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一口棺材,打開一個內陸縣城直通海外市場的大門,這就是曹縣發展的“蝴蝶效應”。

棺材這行,許多人覺得不那麼體面。

然而,有人卻將其做成一年上億元的生意,並讓日本的老者在電視上鞠躬表示,“感謝你們讓我的靈魂得到安息”。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90%的棺木都是中國山東曹縣生產的。

從曹縣壟斷日本棺木市場的背後,我們能夠窺探到一個貧困縣的發展之路。

1. “棺二代”徵婚,嫁妝是8家“棺材鋪”

前些時候,網上有個“土豪招婿”新聞,說的是在山東菏澤市曹縣,有位老闆貼出告示,為自己30歲的女兒徵婚。在徵婚啟事裡開出的嫁妝是自家經營的8家網店。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曹縣一“土豪”貼出的徵婚啟事

這8家網店,正是棺材店。有網友算了筆賬,這8家網店估價有700萬。

在曹縣,做棺材生意別說身價百萬、千萬,年產值過億的也不在少數。這裡生產的棺木絕大多數用於出口,幾乎壟斷了日本市場。

每年都有上百萬口棺材從這裡被源源不斷地銷往日本,陪伴離世的人最後一程。

曹縣最早開始專門生產棺木的廠家,每個月都要發2萬套棺材到日本,一年的銷售額1個多億。

國內媒體比較“謙虛”,說至少60%以上的日本市場被曹縣的產品佔據。而日本有媒體報道,這個數字是90%。

東京電視臺為了這個事,還專門跑到莊寨鎮實地錄了一期節目來一探究竟。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日本東京電視臺《不可思議的世界》節目

2. 山東小縣,決定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要不是“棺二代”徵婚的那個新聞,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山東河南安徽交界處這個默默無聞的曹縣,決定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日本電影《入殮師》劇照

日本人的棺木最後要和遺體一起火化,所以易燃且輕的桐木是最佳選擇。

豐富的桐木材料,是曹縣搶佔日本市場的先天優勢。

曹縣西邊緊挨著的就是蘭考縣,這裡因焦裕祿種泡桐治理風沙而聞名。同樣一方水土,曹縣也盛產泡桐,特別是在曹縣西北角的莊寨鎮,是中國最大的桐木加工生產基地。

在曹縣,從事木材加工行業的人差不多有30萬。僅莊寨鎮,木材加工企業就有2569家,還有5000多個體戶,年產值500億元,幾乎相當於一箇中部地區縣城的經濟體量。

這個鎮每年加工的木材,如果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面積摞起來,和上海的金茂大廈一樣高。

僅有原材料優勢還不夠,曹縣棺材能夠佔領日本市場,除了質優價低外,還緊緊抓住了日本人的需求。

莊寨鎮一家生產棺木的企業,產品獨佔日本三分之一的市場。像這樣的“龍頭”級的鄉鎮企業,每家都有自己的駐日團隊,專門研究當地的文化習俗和消費動向。

日本人注重儀式感,“身後事”更不會馬虎。在棺材要求上,除了功能完備,還要美觀。

曹縣生產棺木的企業,在研究日本消費方向的基礎上,不斷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比如在櫻花季推出帶有櫻花元素的棺木,或是根據不同人群開發刺繡圖案。每年投放日本市場的新品比例能達到25%。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曹縣生產的棺木,很多都是針對日本市場的需求“量身定製”

在細節上,曹縣棺材也做到了極致。一口成品棺長寬尺寸誤差不超過2毫米。

日本的棺木上,有供家屬瞻仰的小木門,這個小木門在開合的時候,如果合頁有聲音,會被認為是對死者的不尊重。曹縣生產的棺木就在合頁上反反覆覆摸門道,不讓它發出一點兒響聲。

日本生產棺木大多是實木,對雕刻工藝要求極高。巧合的是,曹縣是傳承了百年的“木藝加工之鄉”,有得天獨厚的雕刻人才資源,能夠做到批量生產。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曹縣棺木廠家的生產廠房。憑藉規模優勢,曹縣的棺木加工已經形成了流水線作業,質量和價格都碾壓日本產品

日本本土生產的一口棺材要4000多元。曹縣生產的棺材,便宜的只需200多元,貴的也不過是日本生產一半的價格。

就這樣,曹縣生產的棺木迅速佔領了日本市場。

3. “不吉利”與“怕麻煩”,曹縣棺材產業的興起之路

上世紀90年代,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日本本土的棺木加工廠開始在海外尋找代工。

他們的首選,就是以前為他們提供原材料的曹縣。

2000年前後,日本的廠家找到了曹縣外貿部門,希望把自己工廠木雕的活外包給曹縣的工廠以降低成本。

要知道,那時日本一個雕刻師傅一天的工資就要八九百元,而曹縣本地的師傅只要10塊錢。

如今曹縣一家棺木生意做得數一數二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說,當時他們只是代工雕刻業務,可是代工的話就得聽命於人,人家說不合格就不合格,說要降價就得降價。他們一合計,既然日本人能做,我們憑什麼不能做?

於是,他們帶著自己的產品參加了上海的交易會,這些質量媲美日本廠家,價格卻低得多的棺木,一下子就引起了日本廠商的關注,曹縣生產的棺木,從此開始進入日本市場。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曹縣當地的木材加工,最初大多是從事簡單的板材加工

當然,能跨出這一步的企業,並不是特別多。原因有二:

一是“不吉利”。當年曹縣的工廠剛開始加工棺木的時候,來拉貨的大貨車看到東西掉頭就走,廠家的人沒辦法,騙著說是日本訂的工藝木箱子,才讓這些棺木順利東渡。

二是“怕麻煩”。做板材簡單,做棺木既要定製配件、買布,又要符合極高的精細標準。這對於習慣了簡單加工板材,從未接觸過複雜工藝的廠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一些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卻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們一方面聽從了日本客戶的“勸告”:板材加工利潤越來越薄,棺木的利潤高。

更為重要的是,曹縣人看到了老齡化社會給棺木生意帶來30年興盛期的巨大市場。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大概有12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年會持續上升,一直到2040年。

看到棺木的生意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傳統桐木板加工企業,開始盯上日本棺木這個大生意。

自此,曹縣棺材產業形成規模。

4. “財路”無法複製,成為“超級鎮”的路卻有很多

時勢造英雄。

儘管有多家一年賣1個多億的“棺材大戶”,也有不少像徵婚送8家店老闆那樣的中小型棺木加工企業,但是現在這條“財路”顯然無法再簡單複製了。

不過,想成為莊寨鎮這樣的“超級鎮”,並不是只有這一條路。

靠本地傳統行業和資源發展的曹縣,正在讓人從城市回到縣裡,從縣裡回到鄉鎮。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鄉鎮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迴流,反之人才迴流也帶動了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銷售的進步

在曹縣製作棺木的廠裡打工,收入普遍好於當地其他行業。平均每月四五千的工資,和當地其他行業比已經算是不低了。在曹縣縣城,一箇中層公務員一個月的收入也就4000元。

這些迴流的工人裡,有之前在濟南或是外地打工回來的,也有附近鎮子裡來打工的。他們選擇在棺木廠工作,也是圖這裡工資比較高,工作和生活壓力不大。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憑藉以棺木出口帶動的木業發展,莊寨鎮成了山東省經濟發達鎮改革試點

甚至,有從廣東把廠子搬到曹縣的棺木企業。

從1999年就開始做棺材的一位廣東企業主,就把工廠搬到了曹縣莊寨鎮工業園。所有的桐木等原材料在曹縣本地加工,省了原料和物流成本,還解決了熟練工人等問題,省下來的錢買新設備,自然而然實現了產業的技術升級。

棺木行業只是一個縮影,倚仗產業聚集和不斷升級帶來的變化,曹縣的電子商務開始興盛起來。

電商為曹縣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大門,吸引了更多人回家創業。

曹縣現在已經成了僅次於浙江義烏的全國第二大淘寶村集群。100多個淘寶村裡,村村都有大學生。就連以前指望著自家孩子讀大學走出村子的家庭,現在也把他們喊回家來做電商。

2017年,曹縣以74個淘寶村名列全國第3,2018年淘寶村的數量達到113個,全縣電子商務銷售額158億元,2019年淘寶村數量達124個,成了全國第二大淘寶村集群。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2019年全國十大淘寶村集群

曹縣也創下了一個個全國第一,世界第一:

中國最大的演出服產業集群,銷量佔淘寶、天貓的70%

表演服網絡銷售全國第一

木製品產業集群的銷量佔淘寶和天貓的40%、京東的50%

生產了美國80%的木質國旗

蘆筍年產15萬噸,出口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

每年百萬口棺材運到日本:山東最窮貧困縣承包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 曹縣大集鎮演出服公司數量

儘管壟斷日本棺木市場帶著一點偶然的因素,但是背後卻是曹縣“一鎮一業” 聚焦優勢形成規模帶來的必然性。

因為人口基數大,曹縣是山東省級貧困縣。誰能想到,一個貧困縣能夠站到世界舞臺,創造一個個“世界第一”。

一口棺材,打開一個內陸縣城直通海外市場的大門,這就是曹縣發展的“蝴蝶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