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大战“疫”⑫|刘宏艳:建议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写入教材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辽宁人大战“疫”⑫|刘宏艳:建议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写入教材


“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防控中充分显现。”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蒙语文教师刘宏艳认为,这次非常战“疫”是一次大考,对青少年来说更是生动而深刻的教材。她建议,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写入教材。

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击疫情工作;全国各地对口支援湖北,两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民子弟兵驰援疫区;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青少年能从中感受党的伟大、国家的强大、民族的伟大,懂得什么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什么是中国自信、中国力量,从而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刘宏艳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反观这次疫情防控,认为它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是多维度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刘宏艳认为,在对青少年普及科学防护知识的同时,要让青少年学会观察、思考、应对,并从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感悟做人的道理;也要让他们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对待野生动物,如何爱护公共卫生环境;还要让他们学会坚守信念、崇尚科学、尊重常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综合能力;更要让他们学会负责与担当,培养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品格,培养家国情怀。

从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为抗击疫情殚精竭虑,众多医务工作者不顾生死奋战在救死扶伤一线,到不计其数的无名英雄舍生忘死、英勇奋斗,刘宏艳说:“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极大丰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是最生动鲜活的教材。”

刘宏艳认为,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力量在防控中充分体现。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一批优秀专家,以丰富的学识、高超的医术、科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威望,成为抗“疫”战斗的中流砥柱。“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用科学的精神、专业的力量、负责的态度、纯洁的情操成为迷雾中的哨兵,被人铭记。“通过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教育他们学科学、用科学先从日常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崇尚理性思考,勇于追求真理。”

“要让青少年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刘宏艳表示,新冠病毒肆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自然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才能与之和谐共处。尊重并善待每一个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刘宏艳表示,当同学们待在家里预防病毒感染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医务工作者、医院建设者、志愿服务者等众人冒着生命危险忙碌在一线,他们的行为会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做一个尽责任、有担当的人。此外,这次疫情也让青少年近距离地感受到死亡,要通过死亡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