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山西人口比較少呢?

山西太行園林設計


這個問題問的好

資源豐富,是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產生,煤炭,鋼鐵,重工業基地,不過那都是過去式了。現在這樣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已經落後了。產能過剩,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政府也在倡導轉型,到底怎麼轉,如何轉是個問題。這也導致以資源為主的山西人口,很多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工作不安穩,壓力大,所以會到相對比較發達的北京後者周邊省份的城市等地去發展。

這是太原市俗話說,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山西。並不是說山西就是中國的發源地。而是山西見證了中國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山西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山西在中國發展史上也是保留最完整的一個省份,有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古蹟。從大同的懸空寺,雲崗石窟,到晉中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再到晉南地區的洪洞大槐樹,關帝廟等等,不勝枚舉。數量是很多,種類也繁雜,但是沒有一個重點,沒有特別吸引人的點。保護的也不是特別完善。

逐漸多的高樓大廈也覆蓋了,外省對於山西的印象。我學識有限,綜上所述,所以這麼好的省份,人口在流失。


馬斯克大爺


提起山西,老家魯西南的我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情愫在心間。小時候我們村裡中心有一個廣場,那是村裡開會和晚上放電影的場所,那裡承載了兒時的記憶與歡樂。廣場中間有一眼小井,井前立有石碑,上面刻著村子的由來,大致意思是我們祖上在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鸛窩遷移至此。可惜的是近些年村裡修路,小井已填,石碑也不知所蹤,未能拍照留存。有趣的是,我的小腳趾甲真的是分兩半,外小內大,完全符合傳聞的大槐樹後裔的特徵。

歷史上山西人口曾發生很多次大規模的遷移,其中比較著名的就包括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和山西走西口。移民的主要原因無外乎當時人口比較多,而自然條件惡劣或者自然災害頻發,土地貧瘠。大量山西人口遷移到外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山西人口在大量外遷後,人口數量相對其他省份逐步下降。

現在山西的面積為15.67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介於河南和山東中間,而其人口遠遠小於兩者。雖然面積相對並不小,但是山西境內基本山地,土地比較貧瘠,糧食產量不高。另外山西地方經濟主要依靠煤炭,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多元化人才吸引力偏弱,人口增長緩慢。因此,由於山西的地理環境以及農業、工業因素,加之歷史人口遷移和現代人口增長緩慢,造成山西人口數量偏少。


八零後老夫子


山西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其陸地面積約15.6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00多萬,面積不算大,人口不算多,但人口密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很多,因此人口容量也不低。不過相對於與其接壤的河南和山東來說,山西的人口確實不算多。



首先歷史悠久不能夠拿來衡量一個省份人口多少的標準,中華上下五千年,哪個省份不是歷史悠久?另外,山西資源豐富,但只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這又不能吃,因此也不可以用來衡量山西人口的多少。

山西人口不算多,與它的地理環境和發展水平有關。首先地理環境方面,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山區面積就佔了全省總面積的80%左右,氣候比較乾燥,土地承載力有限,因此人口容量本身就不算大。



第二,山西經濟並不發達,缺少有吸引力的產業。一般來說,一個省份經濟越發達,人口吸引力就越強,比如廣東,它的外來人口就超過2000萬,而山西經濟比較落後,還是一個人口外流省份,因此人口不多。

而河南、山東則不一樣,河南地處中原,自古經濟就比山西發達,而且河南面積以平原為主,土壤肥沃,是我國的農業大省,自然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而山東不僅物產富饒,同時地處沿海,是我國經濟發達省份之一,因此人口遠在山西之上。


錦繡中源


山西各種資源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且歷史上少受戰亂,但農業資源並無優勢,且山西北部較為貧瘠。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山西人口基本上在2000萬左右徘徊,這在解放前已經是人口較多的了,明朝山西人口外遷累積數百萬人。以單位面積的人口論,山西承載量差不多已到極限了。


益人愉己


自然規律告訴我們寒冷地區比溫暖地區出生人口少。例如處於寒帶的俄羅斯婦女懷孕的機會要比處於熱帶的非洲少的多。同理東北地區的出生人口要比江南地區少得多。我這裡講的是出生人口,不包括出生於熱帶移民到寒帶的人口。例如西亞和北非人移民到北歐或者中歐。

河南雖然和山西相鄰,但是氣候截然不同,主要原因並不是緯度高低的問題。因為河北和山西同緯度但是河北比山西暖和的多。天津比太原緯度高但是氣溫高得多。原因很簡單就是海拔高度的巨大差異導致同緯度出現較大差距的氣溫。山西是黃土高原,河南河北是平原,黃土高原要高出2000多米。從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吹來的冷空氣直接灌注到黃土高原的山西,而河南北面有山西高山擋風,加上緯度低,氣候溫暖溼潤,更加適合人類生存,屬於典型的溫帶氣候,而山西屬於亞溫帶氣候。上世紀50年代援建中國的蘇聯專家夫婦,在蘇聯無法懷孕,到河南一年多就懷孕了。這就是氣候的因素。按這個規律應該越往南也容易生孩子,但是江浙滬出生人口卻不比河南多,究其原因,懷孕雖然和氣候有關,但是生活工作的壓力會讓人產生人工避孕的做法,所以江浙滬出生人口要比河南低。山西除了氣候問題還有耕地面積和質量都比河南差很多。加上觀念不同所以人口沒有大幅波動,一直是3000萬左右。


含有無意義的字母


歷史上山西人口曾發生很多次大規模的遷移,其中比較著名的就包括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和山西走西口。移民的主要原因無外乎當時人口比較多,而自然條件惡劣或者自然災害頻發,土地貧瘠。大量山西人口遷移到外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山西人口在大量外遷後,人口數量相對其他省份逐步下降。


平凡的要


山西位於太行之西,黃河之東,整個山西都在黃土高原上,俗稱表裡山河。由於太行山阻隔,東南部的暖溼氣流進入不了山西,強勁的西北風吹變了山西的中北部,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嚴重缺水,氣候惡劣,豎著雁門關,大雁難飛過,又加上海拔高,大部分地方只能種植高原乾旱半乾旱作物和高寒作物,糧食產量非常有限。解放前,農民累死累活一年,一斗種子換不來一斗糧食,只得拄著柺杖走西口。你說,這樣的地方怎麼能大量養活人口呢?至於說到資源豐富是說有煤有鐵,歷史悠久是現在可以看到完整保護的全國最多的古代建築,這也證明,山西曆史上由於大山阻隔,改朝換代的兵荒馬亂禍害少的緣故,認真講,中國的哪個省不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和光輝燦爛的,當然包括山西省。


Manufacture2025


一,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山西位於太行之西,黃河之東,整個山西都在黃土高原上,內部山脈縱橫,山地自然條件,不利於農作物生長,與周邊其它臨省比較,陝西關中平原,河南更不用說,就連條件比它差的寧夏也有一部分土地很適合種植農業,塞上江南之稱,反而山西沒有能太拿出手的豐厚農業土地,古人主要以農業為主,全年產量很低,農民一年辛苦收成,連飯都吃不飽!

二,也是戰爭兵禍,自古以來(清代以前)山西就處於中華民族的邊境地帶,從秦漢匈奴到唐突厥,宋遼金蒙古等,那些外族都是在山西邊境,騷擾中原,首先第一個攻擊對象就是山西,強盛時候的漢唐也會偶爾受到外族的小擾亂,老百姓長年受外族侵擾,好不容易收成好,剛過幾年安居樂易的生活,那些外族一擾亂,洗劫而空,多年的努力有付之東流,不得已才遷移!


西安順邦房產顧問王飛


首先是經濟原因。我們知道山西這些年經濟在全國來看,處於中下游水平。經濟低迷對於就業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這樣一來,很多人就選擇外出打拼就業。

其次看教育水平。一個城市的文化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水平。相較於東部沿海城市,山西城市文教水平一般。東部城市一個城市有兩到三所本科院校。而山西基本是一市一所,且好的高校資源也基本在東部城市。北部有首都,南部鄭州西安。一部分學生也去了外地念書。有的唸書畢業也在外地打拼。

最後一個也是歷史因素。歷史上山西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就是“走西口”,很多人為了生存不得已拖家帶口北上去內蒙生存發展,這也是人口少的一個原因。

以上就是山西人口少的幾個原因,如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謝謝。


別動我的薯條DT


山西兩山一河,土地承載能力有限。橫向比,山西僅有15萬餘平方公里,排名19。從明清到民國時期,山西持續對外遷移人口。1949後,山西產業結構單一,在對外開放背景下,山西產業缺少吸引,吸納外來人口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