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不止是一種羈絆,很多時候是一種傷害,你贊同嗎?

羊舍妞


父母之愛,我覺得無論好還是溺愛,那都是為孩子著想,不應該有傷害成分在裡面呀,等孩子長大了,而你不在了,孩子會覺得捱打都成了一種奢求,多希望她還能打我一次,我就這樣想的。也是這種現狀。


開心最重喓


看了你的描述,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好媽媽,為你點贊!




在這裡,我也想抒發一些我的觀點:

作為一箇中國傳統家庭的孩子,我的父母對我的管理也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小的時候,我媽也樹立了一些規矩,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偷偷躲在被窩裡看閒書,被媽媽發現了,批評了一頓。

我想,每一個父母都渴望孩子成才,希望他們的未來一片光明,希望他們有出息。我的父母也是一樣,他們對我給予厚望,但是,在我考試沒考好時,沒有過多的批評,而是鼓勵我。



這讓我想起了《小別離》中的方朵朵,她為什麼對母親有這樣大的成見,覺得自己在母親眼裡就是一個“分數機器”?我想,這是因為她的母親童文潔,太過於表現對分數的追求,而忘了孩子深層的感想,她忘了與女兒進行溝通,忘了告訴她自己為什麼這麼焦慮,她擔憂的是她的未來,而不僅僅是分數。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確實是需要立起規矩的,因為那時的孩子小,不懂得什麼人生道理,所以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扶持。

但是,我很想說,其實作為家長,不需要太過與別的家庭比較,只要做到適合自己的孩子的,就是有用和有效的。




當孩子長大到一定歲數時,就應該放手,教會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未來,需要父母怎麼做,就說,家長再盡力的配合。

或許有人會說,有的孩子很調皮,不受管教,只想到偷懶,那我想是不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樹立很好的規則,樹立好自律。

因為,孩子並不是天生調皮,他們的不努力常常是幼年被壓榨著生長的。讓孩子在該玩的時候玩,在該學習的時候學習,就不存在問題。



至於說“父母的愛是一種羈絆”,我想這是因為,父母將過多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承受了他承受不住的管束或愛。我覺得,父母之愛,應該“有度”,一張一弛,和諧自處。

還有,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作為家長自己就應該學會以身作則,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過一個觀點:家長做好了,孩子自然沒差。

就是這個道理!

話題:你覺得怎樣做父母才好呢?我是橙子,關注我,為你解決情感問題!

晨曦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很贊同你的觀點,父母之愛有時候真的是一種傷害。這是一個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好好思考的問題 ,愛要有度,否則就是傷害。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家的鄰居本來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小坤四五歲時因一場變故夭折,父母傷心欲絕哭的死去活來,大兒子大坤自然而然成了家裡的熊貓級人物。他家經濟條件在我們那裡算是挺好的,家裡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自然都緊著大坤。大坤特別喜歡吃牛肉,

我們都是好長時間才能吃一次牛肉,而大坤經常手拿著牛肉邊啃邊和我們捉迷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坤變成了小胖子,可是他還是愛啃牛肉而且還有了很多好吃的零食,把我們都羨慕嫉妒恨的不行不行的。好些年過去了,直到去年我們領著孩子回老家過年才見到他,他已經是一個200多斤的大胖子,結婚8年了因為太胖至今沒有孩子。唉,曾經對他的羨慕現在已成了惋惜。





80後學士


大家好,我是大V走天下,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知道您看過家有兒女嗎?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段,劉星埋怨自己什麼才藝都不會,怪媽媽沒給自己學習。劉星媽表示小時候報了藝術班,是自己不學!

劉星是這樣回覆媽媽的: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

這是一個成長的孩子的心聲。

曾經被父母逼著學習樂器,美術,舞蹈的,長大後都會站出來感謝父母;而半途而廢的,卻開始埋怨父母起來,當初怎麼就由著我的性子胡來呢?怎麼就不稍微逼我一下呢?

龍應臺對他兒子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長大後的我們才瞭解家長的用心良苦,才明白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家長的“逼迫”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味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自己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大V走天下


中國式的父母,有時最無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付出一切,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滿足孩子,甚至把親子關係凌駕於包括夫妻關係在內的所有關係之上。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了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也時常被中國式父母的這種無私所感動。

但是事情都有兩面性,沒有自我的父母很容易把一切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像是一種投資,我毫無原則的滿足你的要求,你將來也需要這樣回報我。結果孩子就不能走錯一步、不能有絲毫偏差、必須金榜題名、必須事業有成、必須結婚生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對得起父母的這份愛,否則就是不懂事、不孝順。

中國式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求孩子違心的聽話懂事、學生時代要好好學習,工作後要好好相親,不能讓爸媽被鄰居嘲笑。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或者天天在後面提醒孩子當初自己吃糠咽菜都是為了你呀!你現在這樣做對得起我嗎!結果就是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揹著這個沉重的壓力生活,物質上他們什麼都不缺,可是精神就像一片沙漠一樣,寸草不生,因為他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按照父母規定的路線行走。

而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是誰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像動物,這樣的父母難道不殘忍嗎?有時媽媽聲淚俱下地痛斥,突然為孩子感到悲哀,更為這樣的“中國式父母感到悲哀

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苦心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們真心地希望,他們不要在把自己逼迫地這般不幸的同時,還給孩子扣上沉重的精神枷鎖。我們多想說,爸媽我們真的很愛你們,我們一定會努力,但是我們更希望你們可以過的很好——不是寄託在我的成績、我的發展、我的婚姻上的,真正的,很好


羊舍妞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稱不健康的家庭中的父母為“有毒父母”。

“有毒父母”的種類比較多,比如“家庭暴力型,語言暴力型、強勢控制型等。

比如強勢控制型家庭成長的孩子,大多敏感,羞怯、自卑、膽小、沒有主見等。

導致孩子在職場和感情中受挫。

就算父母去世了,他們的思想已經深深影響到孩子。如果孩子沒能解決好,這種影響還會影響下去,無限循環。

建議大家閱讀蘇珊·福沃德博士所著《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為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你提供解決之道。


終生學習與成長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父母之愛,本來是最純粹的一種愛,但很多家長以“為你好”的名義,實際上幹著傷害孩子的事,關鍵還不自知。

首先說吃,為了孩子身體健康,很多家長自己捨不得吃,給孩子買最好最貴的食品,逼迫孩子吃,有些並不是孩子喜歡吃的,或者有些是孩子討厭吃的,比如,鄰居一個小孩,她特別不喜歡吃雞蛋,但她媽媽非要她吃,結果這個小孩常常揹著她媽媽就把雞蛋扔了,這不僅造成浪費,還讓小孩從小就學會了撒謊。其實不吃雞蛋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蛋白質,也可以變換做雞蛋的花樣,讓孩子有新鮮感,從而激發孩子的食慾。

再說學習吧,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據說2歲的孩子已經在報各種學習班,本該玩耍的年齡,卻讓各種學習班佔去了,反而使孩子厭學,填鴨式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們失去了創造性思維,更使他們失去了動手的能力。

最後說說責任感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責任感的培養應該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家裡責任感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分擔家務,可好多父母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什麼都可以不用做,哪怕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很多孩子願意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但父母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是一種深深的傷害。


黑黢黢的黑


問題表述與問題中心有偏差,這樣表達:“以愛之名的粗暴式教育,對孩子有傷害”。

這個問題,辯證看待!

第一,父母有教子成才之責,也要有以愛教愛之義。如何教育孩子成才之餘,讓孩子學習到父母的愛,而不失於簡單粗暴,讓孩子只學會了暴力和恨,這很重要!

第二,別被“和孩子做朋友”的西方教育理念帶進溝裡(因為你一知半解!),孩子心智未成熟之前,父母在正確的事情上堅持原則毫不讓步,甚至採用適度“強權”強迫孩子必須執行,這才是正確的教育!(但什麼是對的,不要自己理解,向幾千年教育實踐的老祖宗學,這都是幾千年來教育成功的實踐經驗!)


無霜刃


是的。許多愛,都是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因為所處時代不同,觀念不同,三觀不同,所處境界不同,許多父母就會把老傳統老思想老觀念,強加在兒女身上,使TA們對於自己面臨的問題,無所適從。


醉梅入夏


這涉及到原生家庭話題了。

確實,有很多傳統的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會為孩子規劃,包辦,日子久了,變成一種控制,父母需要孩子聽話,發現沒?是不是你們父母每次對你們生氣時都會不自覺地說出“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都是為你好”

父母是愛我們的,不論我們年齡多大,永遠是他們的孩子,太在乎了,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雖然我們在外形上已是成年人,內心也發生了質的飛躍,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想要獨立,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但父母還停留在我們還是孩子需要他們的照顧。所以,肯定會有衝突。

作為成年人,這個時候,需要多理解父母背後反常的行為,本質上來說,只不過是愛的表達方式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