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的小規模XX科技公司,就自己一人。如何能安全合法的將營收轉入自己個人賬戶?

feixia


將企業性質變更為個人獨資企業,如果你以前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話。只要是公司,公司是法人,你是自然人,這是兩個獨立的法律主體,公司的錢不能是個人的錢,想要轉移,必須做一些交易,而交易必然又伴隨著稅收,所以你的錢會讓利一部分為國家做貢獻。

個人獨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樣,企業掙得錢就是個人的錢了,只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就可以了,這樣是不是清晰多了?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稅負,讓自己多剩錢了。

保持小規模不變,500萬以下年銷售額都是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不超過10萬,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是免增值稅的,同時城建稅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都是免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是以增值稅為稅基,不交增值稅,這些稅也是免得)。此外,即使你超過了月10萬,季度30萬的標準,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地方稅種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稅兩費也是減半徵收的。這時候你要考慮你的開票額一年不高於120萬,主體稅種是免稅的。

剩下就是繳納個稅了,注意個稅不是工資薪金所得了,是經營所得。稅率如下:然後經營所得是可以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的,所以要在成本費用上要取得合法有效的憑證作為你稅前列支的項目,達到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小河說


對於財稅風險這個問題,可以說我剛剛經歷過。公司運營5年左右,每年營業額400萬左右,主要接一些大企業的技術、勞務外包,弱電工程項目的分包。今年由於大額取現的原因被稅局監控到,稅務專管員叫到辦事處喝茶,主要問題就是收入和成本支出對不上,一些進項票不能作為成本票進行成本抵扣。最後導致要補交營業稅,營業稅的稅率可是未做成本收入的25%啊!本身現在的公司利潤率都很低,一年利潤率也就10%左右(內賬),這還不算主管合夥人員的工資,並且每年公司還會有20%的欠款是兩年左右才會收回。導致企業管理人員不僅拿不到公司利潤,還要不斷向公司注資維持公司運營,同時爆發稅務風險的時候還要向稅局補交營業稅跟罰款。

所以控制公司的財稅風險是非常必要的,(除非你想幹一票就走,或者根本沒有想長久經驗企業,那可以當我沒說這話。)同時要儘量早的為公司做財稅規劃,這樣既不容易出問題,還能為企業節省稅務支出。


國內專家說:“財稅規劃是指納稅人通過非違法的避稅行為和合法的節稅方法以及稅務轉嫁方法達到儘可能減少納稅的行為。”“納稅人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尚未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應稅行為進行的各種巧妙的安排。”“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許可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儘可能地取得節約稅收成本的納稅收益,”這是百度百科收錄的對財稅規劃的解釋。

對於小微企業的財稅規劃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

1.首先要對你公司經營行業稅務成本進行了解,做好財稅分析。也就是你給別人開了100塊錢發票,扣除3%的增值稅、1%左右的附加稅,還有96塊錢的銷項收入,這些銷項收入的成本是多少?這96塊錢的收入如果沒有成本的話那麼就要全按利潤來計收20%的企業所得稅19塊錢,如果有成本的話,假設人工費40,材料費50,那麼你的利潤就是96-40-50=6塊錢,企業所得稅只要交6塊錢的20%就是1.2塊錢就夠了。

進項成本即是你的利潤來源、又是你風險的來源,成本一般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經營成本。人工成本在勞動服務類公司所佔比例比較大,可能會達到成本的80%左右,材料成本一般在製造業或者銷售行業佔比較大,材料成本可能從50%-80%甚至更高,人力成本大概可以佔30%左右。

勞務派遣類公司主要是用人工工資作為成本。你就需要將員工工資上報稅務系統,這樣你發的工資就可以作為你銷項發票的成本,但還有一點要注意,國家現在出臺政策要求公司為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也就是在你人力成本名單上的人員,你要為他們繳納社會保險,但一般小微企業人員流動較為頻繁,並且出於成本的考慮,每個員工入職後都繳納社會保險也不太現實。這也是導致人力成本日後會成為稅務風險源的一個原因。

2.對公轉賬提前進行規劃,給供應商、材料商、工人工資的錢儘量從對公賬戶轉賬,並向供應商索要發票。當對公商戶收到回款後不要急於轉出到個人賬戶或大額取現。這兩種操作都會受到稅局監控,儘量以發工資、報銷、購買服務、購買材料的形式轉出。當你的外賬跟資金往來有較大出入時,監管員會認為這些大額轉賬就是利潤分成,會讓你繳納所得稅。

3.當你的公司開始有穩定收入後,建議聘請專業的財務人員和財務管理公司,隨時管理你的支出和外賬,因為作為管理人員,你可能覺得某項支出會是成本,但實際上這筆支出並不能計入成本,就算你有稅票也不能計入,這就需要有專業的人員為你管理支出。


陳寨廟李特約評論員


看到個人獨資有限公司我都震驚了,老弟你的心到底有多大?勸你先別考慮怎麼合法轉移收入這件事了,先考慮自己公司的無限風險問題吧。

個人獨資有限公司在我看來等同於無限風險公司,假如公司經營不善或者被騙,產生鉅額債務,那麼公司破產是沒用的,比如公司欠了1000萬,公司只有50萬,公司破產償還50萬後,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一個人公司的債務和個人債務是一回事,公司破產了也沒用,剩下的950萬債務就是你的個人債,你要用個人的錢償還,如果不夠,賣房子,賣地,各種方式湊錢償還,要不然債主起訴後,你的個人信用就完了,孩子上不了好學校,你做不了高鐵,做不了飛機,住不了好酒店,等等,生不如死啊,老弟。

建議你把妻兒或者關係較好的人拉進公司,簽好股東協議,定好公司章程,佔股比例哪怕不到百分之一也行,這樣就是一個標準的有限公司了,公司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

完成這些後再考慮怎麼合理轉賬避稅吧。比如自己給自己開工資可以省下十多萬。增加日常開支,這也是好多人讓朋友幫著以其公司的名義多開發票的原因。分紅也算一種。另外可以用一些公司運作達到目的,但是太專業了,搞不好容易變成犯罪,建議找專業諮詢公司諮詢,特別是你的公司在利潤還可以的情況下,絕對有所值。

最後對你囑咐一下,轉移資產都是小事兒,控制風險才是大事,無論公司結構還是轉移財產方法,都要在充分考慮風險的情況下再做。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去做,這是風險最小的,結果也最好。靠悟空問答來幫你合法轉移資產不靠譜,免費的回答不會承擔你會遇到的風險,誤導了你,我們一點責任也沒有,你卻承擔了苦果。所以,找專業諮詢公司吧,別再悟空瞎逛了,我們的回答只是簡單的參考。

祝你企業越做越好,發大財!加油!



蒲公英的約定數


作為一名在企業工作多年的財務人員,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可以根據問題確定這是一家小規模個人獨資企業(也可能是一人有限公司,現在很少),按5%-35%交個人所得稅。

因為有限責任公司最少需要兩個股東。

增值稅不能抵扣,所以按開票多少來交,如果年收入少於120萬,那最好每個月平均下,月開票不超十萬可免稅。

附加稅是按增值稅多少來交的,一般是所交增值稅的12%。

最有可能籌劃的就是按利潤來交的個人所得稅。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核定徵收,無需籌劃。

需要籌劃的是查帳徵收。

要降低個稅稅金首先就得降低利潤。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進貨成本最好是取得發票,一般正常開票是4個點以下。

二、工資(個稅利率要低於利潤的個稅利率,),可以考慮家人,需要解決社保問題。

三、儘量取得費用發票,稅率一般不超5個點。

四、不要買票,得不償失。

關注:冷墨默,個人企業財稅顧問。


冷墨默


分那麼清幹嘛,這種企業一年的盈利也不會有太多。

首先,每年走工資可以轉出6萬,免稅。

其次,自己想買東西,可以讓公司購買,自己使用即可(發票報銷),自己想存錢,公司一樣可以理財。

第三,如果遇到大件商品,比如汽車等,可以讓公司買,還可以自己買完以很少的錢租給公司,這樣公司就能報銷油錢過路費了。

第四,餐飲一類的,完全應該由公司支付。

第五,家裡有沒有60歲以上退休的親戚?掛個職?為什麼要60歲以上?因為不用交社保[捂臉]。


左紅右綠左罐右錐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按照您的說法,您的小規模XX科技公司,應該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公司法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做出了更嚴於普通有限責任公司的規範:

公司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公司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要額外的承擔一個舉證上的倒置責任,股東自證個人財產沒有與公司財產混同。


當公司對外出現債務時,債權人有權要求股東個人提供證據證明公司財產獨立股東個人財產,該股東有義務提供證據證明,如果股東個人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個人財產的,那麼股東個人需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最好不要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所以,首先建議您,不要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因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這個人通常對該公司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可以找一個親友作為小股東,佔股比例可設計為1%以下。這樣就把個人責任和公司責任做了隔離。

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極端的風險,例如:該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股東2人,實繳。因經營失誤,欠了其它企業500萬元,而公司賬上只有10萬元,公司倒閉。這個時候,2位股東個人不用承擔還債責任。只是公司10萬元被法院凍結劃撥給債主。另外490萬的債務也就不存在了。而作為法定代表人的股東受到的懲罰是,3年之內不能再作為任何企業的高管及法定代表人。

如果是您一個人的有限責任呢公司,這剩下的490萬元的還款責任,極有可能會落到您身上。結果是,您的所有銀行賬戶、房產、股票等資產被法院凍結,並劃撥給債主。您個人和家庭可能面臨完全破產。

100萬以內的個人合法節稅方法

其實,您這一人公司(假設為:A公司,在三四線城市),沒有必要把公司營收全部轉讓到自己個人賬戶,而是一部分作為個人及親友合理合法花費,另一部分合理合法的轉入個人賬戶。

如果金額不大大於100萬,合法節稅的方法有:

  • 您與A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您的工資和五險一金,由A公司繳納。您的五險一金都按照當地標準,按照最高的交,三四線城市估計有3000元左右/月,這是不用交稅的;您父母健在,贍養費2000元/月,不交稅;您的工資可開到10000元=3000元+2000元+5000元,納稅部分為5000元,而這5000元也是不用交稅的。5000元/月以上才要交稅。這樣,1年有12萬元到了您的個人賬戶。

  • 您和您的親友的日常開銷在A公司報銷:飛機票,火車票,住宿費,餐費,租車費,汽油費,打車費,培訓費,通信費,辦公用品(手機、電腦、電視等),購買車輛,甚至購買房子等等。假設每月平均10000元,1年有12萬元。

  • A公司與您5位親友簽署勞務合同,勞務報酬3000元/月,1年3.6萬元,需要交3%的稅。五人1年勞務報酬18萬元,稅0.54萬元,稅後17.49萬元。

以上合計41.49萬元。

100萬以上的個人節稅需要專業諮詢

如果金額是數百萬元,合法節稅就要聘請專業稅務或財務諮詢公司進行籌劃,需要支付一定的諮詢費用。一般人就做不了了。專業的事需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否則就會出問題。


個人理財入門


我告訴你,公司不負債轉錢還是可以的,但是一旦第一筆轉錢後,100%獨立股權的法人,會和公司視為一體,如果公司負責會連坐,獨立法人是要揹負債務的,這是很多剛開始的老闆們的誤區,切記想好。

解決辦法:

1-註冊公司時,切記不要一個人100%的股份,這樣會有上述我說的問題,可以分5%給你老婆或者親人,自己95%,才能避免連坐負責。

2-一定要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實在經營不下去了,可以申請破產保護。

3-若你已經是一人100%的股份,獨立法人,還是好好經營公司,儘量不負債,等公司經驗起來了,在拉人投資,分股權。

希望能幫到你,認為我說得有道理,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天元Lity


自己開的小規模公司,而且就自己一個人,其實最合適的就是你的企業是個體工商戶或者個人獨資企業。因為,這樣你將合法應收全部轉入個人賬戶都是合法的且一分錢不需要繳納,免稅的!!!否則,根據企業性質不同,交稅方式及多少各不相同。

一、有限責任公司企業。

股東對於企業只根據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

1.作為股東取得企業利潤分紅需要按照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20%。

2.作為老闆也是公司員工,可以給自己開高工資。個稅工資薪金使用3%到45%的稅率,年工資30萬以內稅率在20%以下。

3.利用公司資金購買車,房等資產,可以自己使用,或者消費發票公司報銷,本來老闆的這些方面的支出很多也是公司業務。

二、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為什麼可免稅?

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老闆對於公司承擔的是無限連帶責任,且企業獲得利潤繳納的本來就是個人所得稅。企業有利潤可以轉給老闆,企業有負債老闆資金的錢就得去還債。


北辰說財稅


這個問題是很多開公司的老闆經常問到的,也是老闆們很關心的一個話題。

公司和股東(小公司的股東往往兼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主體。

所以在法律上來講,他們的財產也是獨立的。公司的營業收入肯定是要公司的賬,不能直接給個人。

當然如果公司資金轉給個人的話,那就需要賬務上進行處理。那合法的把公司的資金轉給個人,通常有幾個渠道。

第一個方式就是分紅給股東,這個分紅給股東,前提是公司有盈利,而且這個盈利要交納過企業所得稅,並且在分紅為個人的時候,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二個方式那就是股東在公司幹活,那公司付給這個股東工資或勞務費,那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主工資的話,一方面是需要雙方建立勞動合同關係,另外也是要按照工資薪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如果支付的是勞務費,那往往還需要勞務費發票,並且也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第三種方式就是個人拿發票到公司報銷,公司將報銷款打給個人,這個前提是不能虛開發票,而且這個業務是要真實的,確實是公司所發生的費用。

以上幾種是最常見的方式,還有一些企業個人可以和公司借錢,但是這種借錢的話是需要歸還的。如果長期不歸還,那到時候會被視同分紅繳納個人所得稅。

當然,個人還可以拿些自己的資產賣給公司,但是這樣的話,你在出售資產給公司時,也是一樣要繳納相關稅收的。

總之,個人要從公司拿錢,饒不過去的一個門檻,那就是稅,這個需要具體去做些稅務規劃了。


財稅閒談


一般個人出資的形式有可能是一人有限公司,也有可能是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個體戶。但如果能夠被稱為公司的,一定是一人有限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和個體戶的名稱中都是不能叫“XX公司”的。

以下主要說說一人有限公司如何合理合法取得收入的問題:

1. 稅前可以扣除的費用。

有些費用是可以稅前支取,並且可以抵扣所得稅,讓你的利潤降低的。要充分運用好這一塊。

但前提是必須要與生產經營相關的費用。

(1) 正常的採購或者運營費用。這些費用要儘可能取得發票。很多小的供應商可能會開票加價,這時候需要測算一下,不開票會多交多少稅,再與供應商進行一個折中價格的談判。

(2) 不要不給自己發工資。工資薪金、獎金等等,都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有人說那不是要多交個稅和社保啊。是的,但是工資薪金可以有基本費用扣除、專項及附加扣除,全部減掉之後,控制在12000以內,稅率為10%,難道不比交完企業所得稅,再交20%的個稅的分紅好麼。所以,作為公司的員工,老闆也要給自己發工資。至於社保,這是一份基本的保障,再怎麼牛,生病和養老無可避免,能夠稅前購買,就無需等到分紅再去買商業保險。

(3) 其他的合理支出。

一定要跟生產經營相掛鉤的費用。比如你租辦公場地的租金、辛辛苦苦出去跑業務的車馬費都是屬於相關的費用,如果給七大姑八大姨買的禮品,那就是不相關費用,不能在公司的所得稅前扣除。所以,合理的費用這塊注意把握和運用。

提示一點:

可不可以出去搞點勞務發票把利潤做成負數,這樣不就套現又不用交稅了?

這是逃稅的做法,也是危險的做法。隨著稅務監管力度的日益加強,這種方法的成本和風險也是與日俱增。至於稅務怎麼發現,方法太多了。在此不再繁述。

2. 合理籌劃稅後利潤。

稅後的利潤主要涉及到要交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1) 企業所得稅。

今年的小型微利企業稅收政策,應納稅所得不超過100萬的,稅率為5%, 100-300萬的,稅率為10%。所以,公司創辦之初資產規模、從業人員規模都好說,利潤不高的情況下,這個政策應該是可以享受到的。當然,也可以諮詢當地稅務,是否可以申請到核定徵收,因為現在各地政策都收得比較緊,這個問題不展開討論。

(2) 個人所得稅。

既然註冊了公司,那要享受分紅就要有兩道稅。因此,為了避免這兩道稅,很多公司也進行了稅務上的籌劃,比如,改分紅為再投資或者不再用自然人持股,而搭建持股平臺等等。因此,這個取決於最終的目的。

綜上,任何的方法都需要結合公司自身的情況,賺了錢,想繼續擴大投資的,就未必要分紅取錢;就想安靜的領取分紅的,注意註冊公司時的形式選擇和後期的公司組織架構搭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財會小童,與您分享我的觀點,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