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日記: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私人記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侵華日軍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30萬同胞死於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此間,許多滯留南京的中外人士(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日軍官兵)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如實地記錄了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這些豐滿、鮮活帶有個體生命體溫的私人記錄也由此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


《拉貝日記》


金陵日記: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私人記錄

約翰·拉貝

《拉貝日記》是德國友人約翰·拉貝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是南京大屠殺資料中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拉貝是德國西門子公司駐中國的商務代表,在中國工作了30年,在日軍侵佔南京前後,拉貝與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生、商人等共同發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區,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避難場所。在此期間,他以其獨特的身份和視角,在槍林彈雨屍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滿激情而又冷峻的筆觸記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的一頁。
1938年5月,拉貝在德國作南京大屠殺演講時受到納粹分子的迫害,後以身份不便為由,婉言謝絕了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作證,1950年拉貝在柏林離世。1996年10月,在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勸說下,拉貝的外孫女賴茵哈特夫人將拉貝記錄的這些珍貴資料郵寄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97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在南京編印出版《拉貝日記》,塵封了60年的《拉貝日記》終於面世,隨之,德文、英文和日文版的《拉貝日記》也相繼出版,引起了全世界讀者和抗戰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共鳴。
《拉貝日記》詳細、真實、準確地記述了日軍在南京犯下的一樁樁令人髮指的暴行,與此同時,拉貝還精心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並對這些照片一一作了翔實的說明。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公民所作的記錄,《拉貝日記》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


《魏特琳日記》

金陵日記: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私人記錄

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中文名華群)1886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州的一個小鎮,1912年伊利諾州大學畢業後中國到中國創辦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學,1919年到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工作。
抗戰爆發後,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校教職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西遷辦學,一部分留校本部保護校產,救濟難民。留校教職工組成以魏特琳教授為主任的駐校維持委員會。南京淪陷後,由於金陵女子學院是專門收容婦女難民的難民所,所以成了日軍實行性暴力的主要目標,作為該難民所的負責人,魏特琳在日記中揭露了侵華日軍的無恥醜行:“又有許多疲憊不堪、神情驚恐的婦女來了,說她們過了一個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斷地光顧她們的家。從12歲的少女到60歲的老婦都被強姦。丈夫們被迫離開臥室,懷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1937年12月17日 星期五《魏特琳日記》)
從1937年8月12日至1940年4月近三年的時間裡,魏特琳女士幾乎每天都堅持寫日記,翔實記錄了侵華日軍從轟炸南京、進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殺以及日軍在南京實行殖民統治的全過程,並每月定期將其郵寄給美國好友,以便她們更好地瞭解中國時事。1940年5月14日,魏特琳回到美國,過度的疲勞與長期的精神壓力讓這位善良的美國女性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憂鬱症,一年後,魏特林用煤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55歲,其墓碑上刻著四個中文漢字:“金陵永生”。


在魏特琳逝去40餘年後,人們在整理傳教士檔案資料時,發現了魏特琳日記原稿。1997年,張純如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在美國出版,對於魏特琳當時的心境,張純如這樣寫道:“天天面對日本人的殘暴行為,一個脆弱的、疲憊的女人永遠無法恢復其身心所受的創傷,這一切很少有人知道。”
   《程瑞芳日記》

金陵日記: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私人記錄

程瑞芳

南京大屠殺期間,有一位名叫程瑞芳的中國女性冒著生命危險,寫下一本記錄日軍暴行的日記,成為第一個以日記形式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
程瑞芳生於1875年,湖北孝感人,原姓樂,後從夫姓程,畢業於武昌護士學校,後一直在南京工作。南京大屠殺前,程瑞芳受金陵女大校長吳貽芳的邀請擔任舍監(宿舍管理人員),管理宿舍以及學校的財務、食堂等,魏特琳女士在日記中曾多次提到程瑞芳,親切地稱她為“程夫人”。
1937年12月,日寇即將攻破南京城前夕,時年62歲的程瑞芳與陳斐然、魏特琳組成三人非常委員會,負責留守學校,建立金陵女大難民所,收留無家可歸的婦女和兒童。南京大屠殺期間,她們救助了一萬多名中國同胞,工作之餘,她用手中的筆記錄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犯下的野蠻罪行,程瑞芳的日記自1937年12月8日起至1938年3月1日止,正好是南京淪陷後日軍在全城大規模屠殺的時間。《程瑞芳日記》(又稱《首都淪陷金校留守日記》)於2001年12月初在整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零散檔案時被發現,2005年被公開,作為唯一一份由中國人書寫的日記,與《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和《東史郎日記》一起相互印證,為我們真實再現了那段慘絕人寰的野蠻大屠殺。


1946年 ,程瑞芳曾赴日本東京遠東軍事法庭作證,她在證詞中說:“我71歲,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宿舍總管。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校園被宣佈為一個安全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收容了1萬多婦女和兒童。”隨後程瑞芳列舉了她親眼看到的日軍在校園裡強姦、搶劫和殺人的數個證據,最後她說:“我願簽名蓋章證明此事,1946年4月8日。”
據金女大的老校友回憶,程瑞芳於1952年院系合併後離開南京,回武漢居住。1969年8月,程瑞芳在武漢安詳離世。
《東史郎日記》

金陵日記: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私人記錄

東史郎

這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世人關注的日記,日記的主人東史郎親身參加了南京大屠殺,雙手曾沾上了我同胞的鮮血。半個世紀後,東史郎幡然醒悟,毅然站出來對那場侵略戰爭進行反省,並曾七次來華向中國人民謝罪。
 東史郎是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後町人,1937年8月,25歲的東史郎奉命應召入伍,參與了1937年12月開始的南京大屠殺暴行,還曾參加過天津、上海、徐州、武漢、襄東等戰鬥和戰役。1939年8月因病回國,1944年3月,再次應召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8月,在上海向中國軍隊投降後回日本。東史郎有記日記的習慣,他把侵華戰爭期間的所見所聞詳細地記錄下來,共有5卷37萬字。1987年,東史郎向世人公佈了他的戰時日記,其中包括記錄當年南京大屠殺情景的材料,同年12月,日本青木書店以其日記為藍本,出版了《我們的南京步兵聯隊—— 一個召集兵體驗的南京大屠殺》,即著名的《東史郎日記》,無情地揭露了日軍當年的殘暴行徑。此前中國國內雖然出版、蒐集了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但專門從加害者角度撰寫的卻是鳳毛麟角,《東史郎日記》的出版彌補了這一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