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認真地思索,真誠地明辨是非,有這種態度,大概就可算做善良。而不計成敗利鈍地追求客觀真理,這該是種美德。

前面一句話來自王小波。後面一句話,是大哲學家羅素說的。追求客觀真理這件事太過宏大,不敢輕易開口討論。只說說“善良”這個詞。

對於“善良”,我的理解共經歷三個階段。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第一階段,純字面意思

“善良”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心地純潔,沒有惡意”,也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出自《禮記.學記》。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善良,對人存有善意。見到弱者要去幫助,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應該無條件原諒。更有甚者,甚至宣揚“以德報怨”,當別人打你左臉時,應該同時送上右臉,以便感化別人:我這麼善良,你有沒有自慚形穢,展開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從此洗心革面做一個好人?

相信周圍的人都一樣。

我抱著這種相當變態的“善良”觀,竟然也順利度過人生的前二十年。內心也有很嚴重的撕扯,當時還不會自我教育,告訴自己算啦,反正事情已經過去了。

“問心無愧”,這是所有“善良”的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什麼?因為對壞人毫無辦法,只能自我安慰。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第二階段:“貪官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麼鬥得過他!”

這是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的一句臺詞,第一次看到時宛若被雷劈,醍醐灌頂。在傳統的意念裡,只要清官一上線,貪官便跪地求饒瑟瑟發抖,還要比比誰更奸,誰更有辦法和手段?!

當時我在上大學,開始泡在圖書館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書籍,涉獵廣泛,雖然並不能成為體系。

但是,我知道“以德報怨”的下一句是“何以報德”——這使我從小接受的關於“善良”的教育看起來像是一個陰謀。慫恿人不追問真相一味地相信善良和退避,為別人讓道,究竟方便了誰?意義何在?

如果把不問青紅皂白的善良的人聚在一起,像極了一群人畜無害的小綿羊。我對這個群體第一次感到憤怒是在偶然一次看法制節目,一個家庭被騙了鉅額財產,面對警察的詢問,這家人對著鏡頭翻來覆去的一句話竟然是:我們這麼信任他,他怎麼能騙我們?

拜託,你們不信任他,他怎麼騙你啊?!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壞人不會有道德壓力,就像你不能追問狼為什麼吃羊,因為這是它們的本能。壞人也是一樣,做壞事是他們從小形成的生存邏輯,不做壞事他便生存不下去,幹壞事對他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你如果追著他問你問什麼幹壞事,那就太傻了。當你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明白,不管發生任何事情,譴責壞人沒有任何用處,更不要試圖改變他。任何妄圖以正常的道德感去感化壞人的人,都是傻瓜

你甚至不必弄明白他的動機。壞人做壞事往往不需要動機,幹就是了。所有你能做的,就是識別出他是個壞人,從蛛絲馬跡探究他即將要做壞事,或者正在做壞事,及時制止他,或者及時離開他。千萬不能讓自己成為壞人手裡的獵物,成為他做壞事的犧牲品,和供養他繼續做惡的養份。

打從進入這個階段,我從來不去責怪壞人

我都是找好人的麻煩,不厭其煩地追問受害者:你為什麼要配合他?你為什麼沒能分辨出他的意圖?在這場騙局和傷害裡,你自己有何作為,去規避傷害?

只有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受到傷害,看到自己思想意識裡的薄弱之處,才能避免下一次受到壞人的傷害。壞人有很多,做壞事的方式千奇百怪,不可能一一消滅。唯一能做的,就是弄清楚自己。

在這世界上,我們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

當你無法消滅所有的狼,只有把自己的防線建造結實。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第三階段:真誠地思考,明辨是非

我們常常把“三觀”掛在嘴上,我們講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卻往往忽略“是非觀”。而是非觀,是衡量一個人最基本的標準。

一個是非不明的人,很難說是一個善良的人。

就算他的基調是溫和寬厚,頂多是一個溫和寬厚的糊塗蛋,在各方面都很難有建樹。

中國人對“是非”兩個字有天然的抵制,我們講究一團和氣,皆大歡喜,而“是非”是要分出對錯,劃分責任,這太不和諧太傷情面。

我們掛在嘴邊的話是:“事情都過去了,誰都不準再提。”一句話堵死了總結反思和提高的任何可能。得意的是施加傷害的一方,他們當然不想再提,你們都儘快忘記最好,如果你們坐在一起細細考究我,把我的手段探查的一清二楚,我還怎麼混?!

也有人會梗著脖子說“我就這樣,改不了!”或者“他就那麼個人,你能怎麼辦?”呵呵,對付打滾撒潑辦法更多,你這麼不矜持那就更好辦了。

我們最大的弊端是太看重“人”,太看輕“事”。事情辦砸了不要緊,但辦事的人是我父親的七舅姥爺的堂叔的乾兒子的侄孫女婿,這個面子不能塌。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維,在每件事裡拋卻人的因素,只看事情本身,則會變得簡單很多,事情真相也會非常清晰。在對一件事情裡進行思辨的過程中,你不僅能夠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會很清楚地看到每個人的因素,幫助你對每個人不同的行事風格進行了解。

當你知道一個人大局觀很差,凡事都圍著自己的小九九打轉,就不要給他統籌全局;一個人對自己財物看得很重,就不要讓他吃虧;當一個人對精神層面要求更甚於物質,請尊重他,不要在精神上委屈他。

這當然是一種善良。

當你學會真誠地思考,對事情的瞭解越接近本質,你便越善良。

或者說,你的善良便具備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