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燃燈已是闡教副教主,可最後為何還要投奔西方教?

囿山綠城


《封神演義》中, “闡教扛把子”元始天尊坐下,有十二位本領高強、赫赫有名的金牌打手,人稱“闡教十二金仙”。

這十二位“金牌打手”是《封神演義》中的頂級戰鬥力,亦是元始天尊的心腹愛徒。

然而地位尊貴、本領超群的截教十二金仙,除了聽命於元始天尊之外,還對另外一個人言聽計從,這個人就是闡教的副教主,元始天尊的關門大弟子——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的輩分為什麼比十二金仙還高?

燃燈道人的來歷可不簡單。

話說“萬仙之祖”鴻鈞老祖,以自身的一口仙氣,幻化出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位大神。

元始天尊象徵著“乾坤之根本——開天闢地”。

太上老君象徵著“大道之主宰——諸教之宗”。

通天教主象徵著“萬法之本源——萬仙之師”。

燃燈道人乃是元始天尊開天闢地之後,所收的第一位弟子,故取名為“燃燈”,象徵著天地之初的第一縷光明,因此燃燈道人的身份地位在“十二金仙”之上,僅次於“三清”。

可怕的教派之爭

在《封神演義》中,由通天教主所執掌的“截教”是 三界中勢力最大、實力最強、最難以控制的“私人組織”。

任何一種事物發展至頂峰之時,便會無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即便是有著“萬仙來朝”之稱的“截教”也不例外。

任性的昊天上帝命令道德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位教主湊齊三百六十五位神仙,填補“封神榜”上的空缺,構成統一三界的“天庭”。

進入“封神榜”中的神仙,必須脫離肉身,也就是“死”。

這麼多位神仙……到哪裡去湊? 退一萬步講,哪有那麼多的神仙心甘情願的去死?

於是乎,元始天尊盯上了“勢力龐大”的截教。 元始天尊命令申公豹以殷商的名義,邀請截教內三山五嶽的門人弟子幫助紂王對抗武王,然後再命令姜子牙殺死他們,將大批大批截教門人送上“封神榜”。

就在截教的勢力受到“封神榜”的影響而不斷衰落之時,“佛教”的前身——“西方教”悄然崛起。

《封神演義》中的“無間道”

西周時期,佛教之祖“釋迦牟尼”還沒有出生,因此接引道人是“西方教”的一把手。

武王伐紂之時,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來到東方招募弟子,將“封神榜”上沒有名字的大部分神仙挖到了“西方教”,其中就包括了“燃燈道人”。

身為闡教二把手的燃燈道人,為什麼冒著背叛師門的風險,投奔“西方教”呢?

首先,背叛元始天尊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武王伐紂之初,申公豹處處和姜子牙作對,元始天尊威脅申公豹,如果申公豹再阻止姜子牙伐紂,就用申公豹的肉身去堵東海的海眼,可見元始天尊並非善類。

試想一下,如果燃燈道人背叛元始天尊,投奔“西方教”會是什麼下場? 換句話說,就算燃燈道人敢投,西方教也不敢收啊!

除非接引道人不想在東方混了。 如此一來,便只有一種可能性——燃燈道人是元始天尊安插在“西方教”的臥底。或者說元始天尊“入股了”西方教。

元始天尊是一個“野心家”,他利用昊天上帝打擊截教,同時幫助“西方教”崛起,並與之聯合起來共同打壓截教的勢力。

老謀深算的原始天尊為了避免“西方教”的勢力不斷壯大,以至於威脅到東方教派的統治級地位,遂將 自己最得意的大弟子“燃燈道人”安插在西方教內部,接引道人為了拍元始天尊的“仙屁”,欣然接受了燃燈道人的加入,並且奉“燃燈道人”為“萬佛之祖”。

結果可想而知,“西方教”在元始天尊的默許與支持下井噴式發展。

千言萬語化成十個字:一切都是陰謀,一切都是生意。


白話歷史君


在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他住在靈鷲山元覺洞,在老子和元始面前自稱"弟子",但元始弟子又叫他"老師"。其法力接近聖人水平,遠超玉虛宮十二金仙,但又明顯不如截教精英趙公明、三霄、孔宣等人。

因此,燃燈不可能是老子或元始的弟子,他的老師是誰?原著隻字未提。但他屬於闡教門人,這一點原著已多次確認。可以這麼推測:燃燈原來就是一位準聖級的散仙,因認同闡教的教義而選擇中途加入,由於燃燈輩分和法力高於元始諸弟子,所以元始讓他當領導,成為闡教名副其實的副教主。

不過,燃燈這個副教主當的並不輕鬆,倒不是封神大戰中他要充當元始天尊的馬前卒,最難的,還是要如何管好元始天尊的這幫弟子。說句實在話,玉虛宮諸仙其實根本不服燃燈,甚至讓他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

原著第七十六回,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擺下誅仙陣,他"用手發一聲掌心雷,把紅氣展開,現出陣來",很明顯是在挑釁,這時闡教的黃龍真人曰:“吾等今犯殺戒,該惹紅塵,既遇此陣,也當得一會。”燃燈曰:“自古聖人云:只觀善地千千次,莫看人間殺伐臨。”


燃燈畢竟是副教主,心靜如水,告誡黃龍真人要沉住氣,不要前去觀陣。結果燃燈的命令根本不起作用,闡教"內中有十二代弟子倒有八九位要去。燃燈道人阻不住,齊起身下了蘆篷,諸門人也隨著來看此陣"。

這裡的"阻不住"這個詞語,道盡了燃燈的無奈。

當多寶道人要挑戰時,燃燈又勸大家回去:"我等且各自回蘆篷,等掌教師尊來,自有處治。"結果廣成子根本不理會燃燈的勸告,閃出來祭出番天印,多寶道人"撲的打了一跌"。大家說說看,燃燈在十二金仙面前算個什麼呢?



再有一次,原著第八十二回,截教二弟子金靈聖母擺下萬仙陣,她"隨發一個雷聲,振開萬仙陣,一塊煙霧撒開,現出萬仙陣來"。這次,黃龍真人又開始挑頭要去觀陣,道行天尊跟風曰:“此一會,正是我等一千五百年之劫,難逢難遇。今我等先下篷看看,如何?”燃燈曰:“吾等不必去看,只等師尊來至,自有會期。”

這一次燃燈又想阻止他們去觀陣,但臉丟得比上次還要大。廣成子曰:“我等又不與他爭論,又不破他的陣,遠觀何妨?”眾道人曰:“廣成子言之甚當。”燃燈阻不住眾人,只得下篷,一齊來看萬仙陣。



廣成子是十二金仙的老大,他當眾反駁了燃燈的話,一點面子也不給,而且其他人也全部都聽他的。這裡的"阻不住"、"只得"兩個詞語用得太好了,將燃燈那種無比尷尬的境地表現無遺。 因此,燃燈在闡教的日子並不好過。


闡教大弟子南極仙翁乃元始心腹,擁有天庭官位,其權勢地位堪稱元始之下第一。十二金仙又對燃燈極不尊重,尤其是擊金鐘的首仙廣成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試想一下,如果有更好的機會,燃燈還會繼續呆在闡教嗎?所以西方教興起後,他果斷棄闡人釋,最後成為佛教第一任教主。


囿山綠城




《封神演義》明面上是武王伐紂,但實際上是闡教和截教的直接大對決。很顯然截教的實力遠勝於闡教,闡教只能聯手人教的太上老君和西方教的接引、準提道人,才勉強獲勝。

在這場封神大戰中,獲利最多的不是闡教,也不是人教,而是西方教。接引和準提不僅收走了實力強悍的孔宣,還帶走了金光仙、靈牙仙、毗盧仙、烏雲仙、金箍仙、虯首仙等法力高強的截教眾仙,可謂是收穫滿滿。

但最令人不解的是,作為獲勝方的闡教,其門下的文殊廣法天尊、慈航道人、懼留孫、普賢真人等在封神大戰後紛紛加入西方教,甚至已是闡教的副教主燃燈道人也是如此,這又是為何?


作為西方教,歷來與東方三教毫無交集,但在封神大戰中屢次主動出手幫助闡教,令人詫異。最大的可能就是元始天尊意識到自己的實力遠不及截教,所以事先通氣。

而接引、準提道人的同時出現也讓人羨慕,畢竟一教之中同時擁有兩個聖人級別的混元大羅金仙,這是東方三教所沒有的。看來,西方教的興起不可避免。

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是何等級別的大仙,他們也看到將來佛教的興盛趨勢,既然無法遏制,最好的策略就是滲透。於是太上老君帶著多寶道人出關,化胡為佛;而元始天尊也派門下弟子和燃燈道人加入了西方教。所以,到底是誰笑到最後呢?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在封神演義中,關於燃燈道人屬於何門派,一直是個謎。由於他看似總是幫闡教眾仙,所以有朋友認為他是闡教的副教主,地位僅次於元始天尊。不過這個副教主,也是大家自己加上去的,原著上並未提及。雖然關於燃燈道人到底是誰,無從考究,但他肯定不是三教中人。

也不是玉帝的手下,更不是女媧這些上古大神的親戚朋友。所以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個散仙,自己修煉成才,一個無任何門派的仙人。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世間萬物的變化,燃燈道人心裡也會變化,看看周邊都是名花有主,名草有地的,三教勢力龐大,自己卻孑然一身。為了今後的打算,他要麼另起爐灶成立新教,!,於是,與西方教合作的燃燈道人就成為幫助西方教的一個重要線人。

線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西方教輸送“人才”。很明顯,元始天尊旗下的十二金仙自然就成了“搶手貨”。但十二金仙並沒有全部被爭取過去,只爭取了四位,不然元始天尊肯定跟他急。但西方教勢力的快速發展,是擋也擋不住。因為西方教兩位教主都親臨現場,招兵買馬。所以最後在這次封神活動中,他們利用闡教和截教的爭鬥,順走了三千多“人才”,徹底擴大了勢力。




丙陽易學


燈裡沒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