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曹保平的《狗十三》,隱忍五年終於上映,一鳴驚人,也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網上都是關於《狗十三》深度影評,其中被討伐最多的便是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殘酷壓制,留言最多的內容是“我們誰不是這麼長大的”。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如同電影海報所描繪,麻木的父親和一群成年人,手持刻刀畫筆,將還鮮活的孩子肆無忌憚的塗抹。

個體終究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電影中唱著“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的父親,經歷了上一代的傾力“塑造”,成為集體意志下的標準模型。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修剪下一代,這樣她就和自己、自己的上一代、和所有人“一樣”。

迫不及待,又隱隱帶著些許快意,一如他們少年時的境遇。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雖然電影講述的故事時間跨度不長,缺了些重量,劇情中也有一些為了凸顯主題過於刻意的設置,但稱它是一部反映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現實的“神作”,並不誇張。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電影《狗十三》以少女李玩的視角,觀察記錄了一個黑白分明的倔強少女,如何被一點點“被逼迫著”接受灰色的成人世界,從橫衝直撞到不再抵抗的過程。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它撕開了很多家庭的遮羞布,明面上其樂融融,實際上卻是大人撒謊、孩子裝傻,看起來父慈子孝,實際上冷淡疏離,孩子早已對家長關閉了真實的自己。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電影提出了一個橫亙於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長久以來無法調和的矛盾問題:中國家長,究竟該如何去對待孩子?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明明是愛著的,卻為什麼要讓成長,變成一場暴政下的無力反抗?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該是最親近柔軟的關係,正因如此,每個細小的砂礫都會硌的心尖生疼。

從電影《狗十三》的劇情出發,我想和你聊聊中國家長與孩子的深層矛盾,並試著找出一些解決辦法。

如果你曾經是孩子,如果你現在是家長,我們都應該試著去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深層矛盾:不把孩子“當大人看”

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話,指向的卻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通病。

生活上照顧的細緻,物質上給予的豐富,卻沒有精神上的尊重。

天然的認為“我把你養大,我有權利為你做主”,“你是小孩子,你不懂。”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狗十三》中,李玩雖父母離婚,卻有爺爺奶奶照顧;父親經濟實力不差,她吃穿不愁,後媽有示好的心思,她還有同齡的堂姐。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很多人眼中她一定“非常幸福”,她的家長大概也覺得自己盡職盡責。

但是,沒有人嘗試過去理解她。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她是女孩,名字“玩”是隨便起的,身為男孩的弟弟,卻有個好名字。

她熱愛物理天文,卻因為老師和父親的選擇,不得不選擇英語興趣班,她被迫接受了。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父親為了表達“愛”,強行塞給她一隻小狗作為禮物,她也接受了。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爺爺不小心把狗弄丟,全家人找了幾次就輕易放棄,還一起“指鹿為馬”強摁她認假狗為真狗。

不聽從就是“不懂事”,很多家庭裡,不懂事三個字能壓死人。

這個場景看的特別難受,當大人集體“睜眼睛說瞎話”的時候,小孩子又能做些什麼?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沒有關心、沒有信任、更別提體諒

他們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肯真的坐下來解決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李玩“只是個孩子”,頂著“我為你好”的名義就可以隨便處理。

在李玩被父親打的片段裡,我看到了無比真實的父母打孩子的場景。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在大人的推搡捶打之下,多倔強的孩子都會恐懼畏縮泣不成聲,如同馴化一隻家養的狗。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她激烈反抗之後,還是不得不接受了。

後來,李玩終於真心接受了第二隻小狗,少女破碎的心得到了些許慰藉。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卻因為狗被弟弟欺負急了,咬了弟弟,後媽要求父親必須把它送到狗肉店殺掉。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哭沒有用,求也沒有用,第二隻狗,又被生生從身邊奪走了。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電影的全程,沒人真的在乎李玩怎麼想的。

所有的大人,只想著怎麼騙過去、蒙過去、實在不行就鎮壓過去。

電影有結束的時候,但李玩退讓的路卻永無盡頭。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沒有“人格”上對等看待,養孩子就如同飼養一隻幼獸,一邊用“規則”和“父母威嚴”鞭打,一邊又用“愛和物質”滋養。

糖和棒子,一起一步步完成了“馴化”的過程。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前陣刷屏的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少年說》,有一個天台告白的環節

孩子借這個機會,可以對父母勇敢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個女孩兒鼓足勇氣走上天台,對媽媽說了下面這段話↓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我也很努力啊,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別人家的孩子”,果然是所有中國孩子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啊。

這位媽媽說了啥呢?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我沒錯,我是對的,是你理解有問題。

一個珍貴的親子溝通環節,生生變成了學習技巧教育環節。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這個女孩兒其實對自己和母親看的很明白,她還想做最後的嘗試,試著對媽媽解釋自己的真實內心↓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你這樣打擊我,我會覺得自己很差呀

這位母親說了這麼一段話↓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不打擊你,你會飄

女孩兒終於憋不住眼淚,轉身跑下去哭的如此難過又無助。

給她擦眼淚的是總被拿來對比、身為學霸的閨蜜,她一邊擦眼淚,一遍安慰朋友:

你在我媽口中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兩個小女孩,她們的難過就只有彼此理解,也只能從對方那裡得到安慰。

這位家長,承認自己方法錯了,很難嗎?

稍微安撫一下要哭出來的孩子,很難嗎?

這麼一場如同對牛彈琴的錯位對話,這個女孩,大概短期內很難再和媽媽敞開心扉了。

“親密”和“信任”並不會因為血緣關係的存在,就必然產生。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同一個家庭,卻是兩家人

養孩子和養小狗的區別,在於你有沒有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和撫慰小孩敏感的心,有沒有在他面對世界時站在他背後,而不是站在他的對面。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中國的孩子,很幸運的擁有勤勉踏實的家長。

即便傾家蕩產吃盡了苦,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他們,又真的很缺乏家長的理解和尊重。

理解,比物質更重要。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能做什麼?

1、別讓親子關係變成權力的戰場

大人的命令與壓制,孩子的淘氣和叛逆,本質上都是對親子關係中主導權的一種爭奪。

希望孩子聽話,有耐心的成人會講道理用方法,而李玩家的大人先矇騙、指責,最後上手打。

打完還要告訴女兒,爸爸也不想的。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很多小孩子叛逆的底層心理基礎,是相信自己對家庭是“重要的”,父母是“愛自己”的。

親子關係中的暴力行為,總會以家長取勝為結果,也會以孩子喪失那種理直氣壯的信任為代價。

請直面錯誤和責任,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做錯事情,真的不丟人。

2、“我是為你好?”——拒絕以愛之名的漠視和傷害

“我是為你好”,就像一句能催眠自己和孩子的咒語,所有懶得解釋的行為、所有帶著隱秘目的的自私,都能用它作遮羞布。

只要稍微花點時間,李玩明明能和弟弟相處的很好,卻被大人瞞了許久,直到某天突然冒出來一個滑冰的男孩兒硬塞到她面前。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李玩和弟弟都乳糖不耐受,但是父母就是覺得牛奶對身體好,那麼他們就沒有第二個選擇。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父親因為李玩在自己面前喝酒而打了她,又在飯局上讓未成年的女兒敬酒,沒有任何解釋。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大人以為說上這麼一句話就萬事無憂,可是孩子又何嘗不是以受到傷害為代價,不斷的在給父母機會。

3、儒家賦予“父權”的無上權威,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尊重

成長除了心靈和生理的成熟,還包括了社會化的過程。

社會化,就是學著認同並臣服於現有的權力架構,找到自己的位置,自願服從,溫順的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在很多家庭裡,懂事=孝順=馴化,在家在社會都要“尊卑有序”。

蟲子會捲起身體,小狗會低頭討好,不是因為謙恭,而是恐懼。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電影的最後,李玩可以面不改色吃下一塊紅燒狗肉。

她不和愛因斯坦相認,知道自己的力量小到不能保護一條狗。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她的臉上再沒有那種悲切倔強的表情,看著父親的眼神也再也沒有期待和失落後的難以理解。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觀眾們心裡覺得可惜,她終於變成父親那樣的成人了。

她真的是被磨平稜角,突然就妥協了嗎?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不,我更傾向於,她對真實的溝通已經絕望,不再想和大人“玩”了。

她終將理解父親的難處,但是她被奪取的東西,再難找回來了。

對父親關閉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是暴政下的自我保護。

多年後成績優異的李玩,大概會成為那些過年回家尷尬坐在親戚身旁的孩子,體面的應對三姑六婆的催婚催生,心裡卻輕蔑撇嘴一笑吧。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有一期《奇葩說》裡談到“當父母再婚對象你不喜歡時,該不該阻撓?”這個問題。

蔡康永回答的是:“如果大人和孩子有一方要去克服障礙和適應的話,那一定是大人。”

曾經,我們是鎖上門獨自哭泣的孩子。

而現在,很多孩子終將成為父母。

《狗十三》|別隻顧著罵大人,來聊聊如何解決中國家庭的“裂痕”

的確,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會做父母,但是我們人類啊,是會學習的。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和爸媽或孩子成功解開誤會的案例?

或是想對陌生人吐槽抱怨的事情呢?

歡迎分享在下面,我在這裡等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