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學校教師職稱都是怎麼評的?那些高職稱老師現在都在幹啥?

中考學堂


第一,評職稱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規定和規矩。規定是滿五年教齡,有班主任經驗,加分政策,等等,規矩是因為教師教齡不一樣,所以肯定要排隊。我覺得真正的教好書就好,有機會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第二,我們學校高職稱考試6個,每天教書啊,還有就是培訓老師,帶年輕老師。


承諾是小孩子說的謊


說到教師職稱,真的是教師心中的一大痛點,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尷尬。山村老師工作十年,去年剛剛晉了一級。上個月剛拿到一級證書,但是工資還沒有跟上。下面山村老師來談談自己的晉職之路吧。


工作第五年,山村老師已經達到了晉級的條件——本科學歷、二級教師工作滿四年、兩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年終考核優秀、教學優質獎、繼續教育學分滿20分(一年可以學五分)還有各種獎狀作為輔助!


第一次申請,學校有兩個名額,二級教師達到條件的有15人,大家同時提交的申請,記得當時還交了五百塊錢的評審費。半年多時間後,消息終於出來了,很遺憾自己沒有過!打電話去教體局問,哪裡出的問題,結果教體局告訴我他們也不知道。當時我就懵了,不知道?評審工作不是教體局搞的?但人家都說不知道了,我還能怎麼樣?也就沒再追問。

第二年、第三年又接著寫,接著被刷掉!那些所謂的領導家屬都是走的後門,開的窗!評審前都到領導家坐坐!!(評審的人員都是各中小學校長抽調去評的)


第四年又接著寫,好在第四年有三個名額,等了半年終於榜上有名。這恆心也是沒誰了!!

而同辦公室的一位晉升高級教師的老師說,他一級進高級,晉了十二年才晉上!每年都寫申請。但就是每年都被刷掉!職稱的晉升真的說多了都是淚!

至於現在晉升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幹嘛?山村老師就以自己所在學校為例吧!目前職稱最高的一位高級教師在後勤宿管處給學生開關宿舍門,有一位專門澆花水,還有一位在看大門。當然,這三位都是有關係的!沒關係的高級教師依然身處教學一線,只是教學任務只有年輕教師的一半!

這就是山村老師晉職稱的艱辛旅程及目前校內高級教師的現狀!你們的職稱又是怎麼評的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我們學校是坐落於一個鄉鎮的省級重點高中,全校學生有四千多人,教職員工近三百人。高級職稱評定學校根據崗位空缺,先確定每年的指標數。比如2019年是五個指標,最多的時候是十個指標,最少是三個指標。

每年十一月份左右,需要評職稱的老師在三天之內把自己的加分材料上交到學校辦公室,逾期未交的材料不加分。一個星期左右,辦公室人員算好分數,然後叫老師自己去辦公室核對分數,每個人只能查看核對自己的具體細節加分項,其他同事的一概保密,學校禁止查看。大家核對好分數準確無誤之後,張榜公佈!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等待教育局通知上交材料。一般大約在來年元月十幾號左右通知交材料。上交材料一般都是1:2的比例,五個指標,必須交十個老師的材料,不然就會面臨刷下來的危險。準備材料時間非常倉促,大約是三四天時間。老師們經常是手忙腳亂,加班加點熬夜趕材料,根本沒有心思上課!材料佔90%,實地考察佔10%,交完材料後縣裡派專家到學校聽課,聽取學生對老師的滿意度,領導對老師的評價等等。我們縣每年的評分標準都有改動,2017,2018年的評分細則都不一樣。下面附上一張2019年非常詳細的評分細則,以供參考。



教育雨


讓您看看我校的職稱評聘方案。

中高職稱評聘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人事局和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本著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從量化積分、工作業績、教齡、任職期年度考核、任職年限和待聘年限等方面進行量化積分,努力評出團結、評出幹勁、評出正氣。

二、評審領導小組:

組 長:XXX

成 員:相關崗位教師代表若干

三、評聘人員範圍:

符合符合上級相關部門關於中高職評聘的文件要求。

四、指標分配和積分辦法

(一)指標分配辦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參加評聘的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一線教師,二類是非一線教師。

指標分配計算方法:評聘指標數與符合條件人數之比為A,一線教師參評人員的指標數為一線符合條件的參評人數×A;非一線教師參評人員的指標數為非一線符合條件的參評人數×A。當非一線人員的指標數不足1時,指標向一線參評人員傾斜;積累夠1時,給非一線參評人員1個指標;超過1時,多出的繼續累積到下一年。

(二)積分辦法

一是一線教師,總分為100分,由兩項組成,即量化積分+資歷獎勵分。量化積分考查近三年的,佔總分的50%。所有第一類參評人員的量化積分為學期量化分的平均分+每學期加分,每任課一個學期加3分。資歷獎勵積分考核相關任職資格期的各種資料,佔總分的50%;其中招生加分佔5%。二是非一線教師,總分為100分,由兩項組成,即評議打分+資歷獎勵分。評議打分考核參評人員的德、能、勤、績,由評聘小組成員完成,評議分數佔總分的50%;資歷獎勵積分佔總分的50%,考核辦法同有量化積分人員;其中招生加分佔5%。第一類參評人員量化積分、資歷獎勵分第一名分別計50分、45分,其他人員依次核算。第二類參評人員評議分、資歷獎勵分第一名分別計50分、45分,其他人員依次核算。

(三)資歷獎勵積分辦法

1. 工教齡:每年加1分

2. 任現職年限:每年加1.5分。

3. 個人榮譽、獎勵:

校級加0.2分,縣級加0.5分,市級加1分,省級加1.5分,國家級加2分。證書上須有政府或行政部門蓋章。須有相關佐證材料,如評定的文件、審批表或校級證明等。從2015年開始,不經學校推薦的不予加分。任職期內,每年加三個最高獎。同一項活動的只加一次最高獎.

4.課題立項:須與申報專業或崗位工作相關。任職期內縣級加0.2分,市級加0.3分,省級加0.5分,國家級加1分;結題的相應分值加倍。

5. 任職期內或待聘期內,在職教中心任班主任的每學年加1分,以政教處開據的證明為準。

6. 雙師型教師加1分。

7. 現有本科學歷加1分,研究生學歷加1.5分。

8. 招生工作: 時間包括近三年。超額完成任務者,每超一人加0.3分,缺一人減0.3分,分季分次計算,最高加5分。近三年內,如果有一年招生人數為零者取消參評資格;從2016年開始,有一年沒完成招生任務取消參評資格,由就業處提供證明。

10. 同分值的情況下,班主任優先、教齡長者優先。

11、取得學校評定資格指標的,但最後未獲評的,第二年不得參評。

12. 任職資格期間,近三年連續病事假超過三個月的取消評聘資格。

13、近兩年內,任課教師責任範圍內出現重大違紀事件、教學事故、安全事故的,一票否決。

(四)推薦人選確定

按積分高低排隊,由高到低確定中高職評聘人選。

XXX職稱評聘小組

那些高職稱老師現在都在幹啥?

基本上上課的不多了。

1、管理圖書的一人;

2、管理實驗室的一人;

3、管理食堂的一人;

4、後勤打雜一人;


中學生數理化


我們學校教師職稱評定是公開透明的,幾乎沒有暗箱操作的情況。每年底,在職稱指標下來後,學校組織全校老師學習職稱評定相關文件,由符合條件的老師提出書面申請,學校組織教職工對提出申請的老師進行民主滿意度測評。通知滿意度測評過關的教師提供職稱評定的相關證明材料。由學校職稱評定小組對相關證明材料進行初審,然後根據近幾年的年度考核分、工齡、教齡摺合後算出平均分,由高到低確定申報晉升職稱人員。

那些高級職稱老師在幹什麼?這才是當今教育問題的關鍵。絕大多數學校的高級職稱都是學校行政人員和少部分優秀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在幹什麼?這個不用我說,大家都懂的。對於少部分高級職稱普通教師,有很多也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但很多高級職稱教師不再從事主科的教育教學,工作量也少了許多。比如,張老師在評定職稱前所教的是語文,評的職稱是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職稱評定後,他往往不會再從事語文的教學,而去教歷史或政治,這樣的高級職稱教師,比比皆是,學校教師出於私人關係,不好提出來罷了。


兄弟學校有兩位女教師,中學高級職稱,從評上職稱後,她們每週5節課,學校平均課時13節。在去年退休時,她們都向學校提出申請要延遲退休。學校研究決定,可以延遲退休,但應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工作,且要達到學校平均課時。她們聽了學校的意見後,放棄了延遲退休的想法。



目前很多高級教師都享受著特殊待遇,把教育教學的重任甩給了初級和中級教師,這將制約著教育的發展,這樣的高級職稱教師,不但不能起模範帶頭作用,反而引起其他教師的不滿情緒。

怎樣才能讓高級職稱教師履行崗位職責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Lance課堂


我校高級職稱的,絕大多數為教學骨幹,在挑大樑,教學任務重,只有一位因病很少上課(腰間盤突出)。教務主任也儘量把授課任務壓給高職稱的,先讓高職稱的滿工作量(當然各科有區別的),然後再安排給年輕教師(並且經常組織年輕教師去聽老教師的課,年輕教師不能太多的課),因學生喜歡這些有經驗水平高的老師。




就事論事實事求是


從評職稱的角度,民辦學校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我就說一說評高級職稱的事兒吧。

中教一級評下來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評高級職稱。因為之前早就聽說高級職申評很難,有幾個人因為評下高級職稱都還請客吃飯以示慶賀呢!

那時,我正好負責學校職稱申報的事情,於是,就認真仔細地閱讀了高級職稱評審條件。條件裡有硬性的規定,也有彈性的要求。

硬性的要求,比如文憑、論文、優質課、班主任資歷;彈性的比如說組織課外活動,鄉村支教證明、培養青年教師等等。

條件弄清楚之後,然後就開始積極準備。這些東西放在五年內準備,說句實在的話,每年準備一兩項,其實不是難事。並且像文憑、普通話證書等也無須準備。

首先是論文。因為平時就愛寫寫畫畫,寫論文也並非難事,只是發表較難。現在很多刊物都要收版面費。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我也別無選擇。每篇論文400元,因為認得雜誌社編輯,這塊錢也可我免了。

其次,就是優質課。我和縣裡的教研員也較熟,和他說了一聲,評職稱要上課,他也很爽快,說,下次縣內優質課評比你來上吧。這樣縣內的優質課很容易就得到了。

後來,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督導檢查,給我開了三張講座證明,這個東西評職稱時與市優質課作用一樣。這樣,我的課已經超過文件上規定的要求了。

再次,就是班主任工作經歷。這一塊也毫不費力氣,因為我年年擔任班主任,手裡已經有了一張縣優秀班主任表彰證書。年級主任問我還要不要時,還被我拒絕了。

最後,中教一級評下來滿5年時,我就開始申報材料,因為平時就有計劃,所以一天就把要求的材料裝訂成冊,遞交上去,通過了初評。

通過初評,到市裡參加現場說課。說課也就是走個過場。記得當時我說的是蘇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一篇文章,正好是前天剛上過的內容,我幾乎沒有準備,直接進了說課現場,剛講1分鐘,評審員就揮了揮手,讓我出去,我意猶未盡地還想再說幾句。

那位評審員說:你如果再說,我們就不讓你過!嚇得連忙奪路而逃。

就這樣高級職稱就評定下來了。工資是從當年12月31日兌現,因為職稱證書拿到手時間晚,所以補了6個月,每個月比之前多了538元。

明白了嗎?這就是職稱申評的全過程,希望對您有所啟示。


青衫李探花


怎麼評的?一言難盡。這裡面明的暗的都有,否則評職稱不會惹得教師大為惱火。所謂明的,就是上級規定的教齡年限、畢業文憑、各種證書。因為有規定分值,所以這些分好算,不易做手腳。像那些班主任要加分的、校領導也要加分的、學校量化分值高的、偷偷摸摸搞得一些加分項目(普通教師弄不到)、不教學也能參評的,等等。這裡面都大有貓膩,都可以做手腳。而能做的手腳的,大都是一些幹輕活的,有後臺的,平時喜歡沾光的。那些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一心撲在教學上的在評職稱上就處於劣勢。不用多說了,各位,想必你們已經明白了為什麼提起評職稱大部分老師都想罵娘。


淼虎


教師職稱一直是老師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多年以來,很多老師都經歷過職稱評審問題,有的老師精心準備了好多年,卻因為沒有指標而錯過機會,還有的老師在農村教學一線工作了很多年,卻連一個高級職稱都沒有評上,這並不是老師們的業務能力問題,也不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的問題,而是晉升條件需要完善,規則需要改變的問題。題主所問,教師職稱是怎麼評的和高級教師都在幹什麼,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在以往的回答中說過多次。


一、關於教師職稱怎麼評的問題。不同的學校可能有不同方案或者量化規則,但是無論是中級還是高級職稱,需要準備的基本條件類別都差不多。(1)需要有符合要求的學歷和相關的任現職年限,中級和高級的要求有區別。(2)要有一定年限的一線教學經歷、教學內容以及班主任工作內容,比如每學期你應該完成多少節的課時量以及完成情況,一般而言,這一項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準備的,都是一些學校內部的證明和資料。(3)必須獲得相應的業績條件和證件,這些證件的獲得需要我們長時間的努力,比如,優質課、觀摩課的證件,特別是市級以上更難獲得,市縣級的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獎,市級以上的論文或者課題證件等等。


二、關於那些高級職稱的老師都在幹什麼的問題。可以說大部分學校的高級教師都在教學一線,特別是我們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不論年齡老少,不論職稱高低,都在滿負荷的工作,有人說的那些教師晉升高級教師以後,就不想擔那麼多課了,我認為那都是城鎮學校或者是教師比較富餘的學校。高級教師不管是上課還是做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高職稱的老師。


三尺講談


職稱評定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這麼多人黑還真有點出乎意料,許多人酸葡萄心理很明顯也是事實。提出學校是怎樣評職稱的?這種問題也太呵呵了!學校有評定職稱的資格嗎?連這都沒弄明白,也真可笑了,如果他(她)是教師,評不上更高職稱也是必然,能評上才是笑話,如果不是教師,不知狗拿耗子是啥心理。

至於評上高級職稱是些什麼人,基本是校級領導及中層是肯定的,這也正常,領導畢竟絕大多數是從骨幹教師,教學優秀者選拔的,評到高的職稱需要一定的資厲和成果的積累,因而年齡相對較大,評到後轉入二線也有可能,校長和中層的任課節數一般都是有統一規定的,本市規定校長任課為教師的八分之一,副校長為教四分之一,中層正職五分之二,到職二分之一,因為高職稱大多屬於這個群體,所以顯得高職稱教師上課少也成了必然,這也沒有什麼可不驚小怪的。

最後總結一下:一.學校沒有評職稱的權限,只有組織的義務,標準不是學校可以制定的,在有指標限制時,學校可按標準預選(這個可能是教師有想法的原因)。二.高職稱的教師大多擔任領導職務(這點如果也成為攻擊原因就有點可笑,難道希望職稱都評不高的人當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