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品牌農業?

lvningwei


這是系統性工程,要從生產和銷售兩方面說。

一、生產

1、選擇品種: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性質,來選擇種植品種,你種菜有經驗,就種植蔬菜。種藍莓有經驗,就種植藍莓。種植大棚草莓有經驗,就種植草莓!以我的家鄉丹東為例,這裡的農民普遍種植經濟作物!藍莓、草莓、軟棗子都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這些並不是偶然形成的!草莓,藍莓種植歷史將近20年以上,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形成了以馬家崗草莓為代表的東港草莓!以丹東整體地域特產的丹東藍莓和軟棗子獼猴桃!

2、管理標準:沒有好的管理,就沒有良好的品質,也不會有很好的收益回報,農民需要根據統一的標準,來規範管理自己的經濟作物,特別是農藥使用方面最大可能的選用有機種植類農藥和綠色A級管理體系內允許使用的農藥,代替化學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土壤中多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料!有機的產品,本身商品價值就很高!

3、包裝:根據產品的等級和銷售環境來確定相應的包裝。高的等級,好的包裝,會讓選擇您商品的顧客,有很好的消費快感,有很好的享受!

二、銷售

之所以把銷售單獨論述,是因為傳統的觀念,農民不把自己的經過包裝產品看做商品!只是習慣於把銷售推給批發零售環節,失去了配送和零售的利潤!也就沒有利潤空間繼續操作自己的品牌!

1、銷售渠道定位:註冊自己的商標,選擇優質的客戶,把自己生產所創造的價值,合理的分配給自己的批發商和直營零售商!通過批發商保持市場佔有率,通過直營零售商來保持自己產品的鮮明特色!直接和消費者對話。

2、提高信譽:一定不要把殘次變質農產品混進優質的產品內,信譽是第一生命,不要傷害自己的顧客!在消費過程中,顧客選擇您的產品就非常不易,一次受到傷害,就可能永遠拒絕您的商品,甚至於會傷害到您的銷售渠道!

建立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場的培育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所以,請珍重!


關海志


很多年前就開始提出品牌農業了,如何建立品牌農業?這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久久為功。

什麼是品牌農業?目前還沒有很標準的定義,這裡以原來廣西提出的品牌農業作定義。品牌農業是指通過相關質量標準體系認證,取得商標註冊權,具有較高的市場認知度、知名度,以及消費者的誠信度,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的農業。

如何建立品牌農業?簡單的說,就是要圍繞品牌來組織生產、調整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

我們習慣於品牌農業指產後的包裝、宣傳、營銷等等,其中,品種農業要將產前、產中、產後結合起來。

個人認為,要做好品牌農業,產前要圍繞特色,抓好生產管理,從品種選擇、園地選擇、種植方法、管理方法、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要以標準化的措施來管理管護;

要培育一批的龍頭企業,打造品牌。

要加強宣傳,通過辦節辦會等強化宣傳推廣。

要持續堅持,久久為功。


安州三農人


行業機會看趨勢,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企業的成功呢? 企業要成功一定要找準所在行業的階段焦點、認清競爭形勢。如今很多行業已經進入品牌壟斷的平衡期階段,比如牛奶行業,行業增長放緩、市場寡頭壟斷,企業要再想做這個行業幾乎已經沒有取得巨大成功的機會了。然而,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的農產品行業還處於導入期,還沒有形成強勢品牌,大量品牌資源被閒置,正是企業品牌佔位的黃金時期,只要企業選對了行業,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

1. 快速佔領品類

如今食品、工業品的品類已經無限細分,而農產品品類的細分才剛剛開始,如果企業能夠在消費者心智中搶先佔據了某個品類,並且成為品類裡面最優秀的那個,就是最成功的。例如,魯花搶佔了花生油品類,六個核桃搶佔了核桃露品類,加多寶搶佔了涼茶品類。

2. 佔領地域資源

企業要搶佔所在區域的地域品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是:地域品牌是還沒有嫁出去的姑娘,誰能娶回家就是誰的。如果從法律層面講,區域名品屬於農產品公共品牌資源,企業是不能獨佔的;但是企業可以搶佔區域品牌的消費者心智資源。區域農產品為什麼會成為名品?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產品品質、歷史人文等特點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企業只要將這種美好印象據為己有,即搶佔消費者心智資源,就會贏得市場。

3. 快速賦予品牌價值

企業一定要給自己的品牌賦予價值,品牌的獨特價值是企業成功的基礎。企業賦予和提升品牌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二是賦予品牌表現價值。提升品牌附加值,有三個途徑:差異化創造附加值;信息不對稱創造附加值;心理價值創造附加值。什麼是賦予品牌表現價值呢?產品說得再好,消費者一看就不喜歡,肯定不會選擇。所以一個好的商品一定是一秒鐘看上,一分鐘愛上,一輩子賴上,否則企業是沒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形象鑽理論。品牌形象鑽,是一套快速建立品牌價值形象的工具,如果你掌握了這套工具,哪怕你是剛剛出道的新品牌,也會迅速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高價值的形象。


阿坡醬油


關於品牌是什麼,科特勒這樣解釋:“品牌是一個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或是這些因素的組合,用來識別產品的製造商和銷售商。”他還說:“營銷的藝術大致上也是建立品牌的藝術”;大衛.奧格威認為品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象徵,是品牌屬性,包裝名稱、價格、歷史、聲譽、廣告風格的無形組合;現代意義的品牌,是指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全部體驗,包括物質體驗和精神體驗,它向消費者傳遞一種生活方式,並影響和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就如人一樣,你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及觀點與處事原則構成了一個人的印象和定位。而一個人給別人的印象和定位又直接影響著他與人之間的交往質量,這種質量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生存與發展。

那麼企業也與人是一樣的,擁有這些元素,需要定格和形象,將這些元素綜合,並固化,形成企業的特色,以視覺為統帥,系統地展示和表達,就是我們所謂的品牌。品牌直接將企業的定位及其品格類型悄然無聲地傳遞給了我們的消費者,為消費者與企業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樑,建立了信任,從而影響著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交往質量,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往質量,企業內員工與企業之間的交往質量。這種質量也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當我們把這些元素進行統一管理,並對其系統規劃和建設時,我們就是在做品牌建設的工作了。

品牌建設並非企業短期和長期利益不能兼得的矛盾,相反,他們相互促進和依賴。

沒有發展,生存有何意義?

在我們有了意識,準備開始做品牌的時候,大部分農牧企業老闆卻開始退縮和恐懼:“做品牌那是要花很多錢來做的工作,我們現在首要解決的應是生存問題,而品牌建設是發展問題,應該等到我們有了錢有了基礎再做”。還有一些這樣的聲音在企業高層中不斷迴盪“品牌這個東西很懸,花了錢又看不見,摸不著,效果好不好,說不清楚,還不如買堆原料擺在庫房踏實”,“我們不需要做什麼面子上的品牌工作,我們面對的是農村市場,做好產品和產品質量就夠了,花那些錢不如發給大家作獎金更有效果。”

這樣類似的聲音,可以說在我們的農牧企業裡比比皆是,哪怕是一個意識很好,思路很清晰的老闆,也有可能因為中高層的不理解而畏縮。對於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想說“如果沒有發展,生存有何意義?”

關於品牌建設是否能與企業的長短期利益相兼得,我想從這幾個方面去討論:

首先,一個想要發展的企業,在一開始創立就必須思考其戰略,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目標。這個企業它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企業,用多久,怎樣達成目標。就如一個孩子,如果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鋼琴家,那麼他得從四歲開始學琴,打基礎,否則他到了20歲才有這個打算,恐怕就晚了。

當企業有了戰略,有了定位及目標,就要兩條腿同時前進。一是市場和效益的有形資產的建設,二是品牌及其企業文化的無形資產的投入。市場和效益是解決生存的問題,而品牌卻可以讓生存和發展更好、更快。二者本身並不矛盾,應是相得益彰的效果。

我們前面提到,品牌是由一個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等這些因素的組合。通過視覺識別系統統帥並展延開來,包括與產品的情感體驗。那麼任何一個公司的建立初期,公司名稱和標誌都必須要有的,也就是說這個工作一開始就會涉及到,只是大部分公司沒有將這個工作重視起來,沒有將它們放在一個戰略的角度,以品牌建設的層面上去考慮和要求。組成視覺的還有這樣一些元素:企業的員工名片、宣傳資料、畫冊、產品包裝及其廣告風格以及宣傳語等等。這些元素也稱品牌載體,在企業中也是必須要做的工作,必須要花費的成本。只是傳統企業,將這些元素單獨來考慮:公司員工需要名片的時候,臨時找公司設計,要求高的找廣告或設計公司設計,為了節約成本的,找印刷公司設計印製,節約設計費;同樣,企業的產品宣傳資料或是畫冊,一會由市場部牽頭組織,一會由行政部負責,什麼時候臨時需要就火急火燎地催著趕著,能考慮到美觀和印製質量就不錯了,至於還要考慮與企業個性相匹配,負責的人甚至會問,我們的企業是什麼個性,不知道,那怎麼匹配?很多企業還不知道,其實這些元素正是對營銷,對客戶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元素。

至於產品包裝,更是五花八門。公司今天根據產品設計一個新包裝;明天,市場部根據幾個業務員的反應(並冠上這是客戶的意見)又對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後天,又有幾個業務員還是反應客戶的意見,包裝袋也許又換回原來的模樣了,再後天,要是產品銷不出去了,再換成一個新名字和新包裝再銷……年底,一盤庫,老天,光包裝袋積壓都是少至幾萬,多則幾十萬啊,這下員工無語,老闆傻眼。

這個時候,你再到市場上去看,經銷商店面上的產品真是五顏六色,在這裡你會以為有好多廠家的產品放在那裡,結果你仔細認真去研究,發現那是一家專銷店,可是卻根本看不出是一家公司的東西。再看經銷商手中的企業資料,找不出與產品特點及包裝能夠匹配的風格。那麼,那些消費者又如何建立起對企業的認同感和信任感,任你業務員費盡口舌,只需看看你擺在那裡的東西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因此,那些原本可以起到重要效果的品牌元素由於沒有專業的系統規範和管理,不但沒有起到宣傳企業的作用,甚至起了反作用,資源與載體被這樣浪費卻沒有人感到驚奇和不安,最終來埋單的還是企業自已。

如果我們的企業對品牌有正確的認識,從一開始就做正確的事,品牌建設不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會真正意義上的為企業節約成本,並整合資源。

品牌是表達和傳遞企業戰略思想的最好利器,建設品牌應從定位和戰略思路開始

為什麼建設品牌一定要清楚企業的戰略目標。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對於一艘海上盲目航行的船隻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只能是逆風。

清楚企業的願景和戰略,才可能制定出是多品牌戰略,還是單一品牌戰略;是一牌多品戰略,還是一牌一品戰略;是企業與產品同名戰略,還是其它。戰略不同,其做法不同,即便有些工作現在還不能涉及,也必須為其預留管道。品牌建設不像其它工作,可以隨便更改,他一定是一個長期的,穩定的形象,你有看見過國際大品牌如IBM,可口可樂隨便改動他的品牌標誌嗎。因為這個形象就是企業的一個象徵,就像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自由女神一樣不可以輕侮。

因此,明確的戰略思路是品牌建設的關鍵。如果戰略思路朝令夕改,開始公司按單一品牌進行,跑跑市場,聽聽業務代表的各種意見,又變成多品牌戰略,本來遵守的是企業和產品同名戰略,一段時間後,又覺得不妥,那品牌工作將無法開展下去。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農牧企業中還不少,所以,企業在開始建設品牌之初,一定要問自已“我們為什麼要做品牌”。確定思路,才能解決出路。





傑哥帶你逛閩南


如何建立品牌農業.一個好的品牌,不僅僅是一種標識,它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對價質的嚮往和追求.做農業品牌更是如此,首先一點就是農產品的質量,質量保證了,就有了廣大消費都的認可,認可你的人便是你的粉絲,長期保證做好質量,粉絲就有了粘合度和忠誠度.註冊一個品牌容易,但是能得到萬千消費者的認可了,那才叫真正的品牌.

  只有做到了品質第一,嚴格把關,不好的產品堅決不上市.

  二是具有長遠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當下怎麼快速掙錢,快速變現,如果是這樣肯定是做不好產品的.只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做好產品,保證產品質量上,質量做好了,錢自然就來了,品牌效應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田園鄉村美


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1,產品定位,產品定位是中高端還是中低端還是什麼樣的,根據自身產品來選擇包裝!

2,貼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農業的特色,趕緊註冊商標,如果商標還沒註冊下來,千萬不要貿然去宣傳推廣,我怕到時候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3,金品質,立天下!品牌的前提是品質保證,所以嚴把質量關!不合格的產品千萬不要流入市場!

4,宣傳推廣方面,做品牌宣傳推廣是必須的,這方便花銷是很大,沒有底的,結合自身情況來營銷吧,可以通過拍攝紀錄片形式來讓更多人知道生產工藝流程、種植養殖過程,全都是符合國家的標準甚至高於標準!可以組織客戶實地參觀考察,讓客戶更能直觀的感受高標準高質量!

總的來講,建立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可能是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所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稻米麥面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創建品牌農業。

一、品牌農業不僅能提升農業行業整體形象,更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甚至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

二、當水果、糧食等農作物成立品牌的時候會立即上升到營銷式發展的層面,就可以通過品牌定位、產品創新、產品核心價值、品牌形象設計以及傳播推廣等手段,提升產業、企業、地區來實現價值並實現標準化和產業化得到資本的升級。

所以現代化的建設思路比傳統營銷方式更加有效。


春宵一刻值千金10


現在21世紀了屬於科技時代,但是農業從古至今都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的產業,國家也一直髮展大力農業,民以以食為天,沒有農業,14億人口就吃不上飯了。我們確實有一大批熱愛勞動的農民兄弟,他們對土地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但是種地不賺錢這是現實面對的問題,只有另闢蹊徑,打造成有特色、有質量品牌的農產品才能讓農民兄弟致富。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農產品,如何讓這些農產品提高知名度,提高產品的價值,讓廉價的產品變得值錢,首先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不管種什麼東西都要有良心,保質保量的種植,現在都提倡綠色食品,儘可能的不用化學品,少打農藥。讓老百姓吃的放心,才能有底氣的提高價格,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可以在電商上賣自家的農產品,顧客不放心的話,在網上直播自己種植的過程,讓大家放心的購買。為了提升品牌意識,最好深加工,把農產品做成深成次的食品,註冊自己的品牌,誠信經營,這也是不錯的方法!

都說說的容易做的難,現實是這樣的,那就多轉換頭腦,發現自己家產品的亮點,歸更到底自己家的產品質量好才是最重要的,才有底氣打造屬於自己家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