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20年前,克里斯托弗·諾蘭在他而立之年拍攝了一部“神腦神片”《記憶碎片》,其中精妙的敘事結構震撼到了全球影迷,這是一部具有強烈虛幻主義色彩的黑色電影代表作,它的寶貴之處在於敘事手法和內容表達、主題呈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並且契合度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實現了語義層面的完美融合,探討“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樣的高深哲學問題。

關於《記憶碎片》的敘述分析文章層出不窮,而大部分圍繞在單純敘述結構層面的分析,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主題的關聯,今天我想從電影符號和心理黑色電影這兩個層面來解析一下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它能打動觀眾的深層原因。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心理迷宮映射敘述的去碎片化,紆曲的時序成為導演風格的體現。

電影是時空的藝術,也是導演風格的重要體現,在生活中,時間是單向度不可逆的,而在影片中因為蒙太奇手法的存在,可以讓時間在同一空間並行存在,也可以在同一時間存在於不同空間中,時間具有了多維度、可逆轉的特點。

以《記憶碎片》為代表湧現出了《穆赫蘭道》、《前目的地》等一大批黑色類型的電影,其核心就在於紆曲的時序風格,利用心理迷宮和哲理思考體現出去碎片化的特點,關注的是打亂思維習慣之後出現的思維方式轉變和心理困境問題,碎片化的蒙太奇剪輯手法將影片剪成了40多個不同的段落,每一個段落都具有時間的不確定性,構成了對未來的無限延展可能性。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這種敘述手法具有強烈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將原本的非線性敘述風格通過零散化地佈局呈現出放射形狀,讓觀眾在腦海中對時間進行選擇拼接,呈現出的是萊昂納多慌亂的內心世界和絕望的人生體驗,帶有先驗性地探索“個人行為的意義性”,他見證了選擇的多樣性和人生目的的探索性,從無序逐漸走向了光明,使影片具有了自我意識和後現代表現形式。

敘述者對時間的操縱體現出了一種黑色精神,選擇“怎樣的形式解決”遠比“去不去解決”更為重要,這就是對於自我人生的重新定義編排,解決了人生困境的謎團,讓觀眾更關注於生命意義本身。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多重符號轉碼實現非線性敘述結構的線性化,縫合了敘事的縫隙。

在電影中,電影符號需要經過編碼解碼的過程才能傳遞到觀眾眼中,這些具體的意象往往是精心選擇的結果,讓有代表性的物像形成電影符號,多重電影符號形成非線性、視聽化的含義轉碼,傳達出無形的時空理解力,從而起到完成敘事架構的目標,這其實就是非線性敘述結構的線性化。

比如影片中的照片,正常的敘述風格是拍立得抖動狀態下照片愈發清晰,可是在萊昂納多手中照片卻出現了抖動變成空白的情況,這種逆轉的做法暗示出了影片倒敘的敘事結構,通過一個簡單的物像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進而放大符號的引申含義,讓敘事意義融入到主題表達的內涵框架之中,這體現的就是曲徑通幽的敘述效果。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與傳統的線性敘述結構相比,電影符號是一種美學上的昇華,告別了單純講述式的說教方式,提升敘事的嚴謹性和可靠性,深層探究影片的文化內涵,這是特別高級的一種表達方式,傳遞出的信號感和信息量卻數倍於傳統敘述方式。

符號轉碼中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多次重複出現的物像:萊昂納多給妻子打針的針頭,妻子遇害時的瞬間鏡頭、萊昂納多抽屜中的聖經等等,這些都拉近了觀眾與表達者之間的距離,通過觀者的生活常識去判斷詮釋這些符號含義,有利於揭開故事的真相,同時也縫合了敘事的縫隙。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失憶和記憶雙重矛盾構成敘述底層邏輯,黑色和彩色穿插因果鏈條。

萊昂納多失憶的狀態通過立拍得、紋身和筆記在追尋記憶的來源,這個前提條件作為敘事的底層邏輯構成了對整個世界的全新架構,他的追兇過程其實就是揭開世界真相的探尋之旅,邏輯建立的前提條件往往依賴於大量的信息存儲,比如大象能活到70歲,與它眾多經驗教訓的累積不無關係,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必然會誕生很多”滅頂之災”,而大象則能輕鬆躲避。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萊昂納多失去的是短期記憶,這時考驗的就是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之間的衝突與包容,諾蘭採用了紀實性手法,用黑白色和彩色的符號特點,揭示了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這是一個敘述迷宮,彩色正向敘述,黑白逆向回憶,共同組建起關於生活場景的跨越式敘述,增強了心理迷宮的混亂程度,兩種鮮明的符號對比銜接起了各個分散化的情節點,成為了揭開迷宮的關鍵。

黑白電影作為電影工業化的初始產物,早期因現實性的粗糲和表達性的偏執受到電影人的喜愛,可是彩色電影卻具有強大的戲劇張力,通過兩者的融合交融有時會產生干擾的情況,有時又是對因果鏈條的完美補充,諾蘭隱喻的就是工業體制內色彩對於敘事空間的現代含義,指向的就是環環相扣的細節揭秘之後帶給觀眾的體驗感和新鮮感。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從具象到抽象,反覆出現的符號具象昇華了心理黑色存在主義的主題。

諾蘭導演藉助圖像符號的具象性,放置在抽象符號的高度去體現其抽象含義和聯想意義,引發觀眾做出深層思考。萊昂納多過於依賴於記憶本身,一直處於尋找復仇對象的過程中,可是卻始終被人利用,這種焦灼的善惡對立關係通過基礎敘述情節昇華為對現實的思考,其中每一個符號都具有深層的哲學韻味。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觀眾被帶入了劇中人的角色視點,隨著角色的行為在展現黑色電影經常出現的話題,比如生命與虛無之間的存在主義思辨,孤獨個體在融入社會中可能存在的異化問題,生命的荒誕與命運的無奈之間的關係,暴力偏執與和諧共處的人際交往關係,這些多重維度的思考就是心理黑色電影經常被反覆提及的話題。

格式塔心理曾指出“人腦或心靈天生有將零碎片段、抽象物品完整化的能力”,這也是萊昂納多一直自信“沒有消失的思考能力”的來源,他所謂的“海量信息”在觀眾眼中看似可笑,卻是另一個維度的思考邏輯,這與觀眾的全知視角密不可分,萊昂納多依靠這些海量信息做出的判斷,與我們處於人生不同階段做出的判斷如出一轍,比如身為孩子與成人對於整個世界的看法就是大相徑庭的,這就是信息化帶來的人生價值觀改變,這些都根植於每個人的性格本能之中,通過具體物像進行昇華,這也算是諾蘭導演的強項之一了。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結語:

電影符號和心理黑色電影與敘事結構密不可分,兩者牢牢構成了本片的兩翼齊飛,通過物像化的表現形式、縝密的思維邏輯、色彩的兩極分化和哲學的深入思考讓觀眾體會現實與虛幻、存在與死亡、記憶與失憶等對立統一的深層含義,加深了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瞭解和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