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謎,讓人事後想想是最為匪夷所思的?

史學達人


個人認為,天啟大爆炸是最讓人費解的。明朝天啟六年,在北京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發生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大爆炸,爆炸半徑達到75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直接或間接造成兩萬多人死傷。據後人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約為1-2萬噸當量的TNT。此時的天啟皇帝正在用膳,幸虧天啟帝跑的快,不然也是當場葬身了,服侍其用膳的太監無一存活。這場爆炸最離奇的是,“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天變邸抄》)。“凡死傷俱裸露,員弘寺街轎中女赤體無恙”(國榷)。從這些古文獻記載中,不難看出,死者和傷者都是衣服全部離奇消失,也就是全部裸體。人沒事,反而衣服被吹走。





今晚打老虎085


今天我在這裡要說的這個未解之謎是武漢磨山樹倒之謎。



1999年6月22日19點35分,夜幕即將降臨,磨山風景區正逐步進入夜晚的寧靜,這時候磨山景區和往天一樣,慢慢進入夜晚,湖上有少許的漁船正在往家趕。正在這時,平靜的湖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團白霧,高有20多米,電閃雷鳴,並且迅速向磨山上移動,速度非常之快,就像龍捲風一樣迅速從湖中心向磨山上旋轉,不斷有魚從水柱中掉下來。狂風大作,而這狂風裹挾著湖水,以及其他雜質飛速旋轉向磨山。



如果按照一般的情況,如果有龍捲風,氣象部門應該能夠提前預告,但是氣象部門並沒有提前監測到,這種現象是無跡象的突然發生。而隨著狂風不斷轉向磨山,狂風所到之處,水桶粗的大樹都被攔腰斬斷,僅僅幾分鐘就在磨山上的樹林中開闢出一條7至8米寬,連綿千米的詭異通道。



後期經過公園工作人員實地查勘發現此次詭異的天氣情況出現了幾項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

【1】水桶粗的大樹都被攔腰斬斷。

據工作人員講,被H折斷的大樹都是35釐米至40釐米粗的大樹,樹齡最少也有70多年的樹齡。都是古樹,而那些矮小、纖細的小樹只是被吹彎,而沒有被連根拔起。

【2】樹被攔斷開闢出的一條通道整整齊齊,很有規律。

整體上這條通道在7至8米寬,8米之外的樹木毫髮無損,被損毀的只是八米之內的樹木。就那些長在8米邊上的樹木,長向通道之內的樹枝都被齊刷刷地斬斷,而向外的樹枝也毫髮無損。

【3】是什麼原因導致此種現象的發生。

因為在事件發生時,湖面上還有回家的漁船,這些人直面了事件的發生。他們將此事件歸為:水龍肇事。漁民說事發時曾親眼看到一團像龍一樣的白色煙柱從湖面沖天而起,接著就聽見了樹木被折斷的聲音。而樹木上整齊的斷口,也讓他們相信,在他們長年生活的東湖裡,暗藏著像龍一樣的大型生物。而那8米寬通道就是水龍上岸爬行的路線。



當然,發生這麼奇異的事情,各路專家也紛紛進駐開展調查,提出了多種解釋的理由,但是當地一些百姓依然相信是其中有龍在作祟。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讓大多數人十分信服的解釋和說明。



說到歷史上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謎,我覺得孟良崮之戰,張靈甫的失敗是有很多疑點的。

當然了這些疑點都是針對國民黨這邊來說的。

眾所周知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發動的。而且他發動這一次戰役的目的,就是為了想要聯合其它國民黨的軍隊,裡應外合,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給殲滅在孟良崮這個地方。

可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張靈甫的這個計劃並沒有按照他意向的那樣來實施。甚至結果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畢竟最終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是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殲滅了。

張靈甫之所以會被殲滅,有兩點是十分重要的。這兩點也是讓我們感到最為疑惑的未解之謎。

第一,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上了孟良崮山,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失敗。要知道孟良崮是一座石頭上,山上沒有水源,沒有食物可吃。

若是去了這個地方,不能打持久戰的話,等待他的只能是死路一條。

本來這一次戰役就是張靈甫發動的,難道他不知道這個山是石頭上嗎?可是,最終他還是帶領著自己的部下上了這個山。

最終在這個山上,在沒有水源,沒有吃的,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他們只抵抗了四天的時間,然後就全部覆滅了。

第二,其它的援軍為何沒有來,最終導致了他們的敗北。

本來張靈甫是想讓自己的七十四師作為誘餌,引誘粟裕的華野軍來,然後聯合國民黨的大部隊一起圍殲華野軍的。

可是,戰爭打響之後,國民黨的部隊並未出現。即使在孟良崮附近的李天霞,黃百韜等人,他們也是眼睜睜的看著張靈甫七十四師的滅亡的。

那麼,為何他們會見死不救呢?

這些事情事情都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和不解的。畢竟張靈甫的七十四師被殲滅了,對他們來說根本沒任何好處呀。

總之,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最後把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全部給殲滅了,並且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偉大勝利。

國民黨之間的很多事情,都是讓人感覺不可捉摸,也許也正是他們的配合不默契,最終導致他們失去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


不才講史


說到哪些未解之謎,讓人事後想想最為匪夷所思,我覺得抗日戰爭時期,萬家嶺大戰當中,日本詭異的表現是至今我們都想不通的。

也就是說這件事,是讓人事後想想最為匪夷所思的。

我們都知道萬家嶺大戰的時候,日本的106師團被薛嶽帶領的軍隊給圍住了,而且中國軍隊在國恨家仇面前,對日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日軍被打的十分狼狽,真可謂是損傷慘重,可是,就在薛嶽想要進一步對日軍進行圍殲的時候,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

這時候之間天空之上,飛來了幾架日軍的飛機,這些飛機大概投下來了三百名士兵。

對於日本的這種行為,中國軍隊都是十分的不可理解的。

畢竟這些人對於戰爭的勝負,是起不了作用的。更何況,從飛機投下來的日本士兵,並沒有全部落到日本人所在的戰場上。

事實上大部分他們都是被我軍給殲滅了,有的落到我軍地盤上的,也被我軍俘虜或者擊斃了。

日軍這個行為簡直就是在自殺呀。歷史上還沒有見過這種向戰場上投放士兵的先例,不得不說日本人真的是腦洞大開呀。

對於這一個行為,中國軍隊始終是不理解的。

到了後來,我們才瞭解到,原來日軍106師團被打的基本上已經沒有軍官了,不管大小軍官都已經被擊斃了。

一支軍隊若是沒有了指揮官,這支軍隊很快就會被殲滅的。

日軍就是怕106師團,全部會被殲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通過用飛機向戰場上投放士兵的方式,來挽救這一支軍隊的。

但是,我們依然不能理解,有那麼多種辦法,為何日軍偏偏會選用這一種最為奇葩的方式。

最終我們都知道,日軍在這一次戰役當中徹底的失敗了,我們把這次戰役叫做萬家嶺大捷,最終薛嶽帶領的中國軍隊,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

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理解為何日軍選擇自殺式的方式,向戰場上投放軍官。


史學達人



1948年初,陳誠在東北吹的牛都被解放軍一一打破了,尤其是新五軍陳林達部被解放軍突然全殲,更是讓東北戰場的國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陳誠在東北待不下去了,只好換人,於是千挑萬選之後,校長的五虎將之一衛立煌又奉命出山,來到了東北,主持東北戰局。

《特赦1959》中王耀武曾經評論校長說,他是連一張衛生紙都捨不得扔的性格,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對。校長對東北的戰略價值始終是有所懷疑的。抗戰結束後杜聿明力主進軍東北,校長就很猶疑。四平之戰後,杜聿明力主北上追擊攻佔長春,校長卻要求停在四平就可以了。而在新五軍被殲滅以後,校長到東北和廖耀湘談話時表示,又一次準備放棄東北。

校長之所以有這個意圖,是因為他認為東北戰場局勢已經難以扭轉,與其將六七十萬國軍葬送在東北,不如將這些部隊撤入關內,退守華北,確保華北。畢竟這時候國軍在關內雖局面被動,但局勢還沒有到不可逆轉的時候,所以他想放棄東北,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尋機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扭轉局勢。


但衛立煌到了東北卻毫無這個意思,既不出兵救援長春,也不按蔣的計劃將部隊向關內撤退,而是將兵力向瀋陽,長春和錦州三個據點集中,並且到處宣稱,瀋陽兵工廠自產武器足夠使用,瀋陽周圍可以產高粱米,足夠東北國軍食用,所以只要堅守東北,再訓練三十萬部隊,東北戰局就有辦法,有出路,毫無放棄東北的意思。

蔣雖然想放棄東北,但是卻不肯自己提出,本來是想另找一個人來提出這個方案,為他背鍋,沒想到衛立煌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既不救援長春,也不向關內撤退,而且和廖耀湘,範漢傑都鬧得很不愉快。這時候蔣才有些後悔了,但是木已成舟,為時已晚,他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遼瀋戰役就開始了。

解放軍進攻錦州時,蔣要求廖耀湘全力救援錦州,並要求華北派出兵力東進增援錦州,意圖當然不完全是增援錦州,而是希望能在錦州好好打一仗,然後乘勢將部隊拉進關內,退守華北,穩住華北局勢。但在這個問題上,廖耀湘始終不肯配合,衛立煌又支持廖耀湘的意見,這就讓蔣非常尷尬了。


後來廖耀湘終於奉命增援錦州,卻在遼西水網地帶徘徊不進,錦州解放後蔣仍然要求廖耀湘兵團西進和侯鏡如兵團夾擊錦州,意圖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冒險將廖耀湘兵團撤入關內,把衛立煌丟在東北算了,但廖耀湘還是不解風情,拒絕執行命令,因為他想的是直接從營口撤走,而不想去錦州附近冒險。

關鍵時刻又是衛立煌同意了廖耀湘的意見,於是廖耀湘兵團向南轉向營口,結果在半路上被解放軍包圍,這時候因為廖耀湘的指揮部被打掉了,各部隊亂了,四十九軍鄭庭笈直接和衛立煌聯繫,衛立煌又命令鄭庭笈直接撤回瀋陽。也就是說,衛立煌實際上也不支持廖耀湘南下營口,而是想把部隊留在瀋陽,但卻沒有明說。

所以,廖耀湘在遼瀋戰役期間的表現始終讓人很費解,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反正他既不願意增援長春,也不願意增援錦州,又反對直接放棄東北,這就成了不戰不走不降的局面。也是因為東北國軍在遼瀋戰役中始終缺乏統一指揮和行動的統一方向,最終導致錦州率先被解放,廖耀湘兵團以意外的形式全軍覆沒,瀋陽和長春不戰而降,東北也就全部解放了。


蕭武


晚清《刺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兩江總督馬新貽自金陵校閱場觀清軍射箭訓練,閱兵後,返回總督轅門,半途突然有人攔路喊冤。

不料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刺殺,刺客張汶祥趁機以匕首刺傷馬新貽,馬新貽受傷後不治身亡。而刺客張汶祥刺殺成功之後束手就擒,在獄中透露,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馬“不仁不義”,但具體的實情卻閉口不言,指名要曾國藩和刑部尚書鄭敦謹來審理,才能供出實情。

據說案發前,江蘇巡撫丁日昌之子丁慧衡在秦淮河畔為了爭奪妓女,與馬新貽手下官員爭風吃醋起衝突,後來馬新貽下令逮捕了丁慧衡。丁日昌出於湘軍系統,有人說是他為了報復馬新貽拘捕其子而策劃暗殺。也有一說為馬新貽本身並非湘軍系統,慈禧太后任他為兩江總督,是密令他暗查湘軍曾掠奪多少太平軍財寶,因而被湘軍人士謀害。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做不得真。

再回到案件審理上來,江寧將軍魁玉審理刺馬案一月有餘,毫無進展。九月一日,張之洞與其兄張之萬趕赴金陵,與魁玉會審,馬新貽部屬袁保慶等人要求嚴刑問訊,張之萬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償未正典刑而瘐死,誰負其咎”拒絕,最後仍無結果,只得上報說刺客是為了給被馬新貽所殺的同夥報仇。

慈禧太后對此調查結果不滿,再派刑部尚書鄭敦謹與曾國藩親至兩江總督轅門再查此案,慈禧曾問曾國藩:“此案豈不甚怪?”曾國藩答:“的確怪。”

慈禧促曾國藩接任兩江總督,並速至金陵查案,曾國藩卻稱病延遲數月未行;慈禧第二次問起,曾國藩才赴任。

抵達金陵江寧府後,曾國藩不審案,卻每日翻看紀曉嵐寫作的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悠閒度日,至鄭敦謹抵金陵後,曾國藩才開始調閱案卷。鄧之誠《骨董三記》說:“國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鄭敦謹連審十四日,案情一無所得,只好和曾國藩聯名上奏:“此案張之萬等審訊結果,是實!”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將刺客張汶祥凌遲處死。鄭敦謹感嘆官場黑暗,索性辭官歸鄉。

未及一年,曾國藩病逝於兩江總督府轅門內,刺馬案遂成為懸案。

馬新貽被刺一案後來成為不少戲曲、電影和電視劇中“刺馬”的題材,據說《投名狀》就是。



說說"王石堅事件",與大家交流。


王石堅在北平從事地下工作之初,因叛徒出賣,於1933年5月被國民黨逮捕,經受住酷刑,表現英勇。


抗戰爆發後,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包括王石堅在內的在押共產黨政治犯悉數釋放。
1941年夏,王石堅被委以重任,由延安中央社會部派往西安從事情報工作,重點經營以"龍潭後三傑"熊向暉、申健、陳忠經為主針對胡宗南部的情報線,同時在1941至1947年間,他還建起了以西安為中心,連結北平、保定、瀋陽、蘭州等地的高層次情報網絡,為延安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尤其在胡宗南部閃擊延安時。
1947年9月,王石堅情報系統中的北平秘密電臺被軍統破獲,報務員叛變,很快牽連到王石堅,隨即他第二次被捕,這次沒經受住考驗,寫了自白書,隨後他妻兒被釋放。結果由於他的叛變,導致他這條情報網上的160多人被捕{其中有共產黨員,也有被策反的國民黨中、高級軍官},並使五人壯烈捐軀,就是著名的"雨花臺五烈士"謝士炎、丁行之、朱建國、趙連璋和石淳。

1949年王石堅拋妻別子隨國民黨逃往臺灣,並在特務機關任少將,後病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石堅叛變後,他原來最具價值的三個直接下線即"龍潭後三傑"一個也未暴露;他的妻兒也被共產黨妥善安置。
熊向暉2000年所寫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央調查部和黨中央從未給王石堅定性。至於為何不給他定性,我不做解釋。"
看來諜報行當水深得很,普通人是弄不懂。






依奔道


中外歷史未解之謎有很多,我認為讓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謎就是在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要耗費巨資鑄造十二金人,秦滅亡以後,這十二金人又流落了何處?

為何要鑄造十二金人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二十六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宮中”。

賈誼《過秦論》中也記載“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

從這些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秦王朝後,在秦都咸陽,阿房宮前,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銅為黃色,又稱“金人”。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秦始皇鑄造這12個金人的目的是什麼,為何要鑄造這笨重且沒實際作用的金人呢?我認為是為了鞏固皇位的需要,從以下兩個故事可以看出來。

一、在統一全國後,秦王嬴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並自稱始皇帝。由於其即位初期,受呂不韋專權的影響和多年征戰天下的辛苦,深知皇位得來不易,為了實現自己“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的願望,所以他一直考慮怎樣能夠確保秦家江山的長治久安,萬世永傳。

他認為要坐穩江山,必須要解決的就是收繳和銷燬民間的兵器,這樣才能防止別人武力奪權。在他苦於沒有一個合理的藉口之時,臨洮一農民報稱遇見12個巨人,而且當地還傳唱這一首童謠帶:渠去一,顯於金,百邪辟,百瑞生。

於是,秦始皇假借徵兆,順應天意,下令收繳民間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陽,鑄成12個銅人。

二、秦始皇終其一生非常相信方士之語,從徐福東渡這一件事就可以完全看出。話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日在宮中休息,做了一夢,夢到天氣大變且有魑魅魍魎作祟,始皇帝感到了害怕,手足無措。正無可奈何之時,有一老道前來,揮動著手中浮塵,指點迷津道“制十二金人,方可穩坐天下”,說完金光一閃,老道不見了,始皇帝也醒來了。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思,始皇帝下令將全國的兵器收繳到咸陽,鑄成了12銅人,以求天下安穩,秦家王朝可傳之萬世。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今天的我們已經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影,根據史料記載,12金人體型巨大,又會藏於何處?

一說是當初項羽攻克秦都咸陽,火燒阿房宮之時,將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12個銅人也一起燒燬了。

一說是12個銅人毀於東漢末年董卓之手。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民不聊生,董卓為了解決自己軍隊的軍費問題,將這12個銅人其中10個銷燬,鑄造成了銅錢,以維持自己的軍事實力。剩餘兩個則到了十六國時期,被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銷燬了。

最後一種說法是我比較認可的,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來看,這12銅人並未被銷燬,12銅人作為始皇帝生前較為喜愛之物,在其墓地建造好以後,它們與始皇帝所蒐集的珍奇異寶就隨著秦始皇的死亡陪葬到了陵墓之中。

總結:秦始皇作為我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豐功偉績自不必多說,本文所述12銅人鑄造之謎,下落之謎,僅為一家之言。相信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提高,在秦始皇陵墓完全發掘之後,這些不解之謎應該會被揭開吧。


歷史長河緩緩淌


每次說起歷史上的未解之謎,都讓筆者一陣苦惱,不是沒有話題可以講,是不知道說哪件事,大多數事件講出來都聽過;這次述說的是一本神秘書的未解之謎,名叫“伏尼契手稿”,作為一本頗為神秘的書籍,有著令人匪夷所思的秘密。

伏尼契手稿一直被稱之為世界的謎團,在它現世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所有人都想要弄清楚,它究竟記錄了什麼?可以說想要揭露它的人,完全數不勝數。

很多人稱其為“外星人的筆記”、“遠古遺留的忠告”以及“中世紀女性健康與保健手冊”,但很可惜,這全部都被推翻,提出這些猜測的差點臉都被打腫了。

說了這麼久,伏尼契手稿究竟是什麼?

伏尼契手稿在1912年被書商威爾弗雷德·伏尼契在意大利發現,因為是他最先發現的,又不認識書的名字,所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伏尼契手稿。科學家對於書的材質進行專門的檢測發現,這本書的起源為600年之前,也就是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有600歲了。

裡面的內容,沒人知道寫的究竟是什麼,也無法進行破譯,一直成為一個謎團,這本書因為長時間無法翻譯,後稱之為“世界十大天書之首”。

伏尼契手稿之內容篇

草藥部分:

這裡的每一頁都帶有神秘的植物,小部分是在歐洲一直存在並且略微普遍的,但是其中有30多種,在歐洲根本沒有出現過,甚至在世界上都不知道哪裡有的植物。

醫藥學家輪番上陣,希望破解其裡面未曾見過的神秘植物,但最後還是失敗而歸。

天文學部分:

這一部分記載的是各種天體,就是一個個晦澀難懂的圖,有黃道12宮星座,類似於水瓶座、巨蟹座、天秤座都非常明顯的可以觀察的出來。

一共有著12張圖,除去最基本的記載圖錄,其餘的圖錄還記載著類似於天體運轉,還有很多較為模糊的文字圖案,所有的文字都整齊排列在圖案之中。

生物及配方部分:

這一部分記載的比較有趣,生物部分記載的是大量的沐浴圖,全身沒有任何的遮掩,像是為了給人看清完整的器官,因為整個圖錄之上能夠直觀看清楚大量的器官排布。

後面的配方才是讓所有科學家惱火的,因為這完全沒有圖,也沒有神秘的字體,只有看上去像星星和花朵一樣的標記,密密麻麻排布在紙張之上,沒有人知道這表達的意思是什麼,稱之為配方也不過只是猜測的罷了。

還記得好萊塢影片《奪寶奇兵》嗎?其中有一個片段是主角印第安納·瓊斯破譯了伏尼契手稿,最終找到了“賢者之石”,其中伏尼契手稿就是我們講述的這本,這本書當時被借去當了一回道具。

這本天書,就算是《達芬奇密碼》都要略遜一籌,不單單是老大哥了,可能是爺爺級難度。

伏尼契手稿之現實研究

當時勘驗這本書的人知道了大致年代後,都非常的興奮,跟撿了寶貝一樣,開始對它發起猛烈的進攻;科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甚至二戰期間的各國密碼破譯專家,都前來嘗試破解手稿,最後無一例外,全部失敗,甚至語言都僅僅解析了十來個字,還不知道是真是假。

每個人看著這本天書,都皺起了眉頭,打臉成為了家常便飯。

重大發現下的迅速打臉(常識都沒了):

1921年,伏尼契手稿研究傳出有重大突破,因為有人發現在這本手稿之中,用顯微鏡放大後形成了微小筆畫,這些筆畫只有在顯微鏡之下才能夠看清楚,所以這本書被懷疑成是古希臘語寫就的速成筆記罷了。

事實上,這個結論並沒有讓他開心多久,因為這些神秘微小的筆畫,不過是因為年代久遠,墨水在時間的發酵下進行了分裂......

一本天書到另一本天書的轉換:

在1940年的時候,一個名為William Friedman的學家,他為了破解這本天書,專門成了一個翻譯小組,手稿中的所有線形文字,按照不同的字形,將其替換成了英文字母以及可以辨別的符號,還有了一個新的承載體系。

這一下轉變,最根本的結論就是,這本書從“世界十大天書之首”成功變為了“宇宙天書之首”,因為更加無人能懂新破譯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們來看一下最終破譯出的字母表:

誰知道組成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完全沒有根據,轉化出來更是一句完全讓人看不懂的句子,比如下面這一句,誰知道翻譯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的上帝,姑且將這圖片中的文字給寫出來就是“qokedy qokedy dal qokedy qokedy”,是翻譯成什麼?是誰給了誰愛?還是誰恨死了誰?

翻譯到這裡,其實不單單是學者,我看著都累,折騰了這麼久,結果只是將難度升級了,沒有任何的實質性進展,不知道當時的William Friedman學者會不會愁的一夜禿嚕了頭。

伏尼契手稿研究之部分破解

在面對無法探尋的事物之時,往往會尋求一些精神層面上的自我救贖,比如外星人?

這一份手稿當時跟人類所有國家的語言都不匹配,甚至密碼也各不相關,所以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這本書,可能來自於外星。

遇不到搞定的事情就推給外星人?一些學家就非常不樂意了,紛紛給出了實錘,稱其手稿之上畫出的植物,分明就是地球的物種,怎麼就成了外星人的?

在爭執不休之中,時間來到了2014年,這是第一次對於這本手稿有著較為重大的突破,即英國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 Bax成功破譯部分手稿內容。

Stephen Bax根據手稿中記載的一幅七星圖,成功的破譯出了一個單詞,為“金牛座(Tanurus)”。

在此之後,他嚴密的參考了阿拉伯語記載的草藥手稿,一個字一個字去推敲,最終破譯了有17個字符,10個單詞,如“杜松”、“鹿食草”等等植物。

Stephen Bax成為了《奪寶奇兵》中印第安納·瓊斯以外,第一個破譯出手稿文字的人。

一直到至今,還有很多人在嘗試破解手稿,但並沒有特別重大的突破,所以這本天書到底說了什麼,還是沒有人知道。

結語

這份手稿目前收藏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無數人慕名前往一看究竟,看完的都“精神百倍”說一句:“寫的什麼東西”。

這本書一共有230多頁,採用的大多數是文字加上插圖,看上去像是中世紀草藥醫生的參考書,但其實並不然,否則一切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

在未來,高度發達的世界文明,一定會出現真正將其破譯的人,拭目以待。


筆下點史


紅樓夢中秦可卿身世之謎,在紅樓夢一書中,對秦可卿出身是這樣介紹的,由於秦業膝下無子女,從養生堂抱養了一女一子,女兒取名可兒,即秦可卿,因與賈家有些瓜葛,所以嫁給寧國府賈蓉為妻,但從賈家男女聯親來看,都是選擇門當戶對,家世顯赫的聯親,作者在書中也多次交代,賈家府中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眼,那為什麼會選擇出身低微,養父官職低微的秦可卿,根據書中對秦可卿臥室陳設的介紹,賈母、鳳姐對秦可卿態度的描述,甚至秦可卿死後,大篇幅對其喪事的敘述,很多紅學家分析,秦可卿的出身是作者有意模糊處理,很大程度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從秦可卿死後給鳳姐託夢說的話,能夠說明,秦可卿的來歷不尋常,甚至高於賈府在朝廷中的地位,有紅學家列舉出很多例子,推斷秦可卿是康熙朝廢太子的胤礽女兒,在胤礽第二次被廢后,偷偷送出來,寄養在賈家,歷史上的曹家確實和胤礽關係來往密切,為掩人耳目,偽裝的身份,因為儘管太子失勢,太子幫勢力依然存在,太子的兒子弘皙深受康熙喜歡,康熙臨終有旨要封弘皙為親王,這對於賈家也是一種政治投資,到乾隆年間,弘皙確實聯合好多皇族人員,想要奪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弘皙逆案”,不過以失敗告終,賈家也是在這個事件中受牽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