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都會躲避公攤“陷阱”?沒關係,慎購這5類房產也可以

相信每位購房者在購買樓房時都會遇到與公攤面積相關的問題,然而對於公攤面積的處理,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出臺。其實,公攤與居住舒適度息息相關,不能一味求低。買房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掉進公攤面積的這幾個大坑。

不都會躲避公攤“陷阱”?沒關係,慎購這5類房產也可以

1、別盲目追求低公攤

公攤面積越小,套內的建築面積就越大,這是因為房屋的建築面積是由公攤面積和套內面積兩部分組成。但公攤並不是越低越好,公攤面積過低,則住宅的品質就會降低。比如說,為了降低公攤,設計單位減少公共用房配建規模,甚至不做配建,或者讓七八戶業主共用一部電梯,造成了使用的擁擠,居住的品質大大降低。

2、“零公攤”的銷售噱頭不可信

一些開發商打出“零公攤”的銷售噱頭,即通過送入戶露臺等方式,將送的面積“對沖”公攤面積。但國家對哪些面積要計入公攤已經有明文規定,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零公攤”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3、實際公攤面積高於開發商提供的數據

一般開發商告訴客戶的公攤面積都是的,但實際交房時公攤面積都會有差,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的低一些。但一般來說都要更高一些。

例如有的面積為130平的房子,開發商不會跟購房者說的百分比數字,例如百分之幾點幾,而是直接告訴他們24%。而實際在交房時,住宅的公攤可能會高於這個數值。

4、開發商故意引導消費者忽略公攤面積

一般來說開發商都會在開盤當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攤比,但都會放在較不顯眼的位置。而購房者多數也會忽略去看這些公示,後收房了想再找開發商也是沒用的。因為按照相關規定,是允許一定的公攤差存在的。”

不都會躲避公攤“陷阱”?沒關係,慎購這5類房產也可以

另外在公攤上購房者應該注意:外牆隔牆量中線,套內牆體全計算;陽臺區分封閉否,封閉全算未封閉計算一半的面積。

以下這幾種房子的公攤面積最大,希望大家謹慎購買!

不都會躲避公攤“陷阱”?沒關係,慎購這5類房產也可以

第一種:梯戶比較大的房子

梯戶比大是什麼?就是電梯樓道比較多的房子。一般都是一梯兩戶或者兩梯四戶,當然特別一點的項目就會是兩梯三戶,三梯四戶,後者這種配置,雖然日常上下樓方便,但是每棟樓的電梯,樓道,過道都是算公攤的,梯戶比越大,住房公攤面積也就越大。所以,在買房時大家要注意梯戶比。

第二種:樓盤外形不規則的房子

這種房子簡單來說就是凹凸不平的房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開放商都會把樓盤項目設計的很不規則,雖然這樣做可以讓樓盤外型新穎好看,但是這樣做並沒什麼實際用途,反而會增加房屋公攤面積,最終就是讓你多花了錢,所以買房時,大家不要只看外表,還是選擇稍微樸實一點的設計吧,畢竟買房實用更重要。

第三種:有設備層或公共使用層的房子

所謂設備層,就是開發商為保障高層用戶使用水電,而在樓盤中設立的設備層,如果剛巧你買在了這一層,那麼你要承擔的公攤面積就會比較多,因為設備層住戶少,除此之外,還有晝夜不停的設備噪音,震動,都會無時無刻的影響你的日常生活。

第四種:有商鋪的樓盤項目

現在有很多樓盤,一樓或者低層都有設有商鋪,由於這種公寓產權年限都較短,所以價格往往都比較便宜,雖然設立商鋪可以完善小區配套,積累小區人氣,不過這種公寓的公攤面積都會比較大,而且商住區的公攤也難說清楚,如果大家不是特別喜歡這種項目,還是不推薦購買。希望大家在買房時多加註意。

第五種:單層面積比較大的房子

單層面積大,顧名思義,假設為兩梯三戶的房子,戶型配戶比為100平和90平,但是一個總建築面積為400平,另一個則是450平,結果就很明顯了,後者公攤的面積要大,所以,即使購買面積同樣的房子,但最終的公攤面積卻相差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