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来过北京的人都会记得这么几个地方。辉煌亮丽的

故宫太和殿,秀丽如画的颐和园,还有很多美丽古香等景点。

可你们知道是谁设计出如此美丽的杰作?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如果在十多年问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可是在如今,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出那个名字——样式雷家族。

而这个家族,之所以被人们从历史的旧纸堆里发掘出来,要归功于一个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教授——王其亨先生。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一:中国建筑真的只是旁支吗?

先问第一个问题:中国有建筑吗?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都能说出一大堆名字,黄鹤楼,苏州园林,寒山寺,西安大雁塔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秀丽宜人,亭台楼阁间,雕梁画栋间,甚至细致到每一个花纹,都寄托着当时工匠们的心思。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你知道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吗?有设计图吗?

相信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很长时间里,在世界建筑学界,一直有着这样的说法,“中国建筑没有设计”,只是匠人们随意的搭建。所以中国建筑虽然历史悠久,但对于世界建筑根本毫无贡献,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旁支。所以在1896年,西方建筑学权威著作《比较建筑史》中,就画过一张“建筑之树”,在图中,希腊、罗马是主干,而中国古建筑的位置在靠近根部的旁枝上,对世界建筑没有任何影响。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面对这样带着不屑和偏见的评价,建筑师们前仆后继,在王其亨教授之前,便有许多先辈,探访各地,寻找失落的古建筑,并记载在册。而到了王其亨教授这一代,他们的任务更加沉重了,他们要让古建筑“开口”,说出自己的前世今生,然后告诉世界,我们的建筑很美也很科学。


二:样式雷家族的辉煌

样式雷家族是清代前后200年中主持皇家园林建设的建筑世家。

样式雷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在如今的北京,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清代皇家建筑,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等等,都出自这个家族的手笔。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出自这个家族的,就占了六分之一

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很显然,若是事前没有设计,是无论如何都建设不起来的。而他们的“设计图纸”就是烫样。

什么叫烫样呢?就是清代工匠们,在施工之前交给皇帝预览的模型,基本是现实的缩小款,甚至连雕梁画栋上的花纹,工匠都精心进行了设计描摹。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样式雷”的存在,便是对西方认为中国建筑没有设计的最好的回击。可惜在清朝结束后,作为皇家设计师的雷家后人,无奈的丧失了生计,又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只能像那个时代很多八旗子弟一样,坐吃山空,而家中满满三大屋的样式雷烫样,也全都被不肖子弟变卖了出去,流落民间。随着唯一的雷家后人的绝嗣,样式雷烫样就这样也断了传承,雷氏家族也慢慢变成了历史风尘中的一页,很长时间内无人问津。


三:样式雷的再次被发现

在1930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成立了营造学社,一心扑在中国古建筑上,对样式雷烫样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囿于当时研究的条件不是很成熟,资金也不多,于是他们便想要和同属东亚建筑流派的日本一起合作。但是,日本建筑学之父伊东忠太

却提出样式雷烫样要给日本研究这样的苛刻条件。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梁思成他们当然不愿意,顶着恶劣的研究环境,走遍全国,考察古建筑,不仅有力地击碎了日本学者关于唐代之前的古建筑只能在日本的京都奈良寻找的谬论,还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

但是对样式雷的研究却因为战乱的影响,一直被耽搁下来了。


四:36年的漫漫研究路

为了继承前人的志向,从1982年开始,王其亨毅然拾起了对于样式雷的研究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在研究的36年的时光中,王其亨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整理了上万件样式雷流落民间的烫样,进行了100多次关于样式雷烫样的绘测,并且设计指导了上万件图纸。在一张张精美的测绘图纸里,样式雷家族再次淡去了历史的灰尘,重新在人们的心灵鲜活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也在王教授一点点的雕琢中,勇敢的不在暗哑,向世界骄傲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2007年,样式雷烫样正式进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为中国建筑没有设计的说法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跑了整整三十六年,就是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王教授如是说。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王教授曾经拿颐和园做例子来说明样式雷烫样中包含的古典的美学,很多人在颐和园东堤上走,便会感觉远处的玉峰塔好像也跟在你后面似的。

很多建筑师不得其解,但是看了烫样之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王教授发现,样式雷家族奇思妙想地把玉峰塔作为圆心,而颐和园东堤就是绕着这个圆心的一段圆弧。所以东堤上的每一个点,都和玉峰塔的距离相等。因此当你漫步东堤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塔随人走的错觉。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虽然只是研究烫样,但是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这时候测绘是个苦活,住宿的条件自然不用说,特别差,经常只能睡在大殿里,横七竖八地对付一晚又一晚,对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都难以接受,而王老已经年近古稀了。但无论如何多么艰苦,王老总坚持在实地考量的第一线。上高架、登梯子,对王老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而他的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复古,更多的也是对现代建筑的古为今用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所以我们惊喜的发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这些当代的著名设计,全部出自王教授的弟子之手,把中国传统和当代科技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五:我应该如何做学问?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丑闻频发,注水论文,抄袭的学术丑闻,不由让我们更加倾佩王其亨教授。

不畏艰险、坦荡赤诚、王其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而其中的精神内核便在于,他的热爱。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王其亨曾在央视《开讲啦》的舞台上饱含深情地说:

“不信你去看看,西方当代哲学美学能够考虑到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化里全有。”

他爱古建筑纷繁又大方的亭台楼阁,爱雕栏画栋上的镂空花纹,也爱我们国家琉璃瓦,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我们祖国有如此令人赞叹的奇迹,为何不让人深深的沉醉其中?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一点一滴地热爱,终于在泥泞的路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有幸的是,王其亨先生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我们之中还存在许多。他们热爱,他们孜孜不倦,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热爱埋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先生曾经多次称赞那些

中国的“脊梁”,特别欣赏那些埋头做事的人。这些因为热爱而埋头学术的科学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发一分热,发一分光,埋头只顾向上走,走着走着就发现,国家因他们变了样子。而我们也正在以他们为榜样。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曾经王其亨先生登上《国家宝藏》

的时候,他说,把中国的古建筑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之后,即使我出门被汽车撞死,我不后悔。

“出门就被车撞死,我也无憾”,他花了整整36年把我国尊严找回来

此时弹幕里铺天盖地都是“谢谢”,朴素的谢谢两字,又哪里能道尽无穷的崇敬呢?

也许只是想简单的说一句:先生,你的努力,我们看的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