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響力到傳播力來說,周杰倫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一首歌?

假朋友xt


能引領一個人時代的人不管怎麼說都是很了不起的。對音樂的影響力,自然是他《雙節棍》《愛在西元前》《龍捲風》那時間的作品,關注這個流行樂壇的人會發現,從周杰倫成名以後,但凡是個流行歌都得弄成r&b的編曲味道,一套和聲走向能寫出一萬個周杰倫。於是,人家周杰倫不帶這些人玩了,弄了個《以父之名》讓一部分“歪果仁”都認可,同時也在《十一月的肖邦》這張專輯裡好好的炫了一把古典底子,證明自己並非聽著別人的伴奏哼出自己的原創之輩。

以上講的是他對一種風格的影響,然後老少皆宜的傳播,不用說,就是所謂的中國風《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千里之外》等等。而之後,看人家這個賣的不錯,而且沒有古典那麼不好學,最早那批學人家玩r&b的,一夜之間都變成了中國風。所以,人家現在就不怎麼出歌了,要不早晨出門,門口站著一群自己,挺可怕的


山木瞳


一個80後的傑迷路過。

先說說怎麼認識周杰倫的一個過程

02年那會好像是上初三還是初二來著來著,(確實有點久遠了哈)當時還是聽的隨身聽。那時候聽的基本是任賢齊,謝霆鋒的或者是劉德華的磁帶。沒錯,那會是磁帶。好像那時候阿杜也挺火。當然,光碟也買過。都是泳裝啊,風景的,那些光碟陪伴了我整個假期!

其實那時候周杰倫好像都出到第四張專輯葉惠美了,最先接觸到的是東風破。雙截棍這類的聽過應該當時是無感,所以沒什麼應像。因為同桌長得還可以,特喜歡周杰倫。才知道周杰倫的。那時候學校廣播也經常放軌跡,斷了的弦。

到了04年讀中專那會。發現整個學校很多都在聽周杰倫的歌,討論的。那一年好像是專輯七里香。當時周杰倫代言了動感地帶,那會很多人都還是有手機了。我沒有。我花了150塊錢買了一個128兆的綠屏mp3。然後下了周杰倫包括以前的很多歌。

從這個階段來說,我覺得周杰倫是從葉惠美專輯開始紅的,到七里香紅遍大江南北。

再之後就是十一月的蕭邦,算是紅到了顛峰。當然並不是說這之後就不紅了,是說從這張專輯開始就已經沒有人能撼動他在歌壇的地位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花錢買的一張正版專輯,當時音像店外面用了一張紙寫著,周杰倫新專輯已到。當然後來還買過無與倫比演唱會的光碟。

最後06年晚一點就出去工作了,慢慢的就沒怎麼聽再出的新專輯了。(是沒有每一首都一定要去聽,要去學了。主打那幾首流行的肯定還是要聽的。)

再回到主題,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太多太多了,我個人就暫定為《夜曲》吧!!!




我不知道75275069


周杰倫是80年代代表之一,從中學起到結婚前,基本上每一首歌都愛聽,還記得高一時我是學校的廣播員,總會在自己廣播休息時放那首(暗號)那詞,那調深深的吸引我,搞得每次班裡的男同學聽到這首歌就知道今天是我廣播[捂臉]現在想想彷彿在昨日,彷彿我還是那個不夠自信的高中女生。


春暖花開0909


作為一個90後粉了周杰倫十多年,忍不住來回答下這道問題,每張專輯必收每輪演唱會總也要看兩三個城市才過癮。

范特西專輯

1、從影響力來說《雙截棍》作為周杰倫的成名曲,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人。

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周杰倫這個名字,那首熱血沸騰的歌曲配上稜角分明的少年在當時簡直是轟動一時。那年的孩子嘴上不哼上幾句哼哼哈嘿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年輕過,哈哈哈哈,這是暴露年紀的一題!

《雙截棍》收錄於周杰倫2001年9月20日發行的專輯《范特西》中 ,它改變了以往傳統,創作出新的一種武術風格歌曲,“少林武當”後突如其來的一段鋼琴簡直驚為天人,原來音樂還可以這麼玩!

歌詞由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方文山創作,具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天馬行空又充滿畫面感。曲當然是周杰倫自己操刀,開創了華語流行音樂“中國風”的先聲。

剛柔並濟的搖滾加上超快版Rap曲還有二胡和鑼的混搭加入簡直在當年聞所未聞。不可否認的是《雙截棍》不論從概念包裝、詞曲立意、周杰倫的Rap,風格混搭,都讓這首歌林立樂壇傲視群雄。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與流行,而是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顛覆與創新。它讓更多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流行音樂需要更多元的流行音樂形式。

葉惠美專輯

2、如果按傳播力來說是《以父之名》,要知道每年的7月16日是【周杰倫日】,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因為在2003年7月16日,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有近八億人收聽一起收聽這首《以父之名》。這是周杰倫音樂走向國際的另一個里程碑。《以父之名》由周杰倫作曲,黃俊郎填詞,洪敬堯編曲,收錄在周杰倫2003年7月31日發行的專輯《葉惠美》中 。

這首歌低低的rap唱腔加上使用了復古音樂鋼琴,還有意大利文與歌劇上的一些唱腔來搭配,令人耳目一新的暗黑風歌曲。為了配合歌路和形象,周杰倫特地到羅馬拍攝《以父之名》的MV,這首歌的MV是一大亮點,故事性很強,講述了一個在黑幫家庭中以殺手身份長大的孩子,有一天忽然發覺收養他的教父原來就是殺害生父的兇手最後需求復仇的一個故事。

歌曲結尾前的槍聲,然後貫穿整首歌的旋律即將終止,那令人驚顫詭異的尖叫在此時漸漸多了起來,更像是最後的吶喊與掙扎。


娛樂鴨ya


最有影響力到傳播力從綜合角度看是《千里之外》。《千里之外》是中國臺灣男歌手周杰倫、費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林邁可編曲,收錄在周杰倫2006年9月發行的專輯《依然范特西》中,是周杰倫的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歌曲另有費玉清的獨唱版本,收錄於費玉清2007年4月20日發行的專輯《回想曲青青校樹》中。

2007年這首歌曲獲得了第十三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年度最佳歌曲獎、第29屆十大中文金曲全國最受歡迎中文歌曲獎、第7屆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年度最佳歌曲獎。





DJ炫音嗨


感謝樓主提出這麼經典的問題,我剛才看了所有人的評論,還有人說《愛情買賣》的,網友們真是太有才了,哈哈,有的人說《雙節棍》,有人說《以父之名》,還有人說《青花瓷》,這幾首歌都是我們80後的回憶,確實很有影響力,但是現在社會是90,95後的社會,他們的心聲才能代表哪首歌的影響力傳播力最有代表性的,那就是《告白氣球》我專門查了周杰倫各個音樂App的播放量,18年最高的就是《告白氣球》4.7億播放量,無歌能及

《告白氣球》是周杰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林邁可編曲,收錄於周杰倫2016年6月24日發行的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中。

2017年1月,這首歌曲獲得Billboard Radio China 2016年度十大金曲獎,詞作者方文山為周杰倫創作了《印地安老斑鳩》之後,在《周杰倫的睡前故事》這張專輯裡為周杰倫量身打造了一首甜美浪漫曲風的歌曲——《告白氣球》。

該歌曲靈感來源於法國的美景,覺得應該來一首《簡單愛》類似的歌曲創作,回顧一下以前那種對於初戀、小清新的感覺,在創作過程中周杰倫一直保持著童心未泯的心態與方文山一起合作,自己坦言這首歌是專輯裡面,寫得最簡單的,最好寫的




暮塵沙洲


周杰倫的代表作品非常多,華語樂壇單歌手論代表作品數量周杰倫當之無愧。

但是如果說從影響力和傳播力上從周杰倫代表作中取一首的那一定《夜曲》。

為什麼說是《夜曲》而不是周杰倫的成名作《雙節棍》或者其他作品其實是有原因的。

《夜曲》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收錄在周杰倫2005年11月發行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中,同時也是這首張專輯最早完成的,也可說是整張專輯的精神所在。

2005年周杰倫發行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是周杰倫巔峰之作,而專輯中的《夜曲》也是周杰倫獲獎最多的一首單曲。之前網上有發佈了一條視頻講述的就是那年華語樂壇被周杰倫《夜曲》支配的恐怖。

《夜曲》這首傳承了周氏風格,也是周杰倫rep代表作之一。這首歌以主旋律為主,模糊不清地吐詞,簡單的鋼琴和復古的旋律結合起來撥動心絃,非常好聽。

這首歌剛發行的時候流傳甚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這首歌,同時這首單曲在各個音樂平臺霸榜!幾乎統治了當年的華語樂壇。也是周杰倫最巔峰之作。即使放到現在這首歌依然不會過時。偶爾忽然聽到這首歌曲都會跟著哼唱起來,滿滿的都是回憶。


強小朱


從影響力到傳播力來說,周杰倫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一首歌?

周杰倫的代表作品非常多,華語樂壇單歌手論代表作品數量周杰倫當之無愧。

但是如果說從影響力和傳播力上從周杰倫代表作中取一首的那一定《夜曲》。

為什麼說是《夜曲》而不是周杰倫的成名作《雙節棍》或者其他作品其實是有原因的。

《夜曲》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收錄在周杰倫2005年11月發行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中,同時也是這首張專輯最早完成的,也可說是整張專輯的精神所在。

2005年周杰倫發行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是周杰倫巔峰之作,而專輯中的《夜曲》也是周杰倫獲獎最多的一首單曲。之前網上有發佈了一條視頻講述的就是那年華語樂壇被周杰倫《夜曲》支配的恐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bd9ddd976e448c5af805f11dcdf5996\

看樂時代


2003 年《以父之名》首播。全亞洲一共超過 50 個電臺同步播放,在線人數估計有 8 億。

然後今年年初,我們地表最屌的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本尊發了一條 ins,說自己「不聽別人的歌,因為自己 16 年前的歌還在流行」。

他自己這麼說沒屌用,這首歌竟然還被其他人說「屌」了:

這首歌既然全世界都說「屌」,那我也說說這首歌吧我認為的「屌」吧!

主要從 詞,曲,編,唱以及「東施效顰篇(劃重點)」五個部分)

說說詞。

這首歌詞算是填詞人黃俊郎的第一份完美的作品。也許 16 年前大家只看到了「酷」,但是如果在這 16 年之中你要是看過《教父》系列,你或許能發現一些黃俊郎之所以被稱為「低產鬼才」的小細節,我來盤點這些歌詞如何對應了《教父》的故事情節:

(再劃重點!)

微涼的晨露 沾溼黑禮服 石板路有霧 父在低訴

--《教父I》老維託交接權力給邁克時候的天氣,以及告訴他怎麼查內鬼的那段情節;

無奈的覺悟 只能更殘酷 一切都為了 通往聖堂的路

--這句更好理解,邁克的人生寫照,尤其在《教父III》;

吹不散的霧 隱沒了意圖 誰輕柔踱步 停住

--連續三代教父的第一個任務都是:暗殺;

還來不及哭 穿過的子彈 就帶走 溫度

--可以理解為三代教父都在槍口上過日子,也可以特別理解為《教父III》瑪麗之死的情節(邁克是過了一段時間反應過來才哭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罪 犯著不同的罪 我能決定誰對 誰又該要沉睡

--邁克的鐵腕統治手段就是這樣,他也意識得到自己"有罪";

爭論不能解決 在永無止境的夜 關掉你的嘴 唯一的恩惠

--《教父II》邁克在家差點被槍殺,然後他揪內鬼發現二哥非常可疑的情節,也呼應了《教父II》結尾時候邁克不想聽二哥解釋,並且永遠兄弟不能見面的死硬規定;

擋在前面的人都有罪 後悔也無路可退

--同上上,邁克的鐵腕統治手段,哪怕二哥不是故意背叛,後悔了也於事無補,必須殺死;

以父之名判決 那感覺沒有適合字彙 就像邊笑邊掉淚 凝視著完全的黑 阻擋悲劇蔓延的悲劇會讓我沉醉

--這句話必須得快速連讀,邁克走到人生巔峰的時候已經"邊笑邊掉淚"了,情緒變得麻木,行為變得像"演戲",都是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而且已經變得了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為了阻止某些悲劇,結果卻引來了更大的悲劇,比如《教父II》和《教父III》妻子離他而去,瑪麗在他懷裡死去;

低頭親吻我的左手 換取被寬恕的承諾

--教父的吻手禮;

老舊管風琴在角落 一直一直一直伴奏

--我理解為因為管風琴是教堂常用的樂器,暗示邁克人生後段一直處於"贖罪"的狀態;

黑色簾幕被風吹動陽光無言的穿透灑向那群被我馴服後的 獸

--維託和邁克都有自己的專業打手、律師等團員,但是有一些人後面還背叛了自己,還差點害死了兩代教父(查看《教父I》《教父II》),所以形容為"獸",能在外面咬人,也可能把自己咬了;

沉默的喊叫 沉默的喊叫 孤單開始發酵

--邁克在《教父III》裡面的真實寫照,非常孤單,神經敏感,但是不能喊出來(只能"沉默"地喊出來,異常矛盾和不舒服);

不停對著我嘲笑 回憶逐漸延燒

--暗示邁克第一任妻子被燒死炸死,也暗示本來死的應該是邁克,但是命運非常弄人;

曾經純真的畫面 殘忍的溫柔出現 脆弱時間到我們一起來禱告

--同上,當然邁克還有更多這樣的人生回憶("脆弱時間"更是非常準確描寫了邁克的心境);

仁慈的父我已墜入 看不見罪的國度 請原諒我的自負

--這裡的"父",是指邁克的生父維託?還是別人叫他"教父"?還是《教父III》的神父?還是天國之父(教父三部曲都有耶穌和耶和華形象大量出現)?

沒人能說沒人可說 好難承受 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

--這句也是點睛之筆,邁克的人生寫照完美體現;

閉上雙眼我又看見 當年那夢的畫面 天空是濛濛的霧

--這句像是說維託;

父親牽著我的雙手 輕輕走過 清晨那安安靜靜的石板路

--鑑於整個教父系列電影沒有描寫邁克童年的鏡頭,可以稍加理解為《教父I》維託死亡場景的那段畫面,讓邁克想到自己的童年(同時呼應第一句歌詞);

那斑駁的家徽 我擦拭了一夜 孤獨的光輝 我才懂的感覺

--很明顯,這個"才"字寫的是邁克年輕的時候;

燭光 不 不 停的 搖晃 貓頭鷹在 窗欞上 對著遠方眺望

--電影沒有類似情節,應該是黃俊郎原創,可能家徽的形象和貓頭鷹有關?

通向 大廳的長廊 一樣 說不出的滄桑

--兩代教父的辦公室,《教父I》的結尾凱看向這個地方,《教父III》裡面邁克回老屋子看這已經荒廢的維託的辦公室,都是有種別樣的滄桑感;

沒有喧囂 只有寧靜圍繞 我 慢慢睡著 天 剛剛破曉

--教父系列電影,這種情節也多次出現;

這段歌詞還有很多亮點,比如韻腳的運用,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下面都被人探討個底朝天了,我就不多說了。

以上這些我以後弄《教父》系列電影的截圖給大家說明和科普一下吧!

嗯,從詞來說,《以父之名》屌。

再說曲。(枯燥預警,但是沒有樂譜說個 JB,是吧?)

這首歌其實只有兩段旋律,這是第一段,

這是第二段。

從作曲上來說,這旋律難度不大,就(我的自負)和(一道孤獨)的轉音太 TM 多了以及……和絃d的話……太 TM 簡單了……

節奏上看……

說唱段,最快 32 分音符(後悔也無路可退)(低頭親吻)也是比較密集的,然後還突然加個裝飾音(掉淚)(的黑)(沉醉),不是《中國新說唱》裡面某些選手超級噁心的轉音,

是那種……很少見的……

呃……放錯圖了……

我指的是《以父之名》的說唱 Flow,尤其切分斷句和轉音,滿滿地周杰倫的風格。

當然,還有我從來沒聽人唱準過"阻擋悲劇蔓延的悲劇會讓我沉醉"前面的休止符。⬇️

在周杰倫的說唱類作品中,算中等難度吧,主要因為沒啥三連音,切分相對於唱華語歌曲的人來說比較自然。當然讓它唱得自然的原因還有就是他的 Hook 相當抓人,不過那是編曲的功勞。

嗯,從曲來說,我覺得還行吧。

再說說編曲。

其實這首歌編曲太簡單了,一個吉他音色的 Riff + 合成器樂句就構成了基本結構了:

就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理查德·克萊德曼十度琶音伴奏……練鋼琴不用半個月都能拿下來的級別……

這合成器旋律,也是夠簡單的吧,壓根就是節奏不變的簡單模(fu)進(zhi)啊!

然後走向,也是非常地傳統啦,主要就是小調的 1m-1m-1m-57-4m7-57-3-57-(1m);

但是!(劃重點)

人家當年差點拿金曲獎,不是沒有原因的!

主體部分的合成器樂句,音色 Organ 類,機械感十足,貝斯和鼓機打出來的底鼓充分下沉融合,極大模糊界限,然後高音的鑔片音色音量調得極弱,所以要是我不說……

你能聽出來人聲進入以前的底鼓竟然用了軍鼓常用的那種切分嗎?

你能留意到那音頭集中音尾極弱的 hi hat 嗎?

你能完整(重點)把人家的 Bassline 寫出來嗎?

更別提那神一般的前奏,間奏和二間奏了……

(又是一個被說爛了的部分,自行查找吧)

但是,絕大多數樂評還忽視了這首歌的結構:

絃樂 女高音 Intro - 吉他主導 Intro - 第一段主 + 副歌 - 鋼琴主導間奏(兩小節)- 女高音間奏 - 第二段主 + 副歌 - (周杰倫男高音唱段:仁慈的父)- 第三段副歌;

其實每一個接觸點的處理都是教科書級別的,尤其是鋼琴和吉他,每次都用來連接了(比較流行嘻哈的部分)和(女高音 + 絃樂)的部分。有興趣的朋友自行聆聽然後畫圖比較(我太懶了,週末再畫一張圖給大家看吧~~)

絕對讓你受益良多!

嗯,收回剛剛的話。。。加上了編曲,這曲 + 編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屌!

再來說的是唱。

剛剛分析曲子的時候已經說了難唱了,其實我還想說的就是其實這歌副歌 Key 還蠻高的……

大家唱 K 的時候會假聲的也儘量低八度唱好了,人家演唱會也基本這麼唱,沒啥好丟人的……


世界古典音樂大師


作為一名90後,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講絕對是杰倫第一張專輯裡的《雙截棍》。

2000年一首雙截棍橫空出世,而且收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一種咬字不清,嘻哈,有點freestyle的風格得到了認可,後面才有了周杰倫時代。

為什麼說是這首歌呢?

第一,這種音樂風格對你華語樂壇來講剛出來的時候是飽受爭議的,喜歡周杰倫的喜歡的要死,討厭周杰倫的也是很討厭,說唱風格雖然不是周杰倫首創,但是這種風格的發揚和傳承周杰倫發揮到了極致。任何事貴在堅持,周杰倫早期的專輯都有這種說唱,代表作《本草綱目》,《以父之名》等,他堅持自己的特色,從一開始有人批評,到全國甚至全世界認可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是先鋒,是國內開啟這個風格的創造者。

第二,當時的華語樂壇正是黃金時代,前有四大天王,後有謝霆鋒,王力宏,張惠妹,王菲等,好多巨星大咖,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存在即合理,能在這種環境下逆襲也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結論早期好多作品都是自己作詞作曲,他是一個創作者,貴在原創,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可見結論實力也是槓槓的。

第三,時勢造英雄。周杰倫被80後喜愛,同時也開啟了90後的音樂細胞,90後幾乎沒有不認識周杰倫的,即使你不喜歡他的作品但也一定聽過,那個時候卡帶,cd,光盤💿還存在,本質上講周杰倫的《雙截棍》裡面包含了一種青春,衝動,叛逆,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等一些元素在裡面,這些特質正好十分符合放下年輕人的特質,所以他能紅也是必然的原因,早期的粉絲基礎特別牢固,周杰倫早期10年霸佔了我們的校園青春,他的每一首歌都能找到青春,美好的影子,是一個引領時代的人物,在這裡不得不特別說明一下,方文山的加入更是讓周杰倫的作品有了更深的寓意,更深的品味,更多的內涵。

所以,論代表性《雙截棍》絕對是當之無愧,它的時代意義,它的風格,它的個性是最具代表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