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強化規劃引領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去年以來,桂林市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基本形成了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總綱,“兩規”協同為託底,控規優化為基礎,專項規劃為支撐,山水歷史為底色的規劃成果體系。

  桂林市高起點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提高桂林國際影響力、建成“一廊兩屏五區”生態保護格局、優化新老城區功能佈局、塑造城市風貌特色為目標,全面對接桂林“1+2”國家戰略實施和未來15年國土空間需求,初步完成14個專題研究和5個專項規劃,完成雙評估、雙評價和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完成67個村莊完成規劃成果編制及評審論證。

  為積極做好過渡期“兩規”協同,桂林市結合城市的特殊性以及日益突出的“土規”和“城規”之間的不協調問題,積極主動到自然資源部彙報溝通過渡期桂林空間規劃難題,多年來影響主城區土地利用和開發建設的“土規”與“城規”不符的矛盾困境得以解鎖,2019年完成第一批需要進行一致性、協調性處理的約13650畝存量土地的梳理、方案制定、規劃編制等前期工作,為下一步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供了參考,為激發老城發展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優化城市功能形態為目標,桂林市組織編制新建路西片區等9個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定位和整體研究桂林市各控規單元區域功能、開發強度及空間形態;完成桃花江仙人橋地塊等21個控規調整工作,加強控規的動態管理維護,加快城市設計和多元發展,為下一步城市建設提供了空間載體和指導依據。

  聚焦市民出行難、兒童入學難、居民用水難、汽車充電難等系列城市問題,桂林市加強源頭治理體系規劃,重點組織編制《桂林市公交都市建設行動計劃》《桂林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布點規劃(2018-2025年)》報批,加快城北水廠一期擴建工程、蔡家渡地塊公共配套小學規劃審查,落實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的竣工規劃條件核實,城市規劃導向功能日益凸顯。

  此外,桂林市完成《桂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年)》《桂林市中心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方案》《桂林市榕湖北路-古南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8年桂林市中心城區歷史建築名錄》的報批,王城–東西巷–逍遙樓片區改造提升工程露雛形,成為展示桂林歷史文化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