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如其人,鄭板橋為何不畫梅


畫如其人,鄭板橋為何不畫梅


世人都知道鄭板橋的竹子、蘭花畫得好,卻不知他畫的梅花也是一絕,為何存世的鄭板橋的梅花畫作少呢?這裡還有個關涉他崇高畫品的故事。

那是鄭板橋還在蘇州時,常畫竹子、蘭花,有時也畫些花羽鱗介和山水,就是不畫梅花。因為在他住的桃花巷西頭有一家畫室,主人是擅長畫梅花、自稱畫的梅花“遠看花影動,近聞有花香”的呂子敬。

呂子敬是個落第秀才,拖著多病的身子,上有爹孃,下有妻兒,生活頗為艱難,靠賣畫養家餬口。他畫梅遵循寫實的手法,畫得栩栩如生,每個花瓣都活靈活現。

當有人求鄭板橋畫幅梅花時,他總是謙虛地笑道:“我畫的梅花比呂先生差遠了。走吧,我領你找呂先生求畫去!”他還經常當著眾人的面高度評價呂子敬的畫,讚揚道:“呂先生畫的梅花,我再學十年八年,也未必能畫到這個程度。”

有個從京城回鄉養老的吏部尚書精通翰墨,酷愛書畫,他看到鄭板橋的字和畫,非常高興,便出了一個“梅花幽谷獨自香”的畫題要鄭板橋畫,並願出五十兩銀子。想不到,鄭板橋推脫說,畫梅花當屬呂子敬先生畫得好。他畫的梅花可當百兩銀子,我畫的不過十錢而已。老尚書就拿著銀子去找呂子敬畫梅。

自從老尚書找呂子敬畫過梅花後,呂子敬覺得他的畫比鄭板橋的強多了,時不時地自我誇耀,說在蘇州城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一些朋友把呂子敬的話帶給鄭板橋,沒想到鄭板橋一笑置之。

鄭板橋在蘇州住了三年之後,決定遷移到揚州去。

臨行時,呂子敬前來為他送行。畫友相別,當然得送丹青。這次鄭板橋贈給呂子敬的,卻是一幅梅花。只見他展紙揮筆,筆走側鋒,由深入淺,畫出了蒼蒼點點帶有飛白的梅花主幹。畫花朵時,用墨濃淡相宜,有輕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點出,等水分未乾時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滲化。整個畫面的結構,只有三四朵梅花畫得清晰,餘者皆塗塗抹抹,真有“觸目橫斜千萬樹,賞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好一幅酣暢淋漓、筆法流動、神采飛揚的梅花,呂子敬看呆了,愣了半天才囁嚅道:“鄭兄有如此畫梅神技,奈何不早早教我?”鄭板橋平靜地說:“呂兄過譽了,你我兩種畫風,我如畫梅,必有人喜,那時呂兄畫酬就會少收許多。”呂子敬感激地說:“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為的是給小弟留口飯吃啊。”

世人有“文人相輕”“同行如敵國”的說法,你看鄭板橋畫梅的故事,便覺事理也非盡然,自然會悟出一番感慨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