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贵州省有724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跃居全国第一。2017年8月,贵州省颁布了《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省级条例。

2018年,贵州启动100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为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古街小巷、古树名木、民风民俗等建档立卡。

《贵州传统村落》专栏为读者展现部分传统村落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增冲侗寨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拍摄的增冲侗寨。

增冲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九洞地区,距县城83公里,距榕江县城33公里,是一个隐藏在深山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禾香鱼肥的自然村。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拍摄的增冲侗寨。

侗寨坐落就是个半岛,有水乡侗寨之称,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流过,入村便见渠,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流水,水道有的任其袒露,有的用青石板盖上,有的顺着巷道弄弄,弯弯曲曲环绕流过。四周青山环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这里的山便是清秀,水且透明带灵动性,与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古建筑、古石头狮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恬静的、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拍摄的增冲侗寨。

增冲侗寨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恍如隔世,阁楼的朽木、晾晒的染布、狭窄的小巷……这些都是时间沉淀下的痕迹。侗族人民喜欢住水边,溪涧纵横,流水潺潺,小桥人家,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有水就有桥,所以侗族花桥也是侗寨的一道独特风光。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拍摄的增冲鼓楼。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增冲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驰名的增冲鼓楼,另一便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邮电部在1997年发行了贵州《侗族建筑》特种邮票,共4枚,其中首枚就是“增冲鼓楼”,邮票的发行把增冲鼓楼这一恢宏的侗族建筑明珠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侗族群众在鼓楼旁。

增冲鼓楼在寨子里高高耸立,一眼就能看见其耀眼的光芒,这座鼓楼金柱与檐柱之间用穿枋相连呈辐射状,不用一钉一铆,逐层上叠收刹至十一层密檐,再覆盖两层八角伞形攒尖顶楼冠,巨大的楼冠下采用 人字形如意斗拱支撑。这种结构减少了对风的阻力,又大大增加了鼓楼的美感,是鼓楼的精典之作。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侗族小孩表演节目。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外观为密檐式十一重檐、双层八角伞形宝顶塔式纯木榫铆结构建筑,为中国木质结构建筑中罕见,是侗族营造技艺的“活化石”,也是全国侗寨现存最老的鼓楼之一。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增冲侗寨一角。

除此之外,增冲侗寨还拥有中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10余株、以及保存有清代花桥3座、古井2个、徽派马头墙窨子房4幢、纯木结构穿斗式青瓦吊脚楼10余栋、古巷20余米、青石步道650米、精致石雕花窗4处、精致木雕花窗8处、青石雕刻古墓群1处。2008年增冲侗寨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2年入选第三批“中国景观村落”名录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增冲侗寨一角。

作为侗族艺术的瑰宝,古民居与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溪边村妇院纱,白鹅戏水,一派田园诗画。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群众在染布。


贵州传统村落 | 增冲侗寨:深山600年古侗寨!侗族艺术瑰宝鼓楼令人恍若隔世

增冲侗寨一角。

(都市新闻·橙图 摄影 刘朝富 实习编辑 杨峥 编审 赵惠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