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你讓文人情何以堪?


“石破天”,你讓文人情何以堪?

《俠客行》就是一本目不識丁者的奇遇記!

金庸先生在《俠客行》的後記中說道:

“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並不是重心之所在。”

這是金庸先生自己說的,但我們從《俠客行》中,並未能感受到多少父子或母子的深情。說實話,金庸先生對這個著墨也並不多,更多的是一路在描述“石破天”的遭遇(或者說奇遇)。石清夫婦就像是客串一下的角色。

而《俠客行》簡直就是一本“石破天”奇遇記,讀來讓人不由哂然一笑:原來知識不僅沒用,反而是魔障!是累贅!

這讓人想起一個典故:

據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古今譚概》記載: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到國子監視察。

剛坐下,就有個廚師給他送來一杯熱茶。朱元璋品這茶味不錯,一時高興,就下了一道詔書,賜予那個廚師頂冠束帶,封他為官。

有個老秀才看到這種情景,不禁仰天長嘆,吟道:“十載寒窗下,何如一盞茶!”

感嘆自己十年寒窗苦讀書,也沒有當上官,那廚師僅供一杯茶,就被皇帝封了官,太不公道!

朱元璋聽到了老秀才的牢騷話,也不生氣,微微一笑續了兩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氣人不?!

金庸先生的《俠客行》中,其主角石破天的命比這廚師更好!

《俠客行》中的石破天,是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在偶得一塊“玄鐵令”後,就被金庸先生寫得其後的人生像開掛了一樣,一路“福星高照”!羨煞旁人。

“石破天”,你讓文人情何以堪?


《俠客行》意在反證:各種知識見解,只會有礙見道!

金庸先生在《俠客行》的後記中,還說到:

“……大乘般若經以及龍樹的中觀之學,都極力破斥煩瑣的名相戲論,認為各種知識見解,徒然令修學者心中產生虛妄念頭,有礙見道,因此強調“無著”、“無住”、“無作”、“無願”。邪見固然不可有,正見亦不可有。《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皆是此義。寫《俠客行》時,於佛經全無認識之可言,《金剛經》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間才開始誦讀全經,對般若學和中觀的修學,更是今年春夏間之事。此中因緣,殊不可解。”

這段話,可看做是,金庸先生在為目不識丁的石破天,能有如此開掛的人生找依據!

且依金庸先生在上述的說法,寫《俠客行》在前,接觸《金剛經》、般若學等在後。但小說的觀點竟然與佛典觀點不謀而合!

“箇中因緣,殊不可解。”言下之意,對於這種巧合,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這算不算是金庸先生對命運安排神奇的又一種表達?

但恐怕金庸先生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雖然想通過這部《俠客行》,來反證“各種知識見解,只會有礙見道”,卻在無形中宣揚了“知識無用論”。

小說中,所有接到“賞善罰惡令”的人,情願的和不情願的,被接到“俠客島”上,由兩位島主闡明後,方才明白邀請大家來喝“臘八粥”的原因,是為了破解島上存在多年的,刻在巖洞壁上的武功秘籍。為破解這個秘籍,兩位島主煞費苦心,廣邀能人異士之外,自己所招的一眾徒弟也是飽學之士,隨便一個拿出去參加科考都必定中舉。誰想造化弄人,讓所有飽讀詩書者汗顏的是,最後破解秘籍的人,不是他們當中的誰,竟然是目不識丁的石破天!

石破天啊!石破天!你讓天下文人情何以堪?

“石破天”,你讓文人情何以堪?


《俠客行》應該是隻具娛樂性,為滿足人們的幻想而作。

如果都信命!認命!那還爭個什麼?大家就不會生髮抗爭的鬥志了。連一點改造自己,並進而改造外部世界的源動力都不會有。這將是很可怕的!

像廚師那種偶然的際遇,像“石破天”這樣被金庸先生刻意誇張的好運氣,我們要清楚的是,這種偶然,不代表必然!這種個案,不代表常規!我們千萬莫鑽牛角尖。倘若都抱著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也能砸我頭上的想法,那人生就真的完了。

從補償心理來說,人們對於現實中得不到的,會靠幻想來尋求安慰和滿足。可見,金庸先生所寫的這部《俠客行》,是其武俠系列小說中最具娛樂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