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萬物復甦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隨著驚蟄的過去,天氣一天天溫暖起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

杜甫有詩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形容春暖花開,泥土不在冰凍,沙子也被太陽曬得暖暖的。

但是隨著天氣的逐漸變暖,很多釣友釣魚的時候,總感覺魚越來越難釣,甚至魚情還不如冬季,這是什麼原因呢?

冬季的時候釣魚一般釣深水,深水打窩後,即使魚兒進窩慢一點,但是時間長的話它們總會進窩,然而驚蟄過後,魚情非常差。

除了沒有魚吃鉤外,由於溫度的升高,水溫隨之升高,小魚也變得活躍起來,鬧窩十分嚴重,那麼鯽魚去哪了?應該怎麼釣呢?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春季釣魚


<code>魚類不吃鉤,要首先了解不吃鉤的原因,根據不吃鉤的原因,才能制定更好的釣魚策略。/<code>

一、魚兒不吃鉤的原因

魚兒不吃鉤的原因,無外乎2點,一個是魚類不在深水,一個是隨著水溫的變化,魚類分散在水域各處,不在集中。

1)、驚蟄過後魚不在深水

在冬季釣魚我們一般選擇深水垂釣,因為深水水溫比較穩定,水溫的穩定,魚類會聚集在深水區躲避冬季的寒冷。

魚類自身不產生體溫,它的體溫根據水溫的升高而升高,跟隨水溫的降低而降低,冬季深水區相對來說比較溫暖。

比如:我們在深水區釣魚的時候,打窩後只要等待,總會有魚來吃鉤,這也是冬季釣深水魚情好的原因,而到了驚蟄過後恰恰相反。

2)、驚蟄過後氣溫升高

驚蟄過後,也就到了仲春,隨著仲春的開始,氣溫一步步上升,隨著氣溫的上升,水溫升高,魚類也就不再侷限於深水,它們開始滿水域活動。

氣溫升高後,淺水區水溫升高,魚類會來到太陽能夠照射到的水域活動,也就比較分散,魚類分散後就沒有冬季魚情那麼好。

比如:在驚蟄過後,一直釣深水的話魚情有可能很差,這時候也根據魚情的變化,合理的選擇釣位,下面會提到。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氣溫升高魚類靠邊,一些水鳥也在水邊覓食

<code>驚蟄過後選水深要根據溫度來確定,溫度升高水溫升高,釣魚的時候不能在侷限於釣深水,適當釣淺水,有時候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那麼釣位該怎麼選呢?/<code>

二、春季釣魚選位很重要

那麼春季隨著溫度的升高,該怎麼選釣位呢?首先要根據溫度結合食物的多少,選擇合適的釣位。

1)、仲春溫度的上升

驚蟄過後到了仲春,隨著溫度的上升,已經有了春天的氣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隨著溫度的上升,水溫也在升高。

比如:淺水區相對於深水區溫度升高很快,淺水區的浮游生物、各種水生昆蟲,已經有了繁殖的跡象,淺水區水草也在生長。

隨著淺水區溫度的升高,淺水區食物變得豐富起來,水溫高,食物多,魚類開始在淺水區活動,這時候可以適當釣淺水,效果不錯。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水溫升高,魚類更願意站在水草邊覓食


2)、食物的多少

食物的多少,決定魚類的多少,在一些食物豐富的區域,魚類願意停留,在這些地方釣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那些地方食物豐富呢?

比如:水草邊食物豐富;亂石堆表面水藻開始生長;淺水凹凸處容易彙集食物;向陽的陡坡下有植物落葉的彙集等,都是不錯的釣位。

水溫的升高,魚類覓食的積極程度相對於冬季來說更好,食物多的地方相對於深水區來說效果更好。

3)、根據溫度結合食物

驚蟄過後根據溫度結合食物來選擇釣位,不是所有的淺水都有魚,有些淺水清澈見底,不適合釣魚。那麼具體要釣多深呢?這個無法說明,因為環境不一樣。

比如:老貓這邊河道40-50米寬度,最深處3米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在水體清澈度低的情況下,釣1.5米左右的水草邊就不錯。

只能說既能保證水溫,又有食物才是好釣位,一般垂釣水深不超過2米,因為水太深的時候水溫基本沒有上升。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釣水草邊,結合溫度效果更好


<code>隨著水溫的升高,根據水溫選擇釣位,為什麼有些釣友說仲春魚難釣?很大原因是垂釣過深,根據溫度的變化適當釣淺,但是除了釣淺以外,還要根據魚情的變化做出調整。/<code>

三、春季釣魚要跟上魚情的變化

春季由於溫差比較大,早晚溫度低的時候魚類有可能在深水,中午溫度高的時候,魚類有可能在淺水,甚至在半水。

1)、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高

仲春雖然溫度已經升高,但是早晚溫度還是比較低,也就是說溫差比較大,溫差大對於選釣位來說也就是個問題。

早晚水溫沒有升高,魚類在深水並沒有遊向淺水,在淺水打窩一般不太好,那麼怎麼選釣位呢?

比如:老貓覺得仲春釣魚,打2-3個窩子為好,2個淺水水草邊,一個水草前方稍微深點的水域,中午的時候釣淺水,早上和下午3點以後釣深水,能夠提高上魚率。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水草邊效果更好


2)、水溫的升高,魚類不在底

仲春有時候中午溫度過高,有可能出現魚類不在水底的情況,由於水溫的升高,或者氣壓的原因造成魚類離底。

比如:拋竿入水後,浮漂沒有完全到底,已經不在下降,是魚類接口的跡象,提竿中鯽魚的情況下就是鯽魚已經離底,或者浮漂出現異常晃動,是魚類在水中層撞線導致。

多注意魚情的變化,在水溫高魚兒離底的情況下,適當改變垂釣方式,釣行程,或者釣離底的方式釣魚,效果有可能更好。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溫度升高,為什麼反而魚難釣?

結合釣位,結合魚情,選擇合適的垂釣方式


<code>春季魚情善變,選好釣位也要抓住魚情的變化,根據魚情的變化,選擇合適的垂釣方式,不怕釣不到魚。/<code>

綜合:驚蟄過後到了初春,之所以魚難釣,主要是溫度升高後,魚類的棲息地改變,而釣友沒有順應這個改變,從而導致魚難釣。

冬季由於水溫低,魚類在深水,驚蟄過後氣溫升高,水溫升高,釣深水已經不太合適,淺水區的溫度相對來說上升比較快,魚類在淺水活動量增加。

水溫升高以後,釣位選在水溫高的地方收穫更好,食物多的淺水區魚類更喜歡,在這些地方釣魚,效果更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午水溫的升高,水錶層水溫高,水底層水溫低,魚類可能會離底,多注意漂相的變化,從而根據漂相應對魚類離底。

這是老貓對驚蟄後魚難釣的理解,不對之處各位兄弟多多指出,老貓一一改正,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收藏,點贊,轉發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