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楔子

公元前80年,西漢昭帝元鳳元年,帝國首都長安在經歷了一場未遂的謀反案後,一片肅殺。在這場史書定性的主角為燕王劉旦的謀反案中,西漢著名的經濟專家、漢武帝遺命欽點的輔政大臣,掌管著當時大漢王朝經濟大權的“財政大臣”桑弘羊也被捲入,事後霍光將其全家誅殺,一代理財能手就此隕落。

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桀、票騎將軍桑樂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幹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懷怨望,與燕王通謀......伏兵殺大將軍光,徵立燕王為天子,大逆毋道......皆已伏誅,......”。

史料記載雖只有寥寥數語,卻大概描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即同為輔政大臣的桑弘羊等人因與大將軍霍光意見不一,由此對霍光產生了怨恨,便與燕王等人合謀謀反,最後失敗被誅。但歷史畢竟是由勝利者一方所書寫的,此事的經過具體如何?桑弘羊是否真的參加了謀反一事?唯有通過還原事實經過來判斷是非。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桑弘羊


一、“謀反”案的主角燕王劉旦,作為衛太子劉據自殺後漢武帝晚年實際上的長子,卻未被立為繼承人,決定了燕王劉旦是謀反一案的主角

作為“謀反”案的主角燕王劉旦,身為皇室親王,武帝親子、昭帝兄長,為何要實施謀反,則要從漢武帝末年的皇位傳承說起。

史載漢武帝有六子,“衛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剌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由於齊王劉閎早夭,長到成年的武帝諸子有五人。

本來漢武帝的繼承人早已選定,元狩元年(前122年),六歲的武帝嫡子劉據被立為太子。此後的三十一年皇儲的名份無人敢動,武帝也對劉據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希望能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然而,徵和二年(前91年),38歲的皇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誤信謊情的武帝以為劉據謀反,派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後自殺身亡。由此,太子之位出現懸空。該年,漢武帝劉徹66歲。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因蠱巫之禍被迫自殺的衛太子劉據


劉據死後,晚年的漢武帝實際上僅存四子,而四子之中以燕王劉旦最為年長。此時,在無嫡出之子的前提下,如果按照傳統的嫡長子制,本著“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在都是庶子的情況下,劉旦最長即應當立為太子。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燕王劉旦


然而,漢武帝對於劉旦卻本身並不喜歡,劉旦也曾經為謀求太子之位而進行過試探,卻被武帝所反感和厭惡,加上劉旦本人的品性也確實有問題,因而被武帝排除出了皇儲的人選之列。

武帝年老長,而太子不幸薨,未有所立,而旦使來上書,請身入宿衛於長安。孝武見其書,擊地,怒曰:“生子當置之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趙,果有爭心,不讓之端見矣。”於是使使即斬其使者於闋下。

臨終前,武帝選擇了不懂世故的少子劉弗陵為繼承人,同時為防患女主亂政,殺其母鉤弋夫人,並選擇霍光等人為輔政大臣。

“上以光為大將軍大司馬,(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漢武帝遺命的輔政大臣們


從表面上來看,武帝這一選擇多人聯合輔政的策略保證了權力制約和平衡,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多人輔政的事實卻埋下了輔政大臣之間互相爭權的隱患。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的繼位對燕王劉旦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當他收到昭帝即位的“璽書”後,立即懷疑“璽書封小,京師疑有變”。“遣倖臣壽西長、孫縱之、王孺等之長安,以問禮儀為名。王孺見執金吾廣意,問帝崩所病,立者誰子,年幾歲”。 並投石問路,向霍光提出為武帝“立廟郡國”的建議,並看破其意圖的霍光所拒絕,並以昭帝的名義“褒賜燕王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

霍光的態度使得劉旦非常憤怒,表示“我當為帝,何賜也!”甚至宣稱:“我安得弟在者!今立者乃大將軍子也。”於是與中山哀王子劉長、齊孝王孫劉澤等人合謀起事。但計劃很快敗露,由於案件牽連到劉旦,考慮到武帝駕崩不久便殺劉旦影響太大,因而朝廷並未治罪,只是對他採取了一種說服、勸誡和警告並重的方法。

“昭帝緣恩寬忍,抑案不揚。公卿使大臣請,遣宗正與太中大夫公戶滿意、御史二人,偕使往燕,風喻之。到燕,各異日,更見責王。”

應該說,這樣的一個決定,不是尚處在幼年的昭帝所做出的,應該是諸多輔政大臣共同作出的,說明聯合輔政之初,輔政大臣之間的意見還算較為一致,而此次作為主角的劉旦面對諸多老手的聯合一致,也只能接受事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輔政大臣之間開始出現了裂縫,尤其是從始元四年(前83年)六月開始,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等人與霍光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爭權矛盾。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上官桀形象


二、同為輔政大臣,卻為他人求官不得,上官桀、桑弘羊均對霍光產生了怨恨,便產生了與燕王劉旦聯合謀求除掉霍光的動機,這是霍光將桑弘羊定性為謀反集團一份子的重要“證據”

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的矛盾,始於其為鄂邑蓋長公主情夫丁外人求侯、求官之事。上官桀和霍光原本關係親密,用現代關係來算兩人應該是“親家”,其子上官安娶霍光長女為妻。上官桀也常在霍光休假時代替霍光處理政務。上官桀想將其孫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孫女嫁給昭帝為後,但霍光卻以年齡太小沒有同意。為此,上官家又通過負責撫養昭帝並正在選女入宮的鄂邑蓋長公主來活動此時,並以封侯為籌碼贏得了鄂邑蓋長公主情夫丁外人的支持。經過丁外人的“枕頭風”,上官氏果然在始元四年三月被立為皇后。為了兌現諾言,上官父子曾多次依據“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為丁外人求侯,又求拜光祿大夫,但均被霍光予以拒絕。此事導致上官氏與鄂邑蓋長公主均對霍光心生怨恨。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上官皇后影視形象


按理說這事與桑弘羊無關,但湊巧的事,在此期間,桑弘羊也多次為自家子弟求官,同樣均遭到霍光拒絕,這對於自大、自傲的桑弘羊而言,其自尊心和麵子均是一個重大打擊,繼而怨恨霍光。“弘羊自以為國興大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怨望大將軍霍光。”

因此,為了共同反對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便開始與燕王交通。

“久之,旦姊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有隙, 皆知旦怨光,即私與燕交通。旦遣孫縱之等前後十餘輩,多齎金寶走馬,賂遺蓋主。上官桀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皆與交通,數記疏光過失與旦,令上書告之。”

幾方一拍即合,燕王劉旦和上官桀等人便合謀罷免霍光。他們暗中派人以燕王的名義上書,告發霍光有圖謀不軌之嫌。然而對霍光深信不疑的漢昭帝並未相信燕王和上官桀之言,並對相關人員發出了警告。

“大將軍國家忠臣,先帝所屬,敢有譖毀者,坐之。”

一計不成,上官桀又心生另一計。計劃由鄂邑蓋長公主出面擺一出“鴻門宴”,然後伏兵將霍光殺掉。一旦事成,便廢黜昭帝,改立燕王為帝;而作為回報,燕王則允諾封上官桀為王。然而他們的計劃卻被公主家一個舍人的父親燕倉得知,並將此事向大司農楊敞告發,而楊敞“素謹畏事,不敢言,乃移病臥。以告諫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立即上報霍光,霍光便以“謀反”罪下令捕殺上官桀等人。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丞相賜璽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孫縱之及左將軍等”。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史書明確記載的計劃伏殺霍光事件的有關人員


為防止可能出現的反抗,霍光等人以到丞相府議事為名,將沒有任何戒備的上官桀父子誘騙到丞相府,並當場處死。然後即逮捕桑弘羊等人,並強迫長公主和燕王自殺。最終上官父子、丁外人等均被滅族,長公主和劉旦自殺,桑弘羊因受到“牽連”也慘遭滅族,史稱這場未遂的謀反事件為“燕王之變”。而在此事件中,霍光為了發洩對桑弘羊的仇恨,決意斬草除根,除了誅滅桑弘羊的全家,還對所有和桑弘羊有些關係的人均嚴懲不貸。

三、然而,儘管對桑弘羊的處罰如此嚴厲,但霍光所公佈的材料中卻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桑弘羊參與了謀反一事,

對於“燕王之變”一事,《漢書》中記載的主要有《昭帝紀》、《杜延年傳》、《霍光傳》、《蘇武傳》以及《外戚傳》,以上史料從不同程度分別記載了桑弘羊欲為子弟向霍光求官不得,因而怨恨霍光,並與上官桀、燕王等人合謀上書罷免霍光一事。但是,對於上官桀等人的設計伏殺霍光一事,均未明確記載桑弘羊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對於上書謀求罷免霍光一事桑弘羊確實參與了,但至於後來的密謀伏殺霍光,廢黜昭帝,擁立燕王一事,無任何史料證明桑弘羊直接參與其中。

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蓋主、燕王謀為逆亂,假稻田使者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敞惶懼,移病,以語延年。延年以聞,桀等伏辜。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霍光


另外,就謀反一案的處理過程也說明了一些問題,謀反一案從事發到公佈罪狀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有確鑿證據不會拖延如此之久,而在霍光的指控中,也明確有上官桀父子、大將軍長史等人參與密謀廢立之事的證據,卻惟獨沒有桑弘羊的確鑿證據。所以他只能含糊其詞,並採用推論的方式,根據桑弘羊和上官桀、燕王等人曾合謀不軌,便認定他們都是一夥的,並據此再推論上官桀等人的謀反桑弘羊肯定知情,而知情不報則等於謀反。就這樣,桑弘羊被定性為燕王之變的參與者之一,繼而全家被誅殺。

四、實際上,對於霍光等人而言,桑弘羊是否參與謀反的事實並不重要,其因為此事被誅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自古以來,多位輔政大臣並立的局面均無法長久,劉備託孤諸葛亮與李嚴,李嚴最終被削為民;順治繼位,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聯合輔政,但僅4年齊爾哈朗便被罷免輔政之職;康熙即位,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聯合輔政,最終卻是鰲拜一家獨大。

在燕王謀反一案中,桑弘羊是否知情或者參與上官桀等人的伏殺計劃,後人無從得知真相。事實情況是,自從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與霍光心生間隙並“怨望霍光”,繼而謀求上書罷免霍光開始,雙方之間的爭奪就已經是你死我活了。即便沒有謀反一事,霍光也會通過其他手段將同為輔政大臣卻與其意見相左的桑弘羊等人置於死地,而此次的謀反事件則為霍光藉以一併誅殺政治對手桑弘羊提供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機會。因此桑弘羊是否參加謀反的事實對於霍光並不重要,但藉此事得以誅殺桑弘羊等人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燕王劉旦謀反一案真相究竟如何?以至於輔政大臣桑弘羊全家被誅

霍光輔政畫像


此事過後,霍光得以獨掌大權,並憑藉著其出色的執政能力使得漢朝的國力得以恢復,並在昭帝死後廢立劉賀、擁立宣帝,輔佐兩代帝王,創造了著名的“昭宣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