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创新”产品被整改!网友:年利率5%真的算高吗?

近日,很多媒体报道了央行印发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整改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引发网友关注,毕竟在流动性宽松的时下,也只有一些“创新”的存款产品,兼具安全性和高收益:年利率普遍在4%以上,部分甚至达到5%。

对此有网友提出,连CPI都超过5%了,年利率5%真的算高吗?也引发了很多人共鸣。那么,存款“创新”产品为啥能有高利率?监管层又为啥要坚决整改呢?

银行存款“创新”产品被整改!网友:年利率5%真的算高吗?

主要“创新”点:收益权转让

靠档计息就不说了,不算什么“创新”,主要来解释下,为啥互联网上的一些存款产品能有高利率。

其实在2015年10月份那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理论上就放开了,但是我国银行多且规模参差不齐,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自律机制对利率上限做了规定。

也就是说,银行要制定存款产品的利率,受两方面的约束:一个是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一个是自律机制。即,存款产品利率只能围绕着存款基准利率,在相关上限之下浮动。

比如1年期定期存款,央行基准利率是1.5%,如果自律机制规定最高只能上浮40%,那么该行的1年期存款产品,利率最高只能小于等于2.1%。

但是这个制度有个BUG,存款基准利率最高约束的期限只有3年,也就是3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后来,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小银行,就引入第三方机构,“创新”地通过收益权转让+靠档计息,把5年期定存切割成了不同期限的高利率存款产品。

比如一款存款产品满期年利率是5%,你存入后,其实相当于存入了一笔5年期定期存款,你如果提前支取的话,相当于把剩余期限的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你拿到了较高的利息(因为靠档计息,所以可能你存入的时间不长,也能拿4%年利率),而存单改由第三方机构持有,跟你就没啥关系了。

银行存款“创新”产品被整改!网友:年利率5%真的算高吗?

然而,这种模式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很快就被监管层“指导”了,比如年初就传来靠档计息被叫停的消息,而此次是媒体报道央行发文的消息,坐实了传闻。

为啥要坚决整改?

其实整改的原因也很简单,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就要先给银行“减负”。毕竟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吸收存款后放贷出去,赚取利差,如果银行本身揽储的成本太高,恐怕贷款利率也下不来。

很多网友可能觉得,现在谁还把钱存银行啊!事实上,这种认知有点问题,比如你把钱存余额宝,而一个转身,余额宝就把钱投向了银行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得到了比直接存银行更高的收益,而银行的揽储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那么,银行有多依赖存款呢?这里以工商银行为例,由于2019年年报还未公布,这里主要参考2018年报的数据。

截至2018年末,工行客户存款规模达21.41万亿元,在总负债中(你的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占比84.4%。

银行存款“创新”产品被整改!网友:年利率5%真的算高吗?

其中,个人存款规模是9.44万亿(定期存款5.51万亿元,活期存款3.93万亿元),就算年利率整体只提高0.5%,1年也是几百亿元利息的支出。

其他银行也大体如此,银行主要资金来源还是靠存款!试想,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如何能让银行在年利率上搞竞争呢?

因此,对于储户来说,5%的年利率可能真的不算高,但是对于银行乃至整个社会融资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理性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