾。

浪漫主義的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也是我鍾愛的作品。

↑ 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

這幅畫是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油畫作品,是對於當時起義者的真實寫照,彷彿能透過畫面聽到炮火的聲音。

畫面中倒在地上的屍體、戰鬥的勇士和高舉旗幟的法蘭西女神構成了具有浪漫主義特點的三角構圖,德拉克羅瓦把自己的形象也畫入了畫作中,他頭戴高禮帽,身穿燕尾服,大聲疾呼,號召人民奮勇戰鬥。

畫面上方烏雲滾滾,暗示著革命遭受挫折,但是遠處透露出些許霞光,預示著自由即將到來,這幅畫是法蘭西民族精神的象徵。


尹銘的前院


個人比較喜歡人物題材,比較容易看的懂。

因為人物畫是把生活中具體的人作為表現對象,揭示具體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社會生活風貌。




這幅畫是畫家李自健作品,我第一次去看畫展,就看了李自健作品展,看完他的作品我深深地吸引和感動,在他的作品《童年系列》裡我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瞬間讓我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讓人感動。

看完畫展我發現只有人物畫能展示出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且一看就懂,不會看半天都不知道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藝術快遞


謝謝詩夜城主題主的邀請。

自從那一年在大學圖書館第一次看到一本世界經典油畫畫冊以後,就對油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寫實性人物油畫更是情有獨鍾。而在燦若星河的油畫大師的大量美侖美奐的人物油畫中,法國十九世紀古典主義唯美寫實藝術大師布格羅的作品是我的最愛。

走進布格羅的畫廊,有一種被美包圍了的感覺。大師畫筆下的每一位人物,無論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諸神,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平民百姓;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無論是市民,還是農民,都是那樣的美,美的無可挑剔,可以說美到了極致。



作為十九世紀古典主義唯美寫實的代表畫家和集大成者,布格羅執著地堅持唯美藝術理念,近乎苛刻地把畫中人物的美精緻細膩地表現出來,“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不讓畫面有一絲一毫醜陋”,一生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常人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布格羅成功地做到了。



布格羅的人物油畫不僅構圖和人物造型姿態表情整體看上去特別美,而且對每一個人物的細節刻畫都十分到位。特別是女性人物,布格羅尤以擅長刻畫女性的五官面貌表情和手足肌膚等每一個部位,通過這些細節刻畫把女性的陰柔之美、嫵媚之美、婉約之美、婀娜之美、靈動之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布格羅一生最崇敬的前輩大師是文藝復興時期有畫聖之稱的拉斐爾,而他又曾師從新古典主義開創者安格爾,他把拉斐爾的唯美典雅和安格爾的莊重寧靜揉合在一起,創作出一個個新美的人物形象。


燈影書畫


這個問題提得太籠統,首先"大家"這個範圍指向太寬泛,不同人群,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審美趣味都會影響個體"喜歡”的方向!油畫只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畫者自身的藝術修養,技巧功夫緊密相關!它反映了畫者對時代,對社會,對歷史等情感反應或責任擔當!表現風格更是豐富多樣化!有寫實,有抽象,有古典,有表現,有原創,有臨幕,林林總總!琳琅滿目!很難統一一個標準!這好比飲食,中餐,西餐,川菜,粵菜,孰好孰差不能一人口味說了算!當然,所有的風味的食物都吃得慣,都能接受畢竟為數不多!視覺上的盛宴如同飲食般,有傳統的口味,好比家常菜,越是經典的味道越讓人回味無窮!尤如古典寫實油畫,經典,耐看!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它永遠都會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它的"味道"親民,樸實!韻味十足!當然,江湖菜,私房菜…各式創新菜品也會吸引好奇心強,追求味蕾刺激的食客的興趣!這好比當下的各種潮流藝術!油畫也如此!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十分熱鬧!但有些可能會曇花一現!短暫綻放!讓人嚐嚐鮮,僅此而已!所以,不能統一說大家都愛吃家常菜,或者都愛吃江湖菜!這樣會太過片面,菜品都在那兒!想吃自個兒挑!


zl阿亮


每種題材都有很多優秀作品,風格又是各異,風景有風景的魅力,人物有人物的特點。喜歡的是每個畫家對各個題材的表達。


人物題材

比如喜歡的人物題材的畫家之一:Morgan Weistling——美國現代著名畫家,擅長以飽含情韻的筆觸描繪夢幻般的人物形象,柔美虛幻,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美的享受。


風景題材

比較喜歡的風景畫家之一: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19世紀俄國巡迴展覽畫派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家,也是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奠基人之一。風景畫多以巨大的、充滿生命力的樹林為描繪對象,那些搖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充滿生機。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與神秘,被渲染得淋漓盡致,可謂美不勝收。


個人覺得只要是優秀作品,不管是人物,風景,靜物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的。


油畫世界


喜歡梵高的《星月夜》這類作品,它是後印象派油畫的代表作之一。

星空一般給人的感覺是清澈和寧靜,但是在這副畫裡,你會發現整個星空被一股力量扭曲、旋轉起來,彷彿要把人的靈魂吞噬進去,就像海浪一樣,就像漩渦一樣。

看到它的第一眼,感官世界就開始隨著夜空在流動,雲、星星和月亮都變得異常活躍,整個人的情緒開始躁動起來,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一種自由的時空感。



文化百說


稍微瞭解一下西方藝術,就知道出現時間最早、經歷時間又最長的應該是宗教題材的油畫,至於大家喜歡什麼題材油畫作品?只能這麼說每個時期的油畫作品題材都不一樣,大家也別無選擇,只能將就著喜歡,而並不是說你喜歡什麼題材的作品,就會有什麼題材的作品出現,



確切的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才是西方人類文明的新生,所以在這之前的中世紀所有的油畫題材都是宗教色彩很濃重的、又很嚴肅的宗教人物,看起來都讓人很枯燥乏味,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即使畫筆在畫家手上,畫家也不能胡亂描繪畫中人物的形象,因為宗教神權有規定,


時間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創作相對自由了,雖然還是以宗教人物為題材,但是這個時候的宗教人物形象是溫和、親切的,自然大家看了這樣的油畫,內心就非常喜歡了,除了能欣賞到著裝的溫和的聖母畫像,還可以欣賞到赤裸裸又美輪美奐的人體油畫,

當然了,油畫的題材除了人物之外,還有動物油畫、風景油畫……,可以肯定的說大家最喜歡的還是人物題材的人體油畫,這和每個人的文化素養、審美觀念沒有關係,這完全是人天生的本性,藝術可以很高尚,但是人在藝術面前不要假裝高尚,這樣才能盡情欣賞藝術,



油畫經歷了很多流派,各有各的風格,現在的油畫已經發展到“超寫實主義”流派了,“超寫實主義”油畫畫面和攝影照片一模一樣,還多了幾分傳神,同時給人強烈的神秘感,特別是人體油畫表現的絕對逼真,此時有誰敢說不喜歡的呢?大家都非常喜歡這樣題材的油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