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祕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僅僅8年時間,在伶仃洋的海天之間,一座被稱為“世界工程奇蹟”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傲世屹立,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連為一體。

這座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在建造初期,工程師們就已經明確了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每天避開高達4000艘海船和1800多架航班的密集通行;用50萬噸鋼材,建造全球最長的鋼鐵橋樑;耗費230萬噸鋼筋混凝土,在深海下打造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下面讓樹蛙仔用8個數字,帶你看懂港珠澳大橋有多“牛”:

55公里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

,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由海中部分主體工程、兩個口岸人工島、三條連接線組成。


33個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連接而成,長5664米。


76000噸

沉管排水量約76000噸,比遼寧艦滿載時還多出8500噸,人送外號——沉管航母,沉管共消耗33萬噸鋼筋和100萬方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迪拜塔。


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標準,抗颱風16級。


42萬噸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樑,僅主體工程的主樑鋼板用量就達42萬噸,相當於10座“鳥巢”體育場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224個

橋墩共計224個,淺水區橋墩間距85米,深水區橋墩間距110米。


3座

從珠澳口岸往東,在港珠澳大橋上,有3座橋中橋,學名叫“通航孔橋”,也就是可以過船的橋。分別是九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和青州航道橋。


500人

2010年,“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與示範”正式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1家企事業單位、8所高等院校組成了超過500人

的科研隊伍。


團隊共完成項目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申請專利454項。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如此浩大、堅固的工程,觀賞性也毫不拖後腿,港珠澳大橋這些“美”,值得你打卡:

“海豚”三塔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位於江海航道,三座“海豚”鋼塔與該地域中華海豚保護區的海洋文化相結合,寓意著人類與海洋的和諧。每個鋼塔重達2600噸,體重約等於一萬隻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成為了港珠澳大橋的象徵,這也是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

“風帆”雙塔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位於九洲航道,距珠海最近的雙塔斜拉橋,結構簡潔、線條流暢。採用“風帆”造型,簡素優雅,主塔高120米,單塔重量約為2300噸。

中華白海豚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珠江口,伶仃洋,這裡是有著“海上大熊貓”美譽的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

港珠澳大橋位於地處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在建設過程中也進行優化設計,最大程度保護了中國白海豚的棲息地。

“中國結” 雙塔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位於青州航道,主塔高度達163米,是港珠澳大橋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橋,橋跨1150米,雙塔之間距離458米,每個“中國結”重達780噸。

西人工島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功能以橋樑的養護服務及辦公為主,島長為625米,最寬處190米,兩人工島最近邊緣間距約5250米,能偶見白海豚的嬉戲、浮沉景象。


東人工島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且開放遊客觀景攬勝功能,島長約625米,最寬處約215米。

海底隧道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全長6.7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

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開創了沉管隧道“最長、最大跨徑、最大埋深、最大體量”的世界紀錄。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都知道港珠澳大橋很“難”,都“難”在哪裡?

時間回到2005年,那一年港珠澳大橋的建造計劃剛剛提出,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彼時中國的沉管隧道領域還難以望及國際水平。

要建造港珠澳大橋,必須要突破三個難點:

1、港珠澳大橋需要建造一個外海沉管隧道,但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


2、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3、技術力量不夠,錢也不夠。

就這樣,光建立一個長5664米的外海沉管隧道,其費用之高、難度之大、風險之大,就嚇退了無數前來應標的公司!

為什麼沉管隧道這麼難建,也依然要堅持困難的“橋-島-隧”建設方案,不能光建一座“跨海大橋”嗎?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現實是,在澳門、珠海、香港之間的伶仃洋上空,每天都有上千架航班通行。

如果僅採用鋼塔+斜拉索的建造方案,拉索塔的高度將直接影響來往航班的飛行安全。所以港珠澳大橋必須採用“橋-島-隧”建設方案。

安裝沉管隧道這個重擔,最後落在了工程師林鳴身上。林鳴坦言,“33節沉管,裝上去,對接好,像連續33次考上清華,難度可能還要更高。”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要建造這樣一條工程龐大的跨海大橋,工程師們想得到國外先進團隊的技術支援。但無奈於國外技術團隊提出的高昂技術諮詢費用,林鳴團隊決定自主研發、自主攻關!

可在幾乎空白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林鳴和他的團隊面對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需要將33節,每節重8萬噸,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處,拼接安裝成長達6.7公里的海底通道。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為確保水下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每段沉管的拼接精度需要控制在毫米級。故這一項目的施工技術難度堪比“海底穿針”。

在建造過程中,施工團隊遇到過颱風、海底淤泥、冷空氣等來自大自然的考驗,這些考驗卻讓團隊愈發堅韌。

10年來,幾乎每到關鍵和危險的時刻,林鳴都會像“釘子”一樣,幾小時、十幾個小時、幾十個小時地“釘”在工地。

直到工程師們聽到最後一根沉管順利合龍的消息,大家的心才像沉管一樣穩穩地安定了下來。至此,港珠澳大橋落成。

了不起的世界奇蹟:8組數字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中國智慧

中國製造,早已不是製造業僅有的代名詞;MADE IN CHINA,讓更多中國人為之感到自豪。

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不僅是“中國製造”的一大步,更是“中國智慧”的一大步!

⊙部分資料圖文整理自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歡迎猛戳後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