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說9:讀聊齋故事《種梨》明白貧窮的原罪之一“視野窄化”

開篇詞

大家好,我是說話不廢話,看書都是廢話的吢不語。

先提出問題:“視野窄化”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說視野窄化是貧窮的根源?

吢不語重寫故事《種梨》

話說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子,梨子個大香甜,價格也是不菲。路上晃晃悠悠來了一個道士,想要討一個梨子解渴,鄉下人呵斥他也不離開;鄉下人生氣了,就罵起來。

道士說:“你這一車有幾百個梨子,老衲只討一個,對居士你也沒有很大的損失啊,怎麼生氣呢?”

旁觀者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子給道士讓他走,鄉下人執意不肯。

店鋪中做活的夥計,看見囉嗦的不得了,於是出錢買了一個,交給道士。

道士向他致謝,對眾人說:“出家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吝嗇。我有好的梨子,請允許我拿出來供大家品嚐。”

有人說:“既然你自己有,為什麼不自己吃?”

道士指著手中的梨子回答說:“我只是需要這個梨核作種子。”


聊齋說9:讀聊齋故事《種梨》明白貧窮的原罪之一“視野窄化”


於是捧著梨子大吃起來,直到吃完,將梨核握在手上,解開肩上揹著的犁具,挖地有數寸深,將梨核放進去並蓋上土。向街上的人索要開水灌溉。有好事的人在路邊的小店要來了開水,道士接過來澆在挖過的地方。

許多目光都在看著,看見有小梨樹芽長出來,慢慢長大;一會兒,就長成樹了,枝繁葉茂的;一會兒又開花了,一會兒就結果實了,個個碩大無比芳香馥郁,密密麻麻的結滿了枝頭。道士於是就從樹頭摘下來贈送給觀看的人,馬上就送完了。完了,道士就用犁具砍梨樹,叮叮噹噹的砍了好久,才斷掉了;道士把帶著枝葉的樹背在肩上,從容的慢慢走開了。

開始,道士在做法術的時候,鄉下人也亂站在眾人之間,伸著脖子專心的看,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生意。道士已經走了以後,這才看看車裡面,只見梨子全沒有了,這才明白剛才道士所贈送的梨子,都是自己的東西啊。又仔細看見車子上的一個木耙子沒有了,是新近砍斷的。心裡非常生氣憎恨。急忙去找道士。轉過了牆角,只見斷了的木耙子丟棄在牆下面,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梨樹,就是這個東西,道士已經不知哪裡去了,整個街上的人都哈哈笑了起來。


聊齋說9:讀聊齋故事《種梨》明白貧窮的原罪之一“視野窄化”

蒲松齡先生的評價是:

及至淫博迷心,則頃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貧窮的根源

可見鄉下人的目光所及只在眼前,所以才被這道士的法術戲耍了。我們雖不至於像鄉下人一樣鼠目寸光,但在生活中卻難免反這樣的錯誤,有些時候為自己做的事情不長遠而買單,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們有的時候也會“視野窄化”,尤其尤其有特別急迫的事情,我們很難把注意力放在長遠的事情上,我們一般都會吧注意力集中在這個事情上,這樣導致我們之後看這個事情就很欠考慮。

貧窮的根源:

  1. 如果我們一直為生計發愁,我們的思維很難放得長遠
  2. 窮人身邊也是和他一樣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的溫水蛙是很難跳出這口大鍋

我們現在就可以回答開篇的問題,就像故事當中的鄉下人他就是典型的“視野窄化”,他只關心自己每一筆買賣能不能掙到錢,對出家人吝嗇,這也是導致他被捉弄的緣由。

在現代社會一般都是因為思維和想法導致他的日子貧窮。

聊齋說9:讀聊齋故事《種梨》明白貧窮的原罪之一“視野窄化”

在《1984》這本書當中曾經對貧窮下過一個定義:“貧窮的本質就是消滅未來。”

更長遠的事情消滅掉了,他們自然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就算有也會忙於眼前。

筆者從道士的手段倒是看出了些許乾貨技巧分享給大家:

  1. 想要影響他人,讓他人按自己想法來做的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強制“視野窄化”。還記得在菜市場的小商戶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和周圍人比較,厲害的商家會把自己的東西弄得與眾不同,從燈光到擺放都讓你難免不和周圍比較,最終選擇他家。
  2. 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視野間歇性窄化“,筆者有個好辦法就是當你在某些事情遇到困境時,先不要慌和著急,換個環境,或者做點兒自己愛做的事情,冷靜下來的狀態你再去想和做這件事情,你會看的更加清明。

本期就講到這裡,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