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隨著疫情逐漸平穩,財政政策將成為扶持經濟的主要動力,而“新基建”將作為核心項目,帶動經濟快速復甦。


——精準大水閘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A


疫情導致停工已近一個月,在全國都幾乎處於停轉狀態下,社會經濟受到極大影響。


尤其是處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之年,我們不由得對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產生極大擔憂。


但透過近日中央的經濟工作會議,我們或許能看到政府保障經濟發展不受影響的信心。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降稅、政府補助、通過政策推動復工等積極政策都已實施起來,但過於焦慮的市場依然在大聲呼喊要求“放水”政策的到來。


就在兩天前(2月20日),央行發佈了新的LPR利率指引,1年期的LPR下降10個基點,5年期以上的LPR下降5個基點。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或許讀者對於LPR的敏感度還不是很高,但通過0.10%這樣不算大的降幅,不難看到本次放水中蘊含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政府正小心使用著貨幣政策,以保存應對今年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的實力。


在經濟形式還不明朗的狀態下,“放水”永遠都會是政府的最後一個選擇。


B


首先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LPR?


我們目前實行雙軌利率制,存在法定基準利率和LPR利率兩條軌道,並逐步切換向LPR這一軌道靠攏。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法定基準利率和LPR利率“雙軌”逐步切換向LPR這一軌道靠攏。


在去年8月份,央行推出了LPR利率改革機制,貸款利率由過去對法定基準利率的錨定,變更為對LPR利率的錨定。


舊的實際貸款利率=法定基準利率*(1+浮動倍數)


新的實際貸款利率=LPR市場利率*(1+浮動倍數)


這使得在LPR利率改革之後,實際貸款利率是跟LPR利率掛鉤的。


因此這次央行“放水”,跟直接降低法定基準利率,進行全面降息,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說降低法定基準利率,是全面降息。那麼降低LPR利率,則是更精細化的微調。


因為歷年來的“放水”政策,最後往往都發現資金要麼在銀行中空轉,要麼流入了房市股市,非但沒有進入實業推動生產,反而造成了各種泡沫。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而LPR的設定,便天然地區別了實業企業貸款和房貸的區別,在LPR機制中,有“1年期LPR利率”和“5年期LPR利率”兩種不同類型。


1年期LPR利率,主要就是面向絕大多數企業的貸款。而5年期LPR利率,則主要影響我們個人的房貸。


這使得央行可以通過“窗口指導”,讓1年期LPR利率在小幅下行的時候,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變。


這樣就是為了能夠在需要降息來刺激經濟時,儘可能把錢流向實體經濟,而非流向房地產。


同時相比於法定基準利率,LPR市場利率往往會低1%左右,考慮上浮動倍數的不同,新的實際貸款利率降比舊的實際貸款利率低0.2%-0.4%的息差。


不要小看這0.2%的息差,那可是代表著成百上千億的利潤。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LPR利率改革,有效地要擠壓銀行吃息差的空間,把銀行一部分利潤擠出來,用來緩解實體經濟的困難。


政事堂曾在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二號任務”》、《冠狀病毒是否會改變一季度的小陽春》等提到了政府會通過精準灌水對沖這回疫情,而如今LPR調整則印證了政事堂預測的正確。


C


但諸位不要高興得太早……


如此小幅度的降息,其實對於疫情時期經濟並不能產生太大實際推動作用,更多的是信心作用。


為何?


因為實際上,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完全沒有跟銀行議價的空間。


當前實體經濟困難,中小微企業負債壓力很大。


很多銀行為了避免出現壞賬,都對中小微企業放貸,保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也就是說,中小微企業別說拿到接近LPR利率的貸款了,甚至連拿不拿得到貸款,都是一個問題。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我們真正給到中小企業的貸款只佔25.8%,這與中小企業貢獻了80%就業及60%GDP的地位完全不匹配。


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最近對995家民營企業做了調查,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以一種非常尖銳地方式呈現出來了:


調查結果顯示,大概有85%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它們的現金流只夠維持3個月左右,其中有1/3只能維持1個月,另外1/3只能維持2個月,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情況非常緊張。


同時,中小微企業營收下行的壓力也特別大,調查顯示,銷售收入下滑幅度達到2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所佔比重達到了58%。同時中小微企業在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時,也缺乏很好的應對手段,基本上只能靠減員、降薪、停產歇業等方式來應對危機。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除了難以獲得貸款資金的問題之外,中小微企業拿到的貸款利率都是遠高於LPR利率,正常也都是6%-7%。


那麼誰能拿到LPR利率的低息貸款呢?


自然是那些信用評級很高的優質大型民企,還有國企。


所以,實際上LPR利率機制改革,最終最大的受益者還是這些大型企業,增加了他們跟銀行議價的空間。


那麼LPR降息的作用又何在呢?


D


LPR利率的推出,並不單單只是為了擠壓銀行吃息差的利潤空間,來緩解實體經濟壓力。更主要在於,去年CPI通脹壓力持續上升,實體經濟又需要刺激的情況下的權宜之計。


我們的LPR利率降息,可以說是用擠牙膏來形容。從2019年8月份推出LPR利率後,我們一共四次降低LPR利率。


2019年8月20日,首次LPR利率推出,從4.35降低到4.25%。


2019年9月20日,LPR利率降低到了4.2%。


2019年11月20日,LPR利率降低到4.15%。


2020年2月20日,LPR利率降低到4.05%。


相比於4.35%的法定基準利率,LPR利率也只降低了30個基點。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換句話說,過去這半年的LPR利率降低過程是一種擠牙膏的過程。


而央行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的擠牙膏,原因就在於的豬肉價飆升和今年疫情導致的物流停滯,導致了CPI的快速上升。就在今年1月,CPI增速達到了5.4%,創下了八年內的新高。


而在本身CPI指數上升的週期裡進行全面降息,有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進而挫傷民眾信心。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如果CPI通脹壓力沒那麼大的話,央行早就直接全面降息了,又何必用LPR利率擠牙膏的形式,慢慢降息。


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亞於一個本身有心臟隱患的病人,突發心臟病,導致心臟驟停。


而央行的降息,就好比是一個心臟起搏器,可以通過對心臟刺激,來讓心臟重新跳動起來。


比如說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是一次經濟心臟驟停,當時美聯儲是短短一年時間裡,連續降息10次,也就是連續做了10次心臟起搏刺激後,才把美國經濟從心臟驟停中搶救回來。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們這個病人,不單單只是心臟有隱患,還因為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導致還存在其他併發症。


如果過度使用心臟起搏器,有可能在把心臟搶救回來的同時,卻引發了其他併發症。


這就是當前央行所面臨的左右為難困局。


E


可以很明確的一點是,如果經濟真到了爆發經濟危機的程度時,央行即使不想降息,也不得不降息,並且需要連續降息。


但目前來看,“放水”這個寶貴的彈藥還得留著。假如現在就把利率降到2%甚至0%了,那麼之後再也沒法使用“放水”來刺激經濟了。


央行的易綱行長,在去年接受採訪時就有過這樣一段講話。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在這段講話裡,易行長已經有所暗示,我們當前比起發達國家來說,仍然處於較高的利率水平。


而我們維持這樣較高的利率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在最關鍵時候,能有政策工具進行對沖調整。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說,如果一旦爆發世界經濟危機,我們一直維持的高利率,就是最好的彈藥。


相比美聯儲去年加息週期驟停,一次性降息3次降低75個基點,相比歐洲央行已經是負的0.5%利率這樣的奇葩水平,比起他們,我們當前保有了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這使得我們在面臨經濟危機時將是全世界中擁有最豐富的彈藥的國家。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所以,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去年到現在,一直小心翼翼不捨得全面降息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在美股進入第十個大牛市,估值已處於絕對高位,股市破滅就在近前之時,留足足夠的彈藥以進行防範。


F


所以,在經濟危機真的爆發之前,政府應該會盡可能採取除降息之外的手段,來對中小微企業進行“搶救”。


事實上,過去幾周,各部委已經出臺各種措施,儘可能搶救企業。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這一切一切的配套政策,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搶救企業的現金流。


只要企業現金流不斷,不爆發債務危機,那麼一切困難就都只是暫時的。


“擠牙膏”式的放水,與“新基建”帶來的小陽春


“放水”並不是應對此次疫情對經濟產生影響的主要措施,隨著疫情逐漸平穩,財政政策將成為扶持經濟的主要動力,而“新基建”將作為核心項目,帶動經濟快速復甦。


對於國家而言,這是鞏固全面小康路徑的靈丹妙藥。


對於個人而言,是通過股市致富的下一個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