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公務員之死》,淺談人人都有的卑和俗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社會契約論》

原始社會開始,我們人類老祖宗披天而睡,伏地而眠,在自由自在的天然家園裡,保持著動物的本能屬性。他們沒有靈智,也不懂得語言和交流,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餓了打打野味,渴了飲飲山泉,累了隨地而躺,這是人最本真最自然的生存狀態。

天地變幻,日月穿梭,時間騎上比光速還快的白駒,帶領著人類步入繁華璀璨的現代文明。人的生存環境發生爆炸似的變化,社會屬性漸漸超越人的自然屬性,甚至成為主流。

自我們出生起,被灌輸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匆匆步入現實種種的條條框框,忙碌於各個形形色色的場合,焦頭爛額,自顧不暇。成年之後,我們往往為生存和夢想所左右,違背自己的心意甚至是信仰,做著身不由己的事,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職場上,當我們實在是忍受不住想扔下手裡的工作,甩頭就走時,看到老闆的臉色,立馬噤若寒蟬;愛情上,當我們付出所有傾盡一切,得不到任何回應而心灰意冷時,看到他的消息,還是想馬不停蹄樂呵呵的套近乎。

還是古龍大師說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在江湖,何得自由?大大小小的枷鎖,套在我們的脖子上,想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有的枷鎖來自內心,是人為設置的,內傾性的人更為嚴重,掙扎痛苦而不得解脫;有的枷鎖自外界而至,林林種種的壓力,接踵而至的困境,擾亂我們的心境,脊樑愈加彎曲,沉重不堪。

比起外界的枷鎖,我們自己親手帶上的頸套,更為緊湊而窒息。尤其是小人物,身在七拐八繞的狹小空間,仰望閃閃發光金字塔頂端人的鼻息,處處受限,面面封鎖,內心衝突激烈,矛盾層層疊疊,如同深陷巨大的迷宮。一覺醒來,冷汗涔涔。

本文就來說說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很簡短,就是因為一次不經意的噴嚏而卒。故事雖荒誕誇張,但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主人公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裡的伊凡·德米特里·切爾維亞科夫,辦公文員,在一次看戲劇的時候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前面將軍級文官身上,內心惶恐不已,一次次的道歉導致將軍最後的不耐煩,一聲滾出去,讓他在恐懼中一命嗚呼。

讀《小公務員之死》,淺談人人都有的卑和俗


這是一部幽默的諷刺類小說,小人物的悲歡生死在大時代大格局的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當時的俄國社會處在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列寧曾評價這段時期是一種肆無忌憚毫無理性和殘暴至極的反動。

雖然說外部環境,時局背景是導致小人物死亡不可逆的客觀因素,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命運多數情況下,還是掌握在披荊斬棘的強者手裡的。更直接一點,切爾維亞科夫是死在他自己的枷鎖之下,死在他的恐懼之中,死在他的個性不成熟之上。

契訶夫,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契訶夫的小說大多關注點都在小人物上,對他們身上的庸俗市儈,目光短淺,自私虛榮洞察的淋漓盡致,用細膩入微,幽默反諷的筆觸將他們的形象刻畫地栩栩如生。他採用以小見大,塑造典型人物的藝術手法,深刻的觸及到人物的靈魂。因此,他筆下的人物都具有普遍意義,在性格上也反映了人們的共性特徵。

強大的外界壓力,向內形成極致的自卑感

切爾維亞科夫職位上只能算是一個文員,地位很低,在龐大的擁有特權的上層階級面前,有著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他的生存,前途都牢牢把握在上層的權利之網中,因此,他必須謹小慎微,小心翼翼,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算計在他幻想的完美形象裡,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讀《小公務員之死》,淺談人人都有的卑和俗


阿勒泰在《自卑與超越》中給自卑下過一個定義,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感。

是的,人人都有自卑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程度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也自然不一樣。武志紅曾經說過,無論一個人看上去多麼的優秀,他們的自卑與惶恐和別人實質上都無兩樣。合理的自卑,正確的對待,都是勇敢的戰士向前奮進的源動力,正是因為不足,所以才要改變。但不好的自卑,會造成難以抑制的後果。一旦形成相應的心理機制,碰到相似的情景,就如同彈簧一樣,立即反彈起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自卑情結。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是指,自卑成為一種推卸責任的藉口和擋箭牌,事事不前,麻痺退縮。

自卑,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自己認為是卑微的,不重要的,不值一提的,將自己的價值和能量混成一堆不成泥的灰。非常含有自貶自輕的意味。自卑往往出自於比較,與理想的我比較,與他人的優勢比較。比較得出的結果,基本認定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不夠強大。他們反覆強調的是自己不好的一面,消極的一面,緊緊盯著別人的負面評價,通過誇張放大的形式,加重自卑感的力量,因此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當現實不能解決問題,自卑的戰場在個人的內心,戰鬥的結果一般表現出來的情緒為自責,壓抑,焦慮或者恐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逃避,眼淚和道歉往往是自卑的特徵。

切爾維亞科夫一次又一次的道歉,正好說明了他內心極端的自卑情結,可憐而痛苦。他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思維活動,對上層階級產生莫名的恐慌以及對自身無理由的壓迫,人性扭曲變形,一心只想著怎麼挽回在高貴的將軍面前的形象。

然而找回自尊的過程中,遭受將軍不耐煩的打擊,內心一度傾斜,在主觀臆斷的不合理想象中,心理極度受到創傷。更滑稽的是想打扮一下再登門道歉,這種行為,無異於對自己人格的踐踏,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把自己的臉面直接塞到鞋底板上去。這是極度可悲的。

所以,自卑者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活在自己誇大的想象裡,無論是向內攻擊還是自負自大,都不敢正視真實存在的現實問題。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他的精神勝利法,從本質上來說,也是自卑的變形體。不去解決,那份痛感,將永生難消。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自己給自己下套,自己把自己圈禁起來。或許你會認為,我個子矮,體格胖,成績不夠好,賺錢不夠多,沒人家漂亮,職位福利靠後站等等等等。So,沒關係,這人人都存在的小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實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真實的自己。你能不能完全的接納有缺陷的你。這個有缺陷的你,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你。

自卑不是癌症,頂多算是不大不小的感冒,偶爾發點炎,但是是可以完全自愈的,難的是你有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消極片面的看法和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比如,你認為你比別人個子矮,這個矮,是你自己通過比較,將自己的劣勢和別人的優勢,進行不合理的稱量所得出來的。事實上,矮這個特性,是你自己賦予的,其他毫無意義,是你主觀的認為自己矮了。記住,主觀是可以自己改變的,一旦你改變了,那麼矮這件問題,將毫不存在。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賦予的意義,主觀上的變化,一切都煥然一新,你會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給自己快樂點,生活完全不一樣。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裡,提出了一個令我耳目一新的觀念,在這裡忍不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書中的哲人認為,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都是從自我出發,目的就是讓自己不開心,感覺到鬱悶。他的核心論點就是目的論,和原因論比起來,有點反傳統的感覺。是你自己讓你不開心的,你的目的就是尋找煩惱和不快樂,自卑當然包含其中。

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天方夜譚,腦子裡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仔細分析起來,又毫不無道理。他從目的論這個結點出發,層層分析,絲絲撥繭。首先,是你為了讓你不開心,自己主動尋找的煩惱,然後你再有意識的加重這個觀念,蒐集各種各式各樣的證據,讓自己主動往上靠。比如,你就是認為你個子矮,這個就是你的目的,然後你再找出你矮的證據,別人果然比我高,那麼你就真正的矮了。

結果也是很有意義的,反推一下即可。如果你的目的是讓你快樂,那麼根本就不存在個子矮這個煩惱。這個邏輯是相當嚴密和精巧的。需要每個人細細琢磨一番,得到一些,始終能受用一些。

回到主題上,切爾維亞科夫就是自尋煩惱,神經兮兮,整日惶恐不安,活在自設的牢籠裡面,他腦海裡只認一個真理,那就是他比不過上層階級,越比越傷心,越比越難過,就好比一層一層的將自己慢慢用繩子捆起來,結果只能是越捆越緊。他給他自己設置了一個難以跨越的天塹,他永日待在裡面,無法掙脫。

我們絕不能做可憐的切爾維亞科夫,我們要做真實的自己。那個勇敢,光芒四射的自己。而鑰匙,不在他處,就在自己的手裡,別名叫做勇氣。

小人物的悲劇,不停的媚俗

人的本質上是平等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生命的重量是一致相等的。不能因為誰賺錢的多少,來決定地位高低。然而,在強大的現實問題面前,切爾維亞科夫和大部分人表現得一樣,選擇了卑躬屈膝,畏首畏尾,刻意討好將軍,絲毫談不上自己的尊嚴和價值。

某種境地下,個體在群體面前是軟弱無力的,他要面臨被拋棄和被消滅的風險,為了先行保存自己的生存,他必須要做出某種心理上的彎曲和妥協,來迎合某一體制或者大眾所推崇的價值觀念。於是乎,媚俗就應運而生了。

古籍《勢勝學》中有句話很具體的描述了這一過程:勢者,利也。人者,俗也。世不公,人乃附。上多偽,下乃媚。義不張,情乃賤。

這裡的媚指的是, 個體出於自私的心態,刻意討好上官,以獲得好處或利益的行為舉動。那麼,上下一氣,蔚然成風,自然變成了客觀意義上的俗。當然,這種俗,對應的媚,是粗陋的,上不得檯面的,我們應當譴責和批判的。

讀《小公務員之死》,淺談人人都有的卑和俗


媚俗的關鍵詞在於媚,女子的眉毛,有撫媚,諂媚,討好的意思,媚的對象是什麼?俗,俗氣,俗態。別人怎麼做,那我也照著做,完全不顧內心的想法和意見,就是俗。

媚俗者往往刻意迎合他人的觀念,同時又是自欺的虛偽者。他活在他人的目光裡,用一種背離自我的方式打扮和靠近理想中的謊言之境,失去真實的自我,只為虛幻的假象而活。媚俗者總有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偷偷摸摸,虛與委蛇,遮遮掩掩,以圖更大的利益。

然而,魯迅先生在《墳 文化偏至論》中說,如其《民敵》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於人群。

由此可見,媚俗在一定程度上和人群是相統一的。人群的意志,個體就要去服從和遵守,媚俗是不可免的行為。昆德拉認為,人的這種媚俗心理是長久以來的,是人類固有的一種生存狀態。

人生在世,誰能免得了俗氣。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入鄉隨俗。

《禮經》中記載: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這裡的俗,大多指代是風俗,禮俗,傳統習俗。強調是禮節和尊重,是對別人或者某個民族地區的習慣和傳統表示的一種敬意,是交往雙方保持的最基本的人情世故。

新西蘭人的見面方式就是碰鼻子,在美國你不能打孩子,否則可能會失去撫養權。我們國家少數民族的傳統各不相同,但各有特色,有他內在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基因,我們可以不去認同,但必須要尊重。日常生活中,到了清明節我們就該嚴靜肅穆的回家掃墓,祭奠先人。到了中秋節,我們賞的是清輝滿溢的圓月,吃的是團團圓圓的月餅。

過傳統的俗,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情懷和願景,是全體大眾之間約定俗成的記憶和準則,深深凝聚在每個人的心裡。

那麼,很顯而易見,我們要辯證的去對待和思考。對於俗,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態度和觀點,但是我們必須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見解。不媚俗,可以適當的隨俗。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傳統風俗,我們總歸要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情。你總不能穿著大褲衩,拖個人字拖,在幾百個甚至幾千個烏泱泱的觀眾面前,發表你的正式演講。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還是我們紀昀紀大學士說的好,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苟同。

意思是,君子活在世上,可隨俗的地方隨俗,不必嚴格要求不與之不同;不可隨俗的地方不要隨俗,也不必將就著就一樣了。俗與不俗,都要有自己的界限和一定的尺度,對於別人,要有一顆博大的寬容的心。

契訶夫給切爾維亞科夫的結局是死亡,小人物的枷鎖總是太多太多,多的讓他無法喘息。個人認為,這種死亡,更是精神上的死亡,病態人性的毀滅。切爾維亞科夫向內是自卑的,不能獨立,只能依附,向外是媚俗的,歪著身子,不雅而難堪。因此他的結局是註定的。

結語

偉大的作品背後,總有個偉大的靈魂支撐著。有人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建築工程師。他們深深知道人類的痛疾與麻木,他們用敏銳的目光和精準的手術技法,將人們內臟各種各樣的癥結,掰開了揉碎了,給我們看。他們知道什麼是美,也心甘情願的做一個指路人,指給我們看,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醜陋的。

愛之深,責之切。正是因為偉大作家對人類深沉的愛和關心,他們才痛心疾首的指出人類精神的頑疾,血淋淋的展示給我們看。契訶夫無疑是偉大的,他的作品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人。關於人的尊嚴,人的個性,人的命運,人的未來。

耶爾米洛夫在《契訶夫傳》中評價他,他溫柔地羞怯地愛著他們,但是除去這種愛而外,在契訶夫的作品裡也永遠可以聽到一種貶謫的調子,懷疑的調子,永遠可以看見一縷悲傷的嘲笑的痕跡。

最後我想說的是,關於自卑,我們完全可以主觀的改變,只需要一點點勇氣。就目的論而言,改變的就是關注點。你關注陽光,你就活在陽光裡;你關注雨水,你就活在雨水裡。關於俗氣,我們也完全可以做到,隨而不俗,用大度的胸襟和誠懇的態度,冷靜的思考和麵對。

最後的最後,我還想說的一句是:人人隨身攜帶著枷鎖,但我們可以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