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分享讀研、讀博經驗,行業發展、職場技能思考,旨在幫到更多人,歡迎關注@返璞

文 返璞


引言

  • 考研複試季,約談導師,面對導師靈魂拷問:將來打算讀博嗎?
  • 研究生畢業季,站在人生岔路口,工作還是繼續讀博?
  • 工作幾年後不如意,薪資難漲、升職被學位卡,該不該辭了工作去讀個博?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讀博還是不讀博?這是一個問題。多年來大眾爭論不休。

我認為讀博與否本就是要就事論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比如我上面3個問題,就是針對三種不同境遇、不同人群的糾結與選擇,分析思路與答案自然不一樣。

此外,隨著各行各業日新月異的變化,讀博與否的概率分析也是動態發展的。一切拋開背景談選擇都是無意義的命題。

但有兩點是不變準則:

  1. 遵從本心、不忘初心;
  2. 正確的自我定位、行業定位、博士定位。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遵循本心

這裡舉2個反差的例子。

一個是我本人,當年本科保研,有幸拿到名校的offer,跟導師面談幾次,一拍即合,我毅然決然提出了直博的申請。那時候年少氣盛,只覺得自己熱愛所學專業、一心科研。

後來讀博,吃了很多苦,無數次挫敗乃至自我懷疑,無數次想放棄的念頭,但就是沒有後悔過。假如時光倒退,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讀博。

另一個是我本科同學,她也是保研,拿到985高效一個國重實驗室的offer,可是她糾結再三還是果斷放棄了,轉而去了商學院。

後來她告訴我,她真的不想再做實驗了。她想接觸一些文史、經濟等有人文氣息的行業,看看外面的世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後來她確實過上了我們科研狗望塵莫及的小資生活。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這2類人無需過多糾結,遵循內心的選擇,不宜過多強迫自己:

1)依然懷有科研初心的人。無論你是剛剛本科畢業還是已經讀了幾年的研究生,只要你依然喜歡著科研,對科研有著憧憬、抱負,就勇敢選擇這條獨木橋吧。前方雖然千難萬險,但亦是磨礪與成長。萬不要未曾嘗試就鎩羽而歸,比努力後失敗更痛苦的是從未嘗試就放棄的遺憾。


2)厭倦科研、實驗的人。如果你無心甚至討厭讀博,只一心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和自由空氣,而只為了一個學位或者逃避工作而選擇讀博,那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人生苦短,這五年是時間,也是青春。


僅僅問問自己的內心:Yes or No?有清晰的答案了嗎?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自我定位

很多本科生選擇讀研讀博時的理由都是,覺得自己專業能力不夠,需要繼續學習、深造。

很多研究生時的同學,轉博的理由是,自己的課題太難,需要讀博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所以不妨客觀對自己做一個定位:

1)你的個人能力、素養是否具備初步踏入社會、工作、社交的基本資格。你的專業技能是否達到行業、工作的標準。

2)你是否需要讀博進一步完善與昇華自己的課題,是否需要進一步提升個人的科研基本素質。

3)你的能力是否滿足讀博要求。是否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科研方法、心理素質。你的家庭情況、經濟條件、情感狀況是否會成為你讀博之路上的阻礙或潛在威脅。

4)與你的導師全面溝通。導師對於你科研表現的認可度、是否看好你讀博的態度和建議、對你的培養方案及規劃均應作為你自我定位的一部分。

5)你是否有明確且詳細的讀博規劃。讀博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只有做好充分的個人準備以及科學、高效的計劃,才能事半功倍。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行業定位

讀博時實驗室有一個師兄。工作了幾年,辭職來讀博,他的理由很簡單:工資待遇不滿意,行業對學歷的要求在提高。

這些年,很多行業就業形勢嚴峻,甚至有些行業即使讀到博士也找不到好工作。

博士生就業,境況大不如前,“薪酬縮水”屢見不鮮。幾年前,企業招聘博士時配車配房是常態。但現在這種特殊待遇減少了許多,甚至海歸博士的優勢也不再。

這是因為如今博士越來越多,人們對博士的盲目崇拜不再。同時市場上也沒有那麼多的單位來容納博士。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所以你必須冷靜分析所在行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審視博士的行業現狀,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如果這幾年剛好行業景氣,不讀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薪資待遇都很理想。那麼放棄如此好的機會去讀博,你需要考慮幾年後是否會行業下滑、就業機會縮水。

2)所在行業對博士的需求量。我們知道,很多行業非博士不吃香,同時也有不少行業不需要博士這樣的高學歷。

3)綜合考慮讀博的時間成本、勞動力成本與升值空間。即是說,讀博後你的個人競爭力、行業競爭力會提升多少,對得起你幾年的付出嗎?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博士定位

博士:在美國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簡稱Ph.D.,是最高學位。

博士並不一定意味著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與行業與職位相關,而不是與學位相關的。

讀一個博士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完全熟悉、深入瞭解一個科研領域,二是在這個領域有所開拓。

選擇讀博前,你需要擺脫對這一最高學位的盲目崇拜,客觀認識博士的基本定義:

具備獨立開展並完成科研項目能力的科研工作者。

在其行業做出有價值研究成果的,將有資格被授予博士學位。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博士需要具備或者在讀博過程中培養的基本素質:

1)獨立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備專業的職業、實驗技能。

3)嚴謹科學的科研態度、邏輯嚴密的科研思維。

4)批判性思維及創造力。

“當年我為何義無反顧讀博?後悔過嗎?”,現下你該何去何從?

寫在最後

人生會有無數個面臨選擇的時刻。只有清晰認識自己、環境、時代發展,客觀冷靜地分析處境,才能做出合乎時宜的選擇。

讀博,在我心中,是一項神聖的工程。不是說博士自帶光環云云,而是說,讀博,是為熱情、為理想,不畏艱難、挫敗的勇敢征程。那是自我沉澱的幾年,是靜下心來、潛心科研的幾年,無關風月,只有一顆赤子之心。

很多年後你會發現,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年少時為自己的初心或夢想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的人生經歷。




我是@返璞, , 。歡迎關注我,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個人讀博、職場經歷,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