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君子慎獨”?

史之策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

“君子慎獨”一詞出自《禮記·中庸》。大致意思是有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行為能夠遵守禮法,一旦身旁無人,極可能做出不合禮法的事情來。儒家認為,這類人仍屬“小人”。君子的行為必須是“有人無人都一樣”,越是在沒有人看得見時,越要謹慎,即所謂“君子慎獨”。

“慎獨“是一種道德修養的途徑,是經過長期修養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它是指一個人在獨處活動,無人監管,有多種做壞事的可能並且不會被發覺的時候,仍然能堅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的按一定的道德準則去行動而不做任何壞事。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在當今社會,可以提醒激發我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更是一種對自己行為自律的鞭策!





平陽一虎


君子慎獨,是狀語後置,還原過來是:君子在獨處的時候謹慎。下面分兩個方面來談“慎獨”二字。

一、什麼時候叫做“獨”?


我現在和幾個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聊的不錯,但是我突然對其中一個人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我們繼續聊天,這種不滿漸漸變成厭惡。

我突然明白自己的厭惡從哪裡來了,原來他獲得了升遷。

我繼續談笑風生。沒有人知道我的厭惡和嫉妒,除了我自己。

我在人群中,不是一個人,屬於“獨”嗎?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屬於。

獨,南宋理學家朱熹解釋:“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

就是指的別人不知而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不管是一個人獨處,還是在人群中。

但是重點不在於地方,而在於我心裡產生的嫉妒心,以及由嫉妒心引起的厭惡。最終要謹慎的,也是這種嫉妒心之類的情緒。

二、為什麼要謹慎?


我既然已經產生了嫉妒心,嫉妒變成了對他的厭惡。我就會尋找理由證明他不值得,比如他有關係,他背後操作等。

我回到家會悶悶不樂,這會影響家庭關係,不是因為我失去了什麼,而是別人得到了什麼。

進而這種情緒會勢必影響到明天工作以及和同事的關係。甚至我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處處找他的茬,想方設法汙衊、陷害他。

因為我這一個不經意的情緒,影響了圍繞著我的生活和工作圈,這是多麼大的傷害。

如果加上因為其他事情帶來的私慾和惡意,就可能整個毀掉一個人。

想想萬州大橋公交車墜河慘劇,因為一個人的惡意,奪去了十四條無辜的生命。從中我們就能深刻領會為什麼中國的往哲先賢,不論哪個時代,哪個學派,都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慎獨”功夫的真實原因了。

因為這實在是一個人的命脈所在,不得不謹慎啊。


歡迎您給我留言。 我是作者陳橋,堅持原創,傳播傳統文化。


作者陳橋


慎獨是曾子在《中庸》提出的

原文,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手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絜矩之道不可以離開,一旦離開就不是道了。君子應該在別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也不胡思亂想。在別人都聽不道的地方,也不胡說八道。不要以為沒有人發現,隱藏的再深密,只要心思一動,就會暴露。所以君子獨處時,要慎重慎言慎行慎思。

比如現在有的人,平時表現不錯,偶爾出個差,住酒店看見門口塞進去的卡片,心思一動,反正也沒有人認識我,打電話聯繫享受一下吧,結果被抓,丟人。還有的人特別喜歡在微信群散播謠言,添油加醋去誇大事實,造成不好影響,來顯擺自己,他以為群裡胡說誰能找到他的,其實一個跑不了。不要以為自己一個人,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放下平時偽裝,可以做一些違法違背道德的事。這說明你忘記了絜矩之道,國家法規,忘記了君子應慎其獨。人做事,天在看,這天就包括我們看不見道,在時刻的約束著我們。


孟墉


君子慎獨,出自《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天地有萬物,萬物皆有道。世界萬物的道就是規矩、規律,而人在萬物世界裡,難免會有各種誘惑,難免會做出一些破壞規矩,違背規律的事情來。有時可能只是一時的放縱,只是一不小心的自以為然,就會在微小之處身陷囹圄,因小失大!

君子坦蕩蕩,強調的是為人處事、接人待物要坦誠相待,要光明磊落。君子慎獨則是一種獨善其身的修為,是如履薄冰的自律,是始於情止於禮的剋制,是在無人監督下的守規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但總會有人心存僥倖,總會忘記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總會忘記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古訓,結果會怎樣?伸手即被捉的現實案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唐志律師



君子慎獨,是儒家的修身法則之一。意思是真正的君子應該表裡如一,不但人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於禮,即便獨處,也應該循規蹈矩。

之所以西方把儒家學說稱之為儒教,就在於儒家學說除了不講輪迴,不信鬼神,其他的整套傳世體系與宗教無異。它有歷史、典故、法則、道統等宗教的一切儀式和形式。


它的修身目標雖然不是修造來生,但是追求身後三不朽,其中君子就是修身目標之一。

慎獨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柳下惠了。柳下惠的故事有幾個版本,今天只舉一例:有一年夏天,魯國人柳下惠訪友,半夜歸來途中,遇到瓢潑大雨,到荒村古廟避雨,猛一推開門,見一女子裸身在內擰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淋著雨在廟外槐樹下坐了一夜。這就是“坐槐不亂”的來由。

君子慎獨,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柳下惠在荒郊古廟,遇裸身女子,雖無旁人,即便失禮,也是秘密,但是他依然非禮勿視,坐懷不亂,循規蹈矩,這便是真君子之所為。

柳下惠的典故,一直是儒家“君子慎獨”的楷模和佳話。


謝金澎


關於君子慎獨,我覺得這首詩詮釋的非常好

月明風清夜半時,

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

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就反映出了君子慎獨的本質,君子慎獨不欺暗室

給大家講幾個關於慎獨的故事吧,方便大家理解

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呢?”他說:“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他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明代曹鼎任泰和典吏(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干部),他在一次捕捉盜賊的時候,抓了一名絕色女賊,由於離縣衙路遠,夜宿一座廟中。月光下,女賊千方百計地以色相引誘他,當他實在頂不住時,就寫下了“曹鼎不可”四個字貼在牆上提醒自己,終於保住了清白之身。

清代,河南巡撫葉存仁在一次離職時,僚屬們為給他贈物、送禮,想方設法不透露風聲,一舉一動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無人能知、能見、能聞之時,用小船給他送了一批財物。葉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願生推硬擋,就寫詩一首加以拒絕。詩曰:“月明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我們是鈉梨子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以前不是要當道士得在廟裡做三年工嗎?

但有的人就不用做三年,有的人做不到一年就被勸退了。

早上起來掃地,有人看著就掃,沒人就偷懶;擦東西有人看到就多洗幾遍抹布,沒人看到就一盆水擦到底。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隱秘的事情不會顯現出來嗎?注意微小的細節,就能知道你在人後做了什麼!

這是在告訴人一個很平淡的道理,很多事情是天知地知你知,但是天地自然會洩密!所以君子要注意獨處。

再看前面“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這段話絕對不能分離,因為這是一個因為所以的句式。前面說道是原因,後面談君子應該結果。

所以真是在說簡單的,道不可分嗎?

再看前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今天我們說率性而為是說想幹什麼幹什麼。這裡的率是率領的意思,是能控制自己的性,如此才能真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此處說的很明白,儒家是修道的,而且要修的道片刻不能離身,如果可以離身,這就不是正道。所以君子一定要在人後保持謹慎,不可讓自己的道離開。也別覺得別人看不到就不知道。隱秘微小的事情早晚會顯露出來,所以君子一定要慎獨啊!



肖哥5680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禮記•中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獨也。

——《禮記•大學》

儒學經典《大學》、《中庸》皆言君子慎獨,慎獨就是一個人在獨立與社會和他人之時,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德行,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1.慎獨要求內心誠實

曾國藩在《君子慎獨論》中辨析了小人與君子獨處時的差別。小人獨處之時,常常生出非分之想,積累之後就會做出欺騙人的事。而君子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心生誠實之念,積累之後,做事更加謹慎,即便居一人之所,也相信老天在監督自己。

人的行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只有內心誠實,才會自發地遵守道德。有句話叫相由心生,內心不純正,總會露出痕跡。所以修身最難在修心,為人應當真誠,少受心機之累。

2.慎獨要求內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有不當之處。即便沒有他人的監督,也要省察個人思想道德修養。

我們有時會因為一些錯誤或者不當未被他人發現而感到慶幸,有的人會耍些小聰明掩飾個人不足。而君子慎獨不僅要求我們誠實,還要求我們自我批評,主動去反省己過。

3.慎獨要求不自欺

人有七情六慾,可欲壑難填,若不能慎獨,皆憑外力約束,難免會放縱自己。

這一點就是很多人提倡的自律,而打敗自律的往往不是欺人而是自欺。

多吃這一口也不會耽誤減肥、明天再做也來得及、多喝這一口酒也不會耽誤事、考試前複習也不晚、不是我不努力是運氣太差了……

君子慎獨要求自律,即便沒有人督促,也應該自我鞭策,不能隨心所欲,克己方能復禮。

結語

“君子慎獨”不僅僅在於空間上的“獨處”,即使身處人群之中,也不可隨波逐流,不被大環境中那些負面的、消極的因素影響,此謂“獨立”。

借明代思想家陳獻章的《題畫蘭》詩結尾,君子即便身處惡劣的環境,也如蘭花一般,不被汙染,獨自芬芳。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仍與恆人異。


讀書侃報


慎獨是君子修養的真功夫。王陽明曾講:“於慎獨處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誠。古人許多誠身的工夫,精神命脈全體只在此處。”

慎獨便要內外無別。

很多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謙謙君子,儀態巍然。回到辦公室一個人的時候,身子亂晃,又摳鼻子又摸腳,完全俗人一個。

也有的人在家裡,特別愛乾淨。地板上掉根頭髮,馬上清理。而到了火車站飛機場,或者走在馬路上,隨口吐痰,亂扔垃圾,肆無忌憚,沒有一點公德。

慎獨就是要同一個標準,不管是在眾人面前,還是一個人獨處;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坦坦蕩蕩一個樣。



慎獨更是表裡如一。

有些人相貌堂堂,看起來乾淨利索。但做起事來,馬馬虎虎,拖拖拉拉。

有些人辦公室整潔如新,家裡臭襪子滿天飛。有些則相反,家裡井井有條,辦公室亂七八糟。

還有一些被抓的領導,臺上要求別人廉潔,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暗地裡,權錢權色交易。成了人人憎恨的兩面人。

慎獨就是要心裡所想的和行為所做的完全一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身作則,不自欺欺人。



慎獨是修身之本。

如果一個人離開了監督,就忘記了其本分,是善是惡,一覽無餘。那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是君子。從政禍害一方。持家,家庭不幸。教子,徒增笑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慎獨就是誠其意,正其心。心中廓然大公,行為光明磊落。無私慾於心,惟行正於世。言不妄語,行不失當。知行不偏不倚。然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總結一句話:獨處是修心的最好時機,慎獨關鍵要不為外界所動,不因私慾而亂,心正意誠,方可為君子之知、成君子之行。


Fandy


    慎獨是一種美德。 

    《禮記·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永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閒居獨處,謹守道德,襟懷坦白,不苟言行,無愧於心,乃慎獨也。 

    餘祖居魯南山區,家境清貧。是日傍晚,祖父外出而歸,於郊外獨行,見路邊一布袋,麻繩系口,鼓鼓囊囊,踢之,嘩嘩作響,細觀乃半袋大洋,忙喊尋失主,卻見四野空無人跡,坐等良久,無人來尋,便置於原處,嘆息而歸。祖母聞之質問為何不拾,祖父答曰:“揀拾別人的錢財毀自己名聲。”祖母說:“沒人知道。”祖父說:“老天知道。” 

這就是慎獨!

    著名京劇麒派老生周信芳先生在《徐策跑城》中有幾句膾炙人口唱段:“湛湛晴天不可欺,是非善惡神盡知,善惡到頭終須報,且看來早與來遲……” 

    慎獨令人高風亮節,屏棄虛偽,少犯錯誤,少受挫折。 

    慎獨是一種修養,一種自律,一種坦蕩。 

    慎獨是一種自省,一種情操,一種忠實。 

    慎獨難,難於上青天,然君子必當慎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