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傳說,在二戰期間,蘇聯的黑麵包曾砸死過德軍;在法國某個小鎮上,一位婦人也曾拿法國麵包棍打暈過小偷。可見,有些麵包之堅強有時是可以”當武器使“的。

但是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法國面棍硬到磕牙,但老外卻天天當主食吃。果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美食這事兒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無解的題,你覺得螺螄粉香,可說它臭的也一大波人在。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提及法國,精緻而簡單或許是其精準的註解,而法國的早餐也詮釋了法國的這種特點。咖啡、麵包和塗抹物大概就是所有的需要了。但不能因為它簡單並否認這是一項無法再完美的藝術品。

任何法式早餐不可或缺的便是大量美味的新鮮麵包,其中最經典的可以說是法棍(baguette)和羊角麵包(croissant)。電影《蒂芙尼的早餐》中,優雅的赫本穿著合體的小黑裙站在櫥窗前,手中拿的可就是羊角麵包。這一定格的畫面也成了電影史上的經典。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然而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都不喜歡吃法棍。在中國很多小夥伴對它的口感定義就是硬,也比較難咬。而且因為添加的原料本身比較健康,相比較加了各種輔料、醬汁的其他麵包來說,吃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可口美味。

但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法國面棍“難吃”更大的原因其實是,在中國比較難覓正宗的法棍!法國人迷戀法棍,法棍被他們稱為麵包之王,政府甚至針對法棍有專門的立法:包括法棍的原料、外形、切法及最低售價。(法棍:我可是有法律保護滴,想欺負我?沒門!!)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誇張一點說,一個法國麵包師傅如果不用心做法棍,是有可能被逮捕的。

塞納河畔的麵包店裡,70% 都是法棍,4.5 歐元就可以買一公斤,可見法國人對法棍的痴迷。

然而,大部分中國人卻對這樣一種傳奇的食物存在很深的誤解。法棍好硬?錯!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剛開始接觸法棍的人,對法棍的第一印象就是:硬!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真正好的法棍,咬下去不是硬,而是脆。——牙口不好,外加沒給牙口上保險的,害怕的,咱就不湊這個熱鬧了,你懂滴······

法國政府有規定,市面售賣的傳統法棍只應該有面粉、酵母、水和鹽。口感棒棒噠的法棍,要經過 16 小時的低溫發酵,再經過麵包師 4 次按摩整形,保證每個法棍出來的形狀、長度都是一樣 的。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然後,要經過 75 分鐘的二次醒發,再由麵包師進行準確的劃口(他們 手中一定拿著計算器·······嘻嘻)。這些都結束以後,(放心還沒完······)要把麵糰放進 230° 高溫的烤箱裡低溫蒸汽烘焙。(桑拿浴,瞭解下······)

這樣烤製出來的法棍,外部香脆,內部柔軟而具韌性,因為用的是最簡單的食材,所以充滿了濃郁的麥香味,是最簡約的法式至味!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而且,因為法國政府規定法棍麵包製作過程裡不能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法棍每天都必須現烤,如果你去到法國,買到的法棍絕對都是最新鮮,最鬆脆的!

所以,拋開飲食習慣不說,在法國,正宗的麵包棍是比我們想象的好吃的。如果有人覺得難吃,更大的原因是還沒吃到好法棍而已!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法棍可以隨便買?錯!

隨著歐式麵包在國內興起,越來越多的麵包店開始販賣法棍。然而就像上文所說,國內對法棍的製作和標準並不瞭解,我們也不像法國一樣有關於法棍製作的詳盡規定。所以,國內市場的法棍質量良莠不齊。

想要挑到真正的好法棍?只能靠自己!

若要單吃法棍,正確的步驟那一定是:先吃麵包心,入口一定要順滑。嘴裡可以感受到酵母的酸味和小麥粉的香味。然後再品嚐法棍的脆皮,一口下去,應該有咔嚓的響聲!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這聲音簡直愛遼······

嫌這種吃法太單調,法棍三明治也是常見的做法。法棍切片,在上面塗抹上黃油、奶酪或者一切你喜歡的食物。

或者直接把法棍從中間切開,效仿傳統三明治的做法,把你愛吃的夾進去!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很多法國人也會選擇把法棍片蘸湯或者是做成蒜香法棍、奶香法棍。法棍的花式做法有很多。法棍對於法國人,就像米飯對於中國人,是最百搭的主食,只要是你喜歡的配菜,都可以搭!

現在的法包很多都經過改良,內裡更加鬆軟同時也很有韌性,加上一些果乾和蜂蜜調味,作為早餐和甜品都很不錯,熱量相對較低,無油少糖,飽腹感也比較強。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以脆皮面包為主流的法國麵包界當中,外形細長、口感堅脆就是所謂的法國麵包Baguette。酥脆的外皮有著濃濃的小麥麵包香氣,咬一口更能品嚐到滿滿的小麥風味,這就是以簡單的材料、最直接的烘烤方法所成就出來的天然美味。

法棍充分體現的是法國人個性,法棍個個外表隨意輕鬆,但在製作上卻嚴謹到苛刻。

作為主食的法棍是法國人餐桌必不可少的,法棍的從烤好到餐桌的賞味期是5小時,也有一說4小時,總之,新鮮很重要。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吃不新鮮的法棍就像讓我們北方人吃冷饅頭和南方人剩米飯一樣容易理解。大多數食品都是越新鮮越好吃,法棍由於不含油脂,乾燥老化也會快一些,所以,法棍要趁新鮮吃。

另外,中國的米飯、麵條還是饅頭都是較軟的口感,吃太快了最多咬到舌頭,法棍吃太快就慘了,不是割破口腔就是咯到牙齦還有舌頭氣泡,那滋味不好受。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所以吃法棍不能急,要慢慢掰成小塊,讓口腔充分參與消化,粘著橄欖油或奶油濃湯,或者淨吃,脆皮連著麵包心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嚼,慢慢嚼,那感覺~如熱風吹過麥浪陽光親吻味蕾。

一樣法棍

百樣吃法

有時它披著三明治的外衣出現;

有時被強行偽裝成漢堡包;

有時客串下香腸的腸衣;

去沙拉區混個臉熟;

化身為tapas的底座;

或者勉強自己當個小花盆。

說實話,真的很佩服法國人,就這麼一根硬硬的長棍子,中國人嫌棄它,而他們居然百吃不厭,還讓它成為了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新鮮的麵包很美味,可單獨食用。但在法國,人們更願意在麵包上塗一些喜愛的蒜蓉、牛油或者草莓醬或杏子醬等,其實都很適合塗在法國棍子麵包上食用。

法國人吃的三明治幾乎都是用法棍做的,當然,抹各種醬、蘸各種湯都沒問題。彷彿巴黎麵包店飄揚的香氣,令巴黎人深深著迷的超人氣法國麵包

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

小汐今天分享的“讓中國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東西硬到能“當武器使”,老外卻天天吃”到這裡。大家喜歡這種“堅硬”麵包?期待你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